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乱世烽烟 > 乱世烽烟第82部分阅读

乱世烽烟第82部分阅读

    。”边想着这些边往宫外走去,坐着马车赶到城墙下,孙晟又喘着粗气将自己肥胖的身体挪到城墙上,见城外的大军真是不少,李从嘉虽然给李璟毒死了,可是这会儿这些兵却是不乱,孙晟看了两眼也不将他们放在心上便叫人开了城门,信心满满的带着自己的随扈出城去劝降李从嘉留下的大军。

    孙晟人才刚刚到阵前就给李从嘉的斥候绑了回来,孙晟给绑到李从嘉的帐下,看到里面坐着的李从嘉安然无恙的冲自己笑,忽然一怔吓的立即想跑,可是又被李从嘉的亲兵拽着脖领拉了回来。

    孙晟给踢倒跪在李从嘉面前,心里惴惴不安的想:“李从嘉不是被圣上毒死了吗?他怎么会安然无恙的坐在这里?”

    正文 第301章 死守

    更新时间:2013-4-28 18:05:46 本章字数:3447

    (求收藏)

    李从嘉盯着孙晟的惊讶表情笑道:“孙晟,本王没有被你们毒死,你现在是不是很失望?”

    “你,你,你怎么出城的?”孙晟不解的盯着李从嘉,舌头吓得伸不直,打着颤问道。

    “孙晟,你绝对不会想到本王从来没有进城吧?”孙晟的惊恐模样,倒是让李从嘉感到兴奋。

    “不可能,不可能……。”孙晟摇着头,他在殿上可是亲眼见到了李从嘉,李璟给他的毒酒内侍也亲眼看着他喝下,这世间怎么可能有如此相似的两个人,孙晟活了这么一大把年纪还是头一次听说这事。

    “这世间没有什么不可能的。”李从嘉淡淡一笑,“你也不会想到你给李璟献计骗本王进城,本王会知晓吧?你更想不到你从韩熙载府上要去的那个哑女是本王的密探吧……?”

    孙晟既然来了,李从嘉就没有想在自己与李璟的争斗完结之前让他回去的意思,这会儿便不介意将所有话都说给他。

    孙晟五官拧在一起,不敢相信李从嘉所说的一切,想着妙贞那曼妙的身躯,想着她给自己生了儿子,每天晚上都伺候的他舒舒服服,对他万般顺从,她怎么可能是密探?自己一直宠爱她,难道真的被她害了……。

    “你是怎么做到从城中出来的?”孙晟猛然抬起头,始终不相信李从嘉未进城,更不相信妙贞会是密探。

    李从嘉缓声说道:“你应该还记得江宁府出过这么一宗案子吧?刘驸马给人挑断手筋脚筋,那人就是带了面具的,而杀害宋齐丘的人也是他,他最终被本王抓到,当时本王是想杀了他,可是本王给了他一条生路,他是个有恩必报的人,为了报恩他代替本王进了城,而李璟毒死的人就是他……。”

    孙晟眉头蹙在一起,脑子里过着这个案子,因此案他还被牵扯了进去,害得自己的儿子被刘崇俊挑断了手筋脚筋,他以为凶手一直没有找到,哪里想到被李从嘉收到了帐下。

    孙晟叹了一声,忽然想到李从嘉将所有都与自己说出一定是不想给他活路,立即开口说道:“殿下,臣愿意为您效劳。”

    “你不想本王死了?”李从嘉淡淡一笑,反问道。

    “臣也是被逼无奈,李璟非要臣想办法来除掉殿下。”孙晟苦着脸回道。“臣确实是被逼无奈啊……。”

    李从嘉长叹,冷声说道:“孙晟,你大逆不道居然直呼当今圣上的名号?”

    孙晟脸上一阵尴尬,心里想着你不也是直呼圣上的姓名了,可是却是不敢反驳。

    李从嘉本身就对孙晟没有好印象,不过此时也不想将他杀掉,他敢在自己面前直呼李璟的名号,在李璟面前就敢骂自己,孙晟当面一套背后又一套,李从嘉这时不会介意这些,笑道:“本王从韩熙载那里听来的可与你说的不一样啊。”

    孙晟在心里骂着韩熙载,心想一定是他当着李从嘉的面将他告发。韩熙载能安然无恙的回到城里,也就是说他知道那个李从嘉是假的,如此说来韩熙载就是李从嘉安在李璟身边的探子。

    他要是想说服李从嘉放掉自己,那么就要拿出比韩熙载还有料的东西来,可是他能拿出什么,自己也不清楚。

    沉思良久,孙晟没有想出任何,只能说道:“殿下,那都是韩熙载为了保命的一派胡言,切不能当真!”

