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唐皇帝李治 > 大唐皇帝李治第60部分阅读

大唐皇帝李治第60部分阅读

    成一堆肉山,惨不忍睹。

    自从程咬金冲了下来后,陌刀军不约而同的以程咬金接触,仿佛找到了生活的希望,纷纷聚集在程咬金身边,破了月处军的前线,直冲谷内而去,月处军不到片刻就阵亡了万余人。

    所有士卒全部阵亡,没有一个伤员。

    在凶狠绝伦的陌刀面前,根本不可能留下任何的伤员。

    月处军且战且退,但仍然死命抵抗,所有士卒都知道,退了,也就完了,每个人血红着眼,紧紧的守在自己应在的位置,手持兵器,怒视着前方如墙推进的陌刀阵。

    “射”

    四面八方突然响起了酋帅朱邪的将领,所有月处将领近乎绝望的大声咆哮。

    随着他们的吼声,月处军大阵后方,突然涌出了大群身穿皮袄,手持弓箭的射手。

    这些月处兵,抛了战马,站在平地上上弦速度惊人,只是一撇就计算出了前方唐军陌刀兵和自己之间的距离,然后将侧眼一瞄,“嗖嗖嗖”,长箭穿梭过月处军,射进唐军大阵内。

    听到弓弦‘嗡’的一声,程咬金身边的亲卫,本能将程咬金护在中间,头低着挡在了前面。

    箭阵发动,数以千计的羽箭宛如一群疾风骤雨,带着沉闷压抑的破空声撕裂空气,准确的覆盖了最前方的陌刀军。

    “叮当”声不觉,重甲步兵的好处彻底发挥了他的优势,胆大的步兵仗着脸上的铁面,根本不去理那在夜色中不见箭影的羽箭,该干嘛还干嘛。

    稍微胆小的,赶紧低头闷头乱披,大有峨眉的“乱披风剑法”的精髓。

    被亲兵护在中间,无奈后退的程咬金,狂笑起来:“狗咋种们,连破铜烂铁都没有,尽用些骨头做箭头,怎们可能对付得了我大唐陌刀兵。我大唐建国以来,仗着陌刀大阵,横行天下,斩了多少英雄的脑袋,就你们这些破烂玩意,也想伤了我们?没钱你打什么仗啊。”

    程咬金仰天大笑,以表示自己对月处的“骨头羽箭”的万分不屑。

    但是笑声未歇,就再也笑不出来,剩下的半声狂笑憋在程咬金嗓子眼里,让程咬金大声的咳嗽,脸涨的紫红。

    下了马的月处军充分发挥了自己游牧民族的神射特性,一支支弓箭尽朝唐军的眼眶中射,不少胆大的唐军被射了眼睛,他们可没有夏侯渊的本事,顿时痛的扔了陌刀,弯下腰大吼,有的甚至被羽箭射进了脑袋里。

    所幸天色已暗,羽箭并没有对唐军造成大范围的伤亡,不过也气的程咬金乱喘。

    月处士卒突然惊喜的发现,原来步战陌刀军也不是不可战胜的,虽然射眼睛很难,但只要准备充足,月处人人都能做到,而因为前面受伤士卒的影响,稍稍迟缓了唐军的推进。

    被月处这一阵急射,一掌打飞,程咬金气的狂骂起来:“兔崽子都给老子注意点,休要小看了月处朱邪小儿,敢在老子面前放肆,老子杀人的时候,你母亲和你爹还同在一个肚子里呢,咋种,看我大唐兵锋,杀”

    一阵乱骂,唐军个个大笑,哈哈笑声传遍整个榆慕谷。

    士气不降反升,气势如虹,唐军士卒突然惊喜的发现,低下头闷头大砍,威力也不弱,相反力气更能全力的发挥,他们的陌刀可以劈的前方一片真空,那些月处兵的箭急转直下,又变得无用起来。

    悲剧了,山谷内骑兵无法冲锋,步兵又砍不过陌刀手,现在连最后的弓箭手也被削弱了八成的战斗力,射不了头,只有冲唐军的脚、大腿射,可是乱军中射头、脖子容易,但下面就难了,射了几箭,频频射中自家兵士,不少月处兵傻了。

