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乱世烽烟 > 乱世烽烟第83部分阅读

乱世烽烟第83部分阅读

    今崔福已经在夔州下船,林仁肇还在路上,唐国来势汹汹,周朝国内赵匡胤新帝登基,诸多事情要亲自处理,取得所有臣子的支持是他此时最急于要做的,他为了稳固地位也无暇顾及战事,所有的一切都在向着唐国有利的方向发展。

    大梁往房州去的官道上,走着两支不同的队伍,一支是周朝朝廷禁军,另一只是贩酒的商队,四月的天气还算舒爽,符静云以及儿子都坐在马车内。

    柴宗训才七岁,他只是知道从今以后再也不用每日起早上朝,再也不每天面对那些烦人的老家伙,不过他并不知为什么要走这么远的路,更不知要去哪里。

    七岁的柴宗训还是新奇的,第一次走这么远的路,他心中充满了期待,一路上不停的趴在车窗上,拉开帘布看着过往的风景,天真的问着母后,这是什么,那又是什么。

    符静云在出宫之后还担心过一阵,她明白禅让的皇帝都没什么好下场,也怕两人在路上给人杀害,担忧了半路,路程过半她也算想开了,人固有一死,为什么在活着的时候不让自己痛快一些呢。

    这日辰时之后大队已经过了邓州,天气一直阴沉沉闷热闷热的,没有一丝风吹来,就连马车内的符静云都觉得气闷,柴宗训忍不住困倦已经在马车内睡下。这一队人身后的商队一直就在跟着,符静云并不在意,只是认为他们是怕路上有劫匪,给了这些禁军好处,要求他们保护。

    符静云如此想,禁军头领自然也这么想,新帝登基天下大赦,看似太平,但占山为王的土匪还是遍地都是。从大梁府出来时他还担心这群人意图不轨,可是已经过了邓州,下一站就是目的地,一直没有任何动作,他因此也放松了警惕。

    一路疾行,眼看着还有十几里进城,天气闷热,禁军队伍忽然停了下来休息,禁军停下身后的商队自然也就停了下来。

    前边的禁军停下口干舌燥的坐在路边休息,后边的商队嘻嘻哈哈的喝着酒,好不热闹。

    正在禁军头领回头看过去时,商队的头领已经叫人抬着两大桶酒走了过来,堆着满脸的笑,说道:“将军,如今再有十几里就到房州了,小人到了房州就不再往南,这一路上承蒙将军照顾,小人这才安然无恙,这酒就算是小人孝敬将军您的……。”

    禁军头领眼看就要到目的地,已经放松了警惕,想着这群人跟了一路,虽然没打过招呼说过一句话,但也算是老相识,见身边的兄弟都舔着干裂的嘴唇,就哈哈一笑说道:“那就多谢了。”

    商队头领见他收下,便又叫伙计回去拿了舀子和碗过来,又敬了禁军头领三杯酒这才往商队走去,路过符静云的马车正好看马车内露出一个女子成熟美艳的脸孔,商队头领只是微微低头一笑,眨了眨眼,便回到商队之中。

    符静云也慌忙的拉上车窗的帘布,听着禁军侍卫喝酒闲聊,突然有些不安起来。符静云坐在马车乱想着,那人为什么会对我笑,那眼神又是什么意思?符静云担忧了一路,刚刚才放下没多久,给这人的眼神一看居然又担心起来。

    这时禁军头领也端着酒往马车这边走来,站在车外说道:“太后若是口渴,属下这里有些酒水。”

    “不必了,多谢将军。”符静云微微一惊,低声回道。

    她刚刚才说完就听见哗啦一声碗掉在地上碎裂的声音,然后又是人扑倒在地的声音,只是瞬间还有些嘈杂的官道两侧就安静了下来。

    符静云也知道外边发生了什么事情,她坐在马车内想着多半是有人来杀他们母子二人了,但赵匡胤若是想要自己母子二人的命,应该不会即将到了房州才开始动手,一定是有他人,朝中大臣不可能,那就一定是当今晋王赵匡义。

    符静云也听过一些风声,柴荣对赵匡胤有知遇之恩,因此赵匡胤并不想杀他们母子,但是晋王赵匡义却是力劝兄长杀人除后,但被赵匡胤拒绝,来的人若是他派来的,那么他们两母子怕是真的要殒命于此了。

    正在符静云看着睡着的儿子一张稚嫩的脸孔时,忽然听见外边的脚步声,然后就有人隔着车窗,说道:“外臣参见周朝太后。”

    “你是?”符静云给这声音一惊,颤声问道。

    说话人正是商队的头领,他又说道:“臣是唐国鹰眼首领,是奉我家圣上之命来救太后以及小皇子的。”

    符静云虽然没有听说过鹰眼,但她明白若是赵匡义来杀他们母子二人,绝对不会跟自己废话,如今他们不杀自己反而出说这些,那就很有可能是来救自己的人,她也将提着的心放了下去,问道:“是去江宁府吗?”

