落地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网络短篇鬼故事精编 > 网络短篇鬼故事精编第76部分阅读

网络短篇鬼故事精编第76部分阅读

    有略隽顺担趺床恢滥兀慷易蛱煲辉缒且慌耍荚谠吹?辆车里啊,那后面那辆车里坐得又是谁呢?但这一念头仅仅闪了一下,老姜也没多想,现在是开车要紧。

    大概快要出干沟的时候,老姜注意到后面那辆车向自己左侧移动了一下,貌似是要超车。而这时老姜走的路段,是干沟最曲折危险的一段路了。老姜心里暗骂:早不超晚不超,现在路难走了超!但也没办法,超就超吧。老姜把车向右侧让了让。这时,那辆车已经快要赶上老姜的车了,老姜减了减速。忽然,老姜又有一种奇怪的感觉,那车还怎么不鸣喇叭?会开车的人一定知道,在路窄的地方超车,一定要鸣喇叭示意前面的司机让一让,在干沟这么严酷的路况下更应该如此。但这么大一辆卡车,超车怎么不鸣笛呢?这时老姜之前奇怪的感觉全都涌了上来,是啊,这车跟了那么久,从没听见它鸣过笛,似乎连发动机的声音都没有听见(旧时卡车发动机声很大的),就这么静静得跟着,太古怪了!还没待老姜再想,那卡车已经与老姜的车平行了,老姜望了望司机,一个很生疏的面孔,没有任何表情,两眼瞪着前面,老姜见到这张脸,总觉得有些诡异,但说不清诡异在哪里。那卡车很快就超过去了,透过车位拉开的帆布,老姜看清了,车里坐得都是女青年,很年轻的那种,而且看衣服,绝对是大城市来的。但她们的表情----与司机一样,没有任何表情。。。。眼神也有些发直。。。在超车的全过程中,老姜没有听见任何声音,就好像这车发动机压根就没开一样,连轮子的摩擦声,老姜也没有听见。

    车子超过去了,没有向右并道,而是继续向前超,很快,就不见了踪影。老姜当时脑子几乎一片空白,自己也不知道怎样开出的干沟。

    傍晚,车队到了榆树沟过夜,老姜第一个跳下车,数了一下所有的车,还是8辆,一辆也没多。老姜有问了问前面车的司机有没有见到一辆拉满女子的卡车超过去,回答都是否定的。有些司机还笑老姜想女人想疯了。。。。老姜又问了坐在自己车后的男青年,回答也是一样的:什么也没看见。。。

    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但那辆车却在老姜的头脑里存了一辈子,还有那司机和年轻女人的一张张奇怪的脸。。。1999年12月,老姜就去世了,没有迎来新的千年,同时,他也带走了发生在40年前的那段古怪经历。。。

    第一卷  508 行者

    大家知道,新疆地广人稀,地形复杂,地貌特征异常丰富,既有广袤的戈壁滩,也有无尽的沙漠,此外在天山附近也有成片的森林。所以新疆很早开始就是国内外探险家的乐园。今晚的故事,就是跟一个冒险家有关的。

    这个故事也是我酒桌上听来的,讲这个故事的人现在已是新疆响当当的企业家,资产上亿,这个故事是他的亲身经历。

    这位企业家发迹之前当过很长一段时间国营运输公司的司机。他所在的单位叫新疆第x运输公司,简称x运司,负责的业务就是把煤炭,油,粮食或化工产品从乌鲁木齐运往新疆各地。这位企业家我们就叫他老黄吧(化名,请勿对号入座),当初就是负责把化工原料运到叶城的。

    叶城位于新疆南部,靠近昆仑山,是新藏公路的,据我所知应该是新疆最为贫困的地方之一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尽管有新藏公路,但也是通往更贫困的阿里地区,没有落得什么好处。由于位置偏远,没人愿意跑那条线,老黄当时还是小伙子,没什么后台,领导就把这光荣而伟大的任务交给他了。