    李从嘉眉头皱紧,阴着脸问道:“你说韩熙载说的是一派胡言,那本王问问你,与韩熙载一起进城假扮成本王的人为什么会被毒死?”

    孙晟苦着脸,低声回道:“殿下,那是因为圣上是臣的君,臣只是奉命办事,还望殿下能放臣一条生路。”

    “这会儿你不直呼他名号?又说他是你的君了?”李从嘉冷笑道。

    孙晟心里恨李从嘉一直不给他机会,如今落在李从嘉的手中,他也恨李璟这个时候才启用他,又将他推上了死路。孙晟才得意了没几日,就要殒命,想到李从嘉将他杀掉,想到他的那些家产都要分出去,不禁老泪纵横。

    李从嘉见孙晟哭哭啼啼没有心思跟他多说,直接叫人将他押下去看好,让他与冯延鲁关在一起。

    冯延鲁和孙晟两人见面,都露出一副惊讶的神情,孙晟惊讶的是传说投降的冯延鲁,为什么他投降还给人看着,而冯延鲁吃惊的事孙晟怎么也给绑了进来。

    两人相互询问过后,孙晟才明白冯延鲁不是主动投降,而是被抓来的,柴克用兵败,可能是怕圣上责罚便将所有罪责都推在了冯延鲁身上。

    两人被关在一起,也算是难兄难弟,虽然往日分属两派,多有不和,但这会儿却是难得能说话的人。

    冯延鲁询问孙晟被抓来的原因之后,也知道李从嘉如今已经有了足够的理由攻城,且将李璟赶下皇位。只要他能功下城,那么他就会登基称帝,新帝登基必有大赦,如此来说他和孙晟两人也有可能因此给逃过一死。

    其实两人并不知道李从嘉不想杀掉他们,当然若是想杀抓到人就杀了,也不会将人关在这里白白浪费粮食。

    孙晟被李从嘉关押起来,便命令银枪都大军再次压上去。

    孙晟出城时银枪都大军退了一次,如今大军又压上来,李璟想着孙晟可能是丢了老命,他也怕被银枪都虎狼之师攻破了城池,急忙召来朝中重臣再研究派谁去劝降。

    孙晟有去无回,冯延巳、常梦锡等人也不敢抬头,很怕这个艰巨的任务落在他们的头上。

    李璟见无人主动站出,看了殷崇义和韩熙载两眼,他不敢将韩熙载派出去。韩熙载将李从嘉骗进城内被毒杀,孙晟出城都已经丢了性命,他若是再出去一定也回不来,因此他也只能让殷崇义出去,便直接点名道:“殷崇义,你代朕出去劝降银枪都众将士,他们要什么条件都答应他们。”

    殷崇义苦着脸应了下来,心里还在想着自己平日与郑王殿下交好,如今郑王已去,希望他的部下能够看在过去交情的份上不要杀他。

    殷崇义应下,李璟刚刚嘱咐过要点,这时殿外的禁军侍卫来报,道:“圣上,南城门传来消息说李从嘉亲率四万大军已经准备攻城了。”

    “亲率?”李璟蹙起眉头。他与殿内听见这句话的大臣想法一样,一致认为是有其他人想借着李从嘉的名义反叛,对方已经准备攻城,殷崇义再出去也没有任何意义,殷崇义见李璟不要他出去,顿时舒了口气。然后李璟又立即下令禁军死守,不给银枪都任何机会。

    此时的江宁府外,李从嘉骑在马上从望远镜看着城头上唐军已经展开了防守的阵势,想到江宁府城高墙厚,银枪都进攻,也只能如攻打杭州一样用zy包炸开城门,然后冲进城去与城内已经随着柴克用进城的士兵配合,一举夺下江宁府。

    吕德在将郑王府李从嘉的家眷送上船之后,也亲自化装成小兵,这几日的时间下来,他和手下的士兵已经完全控制了北门。由于李从嘉大军在南门,城内部队几乎都在南城,此时守北城门的将士全部都是白鹭洲他训练的私兵,只要李从嘉能从北门上来,他就可以将门打开放其进城。