    “正是,为了避开周朝军队我们要日夜疾行,还望太后忍耐两日,出了周朝进了唐国境内就不会如此了……。”马车外自称鹰眼首领的人说道。

    “多谢将军。”符静云低声道谢,脸上露出一丝笑意。

    虽然去了唐国母子二人寄人篱下,但有两个亲妹妹照顾,她也不怕会有人来欺负她们。

    李煜将两人救下,主是因为符静娴和符静姝两姐妹,当然他也有自己的想法,毕竟柴宗训还是柴荣的儿子,赵匡义若是在朝中玩不转的话,他倒是可以利用一下柴宗训的身份,不过时间一久赵匡胤坐稳了皇位,就是柴宗训想被李煜利用,李煜也不去会利用他,他还是想让符静云两母子过正常人的生活,更不想因此让符静娴和符静姝两姐妹对自己产生不满的情绪。

    正文 第305章 野心

    更新时间:2013-5-2 1:36:45 本章字数:3562

    (求收藏)

    符静云柴宗训两母子在房州城外十几里的地方给人劫走,这赵匡胤很是气恼,坐在御书房内他想起三弟劝说自己杀掉两人,这会儿也怪自己的仁慈。

    赵匡胤本以为这段时日他已经控制了朝堂,可是符静云两母子被人劫走,这说明朝中还有人在支持柴家,还有人在想着恢复柴家江山,这不是赵匡胤想要的。当然不是朝中有人劫走两人,那么就是唐国或是北汉的人,符静云是个弱质女子,而那柴宗训年纪幼小,两人被劫走,很有可能会被人利用。

    赵匡胤篡位登基,为了巩固朝中的皇位,这一月来一直在朝中处理事情,无心顾及蜀地,丢了柴荣耗费很多力气才取得的蜀地,这也让一些原本就对他不满的大臣产生了更大的反对情绪。

    赵匡胤近来也知道自己的战略失误,当然不能说他战略选择失误,只能说李煜足够聪明,早早就算出他会篡位,在他即将篡位成事时进攻蜀地。

    原本赵匡胤是想胡乱编造出一个北汉或是辽国南下的借口,唐国给他了机会,他没有多想便用了。两人也算是是各取所需,李煜用了一个半月时间得到了蜀地,而赵匡胤也得到了中原天下,不过相对李煜的所得,赵匡胤要亏一些,因为他丢了蜀地,也丢了朝中一些大臣的支持,势必让他的执政道路充满未知的崎岖。而李煜得蜀地便可以伺机出兵宋朝西北,凤翔府、邠州、银州、麟州、以及灵州他便都有机会。

    赵匡胤亲自派出赵光美,去处理符静云两母子被劫走之事,同时他又对外宣称符静云和柴宗训两母子去房州的路上遇到大量山匪,被人掳走,生死不明,还将两人的画像贴的满宋朝都是,让所有人知道他在找两人。

    符静云母子两人一路风尘仆仆进江宁府,初入江宁皇宫,李煜与后宫佳丽设宴款待两母子。

    宴席散去,李煜与周宪等人离开,让几年未见的符家三姐妹能好好的叙旧。

    三姐妹只是聊了半盏茶时间,几人便将李煜请了过去,符静云拉着儿子直接跪在李煜面前,说道:“还望陛下不要利用我们孤儿寡母……。”

    李煜眉头微微皱起,见符静娴和符静姝盯着自己,又微微一笑说道:“大姐当放心,我会用我自己的实力去打败赵匡胤。”

    “妾身谢过陛下。”符静云缓声回道。

    李从嘉叫符静娴将符静云母子扶起,这时符静云也说道:“赵匡胤如今还立足未稳,应当立即出兵。”

