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轻舟万重山+番外 > 轻舟万重山+番外_第20章

轻舟万重山+番外_第20章

    下子就蔫了。

    “皇兄,我不喜欢给别人抚琴弄箫什么的……”隐隐约约有磨牙的声音从某人的牙缝里千辛万苦挤出来,可怜的一句话被刮擦得遍体鳞伤。

    天仪帝难得迟钝地没察觉到,“朕知道。”神才永宁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不过通常无论是墨宝难求,一曲难得……除了他。

    上次阜博琅想求不得的牡丹图还挂在乾和宫,御书房的万里锦绣河山织锦漆金屏风上的画就是登基前几日他还神智混乱时画了一整天的,还有各类字画保留在了东宫里。

    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阜怀尧都似乎是阜远舟眼里一个很特别很微妙的存在,既是敌人,又亦父亦师亦兄亦友。

    “所以,”阜远舟恨不得戳戳兄长的额门,“我的曲是吹给你听的,不是什么倾慕的女子!”

    阜怀尧明显愕了一下,然后淡淡应了一声,并没有太大的反应,继续翻阅公文。

    ……如果忽略他微微泛起淡红的耳尖。

    阜远舟低垂了眼睫,掩住眸里漾开的笑意。

    皇兄,我想成为你的助力,而非阻力,所以,我不会离开,不会娶妻生子,你也不要让我离开,擅自决定我该做什么。

    ……

    因为文试而忙碌起来的翰林院一直拖到傍晚才离开,作为主要的读卷官的甄侦也被冗长的讨论考规弄得头脑发胀,去拎放在办公的房间里依旧蔫儿吧唧抱着酒坛子的苏日暮回家时,甄侦突然想到,就以苏某人那狗;爬的超越人们审美极限的字……怎么参加考试?

    ——除了他压根没人认识那些像是面条煮熟了胡乱甩了一地再晒干的扭曲的字吧?

    默,这是个值得好好推敲的大问题。

    和各位同僚告别后,甄侦和苏日暮出门时已经黄昏了,乌云满空,光线微暗,整个京城都笼罩在细细的白茫茫的小雨中,路边的树被冲刷得绿油油一片,带着寒意的风吹过,哗哗作响。

    苏日暮练的本就是极寒的内力,又畏寒,他来了京城两年还是不适应这里过于寒凉的气候,所以一出门就打了个冷战,脖子缩在了甄侦给他的氅衣里,看起来就像是想要冬眠的小动物。

    甄侦看了他一眼,把他手里空了一半的酒坛子拿过来给鸣鹤,在他瞪大的眼睛里无奈解释:“白痴,回去再给你。”

    苏日暮把有些泛青的手收进带着体温的氅衣里,撇嘴,不过没说什么,在他的示意下上了马车。

    甄侦随后进来,放下了帘子,马车内里置了几个暖炉,明显温暖了很多,他递过一个手炉给苏日暮,后者赶紧抱在怀里,低头时长长的微卷的黑发滑落着铺散在肩上,露出消瘦苍白的脖颈,弧线优美,有一种病态又坚韧的美感。

    他实在是太瘦了——甄侦心里头突然冒上这么一个念头。

    鹧鸪挥动马鞭,马车动了起来。

    天慢慢黑了下来,天色微微露出一抹深灰的色泽,因为下雨,街道上没什么行人,显得有些冷清。

    “这么怕冷,你莫不是江南人?”甄侦状似不经意地问。

    靠着车壁有些昏昏欲睡的苏日暮从鼻子里嗤了一声,道:“为什么非得是江南人才怕冷?狭隘,肤浅。”

    小小的试探被不轻不重地弹了回来,甄侦面不改色,仍然是那张浅笑如沐春风的容颜,“江南是鱼米之乡,人杰地灵,养出的才子自然也多。”

    苏日暮眼也不抬,道:“通常鱼米之乡养出最多的是胖子,不是才子。”

    甄侦丝毫不受他影响,道:“又怕冷又是才子还待在京城的,多半是江南人。”

    “如果甄大人想夸自己是才子的话,”苏日暮慢吞吞道,“你成功了。”

    甄侦看着他,好像有些没反应过来。

    黑衣的书生斜睨他,“甄大人似乎就是江南人。”