    吕德见城内守军都压到南城,又听说郑王殿下正在南门外准备攻城,他便将人派出去给李从嘉送信,希望他能从北门进城,减少一些伤亡。

    银枪都冲锋小队已经将南城门炸开,李从嘉才接到吕德的消息,为了在争夺城门的战役中付出不必要的伤亡,李从嘉当即下令撤军,将已经炸开的南门扔下不管。

    城内人见银枪都炸开城门而不攻,只当此时的银枪都将领不想攻城,而是在讨要更大的好处。李璟得知之后又立即派殷崇义出城劝降,凡是银枪都要的条件全部给他。

    银枪都大军撤出十几里,又转而往北,跨过长江天堑将幕府山大营当成了自己的驻地。殷崇义出城时走了二十几里也不见大军,便认为银枪都大军撤回了苏州,去经营苏杭湖秀四州建立国中之国,正想回城也被银枪都出来的斥候抓到。

    殷崇义被带到城北幕府山,见到李从嘉时如孙晟一般惊讶。待李从嘉将事情说出,殷崇义这才夸赞李从嘉英明。

    李从嘉不叫殷崇义说任何李璟要他说的话,与他说了一些推心置腹的话,又要让他将自己还未死的消息送回宫中,要李璟主动让位,不然他就要率大军攻城杀进皇宫。

    殷崇义被银枪都斥候又送回南门,从南门回到城内,殷崇义急忙进宫汇报李从嘉未死的消息。

    李璟和朝中众人皆是不信,韩熙载也是露出惊讶之色不被李璟发现端倪,李璟这会儿也无心去追究韩熙载,听后急忙叫人去将被毒死的李从嘉尸体找来辨认。

    李璟心急如焚的等着消息,心中希望城外的李从嘉是假扮的,又在殿内来回的徘徊。直到内侍拿着从棺木李卫脸上揭下来的面具进殿,他将面具扣在内侍脸上时才真的相信,李璟没有心思去想是谁做得出如此逼真的面具,只是苦叹皱着眉头想着对策。

    李从嘉未死,以攻城杀进皇宫逼他让位,李璟心有不甘,沉默良久,终于下了决定,说道:“将南门堵死,将城中所有兵力都派去南门,死守江宁……。”

    江宁府的兵力早就集结在南城,李璟再次下命令死守南门。殷崇义听见李璟下令,他知道李从嘉的银枪都在哪里却是不说出,只是装作不知,说道:“陛下,李从嘉如今正在南门外三十里处,我军应当以稳守为主……。”

    正文 第302章 逼宫

    更新时间:2013-4-28 18:05:47 本章字数:3651

    (求收藏)

    陶谷已经被李璟以养伤为由囚禁几日了,这几日来他是什么消息都没得到。伤养得也差不多了,可是他对驿馆外的情况一点不知,无论他问什么,看守他的军士都不开口说一句话,一脸的怒意。陶谷见此就想到自己的计谋给李璟识破了,可却是想不出李璟为什么不立即来审问自己或是将自己杀死。

    当日赵匡胤派来刺伤陶谷的人,见陶谷给人刺伤也不敢多逗留,直接上船过了渡口,往北而去。赵匡胤的人虽然走了,可城内周朝的探子还在,在李从嘉救走郑王府的家眷之后,江宁府开始限制开城门时间,这些人便趁着开城门时将唐国的变局送了出去。

    赵匡胤与兄弟赵匡义看到消息,欣喜唐国即将发生的内乱,同时也在做着准备,根据唐国出现的变局,此时他们已经有了计策整合白重赞和李重进手中的军队,但是发兵唐国,他们也要等着幼帝的同意才行,毕竟柴宗训还是皇帝,他们只是臣子。

    柴宗训年纪尚幼,不能处理朝中政事,朝堂中多数大臣都不愿在此时起兵戈。太后符氏自然也不希望与唐国开战,如今看朝中三位手握重兵的将军的想法,又想着二妹静娴数月前来信要她提防赵匡胤,当时柴荣刚刚病逝,她根本就没时间去想这些,就是连悲伤都来不及,就匆匆的将幼子扶上帝位。

    如今赵匡胤有意进攻唐国,符氏这才想将他的意图猜出,可是她终究是女流之辈,一个人想不通,便将父亲符彦卿召进宫中,希望父亲能给自己一些建议和帮助。

    符静云将信笺拿出给父亲看过,符彦卿便叫她将身边的内侍以及宫人都屏退,低声说道:“这应该不是静娴的意思。”