    “这些还是要徐徐而图之,如今朕已经取了蜀地,从蜀地出兵便可以给那些异族好处,接手宋朝的西部大片疆域,但还不能太过心急。”李从嘉只说出这些,他知道符静云对赵匡胤有恨,她这样说就是想要自己给她报仇,可是李从嘉也不是十八岁的少年,西北大量异族需要各种手段拿捏在手中,夏州、银州、麟州以及灵州等地他是早晚都要打的,但打之前他要与西北各个部落处理好关系。

    李煜不想此时出兵,符静云就不再多说,李煜放下此事不谈,接着笑道:“朕听说姐姐一直向往江南,江宁府美景无数,如今也正是好时节,就让静娴和静姝带着姐姐出去游玩一番。”

    “谢陛下。”符静云微微点头,却是想起亡夫给她的许诺。

    柴荣志在天下,可惜命薄,他知道爱妻向往江南,也想打下江南带着爱妻游玩,可如今他的这话也只能被符静云当成回忆。

    赵匡胤丢了蜀地,朝中一些大臣对他很有意见,但唐国强大,宋朝如今再与唐国交恶,只能让自己处于更不利的地步。柴荣打下的蜀地,在赵匡胤手中丢了,权衡利弊之后他将北汉作为目标,柴荣一生没有打下的北汉,赵匡胤要在他的手上完成。因此为了挽回信任,赵匡胤在朝中还有反对之声时毅然决定进攻北汉。

    柴荣病死之前,大军早已经做好了准备,但由于突然病逝事情就没人再提,此后赵匡胤、白重赞和李重进三人暗中争夺皇位,便将早已经布置好的军队从北汉边境撤了回来,如今已经三年过去。

    北汉也已经从高平战役逐渐恢复过来,虽然不及宋朝的强大,但是稳守,刘承钧认为北汉还是有很大的希望,再说他们的背后还有强大的辽国,而刘继业也是北汉朝堂最有战斗力的大将军,有他在宋朝的进攻就有很大的难度。

    赵匡胤御驾亲征,宰相赵普留守,李从嘉得知消息便下令林仁肇率军偷凤翔府与渭州,再进军邠州和泾州,将西部防线直接提前,他的目标是定难军。

    赵匡胤大军进攻北汉的第十日,他分兵三处分别进军石州和代州,另一路牵制太原府的大军,不让北汉军出援。此时他得知唐军进发凤翔府与渭州,只叫潘美率领三万大军去援助,而他则是决心将北汉灭亡。

    赵匡胤明白唐军的战斗力,很有可能在潘美大军赶到之前就打下凤翔府和渭州,那么他退兵这次御驾亲征就什么都得不到,回朝还要听那些臣子的聒噪,凤翔府和渭州丢了,他可以再打回来,可是对北汉的关键时刻,他不能停下来。

    赵匡胤的军事实力不在李从嘉之下,他兵分三路,只用一月时间便将北汉除去太原府之外的所有州府全部攻下。

    刘承钧授命刘继业死守太原府,同时又派人去辽国求援。赵匡胤手中没有李从嘉的攻城利器,半月间就损失了两万人,为此赵匡胤也是只围不打,往城内散播谣言,让城内造成恐慌。

    虽然辽国还称呼刘承钧为儿皇帝,但刘承钧不像其父刘旻那般,对辽国恭恭敬敬,一直有心脱离辽国的庇护,也因此辽国对北汉的资助比以往要少,这次见刘承钧求援,辽国也没有任何反应。

    太原城内的粮食储备不够两月,如今已经被宋朝大军围城半月时间,粮食已经捉襟见肘,刘继业为了不造成浪费,便请求他的干爹皇帝刘承钧将城中粮食集中起来统一分配,刘承钧采用,从此无论是城中大户还是贫民百姓每天只能吃两顿稀粥,其余的都用作守城。为此城中百姓多有不满,再加上赵匡胤用投石机投射进来的谣言,更是让太原城内人心惶惶。

    一开始只是百姓担忧,军中将士在刘继业的带领之下依然坚持如初,可是宋军围城两月之后,统一调度的粮食也不够了,军中上下这才慌了起来,甚至有些士兵怕饿死,趁着守城兵夜里不注意就从城上顺着绳索下城,投降了宋军,这样的行为起初只是三三两两,可是当每天两顿米饭变成一顿稀粥之后,每天都有成百近千的队伍逃跑投降。