    甄侦扬眉,自己的问题被这人绕了个圈子兜回了自己身上。

    马车上了一条必经的街道,这里素来往来行人极少,四周民宅不多,店铺也只零星几家,这个时间已经见不到人了,马车辘辘碾过青石的道路。

    甄侦没有探究太深把人惹恼了,恰到好处地换了另一个话题,“你似乎挺了解官家的事。”

    “京城就这么大,小生爱待在酒馆里,听到的自然就多。”

    “三爷似乎和你很熟?”他问得突兀。

    苏日暮拉了拉衣襟,答得自然,“谁跟他熟了?顶多算不打不相识。”只有他自己知道,那不屑和漫不经意的语气深处藏着怎么样的柔和。

    除了身上背负的那些东西,若说他还有什么是放心不下的,大概就是这位相交十余年的挚友了。

    生前聊为知己,死后帮替立碑,这样的好友,苏日暮总想他过得快活一点,现在有了那位陛下,也许就可以了吧……

    “不‘打’不相识?”甄侦有些玩味地重复这句话。

    苏日暮脸色不变,“文采上,小生承认他的确不负神才之名。”

    甄侦眼角轻勾,不置可否。

    天色越来越黑了,雨水打在寂静的街道上,似乎带着不祥的气息。

    猛不丁的,一阵极尖的破空声陡然响起,随即就见十余道黑色的箭矢从不知何处窜了出来,闪电般袭向街道上唯一的蓝帏马车。

    不过刹那间,就听锃锃两响,几团银光闪动,车辕上时刻保持警惕的鹧鸪和鸣鹤已经拔剑而出,劈向飞射而来的箭矢,竟是在顷刻间将大部分的羽箭砍了开去,不过到底是事发突然,饶是两人都武功不俗,还是拦不下所有箭矢,有两支羽箭呼啸着扎向车内,速度之快,眨眼间就要刺破帘幕,射/进帘后那模糊的人影身体里。

    电光火石的那瞬息,一只修长秀美得好像只适合握笔的手从马车内毫无征兆地伸了出来,几乎看不出有没有用力,一张一拂,两支羽箭已经断成四截,弹了出去。

    种种突变,不过发生在片刻之间,在折断的箭矢落地的刹那,十几条乌黑的人影从四面八方各自飞出,齐齐攻向街中央的马车。

    是埋伏,专门等着他们的埋伏。

    鹧鸪和鸣鹤无需多言,只说了一声“大人小心”就挥剑劈去,一时之间雨中寒光闪现,兵器相击声的铮铮之响,打破了街面一向的寂静。

    车内,甄侦十指指间多了一把把银色的飞刀,谨慎地防备起来。

    苏日暮好似受了惊一般看着帘幕,掩下眸底一抹深思。

    现在甄侦情急之下用的,是一套掌法吧?

    在鹧鸪鸣鹤联手拦下四人的时候,暗中尾随在远处的六个暗红衣蒙面侍卫已经赶来了,迅速加入战局,因为人数不及刺客,所以率先护住马车。

    不过一道黑影已成功穿过守卫的缝隙,近到马车前,在瞬息之间,出剑如电,直直刺向车中。

    就在此时,淡蓝的帘幕微微一动,几道银光激射出来,深深扎入刺客的喉咙里,飚出一道血花,刺客往后栽去。

    雪青官袍的秀雅男子掀帘而出,手里护着一个眉目风流的黑衣书生,他仍是带着笑的,那笑意在漫天杀意里说不出的寒冽。

    小巧精致的飞刀脱手飞出,银光如同银蛇乱舞,无一不扎在刺客身上,迸出猩红的妖娆。

    果不意外,在他现身的瞬间,两道黑影就舍下手头纠缠的蒙面侍卫,笔直冲他而来……不,冲着他护着的苏日暮来的。

    眨眼间两柄长剑已至,银光卷雨,夹杂着体内真气,剑气刺破冷风,带着破空之势刺向苏日暮。

    苏日暮的手几乎本能地抬起,却又在刚动的念头转过脑子时被理智拉下,迎面的寒雨和冷风足以让他清醒自己所处的情形,他用力抿紧了唇,唇色立刻变得更苍白了。

    暗杀术一流的甄侦的反应不比他慢,从宽大的广袖里滑出的薄翼般三尺长的软剑宛如绳索绞上两柄袭来的剑,刺客下意识想抽手,但是不管怎么暗暗用力,手里的剑竟是纹丝不动,甄侦嘴角笑意扩大,腕骨一转,敌人的剑就被震得脱手滑落,下一刻,遽然灌入磅礴内力的软剑猛地绷成笔直模样,一挥手,袖袍翻飞如飞鸟,行云流水的动作就和他在把玩着心爱的茶具时一样优雅得令人着迷,在两个刺客颈上留下一线血痕。

