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唐皇帝李治 > 大唐皇帝李治第25部分阅读

大唐皇帝李治第25部分阅读

    武媚娘和上官青衣无奈的对视一眼,苦笑的相互摇了摇头。

    看着两人一本正紧的样子,武媚娘心弦不由的被轻轻的触动了一下,露出了一丝微笑,颌首取笑道:“两位妹妹要小心了,箭矢飞石的,可不要弄花了如玉的容颜,可就得不偿失了。”

    上官青衣含笑的,向武媚娘摇摇头,萧淑然则是精怪的翻了翻眸子,骄傲的哼哼了起来“放心啦,放心,本小姐,天生丽质,倾城倾国,就算箭矢过来了,那也会绕着本小姐走,那会忍心如此不知怜惜。”

    正说着,突然眼前一闪,一根长槊将一支破空而来的铁箭给击落了,牛皮还没有吹完的萧淑然,嘴角的笑意就已经凝固了起来,哆嗦了一下,心有余悸的拍了拍自己高耸的胸部,讪讪的看向武媚娘和上官青衣。

    “太子妃殿下,还有两位小姐,还请回宫吧,依玄武门的防御,叛军是不可能杀进城的,假若殿下和两位小姐在这儿收到哪怕一点伤害,末将可都担待不起。”说话的是上一任玄武门的守将常何嫡子常宽。

    望着眼前这位身材魁梧,仿佛钢铁浇筑了一般的年轻人,武媚娘颌首亲切的赞道:“将军真是好生威武,颇有乃父之风,刚才千钧一发间,可多亏将军了,否则本宫这位调皮的妹子可就凶多吉少了。”

    刚刚还一脸酷酷的常宽,此刻听了武媚娘的夸奖,根本不敢看武媚娘那双妩媚但却犀利的双眼,红着脸低下头,倒是唯唯诺诺了起来:“太子妃殿下谬赞了,卑职乃玄武门守将,职责所在,敢不尽力以报天恩。”

    武媚娘满意的点了点头,站在角楼上,转过头冷眼看着城下前赴后继厮杀向前的叛军,不屑的冷哼了起来:“常将军还是专心迎敌,我大唐将士死战不退,本宫身为大唐的太子妃,虽是一介女流之辈,但亦不敢苟延于,本宫誓与众将士共存亡,誓与玄武门共存亡,城在人在,城失人亡。”

    最后一句,武媚娘声音更是凄厉高昂了起来,铁血女皇铿锵的声音,在杀声震天的玄武门上,犹若惊天霹雳,震动人心,让玄武门城上的守卫也跟着齐声大喝了起来:“誓与玄武门共存亡,誓与太子妃殿下共存亡,城在人在,城失人亡。”

    一时间,玄武门城上守军气势如虹,劲弩射出的箭雨更加密集,玄武门好似屹立千万年的巨峰,风雨不可摧,雷霆不可动,玄武门三百步之内,死尸层层叠叠,血腥之气在金秋萧索的秋风下,弥漫在整个天地间,闻之欲呕。

    守军气势如虹,武媚娘更是发下了和玄武门共存亡的誓言,而城下的魏王李泰,却像被烧了尾巴的野猴子,跳着脚大骂不已。

    不到一炷香的时间,玄武门城下已经消耗了两千多名叛军,吓得在后面指挥的魏王李泰怒不可遏。

    照这样的损失,十万大军也不够的,可惜准备仓促,根本无法准备大的攻城器械,否则也不用像现在这样狼狈。

    “该死的天下党,该死的武媚娘,该死的稚奴,该死,通通都该死啊。”狰狞着双目,李泰疯狂的咒骂所有他能够想到的敌人。

    一旁的崔善游也是暗暗皱眉,阴沉着脸,手捏的紧紧的,手上的青筋血管因此都爆起来了。

    “现在怎么办,怎么办,难道就这样等着吗?”方寸大乱的李泰一把抓住一旁崔善游的手臂,焦躁忐忑不安的叫喊了起来。

    倒吸一口冷气,崔善游低低的痛呼了一声,将自己的手臂从李泰的手上扯出来,冷声道:“如今皇宫外大都被我们控制了,但羽林军和北衙禁军却是精锐中的精锐,不过没关系,皇宫暂时不进也罢,我们现在就去将全城大小官员的满门老小全部控制起来,虽然太子早有定计,但身在千里之外,我就不信,他能面面俱到,没有遗漏。魏王,撤吧,我们不能被拖在这里。”