    那是1987年,老黄开了这条线有两年了,倒也逐渐熟悉,越开越顺手了。7月份,上面又有任务,负责把一批化学原料运到叶城去。于是,老黄照例开着车出发了。乌鲁木齐去叶城那是相当的遥远,具体路线我就不说了,反正是出了山就进了戈壁,出了戈壁又到了沙漠,出了沙漠又进了山,循环往复。那时候南疆本来就不发达,沿途的城镇也少,库尔勒,阿克苏还没发展起来,这一路上说得夸张点,公路上有时半天都见不到一辆车,老黄走这条线是相当孤独,除了副驾驶也有一个司机说说话外,也没什么机会碰到什么人。寂寞时常陪伴左右。

    那天,老黄和副驾驶小李把货装完,就出发了。一路上倒也平安,小李是新来的,对这路还不熟悉,所以一路上老黄开得多一些。就这样开了3天,老黄的车抵达了塔克拉玛干南缘的民丰县,加了一下油,休息了一下,就继续上路了,再开一天多,就能到叶城了。从民丰到叶城全是戈壁滩,寸草不生,路也不好走,老黄和小李怕出差池,开得很慢,毕竟他们运的是危险的化工产品。这一路上基本没看见一辆车,漫漫戈壁,就只有老黄一辆车在慢吞吞走着。小李这时在打瞌睡,老黄也有些疲倦,硬着头皮开着。就在开得临近中午的时候,老黄忽然看见前面路边有一个人影,好像在向自己的车招手,老黄有些奇怪,这没有人烟的地方怎么突然冒出一个人呢?老黄觉得有些奇怪,于是开了过去。当车开到路人旁边时,老黄看清了那人的面目,是个中年人,穿着一身旅行用的衣服,背着大包,胸前还挂着一个大水壶,戴着宽沿的帽子,皮肤黝黑,从外表判断应该是一个出远门的游客。老黄拉下车窗,问那中年人怎么回事。那中年人到也很冷静,只问了一句话:去叶城是走这个路吗?标准的普通话,带点京腔,明显不是本地人。老黄听了点了点头,那中年人忽然笑了,对老黄招招手:你继续开吧,谢谢你。老黄纳闷了,招了半天手,就问这一句话啊?他难道不要搭车?车里空间倒也宽敞,老黄有意帮他,于是问中年人要不要搭车去叶城,那中年人又笑了:不用,我走着去,我就是从民丰一路走来的。老黄惊呆了,这人疯了不成?一个人就这么在戈壁滩上走?太危险了吧!那中年人似乎看透了老黄的心思,解释道:我是徒步旅行爱好者,大老远到新疆就是体验这个的,你就放心走吧,不要担心我。老黄明白了一些,由于货要赶紧送到,不能耽搁了,老黄跟那中年人告了别,就开走了。车开后,老黄从后视镜看见那人还对自己招了招手。

    后来这一路也没遇到什么事情,顺利到达叶城,完成运输任务。渐渐的,老黄也把这次公路上的奇遇淡忘了。

    时间又推后了3年,到了1990年,老黄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成了单位的骨干,不用再跑那条艰苦的路线了。也是7月,单位里新来了一位年轻司机,由于一贯的欺负新人的传统,领导当然把那条线分配给了这个小伙子,并安排老黄陪同他跑第一趟,对他进行指点。那年轻人倒也聪明,刚开始的几天开得很不错,车子顺利来到了民丰。又到了那最荒凉的一段路了,老黄对这里再熟悉不过,自己最初就是跑这里的,来回少说也几十趟了。新司机小心地开着车,缓缓行驶着。老黄就坐在副驾驶上看着前方。就在这时,新司机忽然对老黄说:前面怎么有个人影在向我们招手?老黄仔细一瞧,果然有个人影站在路边在招着手,老黄看着人影有些眼熟,但怎么也记不起来了。

