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吉庆有鱼 > 吉庆有鱼第7部分阅读

吉庆有鱼第7部分阅读

    了,我都这样大人了,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心里头还没数吗?”

    准时吧,我又得早上四点起床了~

    第三十章 商量

    既然决定了让金鱼儿进城住些日子,自是需要收拾些体己物什的。

    金鱼儿听了顾金兰的话收拾了几件衣裳打了个包袱,然后全副心力就都放在了草药上。

    一共三篮半,总有二三十种,都是要带进城由顾金彪帮着卖进生药铺子的。

    正铺了一地,连落脚的地儿都没有,杜氏蒋氏相携着过来了。

    是蒋氏先得到的消息,也就比陶氏晚上几息的功夫罢了。心里头转了个来回,就找上了蒋氏。

    虽不知道顾金兰给金鱼儿说了个什么样的人家,可她知道金鱼儿是个有良心的,若是娘家出了什么事儿,是肯定不会坐视不理的。

    不像顾锦鲤,还未出门子已是瞧不起娘家兄嫂的。有着一日老天不开眼叫她发达了,不知道要怎么撇清的。

    只凭这个,她就情愿给金鱼儿做脸。

    金鱼儿忙清出一条道儿来,请二人在板床上坐了。

    蒋氏就笑盈盈的拉了金鱼儿的手说了些“四妹妹真是好造化,我活了这么大都没有进过城”的俏皮话。

    然后妯娌俩一人塞了二十个大钱与金鱼儿。

    “穷家富路,虽是嫡亲大姐家,可到底是在外头,你身上也该有几个钱傍傍身的。”

    金鱼儿忙推辞,“我有钱。”

    “你有那你是的,这是我和大嫂子的,快收了吧!”蒋氏说着就把钱?ピ诹私鹩愣?硗废拢?挚┛┬Φ溃骸拔一沟茸拍愀嫠呶颐浅敲懦?谋呖?兀 ?p  在里头百~万\小!说的顾锦鲤就重重的把书掼在了桌上,蒋氏听见了,却没立即收声,爽爽朗朗的笑完了,又说说笑笑了好几句,才跟着蒋氏出了门。

    眼见堂屋没人,顾三小几个正在外头围着轿车说话,朝蒋氏使了个眼色,蹑手蹑脚的走到东屋门口,想听听里头陶氏顾金兰娘俩说些什么。

    顾金兰和顾三小商量好金鱼儿进城的事儿,又敲定了些关于亲事的细节,就往东屋寻陶氏去了。

    接金鱼儿家去住些日子,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虽已是和顾三小说好了,可先知会陶氏一声总是应该的。

    不管陶氏怎么样,她总是他们的母亲,是这家里头的女主人。

    陶氏昨儿又气又伤心,一夜未睡,一大清早就拿帕子包了头,既没起身,也没好生吃饭。

    不过到底还是记挂着顾锦鲤的事儿的,再加上顾金兰明儿就要走了,有些话怎么着都该摊开来说清楚了。

    正想着,顾金兰就进来了。

    若说气,顾金兰真是气的心肝都疼的。可看到陶氏这副有气无力的模样,哪里还气的起来的。

    在炕头坐了,好声好气的同陶氏说着话。

    虽是拐了好几个弯才说到金鱼儿身上,陶氏还是听的两太阳抽抽的疼,可却没敢再向顾金兰拍桌子瞪眼睛,说“我不同意”。

    但也没就此罢休。

    挪着身子坐了起来,顾金兰忙拿床被子给她垫在后头,让她靠做好。

    陶氏就顺势握了顾金兰的手,“四丫头冒冒失失的,倒是把三丫头一起带去,也能给你打打下手。”

    竟是同意了。

    只是“一起”?

    顾金兰微微一笑,“您是知道的,当初就是为着那房子地段好,就在衙门后街上,这才咬了咬牙买下来的。可瓦木老旧、冬冷夏热不说,拢共也就八间半屋子。四丫头过去了,还得委屈她和薇丫头挤一屋呢!锦鲤哪里吃过这种苦的。”说着又道:“我瞧这样好了,等明年开了春,我把南房收拾收拾,再接了锦鲤家去住些日子。”

    陶氏一听就是不喜。

    房子紧张,这是实情,毕竟家里头这么多人的。可未必就没有根本不想接了锦鲤去住的意思在里头的。

    一口气上不上下不下的堵得慌,锦鲤这么好,怎么就看不见呢!