    心乱如麻的李泰,垂头丧气的点了点头,凶狠的看着玄武门角楼上指挥若定的倩影,狞笑连连:“武媚娘,武媚娘,你等着吧,等我打下皇宫的那一天,老子一定干你三天三夜,然后把你扔到最肮脏的窑子里,让你被千人骑万人跨,以消本王心头之恨。”

    “撤军,撤军。”

    一声令下,那些已经士气不断下降的叛军,掉头就跑,有的连武器都不要了,让心烦意乱的魏王更是怒火中烧,拔出佩剑将从自己身边越过的士兵,一剑穿心,不理一脸吃惊不敢置信气息越来越弱的士兵,李泰嘶吼着声音,暴戾的大声呵斥“你们想死吗,都给我回去捡起武器,本王叫你们撤退,没叫你们投降,快,快啊。”

    说着好不痛快,更是从坐车上跳了下来,将一个手上没有武器的兵士给踢了回去,吓得那些已经失了兵器的军士硬着头皮又冲了回去,机灵的就从身边死尸身上随便捡起了一把武器,结果又是一阵箭雨,那些心眼实的,就成了一个个马蜂窝。

    叛军呼啸而来,呼啸而去,颇是滑稽,武媚娘看着魏王李泰的作为,眼中的不屑越加的明显了,而玄武门上的守军则是冷眼旁观着城下丢盔卸甲的叛军。

    “主母,所有人都已经派出去了,想必,再过一个时辰,消息就会传回来了。”一身在大唐时代很是特别的飞鱼服,低垂着头,一脸恭敬的低声在武媚娘侧身小心的秉道。

    点点头,武媚娘神采奕奕的冷笑了一声:“事成之后,就是魏王败亡之日,失去了利用价值的东西根本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城池毁了可以再造,房屋烧了,可以再建,人死了可以再生,但不必要的代价能不必付出就不付出的好,这长安城可不能会在魏王那种废物手里,明白吗?”

    “李平明白”

    “好了,淑然、青衣,我们回去吧,这里的味道实在说不上好,姐姐那里可是有西域上贡的玫瑰清露,咱们姐妹回去沐浴更衣一番吧。”

    “恭送太子妃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城上无数的守军自动的跪下,山呼不断。

    武媚娘则是微笑的朝大军笑了笑,领着萧淑然和上官青衣下了城,她还有很多事呢,现在长孙皇后还昏迷不起,这一切的重担如今都压在武媚娘的身上,沐浴,那也是让数日来绷着的神经放松一下而已。

    “夫君,媚娘好想你呢。”

    ※※※※※※※※可爱的分界线※※※※※※※※

    萧淑然不知道,上官青衣不知道,就在刚才,一场遍及全城大小官员的屠杀在夜幕下长安城中,开始悄悄的行动起来了。

    而这天大的黑锅,注定要让还蒙在骨子里,一副杀气腾腾准备去抓人的李泰、崔善游背了。

    一代女皇的铁血风采尽显其中,为了目标,不择手段。

    那些官员们,很多都是忠心李氏皇朝的,兢兢业业的,但奈何啊

    他们忠的不是李治,他们更不是天下党的党员,职位就那么多,又不能竞聘上岗,所以只能无奈的祭起了屠刀,这个命令李治不忍心下,也不忍心做,那就武媚娘下命令,李泰背黑锅,世上还有比这更爽的事吗?

    玄武门外尸山血海,玄武门内,则传来一声若有若无的娇笑声,在深夜中尤显分明

    ※※※※※※※※可爱的分界线※※※※※※※※

    求推荐和收藏啊,各位大唐的兄弟,要给力啊,小妖需要你们的支持,此致,敬礼了。

    第六十二章 夜刺卫,长安的恐惧

    咻

    西门十三手指一弹,烛火灭掉。(顶点小说手打小说)

    躺在床上,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睁着,了无睡意。

    今夜指挥使大人说将有行动,如今已经是人定时分了,相信很快命令就要传下来了吧。又要杀人了吗?