    他们刚刚才得意不久,顷刻间就变成了被人肆意屠戮的对象。

    这些陌刀军的铠甲都是用百炼精铁铸成,胸甲、肩甲、腿甲、护臂、护颈、护面,全身九成的地方都包括在铁甲中,内力还忖着丝绸内衣,这一切都成了陌刀军巨大的防御和纵横往来的庞大力量。

    这些关西大汗,或者来自北方的胡人猛士,披上重甲,拿上陌刀,每一击劈下都有数百斤之冲力,那些轻便快捷的弯刀,哪怕陌刀劈不断,但弯刀也绝对架不住陌刀沉重的刀势。

    只要陌刀军还有力气挥刀,那也就意味着必有人死于刀下,刀刀不落空。

    在这样的恐怖力量下,陌刀阵快速推进,被程咬金逼进山谷中,战马无用,成了步兵的月处两部,此时发挥的杀伤力,不及平时三成。

    而月处兵的弯刀迅疾如风的落在唐军身上,除了溅起了大片漂亮的火星外,连根毛都没伤到,就被缓过来的唐军,大笑着劈死。

    程咬金一面厮杀,一面间歇似得扫过战场,发现月处军败退的速度越来越快,顿时心中大定。

    在骑军失去作用后,这些重甲步兵足以对普通士卒发挥以一敌百的可怕战力。

    一身铁甲,手持巨刃,横扫开来,让这些从未和陌刀阵交锋过的月处军大惊失色,在坚持片刻后,不知谁调头了,所有的月处兵,顺着山谷崎岖的道,不断的像谷内纵深撤退,即使知道前面是绝路,但人总是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不掉泪的。

    月处酋长朱邪脸色苍白,站在后边山壁最高的一块石头上,他看的清清楚楚。

    “刺天弩兵跟上,陌刀兵继续推进,压缩月处兵空间,集中攒射。”程咬金终于下达了最后一个重击。

    一炷香后,沙漠的月空中,突然腾空而起一片箭幕,遮天蔽地,天地为之一暗。

    然后是凄惨的叫声在沙漠中此起彼伏的响起,但不到片刻就好象被扼住喉咙的鹦鹉,戛然而止,空气中一阵风刮过,带来的尽是浓郁的血腥气。

    此战唐军牛刀小试,斩首四万首级,俘获驼马牛羊数万计。

    而后苏定方大军赶来,唐军也从朱邪口中得知西突厥和阿史那杜鲁主力,程咬金二话不说,立马派副总管周智度和苏定方领军追击,直奔西突厥重城——咽城。

    其时沙漠上狂风突然袭来,沙粒飞扬,一片天昏地暗,几无立足之地,苏定方、周智度,迎着风沙,率大军绝尘而去。

    ※※※※※※※※可爱的分界线※※※※※※※※

    推荐票,有木有?推荐票绝尘而来吧。

    第二章西征吐蕃,带着老婆去打仗

    第二章西征吐蕃,带着老婆去打仗

    楚汉相争,最后一战项羽输了,而且输得很惨,连自个儿性命都送个阎王也了,个中原因,不可忽视虞姬的作用。(顶点小说手打小说)

    项羽到哪儿打仗都带着虞姬,英雄得胜而归,总有美人相伴,他就喜欢这种感觉。

    后来垓下被围吃败仗,眼瞅没法保护虞姬了,伤心地唱起虞姬虞姬你可怎么办的悲歌。

    虞姬是个聪明人,听懂意思了,不愿连累项羽,就自杀了,为此留下一段霸王别姬的故事。

    说项羽失败跟虞姬有关,可能有点冤枉了虞姬,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人能有多大能耐?充其量是陪着项羽喝喝酒、唱唱歌、跳跳舞的一个家属,和打仗没丁点儿关系。

    项羽带虞姬出征有个人喜好,也出于他经常打胜仗的考虑,根本想不到后果。

    由于老打胜仗,手底下人经常能抢夺到战利品,自然对领导带女人出征没啥看法了。

    可这次打了败仗,不说项羽担心虞姬的命运,大家也有意见,你领导打输了回去还能有女人相伴、唱曲解闷,我们这群小兵只有干痛苦的份了。

    项羽本就是粗人,不可能想到别人的感受,正好这时四面楚歌响起,内无粮草、外无救兵,怎能不叫人想起老婆孩子热炕头。

    于是,将士们的心就散了,能跑都跑了,几十万人的楚军就这么自己垮了。

    垓下之战成全了刘邦的统一大业,看起来好像是刘邦的力量多么多么强大,而实际上则是项羽犯了带着女人出征的兵家大忌,自己打败了自己。

    如果项羽不带虞姬出征,身边没了家属拖累的后顾之忧,将士们就能同心抗敌,项羽振臂一呼,打回老家去说不定楚军又会破釜沉舟、一鼓作气冲出重围,先不说历史有可能改写,至少他不会败得那么难看。