    车子开得近了,新司机拉下车窗,探出头去问那人怎么回事。那人倒也很冷静,只问了一句话:去叶城是走这个路吗?标准的普通话,带点京腔,明显不是本地人。。。。老黄心里咯噔一下,这个人,不就是三年前问路的哪个中年人吗?!老黄仔细通过车窗仔细看了看那人,穿着一身旅行用的衣服,背着大包,胸前还挂着一个大水壶,戴着宽沿的帽子,皮肤黝黑,这样子跟三年前的一模一样!老黄大吃一惊,不会吧,怎么连穿得都一样?老黄迅速将头探向车窗,问那中年人还记得他吗,三年前问路的司机,出人意料的是那中年人一脸茫然,说自己是第一次到新疆来,第一次到这里,对老黄也是一点印象也没有。老黄心里一凉:怎么回事?三年前明明就是他问的自己路的啊?怎么会没来过呢?那新来的司机倒什么也不知道,很快回答了他的问题,同时也问他要不要搭车,那中年人忽然笑了,对新司机招招手:你继续开吧,谢谢你。老黄清楚得看到,他的话语,他的表情,他的动作,与三年前问自己时竟然一模一样!!不会这么巧吧。。。。老黄心里有些发毛,在这没有人烟的戈壁滩里,自己竟然又遇到了他,一个与三年前一模一样,没有任何改变的他,而更不可思议的是,他竟全然忘记了以前的事情!老黄越想越毛,这中年人是什么人?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就在老黄沉思的时候,新司机已经发动了车子,向中年人告了别,继续上路。当老黄回国神来时,那中年人已经看不见了。新司机倒没觉得什么不妥,一半自言自语地说现在城里的人都这么爱冒险,喜欢跑这么远搞徒步旅行,真是吃饱撑着。。。

    后面的路程,老黄一直心不在焉,想着刚才的一幕。之后的路程倒也顺利。车子无惊无险抵达了叶城。

    再后来,老黄就辞职了,下海了,赚了很多钱,同时,他也再没走过那条线路,甚至再没去过叶城。那天喝酒时,半醉的他迷迷糊糊说:我相信现在那人还在民丰到叶城的公路上徒步旅行呢,真的,我敢打赌。。。。

    第一卷  509 罗布泊里的人

    记得很早的时候,大概九十年代初,我看过一个电影,就是讲述当年原子弹发射时一些勘测的解放军战士在罗布泊深处遇到一股国民party残匪的事情。当时看过这个片子也没怎么在意,可能那电影演得实在太假。但最近我又听到了一个类似的故事,使我对罗布泊那片神秘的土地更加好奇。。。

    那个故事发生在1979年。当年北京组织了一次罗布泊考察队,小李作为新疆市地质勘察局的骨干,也参加了这次活动。这次考察的目的是探察罗布泊深处的地质结构和生物群落分布。当时派出了20多名考察队员,5辆越野车,规模还是很大的。

    考察队员在经过几天的长途跋涉后,逐渐到达罗布泊的腹地,获得了很多第一手的考察资料。当时的罗布泊比现在好一点,并不是寸草不生,还是有些绿色植被的,只是土壤已经逐渐沙化,地层荒漠化严重。

    由于罗布泊腹地人迹罕至,根本就没有路,所以车子抛锚是很平常的事情。小李所坐的车子就在第三天抛锚了,几乎整个车轮深深埋在沙地里。这一带的土质沙化严重,十分疏松,虽经队员努力,还是不能将车子从沙坑中取出。由于这辆车是负重车,车里装了大量的仪器,所以自身重量也迫使队员们很难将其拉出。为了不延误勘察计划,队长决定让小李等四人在这里留守,派一辆车去临近的若羌县寻求当地go-vern-nt的帮助,剩下三辆继续前行,待车子脱险再追上来。

    于是,小李和其他三人原地待命,开始了焦急地等待。5辆车子一起走的时候,大家还没有觉得什么,而现在茫茫戈壁就剩他们四个人,眼巴巴等着救援,这滋味就相当不好受了。

    不知不觉天快黑了,四人找来一些木头点了一堆篝火。由于谁也不知道还要等多久,大家的心情都不好,谁也没有说话,就静静地围在篝火旁。

    就在这时一阵轰鸣打破了沉寂。大家都不由自主抬起头顺着声音望去,就在离车子不远的地方,尘土飞扬,好像有什么东西朝这边奔来。小李等四人吃了一惊,这是什么东西?声音越来越近了,小李眼尖,透过沙尘隐隐看到好像是野生的黄羊。

    前面也说过,1979年罗布泊还未完全荒漠化,有些顽强的绿色植被,而有了植物,就有食用这些植物的动物。黄羊就是这里比较常见的一种野生兽类。眼见这群黄羊越来越近了,小李对其余三人喊道:快进车子!不要被羊群撞伤!那三人都是北京过来的专家,没有见过这阵势,赶快钻进车里,紧闭了车门。就在车门关上的一刹那,羊群已经冲了过来,刚刚燃起的篝火迅速被羊群踏灭。尘土漫天飞扬,小李等四人蜷缩在车里,战战兢兢地等待着黄羊群的离去。渐渐得,羊群变得稀疏了,小李等人放下心来,准备打开车门。