    西门十三薄薄的嘴唇勾了勾,露出一丝冷酷的邪笑。今夜怕是又要有太多人要血溅三尺吧。

    六年了,自己今年已经有十九岁了,但却已是夜刺卫最顶尖的刺客之一了,就连主公都特地在组织里屡屡夸奖呢。

    记得六年前自己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高宝,但自从六年前那个大年夜后,自己就再也不叫高宝了,虽然不叫高宝了嗯,但那个年夜自己一生都不会忘记,不会忘记那晚的万家灯火,不会忘记那晚的寒冷、孤独、无助

    天上雪花纷纷的飞落,以往热闹无边的长安朱雀大街,此刻却是空无一人,两边商铺都是大门禁闭。

    地上的雪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紧了紧身上的衣服,高宝浑身猛地打了一个大大的寒颤,哆嗦的走在大街上,两只手使劲的搓着,一双小眼睛使劲的扫视着周围的一切,希望能够找到点吃的。

    半大小子吃穷老子,正在长身体的高宝靠着乞来的那点吃食,根本不够,更何况,还是在这天寒地冻的时头。

    终于走不动了,高宝一个人所在一间商铺门前的拐角处,抓了一半地上干净的白雪,大口的咽着,每一口咽下去,高宝都感觉是咽了一把刀子下去,浑身都要抖上三抖。

    手脚都已冰冷了,高宝感觉自己快要死了,浑身动的早已失去知觉了,冰天雪地的,高宝居然有一种昏昏欲睡的。

    眼角的缝隙越来越小,就连心跳也变的慢了下来,“嘎吱嘎吱”,一阵马车的声音打破了朱雀大街上的平静,隐约间,高宝感觉一个人影接近了自己,可是高宝没有动,或者说他动不了了。

    “二爷,这个孩子还活着,不过只剩最后一口气了,不过看样子,是个好料子。”一个中年人的声音突兀的传到了高宝的耳朵中,但此时的高宝已经接近半昏迷中,最后一刻昏迷前,高宝隐约间听到了最后一句话,一句从此改变了自己命运的一句话。

    不是什么豪言壮语,但对高宝来说很重要很重要。

    “既然还活着,就带回去先看看再说吧。”

    “诺”

    自那日,高宝再不叫高宝,改叫西门十三了,从那天开始,高宝不,西门十三开始吃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美食,只要自己想要的,自己都能随便吃,哪怕是皇宫中的御厨煮出来的东西。

    而自己唯一要付出的只有汗与血而已,这代价何其低啊,每天只要不停的训练,直到有一天,二爷,也就是我们夜刺卫的上司,救我回来的人,我们叫他二档头。

    他说正式的训练要开始了,要我准备好,茫茫然间我和一众拥有同样命运的伙伴,都感觉到似乎有什么不同寻常的事要发生了,但却没想到事情是那么可怕,以至于第一次做我都吐的肚子中的酸水都出来了。

    还记得那是一个黑夜,二档头居然亲自带队,带着我们一帮差不多大的小崽子,扛起锄锹之类,在夜半之时,找到新坟数座,一定要刚下葬的新坟,旧坟不要。

    先焚香祷告,再抄写灵牌,跪下磕头七七四十九个响头后,开挖,将死尸挖出,再将坟墓填平如旧。

    二档头又焚香祷告许下心愿,端着牌位在前走,我们背起死尸跟在后面。每过一座桥、一个大坑、一座山,都要焚香,二档头告诉鬼魂:“要过桥了!”“要过坑了!”“要过山了!”怕鬼魂走失,跟不上。到了训练场地,二档头才要我们将尸体放下,又焚香祷告。

    将尸体傍着树枝,用绳子绑好,保持一定的姿势,或站立状,或行走状,或蹲坐状,或府身状……应有尽有!

    每具尸体一般只摆一个姿势,一直到尸体完全为止!

    每天我们上场训练,先焚香一柱,默默祷告,随即开始行动。以极普通、平常的姿势接近尸体,然后抽刀、出刀、旋刀、刺刀,一气呵成,将刀送入尸体内部!

    又迅速抽刀、旋刀、收刀入袖,此为完成一次攻击!

    二档头在旁亲自指点、督促,要求我们动作自然、连贯、快速,刀子藏在袖子里,在刺中尸体前不让人看见,也就是刀不露白!

    此等训练,击刺部位,往往只有一两个,极为固定!但都是一击必杀的要害部位!

    训练用的刀,就是刀手以后用以“消灾免难”的刀,从一开始训练到他收刀洗手,都用这把刀!

    每天,这样的“出刀、旋刀、刺刀、抽刀、旋刀、收刀”动作,一般都要完成数千次!