    “女儿也知道,二妹说李从嘉料事如神,他在听说先皇生病时就叫二妹写了这些,如今赵匡胤要攻打唐国,怕是真给他说中了。”符静云叹道。

    符彦卿微微沉思叹道:“白重赞和李重进两人是他的威胁,只有开战才能削弱他们的实力,赵匡胤这是想借别人的手除去他们两人,达成他自己的心愿……。”

    “这该如何是好?”符静云眉头蹙起,想着自己孤儿寡母,赵匡胤是手握重兵的将军,她怎么能对付的了。

    “太后要和李谷、范质这些托孤大臣打好关系,只要他们支持圣上,反对出兵就是一线生机。”符彦卿凝思片刻,说道。

    符静云想着近日以来这些托孤大臣的反应,一开始赵匡胤有意出兵唐国,大家都在反对,可是如今已经有人改变了初衷,他们改变想法,就一定是被赵匡胤说服了。可如今她又能拿什么去改变呢?赵匡胤给他们承诺的,她同样说出去这些人会相信吗?就算这些大臣被她说动反对出兵,可赵匡胤手握重兵,禁军都在他的控制之下,一旦给赵匡胤逼急了,她母子二人也只能任人宰割。

    符静云这会儿倒是有了放弃的想法,带着儿子去过普通人的生活,轻叹一声,说道:“父亲,宗训还小,担不起大事,如今我朝看似要好过几年前,可是北面有北汉和契丹,南面又有唐国,国内赵匡胤、白重赞和李重进都不是清流,女儿不想再撑下去了,女儿也不要宗训从小就被压着这么重的担子……。”

    符彦卿摇头将眉头皱起,微微沉思片刻忽然眼前一亮说道:“太后,臣有一计。”

    符静云看着父亲,淡淡的说:“父亲但说无妨。”

    “太后将让位的消息放出去让他们三人去争斗,他们争个你死我活,两败俱伤,最后这周朝天下还是宗训的……。”符彦卿缓缓说道。

    符静云轻咬着嘴唇,仔细斟酌过后,说道:“父亲大人,这样怕是不好,三人争斗虽然能消耗他们的实力,可是如今我朝北有北汉契丹的威胁,南有唐国的威胁,三人一旦为此争夺,那我朝又会给人机会……。”

    符彦卿也微微点头,说道:“是臣考虑欠妥了,虽然唐国有反叛不可能出兵,不说契丹,北汉虽小,但是一直有染指中原的意思,先皇在时与北汉交战也是互有胜负,若是这三人相互攻击,北汉一定会趁机出兵。不过太后还要仔细思量一番,毕竟这天下还是姓柴的好,若是太后执意让圣上退位,不管是谁登基,太后母子两人怕是都将得不到好处。”

    符静云也是担心这些,儿子年幼还是贪玩的年岁,如今坐在皇位上,朝中有大臣看着,那些人就不敢妄为,若是让出皇位,两人失去了庇护,说不定哪一天就会给害死。

    轻叹一声,符静云觉得好是为难,转过身叹了一声与父亲说道:“父亲大人还请回去休息吧,女儿有些累了。”

    符彦卿躬身退出,符静娴便靠在榻上哀声叹气起来,幽怨道:“陛下为什么去的这么早,将臣妾母子二人独自丢下……。”

    江宁府城内的兵力全部集结在南城,将东西北三城门处只留下守城的士兵。算上李从嘉在城内的两万人,南城兵力就达到十二万。

    柴克用领着银枪都两万人最后集结过来,靠近城门的位置早给唐国几支禁军占领,他也不得不让银枪都停在南城与北城的分界线上,等着李从嘉从前方攻城,他在后边夹击。

    银枪都军士虽然穿着与几支禁军同样的军装,可是若仔细看就会发现,每个人的左臂上都缠着白色的粗布。这是李从嘉在柴克用带兵离开之后要求的,为了攻城时不造成误伤,不过城中几支禁军部队都将目光放在南门上,却是没有人留意自己身后柴克用的这支战败逃回来的部队。

    柴克用事先并没有得到李从嘉的消息,不知他会从哪里过来,他也是最后接到命令集结过来的,虽然站在南城北城的分界线上,但无论李从嘉从南从北过来,他率军站在这里都能给李从嘉强有力的支持。银枪都大军从南门攻入,他可以与李从嘉相互夹击,若是李从嘉从北门进来,他则是可以挡着禁军,让李从嘉迅速占领此时只有三千禁军守卫的皇宫。