    而对于自己的失败,项羽说了句“天亡我,非战之罪”,想必他最后也明白自己身边存在太多和打仗无关的东西,当然也包括虞姬了。

    带女人打仗,除非做到像韩世忠、梁红玉那种夫唱妇随,否则定然是问题多多。“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杜甫的这句诗就是对霸王别姬最好的一种解释。

    但李治从来不认为自己有一天会成为项羽那样的悲剧,他一贯觉得连穿越这样伟大的事都能落在自己的头上,还有什么东西能让自己倒霉的,更何况自己头顶上的皇冠,那就是镇压气运的,在皇权的五指山下,一切想要翻天的猴子都要被镇压。

    所以李治决定了,自己要把武媚娘、萧淑然、上官青衣、金喜善和新来的小姐姐公孙竺萱全都挂裤腰带上,陪自己一起笑傲沙场,当然心底里是不是担心乘自己不在,后宫会上演一出出宫心计,这小李同学可是万万不会承认的。

    但作为知道忠孝仁义廉耻的臣子,长孙无忌、褚遂良、李靖等一干大臣不同意了,为了体现自然要尽职尽责,三天两头的跑大明宫劝劝小李同学不能那么胡闹,打仗带女人,是万万要不得的。

    李治没有理睬他们,甚至觉得这些老小子们实在不忠的很,完全不懂的为别人考虑,士兵们还有营激可以放松一下,他一个皇帝,刚刚破身的,正深知其中髓味之美,这一分别可能就是几个月,就不怕影响龙体吗?

    还好中国历来皇权历都是临驾法理的,在小李同学的坚持下,或者说威胁下,本着反正是你的江山又不是我的,那些劝谏不成的大臣,感觉自己也尽了责任,立马偃旗息鼓,准备随军远征的,也各自和家人做最后的道别,几个好色的大臣,干脆连日累夜的疯几把,皇帝可以带老婆上前线,那是风流帝王,换了他们,那就是十足的佞臣。

    虽然做佞臣的日子,历来都是滋润的,但这事可以做,但却不可以明目张胆的做。

    那些明目张胆的,什么李义府、杨国忠、李林甫最后都被收拾了,再看看明朝张居正,人家张叔叔就做的很好,明面上干了一大堆实事,后世之人一说起张叔叔,都会竖起大拇指,大赞一声能臣啊,清正廉明,努力干活,历经万般苦,千般难,才在j臣的刁难陷害下,中兴大明。

    但事实上,这位张叔叔私下里,十足的一个佞臣,结党营私,拉帮结派,打击异己,跟喝开水一般,忠臣?

    所有的j人都被他干翻了,所以朝中自然只剩他是忠臣了,所以考虑到以后还要在小皇帝手下混日子,转了风向的朝廷群臣们,也不再计较李治带一家老小上战场了,甚至后来连长孙皇后,哦,现在是太后了,看的自己儿子媳妇都闪了,家里就自己一个人怪寂寞的,脸色一板,杀到未央宫,面对自家老娘强烈的怨力,李治立马屈服了。

    于是滑稽的事情出现了,大唐调兵遣将,几十万大军不断汇聚唐吐前线,静等李治的大驾光临,而李治则静等自家媳妇、老娘以及扬言要服侍娘亲尽孝心的小妹兕子李明达们。

    没说的,女儿家家的出去,自然要带上胭脂水粉,金银首饰的,毕竟是皇妃,打仗杀人的,总不能掉分儿。

    所幸小李同学还是满有耐心的一个人,也不去计较。

    整天蒙在宫里当宅男宅女,有一次公费旅游,兴奋还是在所难免的嘛。

    作为前线大将,时刻和自家主子爷保持友好联系,这是一个合格的重臣不能忽视的,是一个老狐狸必备的基本素质,所以李绩、程咬金快马加鞭送来的捷报总是一份接着一份,深怕大唐每年的锦帛卖不出去。