    不说士兵,就是刘继业都是饿的双眼冒金星,宰相郭无为更是饿得的头昏眼花,打不起精神来,要求刘承钧开城投降,不要让城中百姓跟着受苦。

    郭无为此举让刘承钧很是恼火,虽然他很器重他,但还是将其绞死,还将其肉煮熟分给朝中大臣。

    赵匡胤从逃下城来的北汉士兵口中得知城中无粮食,不管是百姓还是军队都饿的无法抵抗,便立即选择攻城,大军围城两月时间,先期消耗两万,两月之后再攻城,赵匡胤却是没有任何伤亡。

    赵匡胤攻进太原城内,刘承钧这才无奈的投降,可是赵匡胤此时心中还有柴宗训母子两人被人劫走的心结,表面接受,却是在夜里直接将人吊死,对外宣称病逝。

    刘承钧的三个养子其中刘继恩和刘继元也给赵匡胤秘密、处死,虽然刘继业与赵匡胤对抗了两月多的时间,但是因为他军事才能卓著,赵匡胤很是欣赏,将他留下来留为己用,因此刘继业也改回了原名杨业。

    赵匡胤拿下北汉,也完成了柴荣多年未完成的心愿,但却是丢了凤翔府和渭州,正如他所想潘美人还未到,凤翔府和渭州就丢了。

    李煜命令林仁肇大军打下凤翔府和渭州之后再进军邠州和泾州,但是潘美大军来源,林仁肇只能先采取稳固防守的方式,在凤翔府和渭州扎稳篱笆,徐徐图之。

    虽然赵匡胤灭了北汉,但丢了凤翔府和渭州,这也让朝中大臣多有不满,在此情况下,赵匡胤不得不对西线增兵,防止唐国再次进攻,同时他还建议李光俨出兵做好防御的准备。

    李光俨为党项人,身为定难节度使,一直就依附于中原王朝,在柴荣时他偶尔还会有些小动作,不太听话,不过对于赵匡胤的建议,他毫不拒绝的同意,作为西夏奠基者李继迁的父亲,李光俨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他自然看得出唐国的意图,唐国不从淮河一线出兵,而选择西线,目的就是他的定难军。

    李煜的强势,李光俨也晓得一些,登基初始就与辽国断了同盟,这说明他不喜欢依附异族,更不会借助异族。李光俨虽然姓李,但那也是唐朝赐姓,他本是党项人,因参与镇压黄巢起义有功才被赐李姓。

    李煜的目标定难军,也是因为他知道定难李家的发展趋势,他自然不想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将西夏王朝建立。虽然李光俨的儿子李继迁还未出生,李光俨也没有自立的想法,但他不会等着事情即将发生才去阻止。

    如今李煜出兵凤翔府和渭州,打好防线之后,下个目标就是邠州,泾州,打下这两地定难军便也不远了,只要将定难军消灭,唐国便将宋朝通往西部的道路阻截,唐国有了养马之地,他也不用费尽心思的四处去求购良马。

    拿下定难军他便有多种选择,可以出兵灵州、然后再下凉州、肃州、瓜州和沙洲,收复河陇。吐蕃王朝早已经瓦解,分裂成诸多小部落,如今还未大的政权出现,已经不足为惧。

    经营河陇地区,再以此为跳板将西州回鹘和葱岭回鹘诸部全部拿在手中,或是从西南以及东面海上三面出兵进攻宋朝,最后再与辽国决一雌雄。

    正文 第306章 再求同盟

    更新时间:2013-5-4 1:30:20 本章字数:3333

    (求收藏)

    如今李煜知道自己的想法有些操之过急,赵匡胤全力防守邠州和泾州以及京兆府等地,唐国大军想要突破这个防线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如今只能慢慢的等待机会,因此李煜就先将此想法放下,休养生息。

    赵匡胤在出兵北汉之前,本是有意在北汉灭掉之后要向幽云十六州发兵的,在他眼中宋朝没有任何屏障,契丹人一旦出兵突破防线就可以直接杀到大梁城外,这对赵匡胤来说四处都是危机,虽然李煜与辽国断了同盟,但是他也怕两国同时发难,他便有想法打下幽云十六州,使得与辽国之间的屏障之间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如今李从嘉打下凤翔府和渭州,也将他的计划打乱了,他只能将所有军队都调集到与唐国和辽国的边境一带驻扎,防止唐国和辽国共同出兵发难。

    符静云两母子给人劫走,此时赵匡胤也在怀疑是李煜所为,他如此做有两种可能,一是符静云是他的姨姐,她的两个妃子都是符静云的同胞妹妹,第二种可能就是李煜想借着柴宗训的身份来进攻宋朝。