    有的尸体原本已经开始腐烂,经此“千刀万剐”,当真只剩下一点“肉浆”了!训练完毕,焚香祷告。

    每七天一祭,焚香设烛,并摆供奉。

    等到尸体完全腐烂成脓水流淌,恶臭不止时,此具尸体已无利用价值。

    便焚香,设熊熊炭火,将尸骨火化。请道士和尚作七天法事后,将骨灰送入原坟内安下不表。

    据二档头说,一个人无论在活着时作了什么大j大恶之事,原本非下地狱不可,但他死后每天受此千刀万剐之苦,任何罪恶都能洗刷一清!

    和尚做毕法事,灵魂即能升天!可笑的是,有人年轻时火气正旺做了大逆不道之事,年老后悔莫及,怕下地狱要受苦,死前竟传言宁愿受上千刀万剐,以期盼能够登上天堂!

    头三年,都由二档头陪我们练习。三年期满,我们出山“实习”,也要经常回山练习。这时,从借尸到训练,都由我们单人独自完成。

    又听说,凡是这样子训练出来的刀手,他每刺一刀,暴恹之气就增加一分,三年下来,脸色青白,全身有一股阴森森的冷冷杀气。如果他动了杀机,隔了一座山头的人都会忍不住打寒噤!

    又听说,刀手杀气一动,眼珠子也会变成绿阴阴的,晚上看得更清楚,看到他眼睛的人,手脚会不由自主地发软,走不动了。

    三年后,西门十三和所有小伙伴都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夜刺卫,至于当年那些听说来的传闻,西门十三现在想起来,都不由的好笑,杀气?自己好像根本没有,自己杀人有过杀气这种东西吗,每个被自己杀的人,死前都是笑容满面的,根本没有丝毫痛苦惊骇,哪来的杀气,眼珠子还绿阴阴?

    还记得当年训练的时候,自己每晚做噩梦,现在想起来,西门十三都感觉到一阵耻辱。

    是的,耻辱,自己能够被二档头选中,能够成为主公手里的一柄刀,是多么神圣光荣的一件事啊,从来没有想过像自己这样的一个孤儿,最低贱的乞丐居然也能和历史上那些大英雄一样,为整个汉民族所奋斗。

    虽然自己永远也不能上战场,但主公说的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只要人人都贡献出一份血汗,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我们汉人也将称霸整个世界”,唉,自己从来没有想过,原来世界有那么大,什么欧洲、美洲的,真希望看到像主公说的那样,让汉人的旗帜插满太阳能够照耀的地方。

    虽然是在追忆过去,但西门十三的的耳朵却依旧是最灵敏的,哪怕最微小的动静,也瞒不过他,西门十三露出一丝微笑,看来,命令已经来了。

    让我为党国尽忠吧。

    眼睛闭上,均匀地呼吸着,西门十三佯装入睡。

    吱嘎

    门刷被轻轻地拔开,黑色的身影极轻地进了屋子。目光触及外屋床上的西门十三,面巾下的眉蹙了蹙。

    听到床内人儿均匀的呼吸声,黑眸闪烁着光芒。宝刀出鞘,在黑暗里寒光闪闪。大手一挥,将罗帐掀开。举刀就要朝床上的西门十三刺去。

    当

    原本熟睡的西门十三却一个翻身躲过了刀,刀撞击在床铺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在寂静的黑暗里特别的刺耳,黑衣人一惊。屏住呼吸,那娇小的身影却没有醒来,看来睡得够沉,他却并不放心。

    面巾下的柳眉挑了挑,手指迅速出手往西门十三的喉咙捏去。

    咻

    几乎没有声响,那身影又翻回了出来。

    西门十三暗自留意着来人的动静,感觉到她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

    那感觉却不再是全然的杀气,心中暗笑。

    屋子寂静,只听到西门十三细细的呼吸声。

    黑影布满茧痕的手握紧了刀,仅露的双眼一阵恼怒。

    一道银光在眼底闪过,不再疑迟。出手如电,刀挥向熟睡的西门十三。

    砰

    西门十三还没有反应,窗户却被人劈开。

    带入夜风与月光,一地的银白将满室漆黑驱赶。一道同样黑色夜行服的身影极驰窜入,衣袂飘飞。

    一张夜叉的面具遮面,仅露那双黑得神秘、诡异的眼瞳。他手持宝剑,月光之下,剑光寒闪。

    黑影一惊,没想到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

    夜叉面具的黑衣人持面巾下双眸闪烁着冷冷的光芒,看着较小的身影冷哼道:“十四,玩够了没有,你想误了主母的计划吗?”