    他低头去看苏日暮,对方并没有出手的迹象,他眼中深思稍纵即逝。

    第四十二章 刺杀

    天色越来越黑,雨丝越来越密,打在地上溅出小小的水花,一眨眼又被鲜血染红。

    甄侦揽着苏日暮跃下马车,避开一道从上至下砍来的刀光,反手一剑。

    袼皮靴踏在路面的积水上,发出“嗒”的的声响,低头时甚至可以看见水里流淌的红。

    伴随着一声惨呼,一个黑影笨重地落地。

    感觉到身后一阵寒意,苏日暮佯装脚下不稳,往前跌去,甄侦及时揽住他,旋身的刹那撤开内力,软剑蛇一般爬上身后偷袭的刺客的右臂,抽回的时候已经对方将经脉寸寸划断,有蒙面侍卫在旁补上一刀,一蓬鲜血溅在那侍卫扬起的衣角,苏日暮看到一幅眼熟的杜鹃泣血图被血覆盖。

    再抬起头时,甄侦手中的软剑已经收割了最后一条性命,血液竟是完全没有沾上那薄如蝉翼的剑身,在手腕微动间暗芒闪烁。

    这是苏日暮见过的杀人杀得最优雅的人了,当然,他更愿意称这种方式为,变态。

    这批蒙面侍卫俨然训练有素配合无间,在敌人多一倍的情况下仍然有条不紊地将敌人全部清剿——付出多人重伤却无人死亡的代价。

    要不是情况不对,苏日暮都想开口称赞了。

    雨丝冲刷着遍地横尸,寂然而下,唯闻风雨之声。

    鹧鸪和几个还能动的蒙面侍卫谨慎地检查了一遍,才回禀道:“大人,十八名刺客全部伏诛。”

    甄侦的衣衫长发已经被雨水打sh,水珠顺着秀逸的轮廓下滑,却看不出一丝失态,冷冷看向场中十数具尸身时,他的嘴角甚至噙着一贯柔雅昳丽的笑,慢慢的悠然的吐出一行字,“在京都之中肆意行刺,真是好胆量。”

    极轻极轻的箜篌般低沉悦耳的语调,像是带着一根纤细的弦,划过肌肤,冰冷的生疼。

    仅是一霎,那股冷意就敛个干净,甄侦云淡风轻对众蒙面侍卫道:“都回去疗伤吧,鹧鸪留下,另外,通知京城府尹,派人来收拾收拾。”

    “是。”众人顿时散开,各司其职,干脆利落。

    苏日暮默默猜测着他们的身份。

    既然是叫甄侦“大人”,那就不是私人的护卫了。

    在天子脚下,可以养这么一批精练的护卫吗?

    甄侦收起软剑,看向他,后者外面一层的同样衣袍都sh了,不知道是冷的还是吓的,唇色很苍白,微卷过长的额发落魄地贴着被雨水侵蚀的脸颊,好像眼角流出了黑色的泪。

    甄侦看得一怔,说不上心里头突然而至的是什么。

    苏日暮奇怪地回视他。

    “还好吧?”甄侦回神,问。

    苏日暮眨眨眼睛,抖落睫毛上的水珠,“我没事,假设你的脑子没被刺客撞坏的话,我们应该先回马车,想冻死小生就说。”

    前半句还有些恍惚似的,后半句就恢复一向的语气和自称了。

    “鉴于是你惹来的刺客,我收拾的残局,都没让你给谢礼了,你能不能口气好点?”甄侦如是说着,脚下倒是拉着他回到了马车。

    “那你就放小生回去,不连累你呗~”苏日暮立马扑向手炉,都快冻僵了还不忘嗤笑一声。

    “……你这叫过河拆桥。”