    但就在这时,只听“咚”地一声,好像车顶有个重物落了下来。大家本来放下的心又紧张了起来。什么东西?大家都没有说话,小李准备打开门瞧瞧,正当小李要开门时,门的窗户外忽然伸过来一只手,这手干瘪异常,就跟竹竿子一样。很明显,这手是从车顶伸过来的,也就是说,车顶上有人。

    四人一下子惊恐了,在这无人的戈壁,怎么会有人跑到车顶上去呢?四个人都不知该如何是好:那个人跑到车顶,想干什么?就在这时,又是“咚”的一声,一个黑影从车顶落了下来,车内四人目不转睛地看着这个“人”,他们已经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这是个40多岁的男子,皮肤黝黑,上身裸露,下身就穿一件非常破旧的土黄|色裤子,歪戴一顶帽子。他的脸早已被风沙刻蚀得产生了道道皱纹。大家清楚地看见,他的背后,背着一杆枪!这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人仔细打量着这辆抛锚的车子,并透过窗户时不时向车里望着。奇怪的是,他好像没看见车里的四个人一样,就呆滞地望来望去。小李坐在靠窗的座位,但那人好像压根就当他不错在一样,这时,小李透过窗子,清楚地看见那人头上的帽子,是一顶军帽,而帽檐上,是一枚清清楚楚的青天白日徽章。。。

    那人看了一阵,也不进车子,忽然转身,纵身一跃,竟然就消失了。。。大家在车里大气也不敢出,呆了大概半个小时,待天完全黑了,才慢慢走出来,重新点了篝火。大家都不说话,因为他们看到的,简直太过于匪夷所思。。。

    之后的几天大家都在想这件事,也讨论过,但实在太过诡异,也没得出什么结论。

    三天后,若羌来的救援车赶过来了,小李他们的车顺利脱险。

    三年后,首个关于罗布泊的纪实电影拍摄完成。

    十三年后,中国go-vern-nt彻底结束在罗布泊马兰基地的核试验。

    三十年后,我听到已是新疆院所的研究员的老李讲了这个故事。

    第一卷  510 风沙中的双脚

    来过南疆的朋友们一定听说过沙漠公路,这条穿越塔克拉玛干的公路是世界上第一条贯穿沙漠腹地的公路,1995年建成。这条公路的是轮台县轮南镇,终点是民丰县,全长400多公里。这条路大大缩短了从乌鲁木齐到南疆重镇和田,叶城的距离,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今天讲得故事,就是发生在这条公路上。

    我的朋友老林专门搞和田玉生意,从和田批发大量的玉石倒卖到内地,九十年代末内地的和田玉市场还远未成熟,不像现在泛滥的样子,老林一转手可以赚到好几倍的差价,所以在几年时间里就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但老林为人很低调,从来不显富,住很小的房子,穿很旧的衣服,连开得车都是很早以前从部队淘汰下来的北京212(年轻读者们可能连这车的名字都没听过),他对我说,搞玉石这一行水很深,一定要低调,否则会很惨。

    那是1998年春,老林照例去和田收玉。沙漠公路当时已经开通,这着实方便了老林的生意。老林和他的212,在一个明媚的上午开进了沙漠公路。前段时间老林刚做成了一笔大买卖,赚了不少,加上今天沙漠公路阳光明媚,天气不错,他的心情也是相当地好。

    但是好景不长,沙漠的天气说变就变,开到中午的时候,突然刮起了大风,在沙漠里刮风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黄沙铺天盖地,能见度瞬间就降了下来。老林倒也不急,春天本来就容易刮风,见怪不怪了。

    风越来越多,能见度也越来越低,老林经验丰富,放慢了车速,小心驾驶着。就这样走了一个多小时,风丝毫没有小的样子,这时老林有点毛了,因为风沙已经开始吞没前面的道路,如果风再不停,前面的公路就全被沙子掩埋了,那自己也会在沙漠中迷失方向。