    休息过两日,李从嘉全军上下已经养足了精神。银枪都在幕府山下休息了两日,可是城市的守军却是不敢怠慢,一直守绷紧着神经。

    两日来城中守军都不见李从嘉的大军从南门过来,这一天守军便打开城门将斥候放了出去查探消息,南门斥候刚刚出营,就听说李从嘉已经攻下了北门,带人从北门杀进来了。

    城中人都给殷崇义误导,那里知道李从嘉会绕去了北城,悄无声息的就打开了城门,立即命令全部军队奔向北城进军,去阻挡李从嘉,可是却是给柴克用手中的两万人挡住了去路。

    柴克用是最先发现李从嘉率军从北门进城的,立即叫全军摆开了战斗的阵势。虽然这两万人没有盔甲,但是他们进城时都带着足够的zy包,几支禁军想要攻破,难度很大。

    柴克用挡住禁军的去路,让所有人都不知所措,面对柴克用的部队阻止禁军过去,这些人也都明白过来,柴克用给李从嘉收买了。他们如果想要过去就要先将这两万人全部消灭,可是时间上却是来不及,柴克用挡住他们的去路,李从嘉便有机会去攻打皇宫,若是皇宫给他攻下,这些人也没有必要再做这些无谓的牺牲。

    李从嘉进城之后就将柴克用原来的部下又给柴克用调遣,尽量的阻止城中守军援助皇宫,他则是带着两万银枪都士兵直接杀向皇宫。

    李从嘉进城正是上朝时,坐在大殿内龙椅上的李璟,听说李从嘉已经进城,将眉头拧在一起,又立即下令叫人回防皇宫,可他的命令已经出不去了。

    他从里没有想到李从嘉会躲过重兵防御的南城,绕到北门进来,更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去了城北。

    柴克用率军阻止几支禁军,银枪都的动作迅速,李从嘉只用了半盏茶时间就已经带人杀到皇宫外,将堪比城门的皇宫大门炸开。

    李从嘉亲帅大军进城,皇宫内一片混乱,三千禁军面对李从嘉的两万虎狼之师,根本没有任何招架之力便缴械投降。李璟以及众臣子得知李从嘉攻破皇宫,也都无力的坐在殿下沉默着不语,只有殷崇义和韩熙载等一些人表现淡定。

    李从嘉攻下皇宫,并没有立即派兵控制李璟,而是派人去将南城的军队都组织下来,他不想让自己国家的军队做无谓的牺牲。

    柴克用手中的两万银枪都士兵手中有zy包,又有弓箭,只付出很少的伤亡,就将所有人都挡了下来,城内的战争只是刚刚开始便结束。

    李从嘉得到消息之后便将皇宫大门关死,带着亲兵走进早被银枪都军士控制住的大殿。

    李璟见李从嘉带着亲兵走进大殿,坐在龙椅上只将眼睛闭起,不愿再动一下,这个位置他还没坐够,他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会被自己的儿子赶下去,当然他之前也从未想过唐国会灭吴越、吞掉南汉和楚国,走向强大,让他如此依恋权欲。

    李璟沉默不语,只等李从嘉主动开口说话。李从嘉却不开口,只将目光盯着抬头看着自己的殷崇义等人。

    李璟为了皇位,做得出杀子的丑事,李从嘉可做不出杀父的事来,他只想委婉的将李璟赶下去,最好的方式就是要殷崇义等人开口建议他退位。

    李璟认为李从嘉已死,命令殷崇义在出城招降银枪都,那时两人就已经商量好对策。他在回城与李璟说了李从嘉的条件之后,就将保皇党众臣与韩熙载召集到了一起,经过两日的商议之后,众人已经达成了一致,决定拥护李从嘉登上帝位。

    李从嘉盯着殷崇义淡淡的笑着,李璟如今已经失势,两日秘密商议之后,朝中一半臣子都决定支持李从嘉。殷崇义见李从嘉的目光不做犹豫,直接站起,他一起身,身后又跟着起来三四十人。

    李璟听见声音,刚刚睁开眼睛想看看发生了什么。

    殷崇义便郑重说道:“陛下身体有恙,每况愈下,已经不能再为国事操劳,还望陛下能将皇位传给郑王殿下,安心静养,让郑王殿下带领唐国走向强大……。”

    正文 第303章 一臂之力

    更新时间:2013-4-30 1:33:13 本章字数:3271

    (求收藏)