    “小生本来就没想上、你这座桥。”

    “……”面对一堆刺客甄侦都没觉得这么无力,让他很有扎这嘴欠的混蛋一飞刀的冲动。

    幸好理智万岁,压倒冲动。

    甄侦除下sh透的外袍,里面的中衣也半sh了,他把苏日暮拖起来,去解他簌簌滴水的氅衣。

    “小生自己有手!”苏日暮不满地拍开他,自己解开系带,束发的带子已经松开了,sh漉漉的长发散散铺开,打sh了氅衣里干燥的外衫。

    “你好像很镇定。”甄侦注视着他,道。

    苏日暮抹了一把脸,“又不是没见过死人。”

    “嗯?”这副口气让甄侦挑了眉。

    苏日暮状似随口道:“早几年打仗的时候,小生去过边疆,撞上两军交战,他们在那儿打,小生躲旁边看,见过那场面,还会怕这个?”

    再久远一点的,就是那些亲身参与的,那些惨叫,那些血腥,那些堆砌的尸骨……

    “你为什么去边疆?”固定在车厢里的小木桌上的茶已经洒了,甄侦将茶杯扶好,熟练地重新斟上变得温凉的茶,他的声线总是带着一股空明浩渺的感觉,此刻在雨声的伴随下更显得朦胧清远,似乎有些不真实。

    苏日暮看着甄侦的动作,有些恍惚地想起记忆里的那个人,他的声音要沉一些,但是同样博学多才,同样见多识广,喜欢在雨天里沏上一壶茶,坐在廊檐下,和偷溜出门的他说很多很多话,目光里映着漫天细雨微微出神时,总让人感觉这人是不真实的。

    怔忡不过一霎,苏日暮很快就意识到现在不该是恍神的时候——不过自从见到甄侦,他回忆的次数似乎越来越多。

    甄侦目光微闪,抿了一口茶。

    安静下来的时候,他整个人都有些微病态,举手投足除了那份恣意不羁,看不到一丝年轻人该有的活力。

    “边疆有种酒叫滚火球,”苏日暮掩饰性笑了笑,眉目风流,“喝下去的时候,就像是有个火球从嘴里一路滚到了胃里,这酒难酿,小生跑了大半年找到一坛子,花光了身上的盘缠才到手。”

    说是酒,他都怀疑里面加的是一大把蜀地出产的顶天椒酿的辣椒水,喝下时,他几乎以为五脏六腑都会被烧成灰烬锻成残渣,那个刺激感,欲罢不能。

    “你真是嫌命太长……”要酒不要命的典范。

    甄侦摇摇头,他都不知道这书生是怎么在那样兵荒马乱的地方生活了大半年的。

    “人生苦短,该当一醉方休嘛~”苏日暮眯着眼笑,这使他瞅上去像个孩子,有些没心没肺。

    “人生苦不苦短我不保证,我只知道再喝下去你的命绝对短。”甄侦是一流的暗杀者,原以为在过去二十几年的漫长时光中他已经拥有了足够多的耐心,但是现在他发现这玩意儿确实应该多多益善,最起码对着这样的苏日暮让甄侦莫名有点烦躁。

    好吧,感谢苏日暮帮他锻炼耐心。

    苏日暮不置可否,眼角瞥向他。

    对方的黑发也被打sh,束冠取了下来,整齐的发髻有些凌乱地散开,滴落的水润sh了白色的中衣,显出他藏在层层衣袍下稳健颀拔的身材,在车厢昏暗的光线里,让这个温润的男子多了一分平日里看不见的狂野,莫名令人觉得具有侵略性。

    苏日暮好像瞥见他背上有一道道艳丽的红,不由地扬眉,问道:“你受伤了?”