    就在老林焦急时,只听见车子喀喇一声,瞬间熄火了。老林大吃一惊,不好,这车子也跟着出毛病了。没办法,老林只好迎着风沙下了车,检查起了车子。老林一下车,就感觉脚下已经铺了一层厚厚的沙子。宽阔的路面,只剩下一个轮廓,要是再刮下去,这轮廓也迟早消失。

    老林先检查了一下发动机,幸好发动机还没有坏,老林断定是底盘问题,可能底盘进了太多沙子了。于是老林钻进车下面,查看底盘的零件。由于风沙能见度很低,老林钻在下面看得十分费劲。检查了一阵,老林认定是底盘摩擦严重,需要机油。于是他准备钻出来到车里拿机油。

    就在他要钻出车时,眼睛的余光忽然瞄到什么东西在车子边,本能使他又钻了下去,转过头看看是什么东西。车外风沙很大,视线很不好,老林又有点近视眼,模模糊糊看不清楚,但初步断定,好像是一个人的双脚。老林来了精神,一定是路过的司机看见车子停在这里想查看一下怎么回事。刚好多一个人帮帮忙,老林想。于是老林在车底拼命朝那双脚凑过去,想给那人打个招呼。

    就在老林离那双脚很近,身子就要钻出来的时候,老林看清了那双脚,不,还加上半截腿,而且看的比其他时候更加清楚,更加真实。因为,那腿和脚,是着的!这太不可思议了,当时沙漠公路的温度只有十度左右,远不炎热,怎么会有人光着腿脚在公路上走呢?这太古怪了。而更加古怪的是,除了那双脚,老林还看见了一个东西:枪管!那枪管垂直着耷拉下来,枪口离地面只有几厘米,很明显,那人竟然拿着一把长枪!老林见到这阵势,本来探出的头又钻近了车底,而心口不由得突突直跳。那人好像还没有发现车底下的老林,还一直站在车边,一动也不动。老林盯着那脚,极力屏住呼吸,不希望那人发现自己。

    就在这时,老林看见那双脚又朝车子走近了几步,离老林那是相当的近了,老林又看的清楚了些。没错,这人是裸着腿和脚,脚还不小,从尺寸上老林断定那人个子也很高。只见这双脚在车边又站了一会儿,忽然快速朝车门处走去,也许风太大了,老林没有听见一点声响,顺着那双脚,老林看见那人站在驾驶室的门边,又一动不动了。那人是谁?要干什么?就在这时,只停哐当一声,那人好像打开了车门,然后又不动了,好像在往里张望。老林心更加慌了,难道他要找我?他会不会蹲下身子看车底?他到底是什么人?老林的心扑通扑通直跳,幸好风声掩盖了心跳声,否则老林想那人非发现自己不可。

    忽然那人又一个转向,朝靠近老林的方向走来。这次,那双脚的速度却非常慢,一步一步地渐渐接近老林藏身的部位,老林想:不好,那人发现自己了!老林拼命屏住呼吸,本能地缩着身子。不一会,那双脚就出现在老林的眼皮底下,老林不敢动,生怕会发出什么声响。那脚就在离老林脸不到10公分的地方停下了,站着不动,老林清楚看见了那人小腿上粗粗的汗毛。但那人就这么站着,就是不蹲下来,老林已经全身是汗,精神高度紧张,时间好像已经凝固了。。。老林不禁闭上了双眼。。。

    大概过了十分钟,老林渐渐睁开了眼睛,眼前的那双脚不见了,老林又扭过头看另一边,也没有。那双脚就这么消失了,完全不见了踪影。老林不放心,还是不敢出来,又在车底呆了一会,当他确定那人确实走了之后,才放下心来,从车里钻了出来。

    这时风沙已经小了许多,能见度提高了,老林拍拍头,回忆刚才的景象,觉得太不可思议,难道是幻觉?但这个想法就只在他脑海里出现了3秒钟。因为他看见了那个扭曲变形的车门。原来锁着的车门,现在就跟一团纸一样缩在一起,皱皱巴巴。老林轻轻抬了抬门把手,那门就哐当彻底掉了下来,完全报废了。。。