    可到底去不去顾金兰家,这还不是顶顶紧要的。

    扯着嘴角笑了笑,“这样也好,只多担待些金鱼儿吧!”

    顾金兰正诧异陶氏竟这样好说话会说话,只听她话锋一转,“你说的话,我细细想过了,确实如此。可我再一想,不是还有我们锦鲤么!”

    不明不白的两句话,顾金兰却是听的心头一跳,随后果听陶氏道:“别说咱们家锦鲤这样出挑了,只凭着咱们家的家境,锦鲤嫁去钱家也算是厚嫁了。再加上锦鲤才学这样好,就是大老虎小老虎都不及她,既是嫁过去了,自然是要督促女婿念书上进的。锦鲤这样掏心掏肺的对女婿好,就是个木雕泥塑也要念情的,哪有嫌弃我们锦鲤的道理!……”

    顾锦兰心里一沉,忍了又忍还是在心里冷哼了一声,“这是锦鲤的意思吧!”

    陶氏一噎,随后笑道:“你真真多心,这分明就是我的意思。”

    顾金兰已是不想再说什么了,只点了点头,“既是您觉着好,那您就和爹爹商量着办吧!说起来锦鲤也十五了,翻了年就十六了,确实应该出门子了。”

    陶氏心下一喜,“可不就是这话儿,所以我想着,今年就把锦鲤的事儿定下来,明年开了春就能成亲了,说不得还能凑个双喜临门呢!”说着话儿却又吞吞吐吐了起来,“只是,只是我有事儿要和你商量。”

    话既出了口,就再没有收回的道理了,陶氏也不管顾金兰脸色好不好看,就把胡媒婆的话一股脑的告诉给顾金兰听。

    却没想到话音刚落,顾金兰就起身大步出了门。

    陶氏猛地坐了起来,愣愣的看着被顾金兰大力挑起后晃晃悠悠的门帘子,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金鱼儿拾掇草药已不是头一遭了,所以很快就都分门别类的收拾好了。又把装钱的荷包从衣箱底下取出来,想了想,凑了五十个铜钱装在了一个小荷包里。

    萧飒掰着手指头算了算汇率,差不多三十五块rb。

    不由得苦笑,这够做什么的!

    搔了搔头刚想着怎么开口,顾金兰已是一阵风似的刮了进来。

    金鱼儿瞪着坐在身边喘着粗气的顾金兰,愣了愣,伸手替她顺气。

    看到金鱼儿,顾金兰再着恼都能忍下去,笑着问她,“可收拾好了?”

    金鱼儿连连点头,把包袱拿给顾金兰看。

    顾金兰笑眯眯的接过,见包袱里只包了两套衣裳一双鞋,就让金鱼儿开了衣箱。

    直接拿了金鱼儿压箱底的衣裳出来包了,还要告诉金鱼儿,“等进了城,大姐带你去量尺寸做新衣裳。”

    里头顾锦鲤不敢掼书了,却把一方崭新的绣花帕子拧成了麻花。

    第三十一章 本能

    这已不是金鱼儿头一次离开顾家坝这一亩三分地了。

    虽说陶氏从来不会带着金鱼儿赶集走亲戚,觉着丢人。可顾三小一贯都是不管去哪都要带着金鱼儿的,这条出村的路也算是常来常往的了。

    只不过这骡子车还是头一遭坐的。

    和庄户人家专门用来载物的光架子马车不一样,赵家的骡子车是有车围子的。

    糊着棉纸的竹编弧形顶棚、深蓝色的麻布车围、挂着小夹板帘子的车门、大小不同的两面车窗……

    金鱼儿端端正正的坐在顾金兰身边,却是目不暇接的到处张望,看什么都欢喜,离家时的忐忑不安很快就被好奇取代。

    顾金兰一直都在关注着金鱼儿,见她乌溜溜的大眼睛转个不停,眸子中全是好奇之色,就透了一口气。

    金鱼儿长到这么大从来没有出过远门,更没怎么离开过顾三小,她自是担心她不习惯的。不过现在瞧着,倒是比她预想的要好的多的。

    坐在对面蒲团上的赵春江猴儿似的没一刻安静,眼见金鱼儿一副看什么都新奇的模样,更是抖起了腿来,又是高兴又是得意。

    他家的这辆骡子车,用的都是上好的榆木和本色油漆,车厢上套围子的暗钉、帘钩,车辕头的包件都是白铜刻花,车座中央还用了极密的细藤绷扎……外头看着不显,可罗小叔说了,搁哪都不丢人的。