    大唐长安自是了,所有的老百姓士子们,都觉得李治果然是英明无比,再世尧舜。

    其实人就那么回事,小时候李治出生就能说话,虽然仗着皇帝的儿子,李治面上很不在意一帮羡慕嫉妒恨的王八蛋私下骂自己妖孽,但是心里还是很不爽的,没见识的东西。

    但随着李治成为太子以来,大唐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共荣,对外战争不断取得战略性胜利,更重要的是报纸全天候不间断催眠洗脑轰炸的不间断宣传,李治在江湖上已经有一点千古一帝的名头了,不少想给李治大唐经济文化建设事业捣乱的世家,也决定再望望风。

    最显著的就是那七宗五姓,前端时间活跃的像只点着了尾巴的猴子,乱跳乱嚷的,抗议示威,深怕李治注意不到他们,现在好了,集体沉默三个月先,因为李治决定要将选秀推迟三个月。

    还好三个月时间是可以当作一眨眼就过去的,那七大世家为李治准备的千金小姐们,也还在保质期内,要是延迟个三年,估计他们就得另想法子阴李治了。

    就在这样乱糟糟的环境中,在北征和西征两路大军的一路凯歌声中,大唐龙渊二年三月,李治正式在龙首原外对无数的大唐百姓们誓师了,理由很正义,“抗吐援吐”。

    誓师的场面很壮观,很热血,这里不得不说,人真的是需要历练的,谁能想到后世整天以和室友相互打击侮辱为乐的宅男大学生,有一天成为王霸之气外露的男人呢。

    至于李治的口号,听起来有点迷糊,但意思还是很明白的。

    咱们大唐此番大战是正义的,是公理昭昭的,虽然李治不在乎,大唐那些群臣们也不在乎,但最最关键的是,受了传统爱国教育的前线士兵他们在乎,这些拼命的在乎才是真的在乎,所以说咱中国老百姓善良啊,杀人之前还要告慰一下自己脆弱的心灵,“都是你的错,我才杀你的,下去之后,可不能和阎王爷胡说”。

    面对李治等高层给出的理由,所有的大唐士兵们都觉得自己应该站出来抗击无耻的侵略者吐蕃,援救大唐的朋友吐谷浑,最好还能以牙还牙,以血还血,打到吐蕃首都逻些去,为吐谷浑的兄弟报仇,解放那些吐蕃受尽剥削的民众,让他们也享受一下大唐和谐社会的关怀。

    但不管怎么样,小李同学终于是离开了那个令他感到胸闷气短憋气之极的皇宫内苑,带着自家的姐姐妹妹,还有老娘妹子,领着数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往国界。

    这么大的声势,让远在青藏高原上唱呀拉索的禄东赞吓坏了,就连一贯自诩的男高音都大大走调了一把,所幸能混到如今的地位,禄东赞心理素质也是过硬的,二话不说,调集全国大军,往吐谷浑开进。

    由此可以看出,禄东赞还是蛮爱国的,知道在自家的菜园里和大唐这头蛮牛掐架,会踩到花花草草,所以干脆玩起了“御敌于国门之外”,全面布军于吐谷浑,在青海洒下了大大的一个战略分布网,打算乘机将李治和他一众好姐姐坏妹妹们,全都网了去。

    面对禄东赞的狂妄,李治大怒,你禄东赞,矮冬瓜一个,见到老子大军赶来,不好好滚回你草原上吃草,等着老子来取肉喝奶,现在居然敢在青海上撒网捕鱼了,这不是不务正业吗,所以李治二话不说,当即命令前锋尉迟恭加紧赶路,要打禄东赞一个措手不及。

    本来很是眼红自己老冤家程咬金可以远征大漠的尉迟恭,一听说这种好事,腿也不酸了,腰也不痛了,拎起自己的马槊,风风火火就率领大军走在前面,一路上遇山开山,遇水搭桥的,也不嫌累,屁颠屁颠的非要成为大唐众将中第一个和禄东赞亲热的老货。

    就在尉迟恭这样畸形而又变态的欲望中,李治轰轰烈烈的西征吐蕃的大战也拉开了。

    而在此时,漠北的李绩薛仁贵们,一天到晚的派出使者在草原上乱窜,忙着造谣忽悠那些草原文盲,而苏定方领了程咬金的将令,也马不停蹄的带领一票小年轻赶到了西突厥的重城——咽城城下。