    老林心里一片空白,茫然地坐进了驾驶室,一动也不动。

    也不知过了多久,外面的风完全停了,老林木然地发动了车子,很奇怪车子好像又恢复正常了,于是他开着那辆没有门的北京212,继续向前开去。

    也许是这件事受到了刺激,老林这一趟进货精神一直不好,不小心进了一批假玉,损失惨重。

    后来老林就不做和田玉生意了,在2000年时全家移民了新西兰。去年他回了趟新疆,跟我们说起了这个故事,讲完他深深吸了一口烟,阴郁地说:新疆,真是个琢磨不透的地方。。。

    第一卷  511 消失的牧民

    这个故事是一位姓孙的朋友讲给我的。他一直在南疆的巴音布鲁克草原做倒卖羊毛的生意,说白了,就是开车进到草原深处的各个牧点上门收购蒙古族牧民手头上的羊毛,然后再运出来卖给经销商(新疆人俗称“二道贩子”),由于收购羊毛时价格可以压得很低,所以每年这位朋友都可以发一笔小财。

    那是2004年10月,老孙赶在封山之前最后一次进巴音布鲁克收购羊毛。10月的巴音布鲁克,已经有些许凉意。老孙开着他那二手的北京212(这种车在草原上跑最适合不过),向一个又一个牧点开去。

    所谓牧点,就是蒙古人放牧,居住的地方。现在的蒙古人,虽然有很大一部分放弃了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搬到了乡里县里,但仍有一小部分依然保持着这一生活方式。哪里水草丰美,他们就去哪里。而那水草丰美的地方,就自然形成了一个牧点。一个牧点的人很少,最多也就四五十人。人多了,容易发生争抢草地的情况。

    由于牧点是流动的,所以找到这些牧点,是老孙遇到的最大困难。但老孙从小就在五区(巴音布鲁克草原最大的居民点)长大,他熟悉这里,很清楚哪里的草长得密,哪里必定会有牧民来。

    老孙开了两天车,走了四五个牧点,但收获却不大。这几个牧点水草不是十分茂盛,羊放得少,羊毛当然就少了。但老孙很清楚,再往里开,一定能找到大的草场,大的牧点。

    老孙继续往草原深处开去。大概开了半天,草越来越好了,老孙心里一乐,快到了,这附近草这么茂盛,一定有大的牧点和成片的羊群。这次可以满载而归了。又往里开了一个小时,临近傍晚了,老孙突然觉得有点奇怪,这么好的草,沿途应该有羊群才对呀,怎么开了这半天,连羊影子也没看见?难道这里还没有牧民来?但很快,老孙就否定了这种想法,因为老孙看见前方山腰有几个蒙古包的影子。

    老孙大喜,赶紧开了过去。离蒙古包渐渐近了,但老孙的心却越来越凉。因为,这片蒙古包里,好像没有人!!一般像这种傍晚,牧民都回来吃饭了,蒙古包的烟囱上会升起炊烟,远远就能看见,但这几个蒙古包却看不见炊烟。而且,随着生人的到来,远远处就能听见蒙古人养的狗的吠声,但老孙一直没听见,蒙古包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声音,在傍晚快吃饭的时间,这种安静,是不寻常的。

    老孙很快开到了蒙古包边,急忙下车,扯开嗓子喊:老乡,有人吗?喊了好几声,就是没人应。老孙走到一个蒙古包门前,朝里张望,里面好像没有人。老孙索性钻进蒙古包里看个究竟。这是个很传统的蒙古包,整洁的被褥,干净的茶几,正对着门,还挂着成吉思汗的像,老孙掂了掂茶几上的茶壶,里面的水还是温的!!在蒙古包外,还晾晒了几件衣服。老孙摸了摸,还很湿,好像刚洗过不久。一切的迹象显示,这里的人应该刚离开不久,但是天快黑了,他们是去哪里了呢?