    宋朝刚刚立国就陷入了困境,赵匡胤将兵力全部调出,京中只留下三万禁军,朝中大臣往日对赵匡胤多有不满者,看到如今的格局也都沉默下来。不管他用什么方式上位,终归是他们的天子,面对外敌时他们还是要共同抵抗的。

    李谷一直就是反对赵匡胤的一个,他年纪大了,也知道自己没有几年好活下去,看到朝中危局,也不再鼓动那些官员来反对赵匡胤,而是直接给他出了建议,与唐国同盟,先将北方的威胁去除之后再来考虑与唐国之事。

    赵匡胤蹙眉听着李谷的建议,抬头看着殿下的臣子,问道:“李爱卿,可有信心说服李煜?”

    李谷沉声说道:“臣没有信心,但总要去试试,或许会有一线生机。”

    赵匡胤沉思良久,点头说道:“如此也好,朕就将这差事交给李爱卿,虽然唐国与宋朝是两个朝廷,但都是华夏子孙,没有必要两两相争给了外族机会。”

    这时范质突然站出,说道:“陛下大义,只怕那李煜看到我朝的危局不肯放手,会提出无礼的条件来。”

    范质早就归心了赵匡胤,若不是李煜发兵蜀地给了赵匡胤机会,赵匡胤也会叫范质拿着假军情给符氏母子二人。

    如今天下这种格局,处于中间的宋朝最是危险,可是也不是没有任何的转机,赵匡胤看得出李煜出兵凤翔府的意图,他为的是定难军和河西一地。

    赵匡胤在赵普的劝说之下,也有想法削弱地方的兵权,加强中央集权,而定难军节度使李光俨就是他的首选,虽然如今李光俨很听话,可是少数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不受教化者多,李光俨听话不代表的族人和后代都听话,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反叛,给朝堂带来威胁。此时向李光俨下手,他一定会反抗,也一定会给自己造成麻烦。若是李谷出使唐国,李煜提出要定难军他应不应该同意呢?

    又凝思良久,赵匡胤说道:“范爱卿,你说李煜会有什么要求?”

    “陛下,那李煜狼子野心一定会得寸进尺提出要我朝的土地,臣认为他出兵凤翔府,若是李丞相出使,他一定会要泾州和邠州,更过分的京兆府、鄜州和延州他都有可能……。”范质回道。

    “李煜若是想谋定难军和河西两地他也一定会这么做,给了他,唐国也距离我朝国都越来越近,而我朝也会被唐国和辽国包围起来,这对我朝十分不利。”王溥接话道。

    “若是朕将这几州都给了他,再将定难军也给他,要他出兵伐辽呢?”赵匡胤缓声说道。

    赵普说道:“李光俨手中握有重兵,朝廷削弱地方兵权,让唐国来处理到也是一件好事,但土地丢了可就难回来了,将定难军推给唐国,会有两种可能,一是李光俨反了,二是李光俨被唐国镇压下去,乖乖听命。唐国若是能控制李光俨,出兵辽国还好,若是控制不住,那么李光俨依附于辽国,将来也会成我朝的心腹大患,陛下还要三思。”

    “事在人为,李爱卿尽量,朕答应你可以在最后关头将邠州、泾州、鄜州、延州和定难军都给他,但是条件是共同出兵辽国,若是他不肯,那也不用再谈。”赵匡胤知道李光俨这里是一步难走的棋,但此时他必须这么做,必须孤注一掷。唐军看似平静,但往往越是平静就越是有危险,唐军一旦再功,辽国或许也会出兵,与唐国同盟是唯一能给他喘息的机会。

    赵匡胤不认为唐国比宋朝强大多少,他此时让步将几州给他,两朝共同出兵,打败辽国就能夺取更多的土地,这也能弥补回来,他也想消灭了北方的威胁之后休养生息之后再来收拾李煜。

    李谷领命,虽然是他提议同盟,但心里也是微微有些苦闷,想着若是柴荣不死怕是不会有如此危局。

    李煜登基已近三年,李璟依旧在明月宫内,李煜念着父子之情偶尔过去探望,但总是被李璟拒之门外,就是连太后钟氏过去都看不到李璟的人。

    李璟对李煜一直心怀怨恨,恨不得他死掉,虽然给人看得紧,但他还是在琢磨着将李煜杀掉,重新登上皇位。

    李璟重新登基的想法是不可能实现的,他便总是借着思念儿子,将李从谦派人接进明月宫。如今的李从谦已经八岁,比柴宗训要年长一岁,自从符静云母子来江宁府之后,两个年幼的孩子便在一起读书,也经常在一起玩耍,关系十分要好。