    揭开了西征最关键一战的序幕……

    一时间,大唐朝野,无论高堂之上,抑或江湖之远,都在谈论此三战,战争拉动内需,大唐gdp也因为大战将起,正在以超人的飞行速度在不断的刷新一个又一个崭新的辉煌。

    ※※※※※※※※可爱的分界线※※※※※※※※

    李治终于要出场了,这么多章,也该轮到主角了,嗯,这一章,就这样,求推荐。

    第三章三明治?处木昆和突骑施的夹击

    第三章三明治?处木昆和突骑施的夹击

    不知何时,唐军上下自李靖开始便形成了一个惯例,出征之后除非首脑挂了,否则哪怕天涯海角也要追到死,期间最爱的战术莫过于千里奔袭,似乎已经把这当作体现精兵强将的个人秀。(顶点小说手打小说)

    历经三天的驰骋,苏定方、周智度各自率领一部分军队到达了咽城数百里开外。

    也就是在此之前不久,两个人率领不可计数的大军来到了咽城,他是受得到了回归西突厥的阿史那杜鲁委派来此地镇守的。

    这两个人名叫处木昆和突骑施。

    此两人是阿史那杜鲁的心腹,由于咽城的位置很重要,不容有失,但很多人都没有想到阿史那杜鲁会把镇守咽城如此重要的工作,交给这两个只会吃肉喝酒的家伙。

    勇而无谋,这是好听的;纯粹的饭桶、废物点心,这是难听的,却是大实话,这是一贯粗鲁无状的胡人部落难得给出的评论。

    公平的说,这句评价还是十分实在的,处木昆和突骑施两位好同志平日里的生活很单调也很堕落,最爱的莫过于饮酒作乐,玩玩粗胳膊粗腿的牧女,偶尔逢了战事,在自家大汗的一声令下,脑袋空空的冲上去,胡砍乱杀一通,至于军中烦人琐事,则交给下属去操办。

    两人的所作所为用汉人的标准来说,无疑是没前途的二路货,但在胡人部落虽也不堪,但还算正常,符合整天醉醺醺、没事打女人的经典胡人形象,即使千年后那些游牧汉子也没改变。

    那外蒙古国如今还有一大批靠女人养活的懒汉,比草原上的羊群还多,害的外蒙古这个纯粹内陆国家的女人,居然走在了时代的浪潮前,将单身主义进行到底。

    虽然不知道大唐突袭咽城,但西突厥和几十年战场生涯的阿史那杜鲁也不是傻子,知道咽城是西突厥为数不多的战略重城,拿下咽城,就能直接进攻西突厥大本营鹰娑川,也就是后世的裕勒都斯河。

    咽城咽城,其意也就在此了。

    其实若是放在以前,必定有不少人为程咬金这个决定不解,为什么不直接进攻鹰娑川,那样西突厥将和他的邻居一般,很可能在某个夜黑人高的狂风之夜,树倒猢狲散。

    这看似是个很难解释的问题,其实不然,在程咬金那儿,这个问题很好解释。

    大唐贞观四年杀散东突厥,大胜自是无疑,但带来的后遗症也是一连串的,哪怕经过十来年的打杀,依然还有突越余孽不断跳出来捣乱,时刻破坏大唐人民团结和谐的新生活。

    而有了刺天弩阵,程咬金完全可以以最小的伤亡在正面战场取得最大的杀伤力,咽城对西突厥和已经回归西突厥的阿史那杜鲁来说是重城,咽喉之地,但对于程咬金来说,那只是个诱饵,诱惑西突厥不断和程咬金打阵地战。

    程咬金不会破城,而会围城,让城内之人不断的求救,甚至程咬金必要的时候都可以派人帮城内的人求救。

    当然如果西突厥放弃了被围的咽城,那也不错,至少寒了敌人的心,降了士气,并且以咽城为据点进攻鹰娑川确实不错,进可攻,退可守,如果攻击不利,还可以退守,徐图再战。

    未虑胜,先虑败,程咬金一个人跑到偏僻角落大便的时候,就板着自己萝卜一样的手指,算计来算计去,最后怎么算,都觉得这实在是一桩十分划得来的买卖。

    所以苏定方一到,程咬金二话不说,直接下命令:“定方,智度,去去去,给老子把咽城给围了,除了求救的信兵,带把儿的一个都别放出来。”

    程咬金的无赖性格注定了他有便宜必定迫不及待的去占,他是一个惫懒无赖之人没错,但更是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黑心将军。