    还有拉车的这匹骡子,更是上好的香青,颈长、胸宽、腰瘦、胫细,是罗小叔在东市的骡马街上蹲了半拉月才牵回来的。

    想到罗稻葵,赵春江更是一阵偷乐。又兴致勃勃的告诉金鱼儿哪家的骡子车前后左右共开了十三个大大小小的窗户,还有名儿,叫十三太保。还有京里的骡子车的车箭在行动间会发出一种非常清脆悦耳的声响,这是蝎子拉屎独一份,只有京车才有,旁的地方冒充都冒充不来的。

    说着又颇为艳羡的比划道:“我听小棉花说,正经能干的车把式都要穿那种长与膝齐的深蓝色布大褂,腰上要系搭包。里头要穿白色小布褂,还要把白袖子宽宽的翻在外头。夏天戴着凉帽,缀根长长的羽缨在上头。车子跑起来这样快,但上半身却分毫不动,只衫袖和帽缨会随着步伐飘扬,不知道多好看多气派的。还有一句话就是说的这个呢,叫‘风摆荷叶一柱香’。”

    话虽是向着金鱼儿说的,可眼珠子却滴溜溜的觑着顾金兰。

    顾金兰就没好气的啐了他一口,“呸,你爹和我费了这么大劲儿送你进学堂,你就给我学了这么两句歪诗回来?那索性别念书了,早早的学着御车做个车把式吧!”

    赵春江呶了呶嘴,朝金鱼儿挤眉弄眼的做了个鬼脸,嘟囔了一句,“爹爹说了,能御车也是本事。”说着一骨碌滚了出去,喊道:“二舅,我来陪你。”

    金鱼儿抿了嘴笑,顾金兰就叹,“这孩子,要是有你们小时候一半省心,我就阿弥陀佛了。”

    金鱼儿又是垂了头,顾金兰就揽了她。

    又想到顾锦鲤,不由得叹了一口气,怎么会这样心气儿高!

    而心气儿高的顾锦鲤此时还在房里拧帕子,把金鱼儿的竹根花瓶摔了又摔,都没能解气,随手扔在了角落里。

    一只眼睛盯牢了陶氏,一只眼睛盯牢了顾锦鲤的蒋氏自然听到了西屋的动静,忙叽叽咕咕的告诉蒋氏听,“……连亲妹子的好歹都要争,我看还真是应了那句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了。”

    这样刻薄,还一心做梦,别是白日梦吧!

    顾锦鲤并不知道蒋氏正在理论她,深吸了两口气,换了副面孔去了东屋。

    陶氏还是没有起身,其实她没哪里不好,只是一来臊的二来气的,再加上顾三小到现在都没和她说声软和话,自然没有精神头。

    见顾锦鲤来了,倒是有了两分力气,更多了两分委屈。

    昨儿顾金兰一句话没说抬脚就走了,今儿一大早也只站在房门口和她道了声别,就再没有旁的话了,陶氏自然知道顾金兰这是恼了。

    可她实在想不明白,又哪里招惹了这位祖宗。

    顾锦鲤没看出陶氏虚着一张脸,只压低着声音问道:“娘,爹爹答应和大姐提的那人议亲了?”

    说到这个陶氏就来了气,什么都不说,也什么都不叫她多问,只说到时候给金鱼儿准备嫁妆就行了。

    她可是四丫头的亲娘,还能害了她不成!

    沉着脸应了一声,又拉着顾锦鲤委屈道:“一个个的都是靠不住的,娘以后可就指望你了!”

    顾锦鲤敷衍的点了点头,却是道:“娘,四丫头是我妹妹,她嫁的好,我脸上也有光。可我思来想去的,真觉不大合适。”

    陶氏就一拍大腿,“可不是这话儿!我也在想呢,没爹没娘,家里就三间房子几亩地,还有个妹子要养活,以后这日子可怎么过。”

    顾锦鲤嘴唇翕了翕,她可不是这个意思。

    耐着性子解释给陶氏听,“娘,您也知道,但凡衙门里进出的人,有几个是好相与的。当着面或许会称声‘做公的’,可背地里谁不叫他们‘差狗子’的!那人虽只是个芥豆之微的小小民壮出身,可干的正经都是横行乡里助纣为虐的事儿,真真心狠手辣。把四丫头嫁给这种人,不是把她往火坑里推么,我是不忍的。”