    “没有。”甄侦道,然后才注意到他的眼神,立刻想起了什么,随意道:“我背上有个刺青。”

    苏日暮无端想起那副反复看见的杜鹃泣血图。

    马车一路安稳地回到甄府,林伯已经侯在门口了,见两人下了车,也不问刺客的事,只送上两件加厚的外袍,道:“大人,苏公子,热水已经备好了。”

    打了个寒颤的苏日暮赶紧接过来,同时也敏锐地感觉到潜伏在四周、比平时多上一倍的暗哨,然后在甄侦唤他时,若无其事地往里走。

    ……

    除却对象不说,朝廷命宫当街遇袭的这点毋庸置疑,第一时间就已上呈皇宫,天仪帝当场震怒,勒令京城府尹楚故严查此事。

    正在喝水的阜远舟气的直接把手里的茶杯砸到桌子上,“那个笨蛋到底得罪了什么人?!”

    挥退信使的阜怀尧有些诧异地望向自家三弟,有些不解于他的愤怒。

    永宁王转过身抱住他的腰,蹭了蹭,借这个动作掩饰自己的失态,“皇兄你想想啊,皇帝本来就是个高风险的位置,一年到头都有刺客虎视眈眈,苏日暮还引来了一大批杀手,万一哪个不长眼的来皇宫了怎么办?实在太讨人厌了~~~”

    他说的有模有样,阜怀尧啼笑皆非,戳戳他的脑袋,“你想太多了。”

    阜远舟仰起头来,伸出右手食指不赞同地摇了摇,“不怕想得多,就怕想得少!”

    阜怀尧浅笑了一下,若有所思,“这时候应该先担心苏日暮,甄侦不可能十二个时辰都护着他。”他也想知道,苏日暮惹上了什么大麻烦,让杀手如此劳师动众。

    阜三爷暗暗咬牙切齿,“谁管他啊!”一嘴毒牙外加一条毒舌,除了得罪人那家伙就不能干点别的吗?不是喝酒就是骂人,找死的方式真另类!

    ……

    甄府,听朝小阁。

    从浴桶里爬出来穿衣服的苏大酒鬼打了个响亮的喷嚏,揉揉鼻子,抓起旁边的酒坛子灌上一口暖身子——啧啧,不用猜,肯定是阜子诤又在说他坏话了。

    晃了晃坛子,空落落的声响让苏日暮扁了嘴。

    八九坛都醉不了他,一坛塞牙缝都不够。

    甄侦端着姜汤敲门进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对着酒坛子满目抑郁长吁短叹的他,嘴角抽了一下。

    “我想,你应该不想体会风寒的感觉。”将姜汤放到他面前,甄侦道。

    就算说不喝对方也有办法让他自己乖乖喝下去,苏日暮很俊杰,自动自觉把这不符合人类味觉审美的东西大无畏地灌下肚。

    甄侦很满意,很有去揉揉他那头微卷的毛的冲动,不过为了避免某人炸毛,劳累一天的甄学士明智地按捺住了将这个想法付诸行动。

    说实话,这种好像在照顾一只小宠物的举动……挺新鲜的。

    “苏日暮,你还是想不到什么人要杀你吗?”甄侦坐在他对面,问。

    用一口酒压下姜汤的怪味,苏大才子露出一脸的无辜,“三个月内,小生保证没惹麻烦。”

    先是在家闷头喝了半个月的酒,出来后因为新帝登基引起的骤变所以暗地里四处打听阜远舟的消息,再来就是被阜远舟的疯症烦恼着,他哪有时间兴风作浪?

    他微不可见地蹙了蹙眉——如果是那帮人……他们怎么会知道他在这?而且,也不可能这么明目张胆,因为这对彼此都没好处。

    甄侦屈指抵住下巴,“看来你没有主动惹麻烦,而是不小心惹下了大麻烦。”

    虽然不清楚和之前请苏日暮为他主子效力的人是不是一伙的,但是出动这么多杀手来围剿,想也知道不是小事。

    苏日暮挠挠腮帮子,拼命想啊想,“小生是安分守法的良民~~能惹什么大麻烦?难道上个月那个长的还不错就是毛手毛脚撞到小生身上用小生的酒洗了个澡倒还死瞪着小生的乞丐是什么神神秘秘阴险凶残的杀手头子?还是说前两天揭穿了他店里卖的酒年份不够还掺水的老板是隐姓埋名的王侯贵族?早些时候气势汹汹来挑战但是莫名其妙哭着回去的胡公子准备打击报复?抑或是京城文坛终于决定不在文采上打败小生而是用暴力解决小生?……”难不成有阜远舟的政敌发现他们的关系来抹杀他……咳咳,开玩笑的。

    “……你有不惹是生非的时候吗?”怎么听怎么像宰了这家伙就是为民除害!