    从心理学、生理学和犯罪学上来说,像程咬金这样的人,打仗的时候若是只看他表面,你会死的很惨的,黑心白脸,一句话道尽了程咬金的战斗风格。

    对于交朋友来说,你没那个智商,你会被他玩死还帮他数钱,但对于一个统帅,这确实是一个实在了不得的优点。

    有便宜赶快占,没便宜,创造条件也要占。

    处木昆和突骑施这两个废物点心,只会饮酒,连字都不会写,这在胡人部落也是不多的,毕竟字不会写,也就意味着你看不懂军令,那还打什么仗啊。

    但是所有人似乎都忘了一点,若真是如此废物,两人如何身居高位,又如何成了阿史那杜鲁的心腹的,更何况以阿史那杜鲁这个大漠枭雄,不可能不知道自家心腹的言行,怎么会把如此重城放心交给两个废物呢。

    所以就在苏定方和周智度兵分两路,周智度率万余骑兵一到咽城两百里开外进行战前歇息整顿的时候,收到这一消息的处木昆和突骑施,立马拿起了自家拼命的行头,对周智度露出了他们狰狞可怖的面目。

    两人不是什么名将,但大漠可是他们的主场,面对的又是唐军这样以前听到就慎得慌的精兵,怎么可能还胆大妄为,目中无人。

    不要以为喜欢吃喝嫖赌抽的人就没有才,两人的私生活和军务一方面确实是烂掉渣了,而且也确实看不懂军令,但胡人将领有几人是靠看兵法历练成才的?

    每个人都是不折不扣的在生死间学会的,虽然很粗陋,不能和孙武那种兵圣相比,但毫无疑问的是,打仗方面两人也真的不是废物,而且还是阿史那杜鲁手下一等一的猛将。

    ※※※※※※※※可爱的分界线※※※※※※※※

    话说周智度率领万余唐军正向咽城前进,待到城中两百里外,为了等待苏定方,另外也是为了整理大军,休息一二好为下面的大战作准备。

    “将军,喝点水吧。”旁边的亲卫递上一个装满清水的水囊,周智度点点头沉默的接过来了。

    大漠的天气让周智度很不习惯,烈日的烘烤下,都能感觉一股股升腾起来的热浪,叫人连呼吸都觉得困难,热的跟火炉,空气中干燥的闻不到一丝水腥味儿,晚上又冷的撒泡尿都会结成冰坨坨。

    不过一路西征,打了一个来月了,唐军缴获的牛羊,让周智度这样很纯粹的武将也忍不住心中大乐。

    作为一方大将,那里面可有老大一批会成为自己的奖赏,建功立业哪有轻松的,想到这儿,周智度也想开了,打开塞子,狠狠灌了一大口,舒了口气。

    沙漠平平展展的,一直铺到天边,起伏地耸立着锯齿形的沙丘。那连绵起伏的沙丘,看的就难受,但就在此时,周智度眼神微微一眯,一下子窜了起来,微微遮住太阳光仔细看了看,突然见到地平线的尽头出现一道黑影,像海浪一般向自己冲来。

    “将军,又是蜃在吐气啊,这一路上都见到三次了,没完没了。”旁边的亲卫话虽如此说,但还是眯起眼眺望这样的人间奇景。

    正如亲卫所说,一路上已经看了三次了,那黑色的海浪在沙漠炙热的空气中,都显得扭曲了,而且听不到一点声音,也是,马蹄踏在滚烫的黄沙中又哪来的声音呢。

    但是渐渐的周智度脸色变了,并不是因为他看出了异样,而是这次的幻象持续的时间未免太长了吧,而且那幻象也越来越近,一种当兵多年历练出来的心悸之感升起,还是旁边的那名亲兵“将……将军,这该不是真的吧,属下心里有点不安啊。”

    “是了”周智度发现许多唐军面露慌色,顿时心中一咯噔,顿时凄厉的大叫道:“敌袭,敌袭,所有人上马迎敌”

    听到周智度突兀的叫声,立马一愣之下的唐军暴出微微马蚤乱,但所幸素质放在那里,立马上马,握住武器,开始整队。

    “迂回加速”周智度赶忙发出旗令,而另一边密密麻麻冲过来的突厥骑兵,已经加战马的速度加到了极致,哪怕在沙漠上,也迅即的如同一股风一般。

    甚至很多骑兵,骑得还不是战马,而是骆驼。

    不要小看骆驼,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在沙漠中,走的比马还要快,穿越险途的本事也不是马匹能比的,唐军也有骆驼,但不多,原因是唐军大多受不了骆驼那一身冲人的怪味,能把南来的唐兵熏死,只有唐军中的胡人骑兵才可以驾驭。