    ……

    娘俩絮絮叨叨了半日,直到顾三小父子三人下地回来,顾锦鲤才回了西屋。

    金鱼儿一走,顾三小心里头就空了一块儿似的,做什么都提不起劲儿来。

    不过到底记挂着前天胡媒婆为了顾锦鲤来过,更疑惑今早顾金兰怎的那般反常,竟只干巴巴的和陶氏道了声别,就转身走了。

    陶氏眼见顾三小会恢复了以往的和声细气,心下一喜,忙迫不及待的说了起来。

    顾三小听了就皱了眉头。

    两个村子一上一下的紧挨着,自是时有走动的。那个钱银匠,顾三小自小就认识,对这家人家印象也不错。

    可是,就是那些个书香之家的少爷公子都不敢打包票说自己能中第的,这到底哪来的胆气?还三个姑娘随他挑,这是结亲还是做买卖,又把女孩儿的名声往哪放!

    当即就失了两分好感。

    不过没说好也没说不好,只是问起了顾金兰,“娘俩不是又拌嘴了吧!”

    第三十二章 做客

    顾三小原本是不大愿意金鱼儿去赵家的,一来当时并不知道罗稻葵还住不住在赵家。二来,顾金兰上有翁姑,旁有妯娌,下还有儿女。再是当家管事的儿媳妇,也只是儿媳妇罢了,生怕顾金兰为难。

    再加上,也担心金鱼儿受委屈。

    不过顾金兰既然敢开口说要接了金鱼儿家去住,顾三小担心的事儿,自然色色都是考虑过的。

    金鱼儿是她的亲妹子,即便再想促成这桩亲事,也不肯把金鱼儿放到明面上任由人挑拣的。再说家里人,顾金兰觉着自己这点子把握还是有的,否则也没有资格开这个了。

    至于金鱼儿会不会受委屈,顾金兰更是打起了全副精神。

    在路上的时候,就把家里几口人的脾气秉性喜好通通告诉了金鱼儿知道,又告诉金鱼儿怎么行礼怎么说话。生怕自己吓着了金鱼儿,又百般开解金鱼儿,让她不要拘束。

    一进了门,高高兴兴地领着金鱼儿见过赵奶奶和寡嫂杨氏。

    赵奶奶也是庄户人家出身,虽说比顾三小两口子要大上足一轮,可身子骨很结实,看起来精神抖擞的。

    头一遭见到金鱼儿,很是高兴,拉着她的手,问着她“爹娘身子可好”、“地里的活计可都忙完了”等等的家常话儿。

    金鱼儿自打记事儿起就鲜少有这样的交际,面对生人,自然是有些紧张羞怯的,可到底还是牢记着益柔和顾金兰的嘱咐,一字一句的高声说与赵奶奶听。

    别说赵奶奶了,就是顾金兰都很有些惊讶。

    赵奶奶见了就有了瞬间的迟疑,不过看到金鱼儿颤抖着的嘴唇和睫毛后,嘴角眼角的皱纹就多了两道,笑眯眯的摸出两个六分重的硬锞子给金鱼儿做了见面礼。

    见金鱼儿虽红着脸,可还是大大方方的行礼道谢,更拍着金鱼儿的手朝顾金兰笑道:“我活了大半辈子,最最佩服的就是亲家了,子孙满堂不说,还个个都能教导的这样出色,真真不容易。”

    杨氏守寡多年,从来都是一切行动看婆婆,见赵奶奶出手大方,忙取了一个八分重的硬锞子做了见面礼,口内说着“太过减薄”之类的客气话。

    顾金兰就松了一口气,说说笑笑了半晌,才一手牵了小女儿赵春薇,一手携了金鱼儿去了赵春薇的屋子。

    朝金鱼儿抱怨道:“薇丫头睡觉皮着呢,我晚上起来瞧她,十次里总有八次被子是在地上的。天气越来越凉了,你替我好好看着她。”

    金鱼儿微微一笑,点了点头。赵春薇却有些不好意思了,红着小脸躲在顾金兰身后,偷瞄金鱼儿。

    顾金兰转身点着赵春薇的额头笑,“平日里不是总念叨着四姨么,怎么见了面反而小家子气起来了?”

    说着上前摸了摸床上的被褥,向金鱼儿道:“我去把带来的物什收拾收拾,待会送铺盖过来,你们姨甥俩先自己玩吧!”

