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猪光宝气 > 第八百三十八节 浪潮(1)

第八百三十八节 浪潮(1)

    </br>

    当太阳升起,人民赫然现,长安各地闾里的闾室以及各市集的旗亭外面,多了一张被贴在一块木牌上的白纸。

    白纸自从被明以来,这还是第一次进入普罗大众的视线。

    往常,人们只是听说过,张蚩尤明了全新的用于书写的材料。

    但,这个所谓的白纸或者‘侍中纸’,到底是个什么样的?

    却没有多少人见过。

    毕竟,如今白纸产量还是太少了。

    哪怕少府,如今已经月产各档纸张数十万张。

    但,其中大部分都是官府在使用。

    而且,是高阶文官与贵族在使用。

    寻常百姓,想要得见,还是不容易。

    就连很多低阶官吏,也未必见过,更别提使用白纸了。

    故而,当白纸文告一出现,立刻就引了围观和轰动。

    只是,百姓多数不识字。

    看不懂告示的内容,只好将求助的目光,投向那些能识字的人。

    立刻就有着识字的文人,被人找来。

    然而,在看到公文的刹那,这些文人多数呆滞了起来。

    只有少数人,才能压抑住内心的是非常上心的,自然早就知道了事情的原委,更在昨日主动去张府拜见了张越,得到了张越的指示。

    如今,看着这些群情。

    投机者们,顿时就心生去意。

    只是,如今乃是大庭广众,众目睽睽之下。

    无数的眼睛,公车署上下的官吏和待诏士人,都在看着自己呢。

    而士大夫们,都是要脸的。

    若是听闻三年之约,就拂袖而去,以后还怎么混呢?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大家都知道,只要他们敢这么做,不出三日,长安城所有认识他们的人,都会知道,他们当了逃兵,畏难的名声就会跟随他们一生一世。

    所以,他们只好苦笑两声,然后互相看了看,心中后悔不已。

    “上了张蚩尤的激将法了!”不知多少人心中哀嚎。

    但,也有聪明人,敏锐的现了王安说辞中的关键,于是挺身而出,拜道:“晚辈敢问署长足下:既然有三年之约,想必自有相应的奖赏吧?”

    众人一听,纷纷醒悟过来。

    汉人,并不避讳谈及钱财报酬,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忠君的前提,是要食禄。

    若是没吃刘家的俸禄,很多士大夫都觉得,自己其实并没有忠于刘氏天子的义务。

    譬如齐鲁一带的缓则们,就都是这么认为。

    故而,举凡契约,都是有付出,必有报酬。

    白纸黑字,明确权责。

    这一点,后世无数出土文物,都可以证明。

    “自然有的……”王安微笑着道:“三年约满,若无纰漏、渎职、犯法之事,则大鸿胪必举定约人为太学生,甚至孝廉、贤良方正,乃至于破格收录为大鸿胪之吏,便是举为太孙宫官吏,也非不可能……”

    “且契约期间,一切开销、花费,皆由护羌都尉官署报效,提供不低于中国四百石官员俸禄,提供休沐日、岁可请一次送亲探访!”

    “此外,若君等愿意,侍中公保证,可以为君等联系、保媒一位乌恒贵女为妾……”

    众人听着,面面相觑。

    条件和报酬,当然是极好的。

    很多人都是怦然心动,激动无比。

    三年之后,必举为太学生!

    仅仅是这一条,就已经足够很多的年轻人愿意为此赌上一把了!

    没办法,汉家入仕的途径,就那么几条。

    一为察举,一位訾选,一为萌举。

    察举,谁都知道,这是一条荆棘之路,没有大智慧大毅力大背景,一般人连玩的资格都没有!

    概因,一郡之地,每年就举那么几个人。

    而一郡之人,多则百万,少则十余万。

    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而且,察举的条件非常苛刻。

    就以孝廉为例,必须全郡知名,且无疑虑,才可能被举。

    这里的知名,指的是你在孝道和廉洁上的知名……

    就算过了郡国这一关,举入长安。

    你还依旧没有成功……

    因为,还有天下一百零三郡的英雄豪杰,正在期待踩着你上位。

    察举制度,艰难无比,坎坷至极。

    能走通的,没有一个是简单人物!

    至于訾选?

    就更困难了!