    突然见到密密麻麻的骆驼,还有骆驼上鬼叫着挥舞弯刀的西突厥骑兵,唐兵还好,百战府兵,心态很好,但屁股下的战马就紧张了。

    马算是很温顺的动物了,哪怕野马,你追它,它一般也只是瞎跑,逼急了,才给你一蹶子,而温顺的人也好,动物也罢,一般都很胆小。

    而胆小的人和物,又往往是那种人缘很好的人,却不是成功的人,成功最重要的不是运气,也不是智商,成功首要的就是胆子大,否则哪怕黄金丢在你面前,你也只会捡起来,送给警察叔叔。

    因此温顺的骆驼在沙漠中代替了战马,受死的骆驼比马大,当第一次见到骆驼时,唐军的战马被吓的惊慌失措,不要怀疑,老虎还怕黔驴呢。

    若非如此,世界上也不会有骆驼骑兵这一兵种了

    阿史那杜鲁一个月来,刚刚领教过大唐远征军的威力,哪怕回归西突厥本部,依然不忘时时枕戈待旦,防备远征军再来。

    因此此次调到处木昆和突骑施麾下的就有两厢十姓突厥的共十万骑兵。

    风卷残云般,十万突厥骑兵杀向唐军。

    突厥骆驼兵,人喊兽嘶

    周智度面色铁青的厉声大喝:“大军散,大唐射箭法”

    片刻,无数唐军开始加速,但沙丘上加速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很多唐军都被狂奔如风的骆驼兵冲散了队伍。

    而那些被冲散的队伍的伍长、持戟长们,见被围住了,狠下心道:“全军下马,举盾,自由射击”

    所有寡不敌众的唐军,脸色肃然,这是拼命啦,不过还是毫不犹豫的执行了持戟长的话,下马以手中皮制盾牌布阵。

    圆形盾牌阵后面,唐军举起手中的弩弓,稳住心神极其精准地射杀敌人,但毕竟四面皆敌,哪怕有铁甲,也挡不住弯刀和利箭,很多唐军被截断后,都战至最后一人。

    在大声的鬼叫声中,周智度率令大队人马隆隆的迂回加速,同时回身射杀骆驼兵,要以最短的时间把速度加起来,没有速度的骑兵还不如步兵呢。

    突闻一片牛角号凄厉的响彻沙漠,大片骆驼兵甲士在处木昆的带领下,持着晃眼的弯刀吼叫着冲杀出来。

    这突然的冲出,让唐军不得不再一次转弯加速,又被骆驼兵截住了一部分,彼此间配合得令人叫绝。

    周智度虽然醒悟过来,但心中无奈,沙漠啊,一万唐军,已经有近千人马被全部包抄,眼看着就是有来无回。

    虽然周智度知道苏定方的另一路大军就在附近,但固守等待援军,也来不及了。

    骆驼跑的比马快,周智度是看出来了,能打则打,不能打则退,如今退不下,只能硬打了。

    不想此时又是一阵牛角号,一路数万人的大军从茫茫沙漠中,呼啸的冲了过来,竟有夹击唐军之势,本来只有一万唐军,人少力孤,如今更是危险了。

    一旦被对方堵住了去路,唐军被压缩空间,面对十几倍于自己的骑兵,那是就危险了。

    而此时来的骑兵,正是突骑施的五万精骑,虽说自己一方先发现敌机,但唐军能征善战,两人一合计,干脆分兵夹击,而且一旦失败,彼此还能掩护退军,看得出两人是被唐军吓坏了,也开始动脑子了,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胜利的天平竟眼见着慢慢往西突厥方面倾斜。

    而此时唐军的速度也开始真正的运行起来,战马奔跑的速度也迅猛起来

    竟是硬生生的摆脱了粘上了来的骆驼兵,至于如何摆脱的,看那一地掉落沙尘上的尸体就知道了,但值此紧要时刻,处木昆亲自领兵在前,死咬住唐军不放,哪怕身边的士卒伤亡惨重也不顾,看来他们是看准了那对面来到突骑施援军,誓要夹击唐军,让唐军变成三明治中间的那块肉。