    李璟每次见小儿子,李煜从来都不阻止。

    这日李从谦又来明月宫,李璟依旧如往常一般问他最近都读了什么书,李从谦一一回答,李璟又要他背了一些诗词,便又给他灌输自己的想法。

    李从谦每次来李璟都会给他说,他本是太子,自己退位之后就会传位给他,可是被李煜抢去了皇位,李璟要他提防李煜害了他,也要他长大之后蓄力抢回来。李从谦虽然不明白,但是从五岁多时就被李璟灌输这些东西,自然就对李煜很是反感,虽然他年纪尚幼还居住在皇宫之中,但是每次看到李煜都会躲得远远的,深怕他真的如父皇所说那般害了自己的性命。

    李煜当真没有想过李璟会如此做,只当李璟真的想念李从谦。

    这日刚刚听说周朝的使臣李谷已经过了淮河,正在往京中来,正在琢磨着赵匡胤的想法,周宪就差人叫他回后宫。

    李仲寓和李瑾儿两个小家伙今年已经五岁多一些,周宪又怀了身孕,李煜见她叫人来请,就立即回去。

    李煜如今也算是儿女成群,周宪给他生了一对儿女,符静娴也生了一个女儿,王珏也是同样,生了一个与她同样漂亮的女儿,宋珂已经有了身孕半年,如今周宪又有了身孕,只有意可和禇芸儿两人肚子还不见有动静。

    李煜刚进了周宪的寝宫,就见柴宗训被罚跪在殿内,而符静云三姐妹都在都苦着脸,他就以为是柴宗训在这里胡闹,惹恼了周宪。

    见周宪脸上的淡淡的笑意,他知道不是周宪的意思,便将他拉起问道:“宗训是不是调皮了?”

    “陛下,宗训顽劣,还望陛下恕罪。”符静云急忙说道。

    李煜淡淡一笑说道:“宗训年纪尚幼,不要为一点小事就如此严厉。”

    符静云叹了一声说道:“是宗训说自己是吉王……。”

    李煜看着脸庞稚嫩的柴宗训,不等他问,柴宗训就直接说道:“不是外甥自封的,是吴国公给外甥封的。”

    李煜有些惊讶,回头看了殿内的几人一眼,见她们似乎已经知晓,又低头问道:“宗训说说,吴国公都给你说了什么。”

    柴宗训说道:“吴国公说这个皇位是他的,被姨夫抢了去,他早晚都要抢回来,还要外甥帮忙,等他做了皇帝就封外甥为吉王……。”

    李煜皱紧眉头,想到李璟最近隔三差五就会叫李从谦过去,他本以为他是真的想念,哪里想到他会与他说这些。

    如此看来李璟是还不死心,就算是他被囚禁在明月宫内,但他还是想到要给自己树立一个敌人,不过他终究没有想到李从谦人小,口风不严。

    李煜沉思良久,殿内的几个女人都沉默着不出声,几人都能想得出李从谦为何说这样一番话。

    李煜忽然一笑,问道:“宗训想不想做吉王?”

    “不想。”柴宗训摇头,虽然年纪还小,但他一想到在大梁皇宫的生活他就觉得烦闷。

    “等你长大些,朕再给你封王,如今你要好好读书,将来才能有大作为……。”李煜点头笑道,相对柴宗训和李从谦相比,他还是比较喜欢柴宗训。

    “外甥知道了。”柴宗训恭恭敬敬的说道。

    李煜淡淡一笑,拍着他瘦小的肩膀,说道:“这些只是小事,与宗训无关,你们也不要大惊小怪的,朕会妥善处理。”

    李从嘉回到勤政殿,就将刘茂忠叫来,要他将明月宫的侍卫全部换掉,不得任何人进入,包括李从谦在内,他要李璟安心的颐养天年,不要再给自己生事,为了不想有朝一日他亲手杀了自己的同胞兄弟,他只能如此做。

    正文 第307章 故友在相见

    更新时间:2013-5-4 1:30:20 本章字数:3467

    (求收藏)

    李谷进入江宁府,李煜也不急着见他,直接将他安排在驿馆内住下便不再理睬。陶谷第一次出使时,李璟也是如此作为,李谷第一次来待遇也与陶谷相同,不过相比还在唐国刑部大牢中的陶谷,李谷就就要幸运很多。