    李璟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给儿子和一众臣子逼着退位,缓缓睁开眼睛,看到殷崇义等一众人等着自己开口,李从嘉身后百余人的亲兵也在虎视眈眈,冯延巳、常梦锡等人根本就不敢多出一口气,很怕会给自己带来不利的影响。李璟知道自己就是再坚持也已经是徒劳,因此他长叹一声,无奈的说道:“朕身体有恙,早有想法将皇位传给郑王,如今时机已到,希望诸位爱卿能鼎力支持……。”

    李璟退位,李从嘉登基过度没有发生一丝波澜。李从嘉登基之后改名为李煜,宣布继续沿用李璟的年号,次年改用开元。将李璟封为太上皇,让他独自带着宫人生活在原郑王府,也就是如今的明月宫,一丈高的高墙和整日不断的卫兵,也将成为李璟与尘世间隔绝的屏障。

    然后李煜又将朝中他认为不合适的,诸如冯延巳这样的官员全部罢免,又将一切冗杂的官员裁撤,提任了大量的有才干之士。最让人意想不到的还是李煜解除与辽国的同盟,他作为一个华夏人,自然不会与异族共谋中原。

    在李煜登基后还有很多人在担忧,他会采取如同苏杭湖秀四州的做法,将地主的土地收缴,不过李煜并无意这样做,皇位他刚刚才坐上,不可能自掘坟墓。

    同时李煜又封周宪为皇后,符静娴为贵妃、王珏为淑妃、意可为德妃、宋珂为贤妃,倾城和禇芸儿等人也皆有册封。而太宁公主李雪竹也被李煜恢复杨姓,从公主扁为庶人,他如此做也是周宪、符静娴和王珏几人商议出来的结果。

    周朝时便有同姓不婚的规定,春秋时,人们对同姓婚配会造成后代畸型及不育已有进一步认识,但同姓婚配仍在贵族中时有发生。战国后,以氏为姓,汉代以后,姓氏不分,因而同姓不婚多有不禁。至唐代,对同姓婚又循古制,予以禁止。

    李煜虽然两世为人,思想开化,但是如今天下历经近百年的战乱人口锐减,同姓婚配依旧可能造成近亲繁育后代畸形等等不良后果,况且朝中还有诸多认死理的臣子,为了千秋万代,他也不能废除这条规定,只能严续下去。

    唐国内乱,只持续了一月间,最终以李煜的胜利为结局彻底安稳下来。

    唐国安稳下来,倒是周朝国内的风才刚刚吹起来,还有日渐吹大的趋势。陶谷在唐国变天李煜登基之前就给李璟囚禁在江宁府,李煜登基之后,也没有赦免他,直接以他意图破坏唐周两国的友好关系为借口将其扣押,打入天牢。

    周朝国内,面对李煜的强势也没有任何办法,就连三位手握重兵的大臣也将挑起与唐国争斗的想法放下。白重赞和李重进对陶谷被扣留不发表意见,也只有赵匡胤认可陶谷,希望他能回来帮助自己。

    当初赵匡胤叫人去刺杀陶谷做戏,他的人还没动,陶谷就被人刺伤,如今听说李从嘉扣下陶谷,他认为自己没有做就理直气壮的反对,要求唐国放还陶谷。可是赵匡胤没做,不代表白重赞和李重进也没做。

    李煜登基之后的一系列措施已经让周朝看到了威胁,他一登基就将淮河的防线范围扩大,严肃整顿全国军纪,叫戍边大军每日操练,嘴上说是为了预防未知的战争,其实却是为着将来某一日的进攻做准备。

    曾经三人都打着同样的主意想与唐国开战,不过如今三人都已经不想对唐国动手。

    李璟在位时贪图享乐,他可以为了帝位杀子,将国事当成儿戏来处理,可如今李煜强势,在他们眼里堪比柴荣,与唐国开战,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好处。在三人眼里,李煜有能力将其他两方的兵力消耗掉,但另一方的兵力也有可能给消耗光,当然李煜也得不到好处,三人是周朝的支柱,若是兵都被耗光,那么将会有很多人来趁火打劫。

    赵匡胤以及他的兄弟赵匡义等人见开战整合两人兵力的想法已然行不通,便叫人暗中以重利收买白重赞的和李重进的部下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开元二年春三月,李煜登基三年时间,唐国的一切都在欣欣向荣的向上发展,国家昌盛、百姓生活富足、军队强大。而此时周朝国内也在缓缓的发展,赵匡胤在这三年中已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白重赞和李重进两人手中军队都给赵匡胤夺走,两人也被赵匡胤勾结朝中一些重臣贬官回乡,并在途中将两人杀害。