    又嘱咐赵春薇不好淘气、金鱼儿好好休息。

    金鱼儿应下,送了顾金兰出门。

    一转身就见赵春薇正盯着她看,被发现了,赵春薇瞬间红了脸低了头,不一会又抬起眼角飞快地偷瞄了眼金鱼儿。见金鱼儿冲着她笑,心下一定,哒哒哒跑上来仰着头问,“您就是我四姨吗?”说着搔了搔脑袋,不好意思道:“你长的好大呀,我都不认识了。”

    不过倒是很快就认识了,一句赶着一句的问金鱼儿,“四姨,您和哥哥都玩什么?哥哥说外公家的山上可好玩了可好玩了,有好多好多吃的玩的,还有小兔子小松鼠呢!”说着又嘟了小嘴,“可娘不肯带我去,说外公家很远很远,坐车就会很累很累。”看向金鱼儿的目光就带了两分委屈和困惑,“可是坐在车上,又不用走路,怎么会累呢?”

    金鱼儿上一回见赵春薇还是前年过年的时候,近两年未见了,何况不像赵春江,那时候的赵春薇还是个懵懵懂懂的孩子,所以真是没有什么交情的,也更不知道该和她说些什么,昨晚益柔可没教她这些。可两三句话一下来,倒在赵春薇身上看到了两分赵文静的影子,一下子倒是亲近起来了。

    蹲下身子告诉赵春薇,“坐车是很累呢!乡下的路没有城里的路这样平整,骡子车一颠一颠的,坐着可不舒服了。而且坐在车上都曲着脚,腿又疼又麻的。”

    所以金鱼儿一向觉着坐车不如走路,时间略微久些,骨头都能颠散了,腿弯曲着也很不舒服。因此每每跟着顾三小赶集外出的时候,都情愿下地走一走。

    可今儿再是不好提这样的要求的,毕竟要赶路,所以也真是遭了罪的。

    赵春薇就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想了想又拉着金鱼儿在床上坐下,“那您肯定很累很累了,快坐下歇歇吧!”

    一副小大人的模样,不过瞬间又变回了小孩,鞋子一踢爬了上来,颇为艳羡的摸了摸金鱼儿垂在身后的乌黑丰厚的大辫子,“真好看,等我长大了,也要扎大辫子。”

    又东一锤子西一棒子的同金鱼儿说着话,很快就对金鱼儿这个因为顾金兰赵春江时常提起而记忆深刻的四姨真真亲近起来了。

    等顾金兰把从顾家坝带来的新米土产给赵奶奶看过归拢好,又把水灵灵的时鲜果子分装好送到赵奶奶、杨氏处,再收拾了铺盖过来时,就见姨甥俩正坐在床上叽叽咕咕的说着话,俱是眉眼弯弯的样子。

    顾金兰也不打扰,转身进了灶间帮着杨氏生火做饭。

    顾忌着金鱼儿赶路辛苦,用过晚饭,说了两句话,顾金兰就招呼她早早歇下了。

    宽敞的屋子、崭新的铺盖,金鱼儿却不大有睡意。

    先是赵春薇欢喜的睡不着觉,缠着金鱼儿金鱼儿说着山葡萄是怎么长的、藤梨树有多高之类的话儿。

    絮絮叨叨直闹到二更天,总算小丫头迷迷糊糊的睡着了,萧飒又长吁短叹了起来。

    第三十三章 出路

    萧飒之前想的好好的。

    虽然她没能成为金鱼儿,可却不妨碍她协助金鱼儿发家致富小富即安不是。

    好歹也算穿越了一遭,总不能浑浑噩噩一辈子,好歹也得留点好处在这世上不是。

    虽然她不懂纯碱制造、食盐析取、冶炼去硫等等的化学工业;不会季节性稻麦、反季节疏果等等的农业种植;不会摆摊子开铺子的吆喝做买卖做到全中国;脑子里也没有什么首饰刺绣的花样子可以依葫芦画瓢;长到这么大拿锅铲的次数也屈指可数,还都是和鸡蛋杠上了……

    可架不住她文化素养高呀!

    从小到大看过的小说数不胜数,尤其是这些年金手指盛行,再加上好些个作者都是妥妥的考据派。设定、内容符合史实,细节也都有处可循。写到工业、农业、商业、小手工业等等的专业问题时,真是如数家珍,看的不要太痛快的。

    好吧,虽然她到现在还是不会制碱取盐,也不会种地经商,甚至看着金鱼儿上了千百次的灶,还是不知道热锅热油和热锅冷油的区别在哪里。

    但是,虽不会实干兴家,可她能纸上谈兵呀!

    旁的就罢了,制碱取盐想想都不现实,经商又没有本钱更没有出路。可金鱼儿的家就在乡里,物产这般丰厚,顾三小又是很有名望的堂匠,不抓紧机会发展农业,更待何时?