    老孙又进了另外几个蒙古包,都毫无例外地没有人。没有老人,没有小孩,没有狗。老孙在一个蒙古包里,发现一把猎枪,这可是放牧的蒙古人最信赖的东西啊!无论去哪里他们都不会把猎枪落下。老孙拿起枪,仔细一瞧,枪上膛了!怎么回事?一般来说牧民不会轻易给枪上膛的,万一走火不是闹着玩的,除非发生了非常危险的情况。但在这个平静的蒙古包里,怎么会有一把上了膛的猎枪呢?老孙脑子乱糟糟的,这个牧点的一切看似寻常,但仔细一想却都不寻常。夜幕降临了,牧点依然很安静,安静得有些可怕。老孙抱着一线希望,坐回车里,想再等等看,说不定不一会牧民就扶老携幼得开开心心回来了呢?但老孙一直等到天完全黑,也没有等到这一幕。

    老孙有些害怕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里的牧民呢?羊群呢?马呢?怎么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消失了?消失的干干净净,无影无踪。这个水草肥美的牧点里,到底发生了什么?老孙越想越害怕,不能在这里呆了,这里的一切都不对劲!于是老孙也不管收不收羊毛了,调转车头,离开这个诡异的地方。

    老孙离开了,从后视镜上看着那几个蒙古包逐渐消失在夜色中,老孙紧张的心才放下来。这一趟老孙不准备再收了,也没心情再做事了,老孙连夜将车开到一个牧点,过了一夜。在牧点里,老孙向蒙古族同胞说了这一天的所见所闻。牧民也觉得很奇怪,他们世代居住草原,也从未听说有这等事。老孙没问到有价值的东西,也就只好罢休了。

    老孙从草原回到县里,第一件事不是把羊毛转手,而是到县公共安全专家局报案。但公共安全专家局里的police听了他的故事却不以为然,在他们看来,那牧点里的牧民都集体搬迁了,蒙古包是他们特意留在那里来年再回来住的。老孙想police讲了一些细节,解释他们绝不会这么做,但police怎么说也不愿立案,还说老孙无理取闹,老孙没办法,只好郁闷得走出了公共安全专家局。

    第二年初,老孙再一次进草原,想找到那个无人的牧点,但奇怪的是怎么也找不到了。不仅蒙古包消失了,那片极为肥美的草场,也消失了,好像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

    每当老孙向我提及此事,他都掩饰不住内心的恐惧:他们真的不是搬走,他们真的是消失了,消失了!消失在大草原的深处,消失在那浓浓的夜色里。。。。。

    老人,小孩,羊群,马匹,还有狗。。。。

    第一卷  512 龙

    熟悉南疆的人一定清楚,新藏公路虽然修的较早,但由于要穿过海拔4000米以上的喀喇昆仑山,山路险峻,风雪频繁,极易发生翻车事故。而且从南疆翻越昆仑山脉后到达的是地方是后藏的阿里地区,熟悉西藏的朋友也一定清楚那里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所以,历来新藏公路就不是车辆进入西藏的最好线路,一般开车去西藏还是走青藏公路的比较多。而正是因为这条道上车比较少(基本上都是军车),又多在昆仑山深处,所以这里发生的怪事很多,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个。

    这是我的一个小学同学讲给我的。我们就叫他小冯吧。虽然新藏线走得车不多,但我的这个老同学特别的有胆,他是跑运输的,特别讲究经济效益。他觉得从新疆绕到青海走青藏线实在太绕弯,一路上光油钱就不得了,再加上他自认为开车水平高,所以每次跑西藏,他都坚持走新藏线。几趟跑下来,倒也没什么事。

    那是去年9月。小冯有一趟货要运到西藏。当然,还是走的新藏线。跑这条线小冯也算有经验。一般跑新藏线的车,在叶城都要加满油,而且还要再带上一些备用。昆仑山里可没处加油。备胎也要准备几个。跑货车的有些司机,还特意贴一些福字,变形金刚(囧)一类的避避邪。此外,一定要再配一个驾驶员,只有两人轮流开才不至于疲劳驾驶。

    小冯一切准备妥当,就与副驾驶小张一起开始了漫长的旅程。行了两天多,车子渐渐开始从盘山道向上走,这是一处达坂,从这里开始海拔就开始急速上升了。又行了半天,昆仑山里下起了雪,车窗外雾蒙蒙的一片,这一路段小张不敢开,于是小冯就把他替换下来。雪越下越大,还夹杂着寒风,小冯胆子确实很大,一般司机遇到这种情况都会停下车待雪小一点再走,小冯却不这么做。他依仗车子底盘高,轮子大,只要看清路慢点开就没什么问题。