    夜叉男子身躯颀长,黑色眼瞳眸光湛湛。皎洁的月光将他的影子拉长,清晰地印在光洁的地面上。

    虽看不见容貌,却袍飞发飘,身形飘渺,放佛谪仙人一般。

    “十三,不要再装了,主母的命令已经到了,我们可以行动了。”

    西门十三坐了起来,无论是夜叉黑衣人还是那娇小的身影都没有丝毫的惊讶,那双熟悉的黑瞳毫不保留地映在西门十三的眼底,西门十三朱唇微扬,露出一丝邪笑。

    “老大,终于来了啊,我都等不及了,所以和十四闹一闹啦,无聊嘛。”

    “准备好了吗?”

    “放心,早就准备好了。”西门十三从床头拿出一个银白色的夜叉面具,在月光下十分妖异。

    “哼,无聊?下次要你好看。”那个娇小的身影冷哼一声,身形一窜,已经跃上了窗台,接着窗台,用力的越向了远处,渐渐消失在院落的夜色深处。

    戴上面具,西门十三摇了摇头,“老大,十四跟你学坏了,居然也喜欢从窗户出去,真是,好大的门为什么不走。”说完,他自己也从窗户跳了出去。

    “唉,果然像我们这些刺客都不是常人能够理解的啊。”

    说完,这位被西门十三称为老大的,也从窗户跳了出去。

    ※※※※※※※※可爱的分界线※※※※※※※※

    随着武媚娘的策划,一片血腥笼罩了整个长安帝都!

    京城之中街道巷尾不断有暗影若影若现,不断的有一个个朝廷大员的家里燃起火头,然后就是一声声惨叫。

    在夜刺卫出动之后,无数的黑衣人,脸上带着夜叉面具,似乎是从地狱里突然现身人间的修罗,跳进了一个个官员的府邸

    一些官员家里,根本来不及反抗,手起刀落,血光四溅

    那些当初站错队,保魏王的大臣府邸,平日里便与李治一脉很不对付,在今夜首当其冲的遭殃了。

    那些宅院里已经刷刷刷跳进无数个蒙面人,仿佛鬼魅般,冲进了卧房,途中遇到的家奴都在无声无息间,泯灭了生息,这些可怜的朝廷官员连话也没来得及说,就被砍掉了脑袋,接着全家无一幸免,随即就是火光冲霄

    另一位谏臣,这位在李治成为太子后,还捣乱,揪李治的小尾巴,晚上搂着小妾呼呼大睡,也许正在做着美梦,梦想着魏王能够成功登基,就在梦中,一柄闪着寒光的利剑无声无息的割开喉管,本能的睁开眼睛,却只能瞪着死不瞑目的眼睛看着自家的宅院火光冲天

    另一边的刘姓高官,老老实实的,十足的中间派,却祸从天降,被人割了头颅,卧室也被浇上了火油,熊熊燃烧,火光好似映射了长安城的半边天。

    这些属于李泰阵营的,曾经的或者现在的,以及一些无辜的中间派都纷纷遭遇不测!

    一时间,整个长安城,如同世界末日!

    疯狂的夜刺卫,彻底的点燃了整个长安的恐惧!

    天下党李治秘密的力量全面展现,借着李泰占领长安皇宫以外城池的名义,在这样的一个夜晚,疯狂的屠戮!

    当李泰和崔善游赶到的时候,整个长安无数的高官府邸,火光冲天,惨叫声让长安无数的平民们纷纷关紧自家门户,搂着自家婆娘,心头乱颤的等待着黎明的到来。

    李泰傻了,崔善游也闷了,两人本能对视一眼,此刻就算是再傻,也明白自己似乎掉入一个阴谋之中,被人利用了。

    就在此时,身边的护卫惊叫起来。

    “殿下,不好了,有大批的军队正在向我们包围。”

    李泰和崔善游的身体同时的颤了颤,脸色如槁木死灰,同时大叫起来:“突围,突围”

