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做饭,所以她经常私下里给哥哥开点小灶。
多数时候,别人不知道,母亲也不知道,偶尔知道了,大小都是自己的儿,所以她会教育小男孩:“管他呢,不要去计较这些,你看哈,他吃了那么多好吃的也没见长肥多少嘛,饭要吃饱来,要认认真真读书。”
有时听到邻居愤愤不平的投诉,或者恰巧被撞见,母亲也会很生气,碍于尊卑,她不好直指长辈,就直接数落自己的长子:“你这个死样子,要你干活就死蛇一样懒,什么都做不像样,没有小的一半能耐,吃就要吃好的,哪里来呢?你看看你前天捡的柴火,捆成了什么样子,野猪被你吓跑喽!那你再看看人家的,光光鲜鲜,有模有样,你好意思?年纪大人家好几岁,还指着你做带头作用呢……。”
哥哥低头不语,像是在认知错误,又像是在酝酿如何反叛。
此时,有一个人按捺不住,非常心疼的站出来:“说两句就好了啊!没完没了,要杀人啊?又不是什么大事,他明天期中考试嘛,给他蒸两个鸡蛋,考一百分。”
“手心手背,一碗水要端平啊,哦,小的明天就不考试了?”听到奶奶插话,母亲转头,锐利的眼光盯向她的脸。
“哎呀类,沙缸里就剩这两个鸡蛋了嘛,你以为我偏心啊?真是狗血喷你。”奶奶开始发飙。
“我管我的儿子,你不要插嘴。”母亲更加生气。
“哎呦!好出气(奇),这么小的孩子,吓着了,没得修哦。”
本来是正常严肃的母教子学,一下子就变成了婆媳大战,吵架,又是吵架,奶奶骂骂咧咧的,甩手而去,在巷道里宣传开来:“都来看哦,好先生哦,教好学生哦,见都没有见过,大清早的,好端端的,饭都没吃饱,让这个佬站在灶前,吓坏了怎么办?”
巷道里没人理她。
末了,或者隔天,父母和爷爷不在的时候,奶奶会因为某件小事情,或者小男孩某个令她不高兴的小动作,骂骂咧咧:“都是你,都怪你,你这个砒霜子,你这个药材子,整天装作一副可怜兮兮的死样子,害得你哥哥总是挨骂,这下你甘心了?你高兴了?。”
小男孩有时无话,有时也会顶嘴。
“还敢顶嘴,看我今天不把你的嘴巴撕烂。”
接着是一巴掌,闪电般的刮过来,只觉耳朵里嗡的一下,小男孩抬手捂住热辣辣的左脸,他没有哭,眼泪却止不住的流了出来。
“来呀,敢顶嘴呀,看我今天不打死你去。”
“哪天看爷爷打死你去。”小男孩呲牙咆哮,像是一只被浓厚。
遇上这样的事情,吱一声,来了好些人,大伯大娘或者奶奶级别的,大部分是平日里和母亲比较要好的,过来帮工,不要工钱,只管吃饭,结束时,父亲和奶奶都会哈哈哈哈的送出门外,向他们千恩万谢,爷爷时常说:“谢不谢没关系,心里要记得别人帮助过你。”
腿伤养好之后,正常的开学日期已经过了,母亲没有答应给他复读。后来,哥哥跟了村里人南下广州,开始了他的打工生涯,一直混迹在餐饮行业,好像生活一直过得也不是那么顺利,相比于同村同时出去的人来说,他比较坎坷。
有些人在挫败中渐行渐好,因为善于总结。
“谁不偏心,你就不偏心啊?如果你不偏心为什么他们读就没有钱?”“就是怪你哦,怎么不怪你?谁叫你对我那么好!把我给惯坏掉了。”时至今日,哥哥脾气上来,有时还会说出这样的话来,前一句是对着母亲说的,伴着不太恭敬的手势,母亲很无奈。后一句是对着奶奶说的,说得很认真,奶奶却不当真,嘻嘻嘻的笑。
“你为什么那么偏爱哥哥?”长大了,这个问题小男孩也曾不止一次半开玩笑的问过奶奶。
“如果你娘第一胎生的是个女儿,你认为她还会留在这个家里吗?恐怕早就走了,等得到现在呀?早就改嫁去了哦!”间隔着,问得次数多了,奶奶给出的答案也有各种版本,只是,这种说法比较让人感触良多。
不管是何原因,是的,哥哥一直被奶奶宠溺着,一直。
☆、5同伴
“要死啦,下次还敢这样子,叫警察拉你去坐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