    李煜不着急,可是李谷却是万般心急,与李谷同样心急的还有赵匡胤,李谷进入江宁府,混在江宁府的宋朝密探便每日都守在驿馆外边,当然面对防御严密的驿馆,他们只能在外边看着李谷什么时候被召进皇宫。

    李煜也知道唐国国内有这么一撮宋朝的密探,他也不想全部都将他们消灭,毕竟如今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若是贸然出手将其消灭,再来一批人他还要重新花费心思在茫茫人海中将他们找出,这对他来说是费力不讨好的事。

    宋朝的密探在神神秘秘的盯着驿馆,看着李谷被何时召见,他们却是不知比他们更神秘的人还在自己的身后。

    李谷进城近半月之后的一日傍晚,李煜才将万分焦急的李谷召到殿中。李谷从来到江宁府之后得不到李煜的召见,心里万分的焦急,只是十几天嘴边就起了水泡,舌头上也生了疮。他进入大殿,见殿上除去李煜之外,只有韩熙载和一个自己不认识的大臣,与韩熙载相视一笑便给李煜叩头请安。

    李煜笑道:“李丞相,别来无恙啊。”

    李谷淡淡一笑,回道:“当年淮河渡口一见,陛下还是郑王殿下,当初外臣就认为殿下一定会有所作为,只是外臣从未想到,陛下只用了几年时间就已经身居帝位了……。”

    李煜怎么坐上的皇位天下人都是知晓,这在多数人眼里还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李谷也不提他的手段,只是恭维着。

    李煜不问李谷早已经呈上的国书内容,只是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就像朋友之间的对话一样随意。

    李煜见李谷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笑道:“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李丞相也老了,当年淮河渡口一见,你头发可是还未全白,如今……。”

    “老咯,外臣也知道不久将去,这才想着死前也能为国出最后一把力气。”李谷沉声道,话语间还带着一丝愁闷。

    “李丞相一心为国,可敬可畏啊。”李煜呵呵一笑,夸赞道。

    “陛下,外臣来访……。”李谷见李煜不问他出使的事,便迫不及待的要说出自己的目的。

    李煜打断他的话说道:“朕猜得出李丞相来使的目的,应该是为陶谷而来吧?虽然陶谷是你北国宋朝人,但是他试图破坏我朝与北国柴家周朝的同盟,在我唐朝国内触犯了法律,就要接受惩罚,李丞相也不要再提此事。”

    李谷一来就递交了国书,此时李煜不提两国同盟之事,避重就轻的只将陶谷这些琐碎小事说出,来消磨李谷。

    李谷出使确实有两个目的,一就是为了两个同盟而来,二也是为了被唐国囚禁的陶谷,赵匡胤是个武夫,他对文人由衷的喜欢,因此也希望李谷尽量将陶谷赎回去。

    相对来说李煜不希望两国同盟,如今唐国北方只有宋朝一个威胁,一旦两国同盟那他就不可能随时出兵进攻,这对他的计划很不利。就算是同盟他也要摸清宋朝的底线,多多磨磨李谷的耐性,让韩熙载和殷崇义去套话出来。可是最近两人都给政务忙得脱不开身,这才只将李谷一个人扔在驿馆之内,也算是达到了自己磨他的目的。

    李谷急忙说道:“陶谷之事陛下若是不允许,只当外臣从未说过,天子犯法当与庶民同罪嘛。臣此次出使的主要目的还是希望能达成我朝与贵国的同盟,当初贵国与我周朝也是同盟,如今虽然我朝换了姓氏,但若是再能达成同盟,也会给后世传为佳话,同时还能让两国华夏子孙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不被兵戈所扰,天下人也都会夸赞陛下……。”

    李煜淡淡一笑,说道:“朕不要虚名,但为了百姓同盟之事朕可以再考虑考虑。今日朕召你来,只想由殷内使和韩丞相作陪与你叙叙旧,勿谈国事,可好?”

    李谷苦着脸,见端上来的精致江南美食没有一点食欲,刚刚想开口说话,就见对面的韩熙载冲自己摇头。

    李谷见韩熙载示意自己不要多说,只能将自己的嘴闭上。

    李煜将江南最好的美食,最好的歌姬舞姬都摆在李谷面前,四人边聊趣谈边畅饮,李煜、殷崇义和韩熙载三人皆是开怀,只有李谷一个人闷闷不乐的模样。

    酒宴过半,李煜见他只是有人问话才会回答一句,不吃也不喝,故作生气的说问:“李丞相如此表情,可是对朕的酒宴不满?”