    此时符彦卿病逝,周朝大体已经在赵匡胤的控制之下,虽然还少有数大臣反对,手中还有一些兵力之外,他已经没了其他威胁。符静云和柴宗训两母子在朝中时时都给人监视着,当然赵匡胤还缺少一个名正言顺的身份,他还在等待机会的到来。

    李煜虽然想阻止他篡位,但他也无能为力,在他的眼里江山是柴家的,他要好取一些,不过从他登基时,虽然周朝帝幼,国内赵匡胤、白重赞和李重进三人暗中斗法,可是周朝国内实力强大,硬拼只能两败俱伤。

    如今李煜的“眼睛”遍布大梁城,近日来的消息送回江宁府,经过李煜的整合之后,得出赵匡义即将行动,便立即将朝中数位大臣召集到宫中商议对周朝发兵之事。

    李煜知道赵匡胤在不久的将来即将行事,他便想要利用这个机会对周朝发动战争,让赵匡胤在忙着篡位时无暇顾及。发动全面的战争对李煜来说结果还是很难预料的,但是如今赵匡胤意图篡位,他只需要发动一方的战争,赵匡胤正在密谋篡位一心坐上帝位定然抽不出身,李煜预计只要唐军不全面出兵他就不会多理会。

    历史上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是以辽国南下为由集结的兵力北上抗敌,然后在陈乔发动兵变,转身带兵回到大梁登基为帝。可是辽国大军是否南下也只有赵匡胤以及那些拥护的人才知道真伪,不过那个时代消息闭塞,一条假消息也是足以欺骗整个世界的,何况是孤儿寡母的符静云和柴宗训。

    李煜不管那一世赵匡胤是为了夺权篡位编造的谎言,还是真是事实,他如今只想利用他心急坐上帝位的机会。

    经过数次的讨论之后,李煜决定派遣银枪都指挥使林仁肇率领银枪都八万大军进攻蜀地。李煜如此做也给了赵匡胤机会,让他不用再去编造辽国大军南下的理由,只说唐国大军进军蜀地,他便可以将三方的兵力名正言顺的调拨到在一起,从而达到自己登基的目的。

    开元二年春三月底,林仁肇八万大军徐徐从江宁府乘大船从长江逆流而上。李煜不隐藏消息,还故意将消息放出去,当然一同放出去的消息还有赵匡胤即将篡夺柴家江山,这消息在周朝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不过还没有人敢当众说出。

    将林仁肇大军目送而走,李煜直接回到后宫,刚刚穿过御花园的长长廊道,就给符静姝拦下。这小娘自从父亲过世,母亲积郁而终,她未曾回去看过一眼之后,一直不曾笑过一次,如今已经过去一年时间,她还要再为父母结庐守孝两年,当然结庐也只是宫中找了一处清幽的殿堂,也因此李煜还未将她收入房中。

    符静姝将李煜拦下,咬着嘴唇问道:“陛下,出兵是想要一统天下吗?”

    李煜自然有这样的想法,但如今时机还未成熟,他派林仁肇取蜀地,是因为赵匡胤急着登基为帝,等他登基将国内诸事平定之后,怕是银枪都虎狼之师已经将蜀地拿在了手中。

    李煜见她清瘦的脸颊,拉着她的柔若无骨的小手边走边走说道:“天下本是一个整体,分久必合,但也要人来做的,秦始皇统一六国,将华夏人结成一个整体,虽然之后历经分分合合,但最终都是以统一为结局。如今中原人与我唐人皆是华夏儿女,一统天下也是朕必须要做的……。”

    “臣妾不懂这些,只知道赵匡胤狼子野心,一直就想篡夺柴家中原江山,所以臣妾希望陛下能将大姐和宗训救出来,不要两人受到伤害。”符静姝迈着缓缓的步子,幽幽的说。

    “赵匡胤取代柴家的日子已经不远了,或许就是这几日或是下月的事。”李煜淡淡一笑,又说:“静娴也求过朕要将大姐和宗训救出,虽然朕在大梁城内有密探无数,但是大梁皇宫今年初就已经被赵匡胤完全控制,想要从深宫中救出两人确实难上加难,只能等着他取代了柴家,将两人放出幽禁。”

    符静姝不解他为什么断定停下赵匡胤即将行事,停下脚步,拉着他的大手,盯着李煜问道:“陛下怎么知道那赵匡胤要动手了?”