    ※※※※※※※※可爱的分界线※※※※※※※※

    第二章送上,收藏可以有吗?推荐可以有吗?打赏可以有吗?还有签到可以有吗?哦,我承认我自己贪心啦

    第六十三章 终于登基了(第一卷结束

    旌旗蔽空,绵延数十里,当李治率一众四万骑兵,丢弃了大批辎重,日夜奔回长安后,见到的就是这个景象,长安城外,绵延数十里,尽是欢迎大唐征辽军的文武百官和布衣百姓。(顶点小说手打小说)

    归海一刀等人都是昂扬着头,把胸挺得高高的,深怕别人不知道自己胸大肌是多么发达,就连李靖、长孙无忌等一干老爷子也是不顾一路疲惫,摆出最完美的姿态。

    骑在马上的李治一如所有受欢迎的领袖,脸上挂着最亲切的微笑,让人如沐春风。

    俊美潇洒的风姿,贵不可言的身份,享誉士林的才名,名动天下的战功,无数光环让李治看起来真的颇有天使的感觉,近乎完美,此刻感受着李治充满男性魅力的笑容,长安城外迎接征辽军的大姑娘、小媳妇,大声的欢呼着,高高的朝李治挥舞着手上的锦帕,希望吸引李治的注意。

    本来心情不是太好的李治,嗯,有点害羞了,尤其是大唐女子很多都喜欢穿仕女服,坐在马上,居高临下的李治,贼眼中尽是一片雪白,李治的笑容更加灿烂了,差点就要飞吻了。

    等到李治率大军近城十里时,两边的人群,挎着竹篮子,不断的往天空中抛着金黄的秋菊,花谢花飞花满天,马蹄一路过去,当真是步步生莲,留有余香。

    “臣妾在此恭迎夫君凯旋而归。”

    “臣等恭迎监国太子殿下凯旋而归。”

    就在长安城外的土地上,武媚娘和长安数百位不同官阶的文武百官,也不顾满地尘土,一股脑全部三叩九拜,行大礼,跪迎李治。

    这种近乎五体投地式的大礼,平常除了一些朝会外,私下里觐见,并没有如此繁琐,毕竟皇帝有时也是怕麻烦的。

    此刻却不言而喻,李世民病逝,两日前谋逆的四皇子魏王李泰又失手被擒,这大唐天下已经十成十的注定落在李治的头上,此时是来效忠来了。

    很是狠狠的盯了盯一身太子妃衮服的武媚娘,可惜人家此时也跪了下去,根本看不到李治的“大献殷勤”,不过女性强烈的第六感也许能够感受到此刻李治的怒意吧。

    笑意盎然的跳下了马,后面的大军见此,也是纷纷下马,动作整齐划一,四万骑兵引得整个长安城的地面似乎都震上三震,极具震撼力。

    “太子妃还有各位大臣,平身吧。”

    “平身”

    很是机灵的小桂子不需要人说,就自主的取代了他的老前辈来喜的职位,响亮高昂的声音传遍四野。

    果然很有当公公的潜质啊,如果要是有孩子的话就好了,说不定可以成就一个古往今来的“第一太监世家”,这也不是不可能的嘛,世世代代都是太监?李治恶意的yy起来。

    “众爱卿且随孤入城再叙吧”一脸春风化雨的李治,上前拉着武媚娘的手,对着大臣们扬声道,大步朝长安城内迈去。

    突然的动作,差点将武媚娘拉到,粗鲁的动作让武媚娘似乎突然明白了什么,武媚娘咬紧了嘴唇,明眸中充满了委屈,似乎开始汇聚雾气,但却又倔强微微侧过头,吸了一下鼻子,重新微笑起来。

    离城门还有一里的路程,李治笑语连连的与身边的大臣交谈着,长孙无忌、李靖等人却是急急的询问着长安最近的情况,等听到自己家的府邸安然无恙才松了一口气,但在了解了情况后,还是暗暗心惊。

    及至到了宫门承天门的时候,李治突然停步了,身后数万人也是纷纷止步。

    “父皇啊父皇,稚奴回来了,可回来迟了啊,却没见过你最后一面啊”