    提出了一大堆的想法来增产增收、卖粮屯田。指望金鱼儿和益柔能眼前一亮,却没想到二人从到尾俱是冷淡至极。不但没有如她所料的灵机一动大杀四方,还泼她冷水。

    “……田地是庄稼人的命根子,庄稼人最护地了,不是走投无路谁会愿意卖地的?况且庄户人家若无人庇佑,田多了就是祸患,就是乱家的根本了。”

    益柔说这话的时候真是五味陈杂,毕竟她原本就是喜欢并且有能力兼并土地的那一拨人之一。直到来了这后,看到金鱼儿家都是整个顾家坝屈指可数的人家,还只是种着二十几亩中田薄田。才突然意识到,或许投进了那样的人家,就已经是造孽了。

    美美的计划胎死腹中,萧飒一连好几天都是恹恹的。

    不过萧飒就是萧飒,很快就振作了起来。

    那就做些小手工业或者小买卖吧!

    萧飒是这样想的,虽然她什么技术都没有,还不会算账,甚至连一百以内的加减都成问题,可脑子总是活泛的。

    只是,天底下赚钱的门道虽多了去了,可总要找到这条道儿,上了道才行吧!

    可这些年来即便挠破了头,除了哄着金鱼儿采药卖钱,还真是没有找到旁的路的。

    知道能进城,自然是欣喜若狂的。她总算能见见世面,刺激刺激大脑了。

    但也就高兴到那么一会会,萧飒就郁闷上了。

    昨晚蒋氏杜氏各给了金鱼儿二十个大钱,金鱼儿自己又添了十个,作为来赵家的用度。

    今儿一早,顾金琥又偷偷塞给金鱼儿三十个大钱,顾三小更是拿了五百大钱要给顾金兰,说是个金鱼儿做身衣裳穿。顾金兰死活没肯要,顾三小就转身塞给了金鱼儿,还嘱咐金鱼儿别舍不得花。

    萧飒蹦?了一头的汗,扳着手指头算来算去,好家伙,四百多块钱呢,也就没好意思再开口叫金鱼儿多带些钱防身。

    毕竟金鱼儿攒几个钱有多不容易,她是亲见的。

    可没想到概念错误,一两银子虽能有将近七百块的购买力,可现如今的一两银子却根本不只兑她所认为的一千大钱,而是能兑一千五百钱。

    “……金银铜钱的价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通常年景差的时候,金子银子就值钱,一两银子兑一千七八百钱的时候都是有的。而若天下承平,那金银自然降价,两银子就能兑一两金子,而一两银子只能兑个一千二三百钱。”

    益柔是主持过中馈的当家太太,这点子行情自然是一清二楚的,细细告诉萧飒和金鱼儿知道。

    于是,四百出头陡降为两百七。

    钱少了三分之一不说,更对萧飒的自信心造成了极大的打击,就连赵奶奶和杨氏都给了足银的银锞子做为见面礼都没让她高兴起来。

    哀声叹气的车轱辘话来回的嘀咕,“两百七,这能做什么呢!”

    金鱼儿早受够了萧飒这般神神叨叨的怪样子了,自然不受影响。日头照常升起,日子也照常的过。

    虽然听不大到公鸡打鸣,可生物钟已是调好了。

    天不大亮就已经醒了,只不过直到听到些许悉悉索索的琐碎声响才悄悄穿衣起身,替赵春薇把被子掖好,又拿自己的被子枕头把她围起来,才踮着脚尖出了门。

    只有灶间有隐隐灯光,走到门口一看,顾金兰、杨氏、还有家里的老妈子夏妈妈都已是在了。

    三人看到金鱼儿,俱是一愣。

    顾金兰忙牵着金鱼儿进了门,“怎么不多睡一会?”又问金鱼儿睡的好不好冷不冷的,道:“水还没滚呢,刷牙洗脸还要等一会的。”

    金鱼儿点了点头应下了,见三人烧水揉面撕菜,忙的不亦乐乎,原本就不大的灶间更显得逼仄,只敢站在门口。

    却不好意思只这么站着,正好余光一瞥,看到了墙角扫帚草扎的大扫帚,转头看了看院子,拿着扫帚退了出来。

    杨氏想拦却被顾金兰拦住了,笑道:“让她去吧,她在家里做惯了,哪里闲得住的。”