    唐军在周智度的调度之下,也猛烈的厮杀了起来,弩箭箭出如雨,虽杀得骆驼兵顷刻间死伤数千人,但对面的骑兵也已经驶到眼前,那满脸胡子的敌人样子,已是清晰可见。

    此时日上中头,太阳光极其刺眼,周围一切仿佛都扭曲了一般,看着西突厥骑军的迎面而来的大队旌旗已经遥遥在望,正是准备堪堪与后面大军会合的时刻。

    周智度心情被太阳烤的烦躁的要死,大吼一声:“分队杀退敌军”

    唐军大队便呐喊一声,转身分成两股,仿佛从中间劈开一般,向突厥军山呼海啸般扑来。

    此时处木昆和突骑施也取得了联络,令旗招展下,也摆开阵势挤压了过来,决意要将这股欺人太甚的唐军一鼓全歼。

    而此时在数十里外,苏定方恰巧与周智度隔了起伏的山丘的地方歇马,正在休息,突然接到探马游骑禀报,望见远方烟尘阵阵,厮杀震天,声传数十里。

    ※※※※※※※※可爱的分界线※※※※※※※※

    要考试了,还每天抽出大把时间写,不容易啊,还希望大家有推荐票的能推荐一下,算是对小妖的支持了,另外今天高考了,相信读小妖书的也有高考生吧,今天估计你们不会看了,那就让小妖和苍井空姐姐一起为你们默默的祝福吧,嘎嘎嘎

    第四章最后一战的序幕,拉开了……

    第四章最后一战的序幕,拉开了……

    很多人提到为什么猪脚还不出场,嗯,随后的吐蕃大战基本上就是主角的独角戏,所以这里就介绍多一点,大唐皇帝李治也不应只是李治的独家个人秀。

    最后一场吐蕃大战快来了,三场大战也快结束了,之后会有另外的惊喜的,另外有读者希望加更,如果现在已经放暑假了,没说的,加,但后天我们就考试啦,小妖每天抽出时间写东西,还要考试,七八门啊,我都快累的吐血了,实实在在是撑不住了。

    等三场大战过后,小妖还有新的惊喜,一定让大唐更加精彩。求原谅了。

    ※※※※※※※※可爱的分界线※※※※※※※※

    什么叫名将?

    每个人定义不一而同,王翦一家灭了六国过半,算不算名将?

    项羽战场之上,所向披靡,算不算名将?

    李牧虽未灭国,最后更是死于贩夫走卒之手,但谁又能说他不算名将。

    名将的标准有很多,但唯一一条不变的是,将不可能变成可能。

    当苏定方出现在战场时,就已经注定了处木昆和突骑施的结局。

    其实,论将起来,西突厥兵常年混迹大漠,个个都是沙战的好手,但却偏偏是唐军的个人战力占上风。

    虽然突厥军打起仗来,凶悍不要命,草原上历来的野蛮让他们摆出一副老子不要命了,死也拉你垫背的架势。

    突厥就是这样一支不要命的军队,非是如此,也不会成为李世民一生大战中最为凶险的,定襄奔袭也不会成为卫国公李靖的代表作。

    平时靠着凶悍欺负欺负回纥、契丹,但是面对唐军却只能注定悲催,恶人自有恶人磨。

    自有唐,无不战。

    自血缘传说和天命神话后,唐高祖李渊就阴险腹黑的率领关陇军人世家反了杨氏天下,篡了隋,建都长安。

    而自大唐建立后,汉人就在“唐”的大旗下,战斗个不停。

    而唐最困难的时候,从晋阳起兵,差点又撤了回去,功亏一篑,其长安建都,仍是苦战不休,和王世充、和窦建德、和李密,一直打个不停,扫平了大大小小的诸侯,荡平中原,最终百战沙场赢得了“天下”这快最丰盛的大蛋糕。

    后来又是打罗艺,然后打国内大大小小的反对势力,梁世都、吐谷浑、党项羌,还有年年捣乱造反的撩人。

    最后就是名传千古的破突厥,期后破高昌,和西突厥争锋西域,到后来灭高句丽三国,到如今的打薛延陀、打西突厥、打吐蕃,大唐盛世不是建国之后自然而然就有的,而是不断的杀,不断的打出来的,汉人的荣光,唐时再起,也就在这拼命中实现的。

    结果,大唐胜了,每?br />电子书下载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