    苏日暮:“……”

    这时,林伯礼貌地叩门进来,将饭菜一一摆好,之后忍不住问:“苏公子,是不是老奴做的饭不合您胃口?”

    苏日暮愣了愣,“没有啊,林伯。”事实上他和阜远舟一样不挑食,只要能吃的都能入口。

    林伯叹口气,“可是苏公子您吃得太少了,人也太瘦了。”

    这个老人的关怀很真诚,苏日暮有些局促地摸摸鼻子,“那什么,小生一向饭量都很小,不容易长胖。”

    “那苏公子有没有什么爱吃的?您说,老奴给您做。”

    “啊……小生不挑食,什么都行。”

    “那总有什么是特别喜欢的吧?”

    甄侦看着不时朝他飘来求助目光的某人,嘴角轻轻挑起。

    苏日暮这人吧,嘴巴毒得很,不忌世俗不忌生死的,好像什么人都不能入他眼,但是就是对别人的善意招架不来,哪怕是一点微不足道的关心,就像他明明不怎么喜欢表面温文实则满腹坏水的甄侦,但是甄侦禁他酒拎他来甄府给他抓药都是为他好,他就没做什么出格的事,顶多冷嘲热讽一下。

    这样的人,通常不是出自感激就是出自珍惜,前者从未得到过,后者曾经拥有却已经失去。

    苏日暮好不容易干巴巴说出几个菜名,林伯才放过他,心满意足下去了。

    他抓起筷子,左右看了看,菜很清淡,不油腻,这两天他也吃过,林伯的手艺不错,可就是不知道怎么下筷——犯酒瘾了。

    甄侦盛了一碗素酿虾丸汤放到他手边,“太医说了,依你的情况,一下子断了酒只会有反效果,不过也不宜多饮。”

    苏日暮默默盯着汤。

    甄侦疑惑,“怎么?”

    “为什么?”书生模样的男子忽然开口。

    甄侦抬眸。

    苏日暮正侧着头看他,漆黑的近乎没有一丝亮光的眸子定定的看着甄侦,这样的动作使他看上去像是稚气了很多,安静无波的瞳仁也被烛火染上一层薄薄的暖色,却不会再有孩童的神采,他再度开口:“为什么?”

    ——你我非亲非故,甚至不算朋友,为什么要照顾我?

    甄侦加深嘴角的弧度,并没有回答,反问:“那你又是为什么?”

    ——你我几乎算是陌生人,你为什么没有拒绝我的照顾呢?

    苏日暮微垂下眼帘,眼眶在睫毛的阴影下形成了一道仿佛深陷下去的,错觉般的痕迹,轻飘飘的声音像是随时会被风吹散似的,“随心罢了。”

    岁月已经走了很多很多年了,记忆里的人离得他太远了,除了剑,他没有留下关于他们的任何东西,某些时刻甄侦给他的感觉就好似故人在眼前,他禁不住这样的幻觉,随心而动,没有拒绝这个人扯着他的手,仿佛这样就可以扯回过往的时光。

    原来这世间真的有很多的迷惑让人们误以为自己能够去挽留住什么,而到了这一刻,人生的真实和残忍往往显露出来——流逝的光阴已经将过去悉数斩为碎片碾成尘埃,再难回复。

    正所谓,逝者已矣,不过如此。

    甄侦看了他许久,唇边始终笑意不褪,“如你所说,我也是,随心罢了。”

    他想这么做,仅此而已,没有理由,他甄侦也不需要理由。

    ……

    皇宫。

    最近的公务实在有点多,阜怀尧和阜远舟的晚膳都直接在御书房随意用了一些,常安也小心谨慎地将天仪帝的药送了过来。

    “雍州,三河,淮左,淮右,幽州,贺州……嗯,十四个州郡里有十一个的税银已经充入国库了,只剩下离京最远的良余,川州和覃怀暂时没到。”阜远舟对比着一堆户部呈上来的公文和账目,手里看也不看地快速地拨着算盘,“另外,蜀地在川州境内,因为去年的蝗灾所以免税两年,所以税银比其他州都要少一些,唔,扣掉这些,还有拨下给各州郡民政军务的经费,江淮堤坝的修补,一部分填回私库……还有遗漏的吗,皇兄?”