    跪在承天门外,悲从心来,李治泪水哗哗的就流了,一眼望去,孝子贤孙,颇为感人。

    “殿下保重龙体,节哀顺变啊。”一众大臣也是纷纷跪倒大声宽慰李治。

    李治很是哭了一场,刚开始的时候还有点做戏的成份,后来是真的哭了,也许一半是为了父子亲情,一半则是为武媚娘而哭吧。

    在小桂子的扶持下,李治站了起来,独自走在前,一直走向以往李世民的灵柩所在--含风殿。

    步入含风殿后,待李治看到李世民灵柩的时候,又是悲从心来,再也忍不住,伏身大哭。

    长孙无忌、褚遂良两人见李治如此悲怆,心中也是宽慰不已,但两人还是叫交换了一下眼神,两个人上去架着李治,说:“殿下,现在还不到哭的时候,陛下崩逝,天下震动,殿下必须立即即皇位,以安天下人之心。”

    虽然不想表现如此紧急,但李治也明白两人所说确实有理,醒悟过来,抹抹了眼泪,红着眼对两人说道:“那就烦劳二位爱卿。”

    “臣等遵旨”

    ※※※※※※※※可爱的分界线※※※※※※※※

    夜里,庞大的皇宫里一改往日的寂静,人声、脚步声,不绝于耳,人人各司其职,彻夜未眠。一队队六府甲士迅速开进了皇宫,在褚遂良的有效指挥下,各占据要害部门与宫内的禁卫军并排警戒,赦令所有的警卫力量安置妥当后,未有李治、褚遂良、萧禹的联合手令,一律不准随便调动。

    六府甲士和带队的武官,半夜被集结到皇宫,都不知发生了什么事,甲士们都是第一次入宫,深感皇上的信任和气氛的严肃,个个都精神抖擞,忠尽职守地警卫在各处。

    经历魏王李泰的谋逆,整个长安城禁军的行动效率都变的比往常快了十几倍。

    皇后所在的兴庆宫中,李治盯着躺在床上昏迷不醒的长孙皇后,紧紧的握着那双玉手,贴在脸上,泪水止不住的滴落,老半天才哽咽的朝一旁的孙思邈道:“孙老伯,我母后”

    听李治叫自己孙老伯,孙思邈心中一暖,看着床上的长孙皇后低低的叹了一声,道:“殿下,长孙皇后被陛下的逝世,刺激的心神大伤,微臣已经用了独家的护心丸吊住了皇后的命,但能不能醒来,微臣实不敢确定。”

    李治心瞬间凉了一半,如果连孙思邈也无法治愈,那么

    再看一眼长孙皇后苍白的脸,依稀间,李治似乎看见了长孙皇后,脸上薄施脂粉,眉梢眼角皆是春意,一双水汪汪的眼睛便如要滴出水来,似笑非笑的看着满脸泪水的李治,心中大怆的李治很是干脆的俯身痛苦,低鸣嘶哑的声音,在整个兴庆宫中低低的波动着。

    即使是孙思邈这样见惯了人间生死离别的名医,也不由被李治悲伤感染的连连摇头叹气。

    “母后,你千万千万千万不要丢下稚奴啊,稚奴还希望以后能够领着儿女叫你祖母呢,母后”

    ※※※※※※※※可爱的分界线※※※※※※※※

    天色微明时,早早得到通知的文武百官已经全部集结在朝门外,不过人数竟比以前少了一半,看来那一夜的杀戮,着实可以说血洗了整个长安帝都的高官贵族们。

    辰时,赞礼官引文武百官依品级鱼贯地进入殿门。太极殿两旁的车骑兵卫比平时多了一倍,在各色旗帜下长长地排成两行。

    百官见了,无不震恐肃敬,无敢喧哗失礼者,就连程咬金、大黑子一干老匹夫,也是脸色肃穆,不苟言笑,这样的表情,一生中都没有几次的。

    文武百官和还在帝都诸王,及以下六百石吏依次按礼制,东西向分班排列。

    这时,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内侍簇拥着李治乘舆,从偏门走出来,诸王和文武百官自觉地跪了下来。

    赞礼官拉长了声音吆喝道:“太子诏令全体平身,令唐临为御史台官来回巡检。”

    唐临一听,即出班,在殿中往来巡视,监督礼仪。

    李治的安排的很对,唐临是东宫少保,为李治的心腹之臣,故让他做监察御史,维持朝堂的秩序。

    顶着两只熊猫眼的长孙无忌,白白胖胖的脸满是疲倦,站在红肿着李治的旁边他,相映成趣,深吸一口气,鼓起胸,长孙无忌扯着嗓子向低下的文武大臣们正式宣布:”先皇已于五天前亥时崩逝于含风殿,即奉先皇遗旨,扶太子李治登临大位。群臣依礼觐见。”