    杨氏哪里担心这个,年纪大的人本来就觉浅,一点点声响就睡不着了。也正是因为这个,所以他们家早饭时的菜从来不用切的。

    不过出乎她意料的是竟没有听到丝毫的响动,可借着微弱的光线往外张望,金鱼儿却分明是在扫地的,大为惊诧。

    顾金兰心里就添了两分得意,不过也漫上了两分心酸。

    只消看扫地这一桩事儿,就知道金鱼儿在家时受了陶氏顾锦鲤多少委屈了。

    我就是那个一百以内加减法都算不利落的人,所以之前就算错了~

    第三十四章 花腔

    不过顾金兰接了金鱼儿家来可不是为了叫她帮忙干活的。

    让金鱼儿搭把手意思意思后,就携了她在赵奶奶并杨氏面前说话,叫她看看一家人该怎么交际交流,也学个眉高眼低待人接物的。

    可到底又怕金鱼儿没经过这些,不自在,所以都是掐好了时间的,大多数辰光还是留着金鱼儿和赵春薇在屋里说话玩儿。

    城里头的孩子能有什么可玩的,尤其还是女孩子,左不过就是些猜迷、说绕口令、翻翻花绳、猜枚刮鼻子之类的小游戏罢了。

    虽然赵春薇娇憨可爱、快人快语,不管玩什么都很开心,兴致高的不得了。

    可金鱼儿自小就是在山间地头跑惯了的,窝在这一丈多见方的屋子里,连天空都只看得到那么一角,怎么可能坐的住的。再加上家里家外的各色活计她早已是做惯了,呼喇巴喇的什么都不用干,只消歇着玩着,哪里歇得住的。浑身上下好像长了毛刺儿似的,简直坐立不安,连饭都少吃了一碗。

    到了下半晌,就真是坐不住了,挨到了灶间,想看看有没有什么能打个下手的。

    萧飒自己正头发倒竖没有半点头绪,却有功夫消遣金鱼儿,“你可真是劳苦命,人家好吃好喝好玩的歇着不知多逍遥自在的,你倒好,还得歇出一身病来。”

    益柔就在心里默念,“童言无忌,大风吹去。”又道:“甭管逍遥还是自在,勤快总比懒散来的好。何况又是在亲戚家,搭把手也是应该的。”

    萧飒呶了呶嘴,“也是,就是顾锦鲤那个嘴拨不动的都知道家懒外勤,别说咱们小鱼儿本来就勤快的没边儿了。”

    这话益柔就不好附和了,否则她就更要没完没了的了,便向金鱼儿温言道:“灶间里的那点子活计你都是熟的,想做什么只管大大方方的就是了,很不必畏手畏脚的。”

    金鱼儿就不着痕迹的点了点头,帮顾金兰煸个香葱姜蒜,帮杨氏洗个砧板,帮夏妈妈给赵奶奶送碗茶的。

    杨氏看着连连点头,背地里和赵奶奶说起,赵奶奶就叹了口气,“可见谣言不可听更不可传,这样乖巧能干的姑娘,竟被传成了那副德行,真真罪过。”

    不过又笑道:“只是人这一辈子,福寿都是有定数的。那罗小子什么样个人我们再清楚不过了,亲家姑娘跟了他,这辈子不说吃穿不愁,可但凡有罗小子一口吃的,就断然不会少了她的,这也就够雷人。”

    赵云松恰巧昨晚当值,今儿接了在外头和人下棋的赵老爹回来时,金鱼儿正在天井里洗菜。看到他们虽有些拘谨,却还是立马放下了手里的活计,上前行礼唤人。

    赵云松当时只说了两句“不要想家”、“只当是自己家里”的客气话,可到了晚上却问起了顾金兰,“不过大半年未见,四妹妹混似变了个人,我都不敢认了。”语气里不乏惊诧。

    虽是亲戚,可到底男女有别。一年里也就只过年时能见上一面罢了,而且真真是只有一面的。所以说除了顾金兰的叙述,赵云松对金鱼儿其实根本没什么印象,或者说对于金鱼儿的印象还停留在多年前。

    自然是诧异的。

    顾金兰想说自己都没想到金鱼儿变化竟这样大,可却不愿意叫丈夫看轻了金鱼儿,毕竟当初赵云松在听到她想做媒时还是稍稍有些迟疑的。

    只道,“女大十八变,自然是越大越懂事的。”

    赵云松想起妻子一向都是认为金鱼儿没病的,点了点头,“岳父岳母是怎么个意思?大后儿我休假,正好带着你和小老虎去趟罗家沟。”

    顾金兰挑了挑眉,赵云松就笑,“你都把四妹妹带来了,岳父岳母自然是同意议亲的,这点子世故我还能不知道?”