    螭龙大书案的阜怀尧抬起头,想了想,摇头,“没有了。”

    “可是,数目不太对啊。”阜远舟挑眉。

    “嗯?哪里不对?”

    “应该收上来的税银的确和实际入库的数目不对,”阜远舟收拾了一下满桌的奏折,将算盘和厚厚的账目摊到他面前,指了指纸上最后的数字,“少了五十七万两,没有记录。”

    ……

    第四十三章 妃子

    年初的户部很忙,忙得脚不点地,户部尚书司马康一整天眼皮子都在跳,暗地里琢磨着要不要让夫人去拜拜神去去晦气,这神还没拜,皇帝陛下的传召太监就大晚上的跑来了,说是让他赶紧进宫。

    下午刚把税银统计交上去呢,估计这块出问题了,司马康一面换官服一面想着,忐忑不安地进了宫。

    果然不出所料,他一进御书房,见看到稽查税银的十几个户部官员全部在里头跪着,估摸着就等他一个了,司马康还没来得及行礼,天仪帝冷眼一扫,就直接将账本砸在了他身上。

    “税银关乎朝廷运转百姓生计,这都能出差错,反了你们!”

    群臣一愕,惶声齐呼:“陛下息怒!”

    证实心中猜测,被砸懵了的司马康立马跪下,“请陛下明言。”

    “司马康,你给朕解释解释,还有五十七万两税银去哪了?”

    那道如同实质的目光伴着直呼的名字落在了他的身上,尖锐的让他生生的察觉到了似有刀剑架在了脖子上,冷的生疼,惊得司马康一头冷汗,捧着账本翻了翻,一脸吃惊,“五十七万,怎么可能……臣惶恐,臣……不知。”

    阜怀尧的目光转向其他人,有些沙哑的声音如十一、二月的天气,滴水成冰,“你们也不知?”

    众人身形一震,齐齐一叩到地,“臣等失职,罪该万死!”

    阜远舟在一旁摇摇头,一个国家这么大,有贪官污吏是正常的,坏就坏在他们撞枪口上了,新帝登基三把火,第一把火烧改革,第二把火就烧贪官呗,且别说这笔税银的分量,前段时间宫清告御状的事还一直压得他家兄长不顺心呢。

    他原先就司掌过户部,对这些很敏感,看到账目的时候就觉得有些不妥了,反复对比了大半个晚上,果然看出问题了。

    玉衡通行的货币里,一两金子等于十两银子,一两银子等于十贯铜钱,一贯里又有一千个铜钱,普通人家耕地产的粮食都卖出去的话,几年也不一定能卖到一万个铜钱,所以五十七万两可不是小数目,毕竟全国税银统共就几千万两,要支持各种支出消耗,所谓当官三载十万雪花银也只是戏称而已。

    阜怀尧压住火气,冷哼,“既然知道失职,那就给朕查!”

    “臣等必竭尽所能!”

    “司马卿,你身为户部之首,督察不严,罚俸一年,其余人等,办事不力,官降一级。”

    “谢陛下开恩!”

    阜怀尧心烦地道:“都下去吧,司马卿留下。”

    群臣匆忙行礼告退。

    “燕卿,周卿。”

    “臣在。”两个人应声而出,司马康这才发现端明殿学士燕舞和周继阁一直在一边站着。

    寿临将一份名单交给他们。

    阜怀尧道:“端明殿就照着名单去查,朕不希望眼皮底下就有朝廷蛀虫横行。”

    “臣遵旨。”

    司马康自是明白天仪帝留下他的原因,叩首道:“臣会全力配合端明殿的纠察。”

    这不仅仅是贪污的问题,账目出了差错,就意味着户部的官员有猫腻。

    “明白就好,都回去吧。”阜怀尧咳了几声,摆摆手让他们走。

    “臣等告退。”

    出了御书房,被冷风一吹,司马康才觉得好了一点,抹了一把冷汗,长舒一口气,“呼,吓掉半条命了。”

    燕舞和周继阁同情地拍拍他肩膀,周继阁是和他同期的,道:“司马兄你太倒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