    訾选,顾名思义,就是比钱。

    别看訾选为吏的基础很低,三万钱的家产就可以得到资格了。

    然而……

    运作、打点、疏通关系、展示能力,最后得到肥差。

    这其中要花费的金钱,数以百万甚至千万!

    当初名臣张释之靠着訾选为郎,在长安为官,全赖其经商的长兄供养和支持。

    而其长兄乃是蜀中大贾,訾产千万。

    即便如此,张释之也曾向友人吐槽:久宦减仲产,吾欲自免归。

    一个千万訾产的兄长的家产,都因为其在长安为官,而陷入坐吃山空的地步,令张释之心生去意。

    那还是太宗时的故事。

    现在,訾选这条路只会更费钱,而不是相反!

    至于萌举?

    好吧,这条路倒是个捷径。

    但你先得有一个两千石以上的高官或者关内侯、封君以上爵位的贵族的老爹。

    不然,哪来的回哪里去吧!

    也正是因出仕之路,艰难无比。

    很多郡国的士大夫文人,才会纷纷聚集到长安碰一个运气。

    希冀能得贵人青眼,从此青云直上。

    只是,能有这种运气的人,实在是太少太少了。

    多数人,蹉跎长安,白而归。

    如今,却又多了一条路。

    只需去乌恒之地,为大鸿胪衙门和张蚩尤做事三年。

    表现合格,就可以在约满后,得到一个举荐入太学的机会。

    优异者,更可以得到举为孝廉、贤良方正乃至于直接为大鸿胪官员、太孙官吏的机会!

    仅仅是这个机会,就已经值得无数寒门士子,为之疯癫了。

    更不提,还有俸禄,可以享受四百石官员的待遇。

    依照制度,四百石官员,月俸为两千钱。

    每五日可以休沐一日,还可以住高屋大院,享受下人、亲随服侍。

    这就很有诱惑力了。

    需知道,这居长安大不易。

    哪怕是郡国豪强子弟,在长安这么久,也早把盘缠花光了。

    如今,很多人的日子都是紧巴巴的。

    别说游玩嬉戏了,连正常的吃住都要成为问题。

    至于寒门士子们……

    更是不得已,去给商贾们当了算账先生、西席教师,乃至于给人浆洗衣物,抄录文书等粗活累活,也不得不做。

    借此维持生计,在长安等候一个可遇不可求的机会。

    就像去年,张蚩尤开始收录投递策文那样的机会那一次,数十人幸运的脱颖而出,被张蚩尤举荐,如今都已经得官。

    现在,只需要去乌恒三年,就不仅可以得到一个最起码被举为太学生的机会。

    更可以在三年后拿到数万钱的俸禄。

    无数人都是心动不已。

    只是……

    三年啊!

    去乌恒三年……

    大家冷静下来后,不得不去考虑一个问题:夷狄寒苦,化外之地,危险重重。

    而且夷狄不识礼教,不懂文法,不通音律。

    去了那乌恒,还能有命回来吗?

    赏赐虽好,却也要有命享受才是啊!

    要知道,汉室的士大夫,哪怕是所谓的‘寒门士子’,其实也没有穷到那里去。

    像公孙弘、朱安世这样的,在逆境和寒苦之中还能坚持读书、学习的人,毕竟是少数。

    绝大多数的人,是不可能做到的。

    所以,所谓的文人士大夫,多数出生在中产以上家庭。

    至少也是地主之家,有良田数百亩,就像曾经的张毅一样,虽然说自称‘寒门布衣’,但实则也是从小就没少过吃穿,不知艰苦之人。

    这样的人,在后世有一个词语来形容小资。

    小资的毛病,在汉室文人身上,也是一个不少。

    所以,他们明知道,这条路是可行的。

    很可能是自己唯一的机会。

    但,内心对于夷狄的恐惧与漠南的艰难生活的畏惧,却还是浮上心头。

    让他们犹豫不决,踌躇不前。

    但……

    就在此时,已经有人做出了决断。

    “雒阳吕破胡,愿从侍中之召,自愿去往漠南乌恒,还请署长为我登记!”

    有了第一个,很快就有第二个,接着是第三个,第四个。

    赌博,或者说冒险精神,在汉人之中,从来不缺。

    而当这些人开始不断涌现。

    其他人,在大势的胁迫下,也不得不紧随其后,不得不忘掉心中的恐惧和不安。

    没办法!

    他们是士大夫!

    而士大夫,最要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