    “外臣不敢,佳肴美酒皆合口味,只是外臣最近起火口舌生疮,实在是无福消受……。”李谷解释道。

    李煜淡淡一笑,说道:“那今天就到这里吧,朕也有些累了,改日等李丞相康复了,朕再摆酒设宴款待你。”

    李煜说完,又冲韩熙载和殷崇义说道:“韩爱卿,你与李丞相是故友,这几日朝中若是无事,一定要代朕好好招呼一下李丞相,可不能让他受了冷落……。”

    李煜说完便哼着小调往后宫回去,李谷见李煜走了,这才将目光盯在韩熙载脸上,见殷崇义还在一边,有些想说的话也是说不出。

    殷崇义见李谷有话想说,便笑着说道:“韩丞相,李丞相,某也要回去休息了,明日还要上朝。”

    殷崇义直接借口离开,将韩熙载和李谷两人扔在殿内。

    空间都留给两个老友,李谷便走到韩熙载的几案前坐下,笑着说道:“叔言兄可否给某透个底?”

    韩熙载故作讶然,笑问:“透底?什么底?”

    李谷脸上闪过一丝不快,说道:“某从北朝而来为的就是同盟,来的第一日便将国书递上,可是贵国圣上刚刚却是在装糊涂啊。”

    “惟珍,圣上的想法,我这个做臣子的可不知道,不过某可以给你试探一下。”韩熙载见李谷微微有些恼,淡淡一笑说道。

    李煜只是叫韩熙载和殷崇义两人配合将李谷的底线问出,倒是没有说自己的底线给两人,不过韩熙载明白,如今的李煜是不可能接受没有任何好处的同盟的。

    “那就多谢叔言兄了。”李谷微微一笑,说道。

    韩熙载淡淡一笑,说道:“惟珍也应该将贵国的底线说出才是,这样某也好给你打探我朝圣上的心里底线。”

    “这?”李谷不是傻子,知道自己说出赵匡胤所能承受的底线,他也就没了谈判的本钱,只要李煜一口咬定,他就没有任何办法必须要接受。

    “两国同盟要做的就是坦诚,惟珍也不必藏着不说。”韩熙载淡淡一笑说道。“你说了某才能试探出圣上的底线,与圣上讲条件……。”

    李谷不可能还没谈判就直接开口,淡淡笑道:“我朝圣上接受同盟的底线是承认蜀地、凤翔府和渭州归唐国所有……。”

    “只是这些?”韩熙载不禁摇头,苦笑说道:“这些州府都是我朝士兵浴血奋战得来的,实力已经证明它们归唐国所有,若是贵国圣上只能接受这样的底线,怕是我朝圣上不会答应。”

    “某知道这个条件不合理,所以某要叔言试探一下贵国圣上的底线,某也好与我朝圣上去书信再商讨。”李谷微微一叹道。

    “如此也好,但刚刚惟珍所说是绝对不可能的,惟珍就请再等两日,等某从圣上口中问出,你再给贵国圣上送去书信。”韩熙载认真的说道。

    李煜回到后宫,沐浴之后又来到太后钟氏的寝宫,刚刚进了殿内就听见一对儿女的的嬉闹声音。钟氏非常宠爱这对可爱的孙子孙女,两个小家伙也非常喜欢祖母,时常过来玩耍。

    李煜一来人还未到,两个小家伙听见宫人的禀报就咯咯笑着跑出来迎接。

    李煜见到一对儿女也是异常高兴,忽然李仲寓是脸上有一块淤青,微微皱眉笑道:“瑾儿和仲寓以后玩耍要小心一些,可不能再伤到自己。”

    仲寓点头,瑾儿却是拉着弟弟的手,又拉着父皇的大手说道:“父皇,仲寓脸上的伤是皇叔打伤的呢。”

    李煜知道瑾儿不可能无端的说谎,见李仲寓低头不说话,李煜也证实了瑾儿说的是事实。低头将一对儿女抱起,说道:“瑾儿跟父皇说说皇叔为什么打仲寓?”

    “皇叔说父皇抢了他的皇位,他将来是要抢回来的,还说将来仲寓一定是太子,他不能让仲寓做成太子,要除掉仲寓,现在他没能力只能先教训一下……。”瑾儿稚声稚气的说道。

    李煜不禁将眉头皱紧,问道:“你们的皇祖?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