    接着,令符宝官进呈神玺,置于御案之上。因为李世民刚刚崩逝不久,灵柩尚停于含风殿,不宜礼乐,故登基典礼显得有些沉寂,静悄悄地进行。

    李治在太监的服侍下,把这些大礼服穿戴整齐,他看了看自己,几乎想咧嘴笑,即感觉有些滑稽,又感觉十分良好。

    摇了摇头,看来皇位真的是个好东西啊,哪怕是心中悲伤,一旦坐上这个位子,拥有为所欲为的权力,依然忍不住心中暗喜,自己实在算不上什么孝子贤孙。

    “请新皇登临大位。”赞礼官唱道。

    李治在长孙无忌和小桂子的扶送下,步过太极殿,步过两边跪倒一片的文武百官,健步登上九阶玉阶,然后转到龙案后,稳稳地坐在昔日属于李世民的御座上。

    “叩拜。”赞礼官又唱道。

    紧接着一片衣履的摆动声,诸王、群臣一齐跪倒,三叩六拜,磕地有声,齐声贺道: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爱卿免礼平身吧。”

    轻轻的呼出一口气,李治心中不免有点志得意满的扫了扫殿下的群臣,待见舅舅和褚遂良忙了一夜,脸色憔悴,怕他俩扛不住,晕倒在大殿上,那乐子可就大了,忙道:“小桂子,给长孙、褚爱卿旁边赐坐。”

    “谢陛下隆恩,微臣实不敢当”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赶忙躬身谢绝。

    长孙无忌赶紧挥手让小桂子把凳子搬走了,很是古怪的翻了翻白眼,心说:我的陛下啊,这都什么时候了,我哪还有空去坐啊。

    长孙无忌从怀里掏出拟好的一号诏令,双手奉于头顶之上,小桂子赶紧疾步而下,长孙无忌不为人注意的对小桂子低声说道:“桂公公,陛下宣读前,先盖上玉玺大印,切切千万不能忘了。”

    小桂子郑重的点点头,新官上任三把火,强按下心中的激动,此刻确实万万不能出错啊,捧着诏令从旁边转了上去,放在龙案上,将长孙老爷子的话小声地说给李治听。

    李治扫了两眼已经拟好的圣旨,看看也没什么问题,摸过龙案上的玉玺。

    玉玺用玉制成,通体碧绿,方圆四寸,镌五龙交纽,以黄金镶补缺角,刻有虫鱼篆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此正是自秦嬴政以来,名扬天下的传国玉玺,迭经离乱,在李世民当政时,开创贞观盛世,天下归心,才由隋炀帝的萧皇后携子怀玉而归。

    连老老皇帝高祖李渊都没有福气摸一摸,如今李治第一次摸上这个在后世已经只存在与传说中的神物,还有点不可思议,就这样,自己就成为皇帝了?就这样吗?

    李治把传国玉玺拿在手里,左看右看,玩味不已,和氏璧,黄易大大的《大唐双龙传》中可说其中藏有什么庞大的能量,能预示未来,是不是也能让自己和寇仲、徐子陵那样牛逼一次呢?

    李治此时心中所思所想,又岂是别人所能想象的,所能理解的,握着和氏璧,一种从来没有的豪情涌上心头。

    这天下,是我的了,我的时代,终于来临了。

    长孙无忌见李治拿着传国玉玺在那儿发呆,心中无奈的叹了口气,只好上前叩手奏道:“请陛下行玺。”

    心中暗暗失笑,微微摇了摇头,李治这才醒悟过来,把玉玺对了对了上下正反,印盒里饱蘸红墨,在圣旨上盖上了他人生的第一枚大印。

    而这枚圣旨日后被收藏进皇宫中包藏,后流失宫外,及至千年后被私人展出拍卖,成为上帝之剑,千古大帝李治人生丰功伟业最重要的里程碑,被拍出数亿天价,被当时已君主立宪制下数百年的皇家所收回。

    “褚遂良,宣旨吧”印好后,李治重新正襟危坐了起来。

    “诺”

    褚遂良跪地拜接圣旨,然后面对文武百官、诸王,朗声宣读:“上天眷命,皇帝圣旨:贞观十七年年十月己巳中时,先文武圣皇帝太宗因病不幸崩逝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三岁。朕奉大行,即皇帝位于柩前。特大赦天下,赐之武官勋一转,民八十岁以上粟帛,给复雍州及比岁供军?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