    顾金兰有意和丈夫耍花枪,“我还想给你个惊喜呢,你却这么直截了当的就给我道破了,真真煞风景。”

    赵云松明知顾金兰的用意,还是大为得意,原本就对金鱼儿与罗稻葵的事儿万分上心,这会子更是热心了。

    向顾金兰,“四妹妹是咱们自家人,罗兄弟我也是当他亲兄弟一般,若是有哪里不便当,咱们搭把手也就有了。”

    夫妻多年,顾金兰自然明白丈夫的意思,瞥了他一眼,抿嘴笑道:“真真是翁婿,我爹爹听说罗兄弟品性为人不错,也是这么个意思。他身子骨好着呢,还能做个几年的。再不济,还有大老虎小老虎呢!”

    说着就把顾三小的意思摊开了说与赵云松听,又故意推了推他,“你总不会翻旧账吧!”

    赵云松一向知道自家岳父最疼小女儿,就是儿子都要退一射之地的。虽说有些惊诧,可却还不至于眼皮子这样浅,眼馋小姨子的嫁妆银子的。更何况,但凡有点能耐的人家,在儿女事儿上谁家不是一年比一年体面的。若是一世老童生,那还有什么出息可言。

    “我何至于这样心眼小的,再说了,你也不想想的,我们云英何曾不是如此!若是早上两年出门子,又怎会有这般风光的。”

    顾金兰掩袖而笑,可心里却是有些担心的。

    倒不是担心丈夫,赵云松是个什么样人,她自然是知道的,说这话也只不过是开玩笑罢了。

    只是,陶氏是个什么样人,还有二妹顾金桂是个什么样人,她亦是清清楚楚的。

    把金鱼儿接回来住,除了是想教导她些为人处世,尤其是怎么做人媳妇做人大嫂做人凄子外,也是存了让金鱼儿避开那些纷争吵闹的心思的。

    正如顾金兰所料,顾家确实不太平。不过却不是因为金鱼儿,而是顾锦鲤。

    陶氏真是想得好好的,觉着顾金兰如今发达了,拉扯拉扯弟妹自然理所应当。再说了,她又何尝不是为了顾金兰的。毕竟钱家小子怎么看都是有大出息的,现在给顾锦鲤做脸,顾锦鲤又是个有良心的,自然念情。等女婿以后做官发财了,自然也会拉扯连襟。

    怎么想都觉着这是桩皆大欢喜的事儿,顾三小一问,就一股脑的告诉了他知道。又唉声叹气地故作抱怨,“也不想想,要不是我给她定下这桩亲事儿,她能嫁进赵家吃香的喝辣的?可她倒好,还没当上少奶奶呢,就敢甩脸子给我这个亲娘看了。一句话不对头,扭脸就敢走,真真儿女就是前世里的债!”

    第三十五章 逛街

    陶氏唉声叹气的抱怨了一大通,可说到底这还不是她真正的想法。

    可就算再打心底认定外人口中精明能干的顾金兰不但是个糊涂虫,更是个白眼狼。活了二十来岁了,连个好歹都不知,到底不敢当着顾三小的面宣泄发脾气的。

    前车之鉴有一就行了,再是没有必要来个第二回的。

    只是虽已尽力委婉着来了,可话音一落,顾三小还是盯着陶氏看了半晌,直把陶氏看的心里发毛。

    不得不说,父女就是父女,很多下意识的反应真是神同步。

    亦是一句话都没有,扭头就出了门,徒留下瞪圆了眼睛、完全反应不过来的陶氏。

    拖着步子坐在了门槛上,看着朦胧的月亮听着远远近近的狗吠,顾三小才渐渐平静了下来。

    他一直都知道陶氏这些年来更为偏疼顾锦鲤,可当父母虽说手心手背都是肉,可手心手背显然是不一样的,想要做到一碗水端平,又谈何容易。连他自己都更偏疼金鱼儿,自然没有当回事儿。

    可也是直到今天,他才知道陶氏的心究竟偏到了何种程度。

    真是心寒!

    只为了顾锦鲤那桩还不知道在哪儿的亲事,不但要把家底掏空,还一副理所应当的样子向已经出了门子的顾金兰伸手要钱。

    不是借,就是明堂正道的要,还狮子大开口,张嘴就是五十两。

    顾三小完全不能理解,她怎么就开得了这个口的!

    更令顾?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