    李煜又是一笑,说道:“他用了几年的努力才将白重赞和李重进两人打败,朕出兵给了他机会将兵力整合到一起,给人以威慑,让那些还反对他的人闭嘴,即使朕不出兵,他也会制造虚假军情,你说他怎么会不利用?……朕如此只是助他一臂之力罢了。”

    符静姝不理解的点头,不再多问,她只要知道赵匡胤即将篡夺柴家江山,姐姐和外甥即将出脱牢笼就够了。

    正文 第304章 篡位

    更新时间:2013-5-1 1:33:52 本章字数:3339

    (求收藏)

    正如李煜所料,赵匡胤得到唐军进犯蜀地的消息,立即向朝堂请求出兵蜀地抵抗唐国大军,朝中多数大臣早已经被他收买,柴宗训年幼,符彦卿病逝之后,原本支持符氏的一些臣子也给赵匡胤拉走,如今只有少数人支持,母子两人没有任何决策权,赵匡胤只是走个过场,便将原李重进和白重赞的军队调集到京中,准备出兵蜀地,抵抗唐国大军。

    符静云在父亲符彦卿去世之前就听他说过,不论是赵匡胤还是白重赞和李重进,一旦一方将其他两人的兵力集结在一起,就离他篡权的日子不远了。因此在柴宗训被逼着下令之后,她整夜南安,深怕会有人进宫来害他们母子两人。

    不过一连几日过去都不见任何动静,直到赵匡胤调集的大军在城外集结的第十日之后,符静云才听说赵匡胤即将起拨,率领大军往蜀地而去。

    符静云也微微将心安下来,可是心才刚刚放下又悬了起来,只过了两天她便听到赵匡胤部下诸将在郑州拥立他为帝,赵匡胤几次拒绝之后终于穿上了黄袍,也在部下的请求之下回京登基,赵匡胤又是几次拒绝之后最后同意,于是出兵抵抗唐国大军之事,便由此搁置下来。

    符静云听到这消息便慌了,拉着儿子一直躲在殿内不敢出来,等着赵匡胤回京处理两人。

    赵匡胤带兵进城之后由赵普等人拥立为帝,取代周朝,建立宋朝。

    赵匡胤被柴荣一路提拔起来,当然这也跟他的能力有关,他对柴荣的遗孤也算是有些良心,虽然三地赵匡义要求他将两人处死以除后患,但也被他拒绝,赵匡胤没有杀掉符静云和柴宗训的想法,而是封柴宗训为郑王,先将母子二人羁押在寺庙之中,最后又在众臣子的建议下将母子二人送去房州。

    说是送其实是押,符静云母子二人带着贴身婢女,被赵匡胤的百人禁军卫兵押往房州。

    李煜对赵匡胤对待符静云母子两人的动作都了如指掌,不过他也不能确定赵匡胤是否有害人之心,后人都评价说赵匡胤仁慈,但是史书是为胜利者唱赞歌的。那一世他看过的演义小说《水浒传》中虚构出柴进这么一个人物,说他是柴荣的嫡系后代,手中拿着赵匡胤御赐的免死丹书铁劵,但是丹书铁劵这个东西没人见过实物,或许只是后人杜撰出来的东西,历史上是否有柴进这么个人无法考证,但就算是有也不绝对不会是柴荣的嫡系后代,顶多算个同宗。

    虽然赵匡胤被后人评价是宽厚仁慈的,但皇权斗争的残酷自古就令人不寒而栗,失败者下场早已注定。自刘裕诛灭晋室,禅让投降的末帝后主们就没人能寿终正寝,当然陈叔宝是特例。事实上柴宗训也不得善终,年纪二十岁就“病逝”,而他的几个兄弟史书所载也是不知所终。

    李煜所知的仁慈也是限度的,在皇家仁慈的限度就是不威胁到自己以及后代子孙的皇位。

    因此押送的队伍刚刚出了大梁城,李煜派出去的人便已经化装成商队跟了上去,为了符静娴和符静姝,李从嘉也要将符静云两母子抢回来,唐国与周朝已经开战,也没什么不好撕破脸皮的。

    柴宗训禅让,赵匡胤登基,唐国八万银枪都大军计划从夔州下船四万,由崔福带领一路往南先下施州,再克黔州,然后又北上一路往兴元府,打下兴元府,再下兴州、凤州、秦州、成州、阶州、利州,一路往南本下成都府。

    另一路则是由林仁肇直接率领从渝州下船,先下渝州、再攻泸州和戎州,最后在沿江北上嘉州,直抵成都府,最终两军在成都府汇合。

    如今?br />电子书下载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