    就这样开了一个多钟头,车子进入了一处半山腰地段,盘山路在巨大的山间盘旋着,狭窄的路旁,巍峨着几座不知名的高山,高山均被厚厚的冰雪覆盖,景色确实不错。小冯可没心思观赏景色,由于他的车大,没拐一个弯都要特别小心,一不留神方向一滑车就会冲出路基掉进万丈深渊。当小冯又要拐一个弯时,忽然听到轰隆隆几声巨响。声音是从一旁的山上发出的。小冯的第一反应就是:雪崩!在这种路上发生雪崩可不是闹着玩的,小冯胆子再大,现在也惊出一身冷汗,身旁的小张更是紧闭双眼,仿佛死神已经降临一般。小冯生怕前面的路已被堵死,只能先停车。只听轰隆隆声音越来越响,小冯现在是开也不是,不开也不是,没办法,听天由命吧。小冯也闭上了眼睛,心想,这一趟估计要葬身在这里了。

    轰隆声持续了十分钟,渐渐平息了。小冯安然无恙。小冯睁开眼睛,兴奋异常,自己竟然从死神手里逃了出来。他立即下了车,看看车子的情况,车子也没什么问题。小冯望望前面的路,似乎也完好如初。奇怪,不是雪崩了吗?雪呢?这时小冯想另一侧的山看去,恍然大悟,雪崩并未发生在盘山路所在的山上,而是发生在它临近的一座山。只见这座山已经面目全非,原先突起的岩石全部被厚厚的雪层所覆盖,而原先积雪的地方,也露出了突兀的石块和冰层。

    小冯松了一口气,真是逃过一劫,这雪崩要是发生在这座山上,必死无疑了。小冯整顿一下精神,准备上车继续走。就当小冯一只脚刚一踏上车时,忽然又从车上跳了下来,因为他看见了一个奇异的东西!!在那座发生了雪崩的山的半山腰处,露出了一块厚厚的冰层,而那冰层里面,好像有什么东西!小冯沿着路向那冰层处靠近了一些,那东西的轮廓渐渐清晰了,尽管冰层是在临近的山上,离小冯起码有两公里远,但小冯还是看得很清楚:那好像是个动物,被封在了冰层里。那动物非常的巨大,很长,小冯估算至少有200米,有四个爪子。有些像蜥蜴。但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蜥蜴?没有脖子,头直接与圣体相连。小冯仔细看了看头---那眼睛,还是睁着的!!隔了两公里,小冯还是能很清晰得开见它那硕大的眼睛。小冯估计着跟这辆车的轮胎差不多大。小冯胆子虽大,但看见这对平生见过的最大的双眼,还是心惊肉跳。这时小张也凑了过来,也是看得痴了。。。

    这个巨大生物的整个躯体全部冻在了厚实的冰层里,镶嵌在雪山的山腰处,看起来无比的诡异。这是个什么东西?怎么会在这里?虽然小冯文化水平不高,但他怎么看怎么觉得这东西像是---一条龙!!这个东西明显已经被封在这座山上很久了,今天碰巧遇见雪崩,又重见了天日。小冯心里虽然有点害怕,但见到这种奇异的景象,还是有种说不出的兴奋,十分的懊悔怎么没带照相机把这东西拍下来。

    看了一阵,山里忽然起了大雾,而着雾刚巧挡在小冯与雪层之间,那条巨龙渐渐隐没在大雾中。直到再也看不见那东西了,小冯与小张才回过神来,一阵感叹和惊奇过后,依依不舍得开离了这里,继续他们的旅程。

    不知是不是见过“龙”的缘故,小冯这趟车跑的格外顺利,货全部卖光,一路上也没遭到检查超载的police的罚款,总之,这一趟跑下来,小冯赚了不少。

    这就是我的同学小冯的故事,至今他还经常走新藏线,但再也没有看见那条镶嵌在半山腰的“巨龙”。自那次回来,小冯就专门请人用木头刻了一条龙,放在家里供着,每次跑车前都要去拜一拜。。。。

    第一卷  514 低魈

    山魈大家可能都知道,是动物的一种,属于狒狒科,外貌和狒狒差不多,但要比狒狒个头大,由于它们酷爱京剧,所以我们经常看到的山魈的脸是油墨重彩的,如果你细看,他们的脸谱各?br />电子书下载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