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毛泽东楹联、名句、趣事 > 毛泽东楹联、名句、趣事第1部分阅读

毛泽东楹联、名句、趣事第1部分阅读

    《毛泽东楹联、名句、趣事》

    引子

    他,是中国的骄傲,中华民族的骄傲,炎黄子孙的骄傲。  他,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  他,已经植根于中华大地,融入了中华大文化的血液之中。  泱泱大中国,悠悠五千年。  漫漫文明史,浩浩大文化。  中华大文化造就了一代伟人-----毛泽东;伟人-----毛泽东又集中华大文化之大成再度弘扬了中华大文化。  他,是中国的骄傲,中华民族的骄傲,炎黄子孙的骄傲。  他,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  他,已经植根于中华大地,融入了中华大文化的血液之中。  他,已经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伟大、勤劳、智慧、纯朴、善良的中国人民分不开、扯不断。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出生于湖南湘潭县韶山冲一个农民的家庭,一个距离县城90里路的比较贫瘠的小山村。  他,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是一个普通的人。但,他又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最伟大的人物,具有奇才的伟大人物。  他,首先是一个伟大马克思主义者,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他和他的战友们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创造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的理论,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也正是这个思想,在中国发生了巨大而深远的作用和影响。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毛泽东思想培育了我们整整一代人。可以断言,毛泽东思想已经教育了和永远会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建设着、奋斗着、崛起着。中国这个古老的民族一定能够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崛起,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他,同时在各个方面特别是在治学和探求真理方面给后人们做出了良好的榜样。那韶山冲的晨曦,延水河的烛光,中南海的明灯。一册又一册的古籍,一个又一个长夜。孔孟老庄,古诗史记,资治通鉴,二十四史;诗经楚辞,汉赋唐诗,韩柳古文,苏陆新词;三国西游,水浒红楼,封神东周;孙子兵法,文正家书……。他文山漫步,史海扬帆,诗苑寻芳,无所不及、无所不包。学生时代,精研古籍,寻求真理;投身革命,学习马列,唯物辩证,法眼独具。研究历史,批判吸收,结合中外,融汇古今。无古不成今,观今宜鉴古。借古喻今,古为今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事实一次一次地验证了一个不容置疑的客观存在:伟大领袖毛泽东、革命导师毛泽东、军事统帅毛泽东,才华横溢毛泽东。  毛泽东所留下的不仅是一个崭新的新中国,而是留下一大笔丰富的中华文化的历史大遗产。他的生平、著作、思想及其由此而产生的趣闻轶事,都有着显而易见的历史价值、思想价值、政治价值、理论价值和对现实社会的指导价值。  现实一再表明,毛泽东的后人们,对他的评价和赞扬,用什么语言来称颂、来表述,都感到还没有完全地表达出对这位伟人的敬仰,都感觉到还有一些东西没有说到,有着言犹未尽的遗憾。即便是在“文革”期间,林彪、“四人帮”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为了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给他加上了所谓的“天才”和四个“伟大”的桂冠,也丝毫不能损坏他的名声,也丝毫没有影响人们对他的敬仰。  对于他,就连一些外国政要和知名人士,也都曾以与毛泽东在一起谈过话、共过事而感到光荣、感到自豪、感到有炫耀的资本,也因此而连篇累牍地编写回忆文章或书籍,来赞颂毛泽东和借毛泽东的名人效应来抬高自己。  就连美国现代拳击明星泰森及其世界范围内体育界的其他一些人士,虽然他们不太了解毛泽东,但他们知道毛泽东是一个有力量的人物,竟然把毛泽东的头像刻在自己臂膀上,作为“图腾”,作为标志,作为力量的象征。  对于毛泽东,正像一位在西方学术界颇有影响、曾写过《毛泽东传记》)的美国人-----“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的后半生》(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年2月出版)中说的一样:毛泽东已经与他的国家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并且现在他的国家正高扬着他的旗帜,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继续前进。他这样写道:  “毛泽东横跨了一个需要超级巨人的时代。这种需要已成为过去。毛泽东所说的‘群众’,现在能-----如他的中国过去所做的那样-----站起来了,并能舒展筋骨。  “明天的现代公民将尊称毛泽东为统一中国的伟人。他们也许会经常求助这位判别伦理道德的先师,就像人们过去在不同时代对孔子所做的那样。  “……。  “毛泽东现以安息在水晶柩中,但官方仍高喊着‘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的口号。  “明天,毛泽东的继承人仍将需要这面旗帜。对许多普通的中国人,特别是在农村,‘毛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象征。不管是谁,想要在今后年代里控制中国这片辽阔的国土,他就需要运用这一象征。  “真正的毛泽东,已经与中国融为一体了。”  是的。  这个美国人说的话确实是有一定道理。事实也确实如此。  真正的毛泽东,确实与他的民族、他的祖国和他所创造的人民军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  另外,人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清醒地看到,对于毛泽东,不仅他的拥护者非常地敬佩他,怀念他,就连他以及他所领导的党和国家的敌人,都十分钦佩和赞赏他的才华、魅力及其巨大的感召力。  美国的前总统尼克松,应该说,他是一个十足的共产主义的敌人,但他对毛泽东的敬仰是发自内心的,是五体投地的。  他在文章中说道:  “毛泽东的著作、思想改造了一个民族,同时推动了世界。”  现在,正像有的人是所说的那样,“要想当总统,就要当像美国总统那样的总统。因为,他最有权威,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大官。”况且,尼克松是美国总统任职史上一个很了不起的总统,有相当的知识造诣和政绩。  然而,就是这个反共立场坚决和很有政绩、才华的美国总统,在与毛泽东主席接触中更加了解了毛泽东,从心底里敬佩毛泽东。  他的话,说对了,确实说对了。  毛泽东确实是改造了一个民族,同时在世界上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毛泽东,是一个连美国总统都十分敬佩的人物,是一个震惊世界的人物。  毛泽东,一个伟大的名字,一个伟大国家的象征,正与他的祖国和他的人民紧紧地连在一起。由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理念,正在导引着所有中国人的思想和道德行为,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起着一定约束作用。特别是毛泽东思想早已与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地成为一个理论体系,成了中国共产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指导思想,成了中国这个伟大民族的理论支撑。  特别欣慰的是,毛泽东逝世后,他的祖国和人民,现正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高扬着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把中国一步一步地推向前进,推向强大。  事实也正是这样,中国-----这个伟大而古老的具有优良传统的民族正在逐步地强大起来!  东方睡狮已经觉醒。而且这只睡狮正在按照自己的意愿,实现着毛泽东等先人们设想的那种理想的社会主义社会。对于此,如果毛泽东及其先人们在天有灵的话,我想,他们也该感到高兴和自豪。  然而,对于毛泽东的才华是怎么形成的?他方方面面的丰富知识,特别是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是怎么得来的、形成的?  对于这个问题,国内很多人就连外国人有许多种说法和观点。而且,对于这,有的是真心赞美,有的是假心奉承,还有的是逢场作戏,等等。  然而,对于毛泽东的才华,怎样定位?是怎样形成的?是完全地归咎于他的天赋?还是什么?抑或其他?一句话,毛泽东才华的真正来源到底在哪里?到底是什么?  我认为,毛泽东才华的形成,天赋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但最重要、最直接的因素就是,他勤奋好学的结果,努力实践的结果,由“好知”到“乐知”的不断求索的结果,是读有“字”之书和读无“字”之书的结果,是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结果。这才华既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要而言之,毛泽东的才华是中华文化精华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结合的结果。也就是说,目前我们可以完全有理由得出这样的结论:从某种程度上说,毛泽东的才华取决于中华文化的精华,植根于中华文化之中,是中华大文化养育了这样一个大人物。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毛泽东这个亘古伟人与军人有着天然的联系。  翻开毛泽东一生的生平,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应该是一个职业军人。因为,他一生都没有离开过军队,而且,我们这支军队,从一开始就是他亲手创立的,从出生入死打江山到轰轰烈烈建设社会主义,他一直没有离开过军队。他对他亲手创立的军队非常满意,非常热爱,非常关心。就是到了生命的最后的时刻,他还在关心着他自己所创立的军队,用看电影的方式,追忆着他戎马一生的战斗生活。他一直说,我们的军队是一支好军队,是党和人民放心的军队。  他一生都生活在军队的“圈子”里,就是在艰难困苦的岁月里,他也一直没有离开过这个“圈子”。军队,就是他的家,就是他生活的地方。还有,他所成就的事业,形成的思想,展露的才华,大都出在军队里。就是他所撰写的一些文章、楹联、名句,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趣闻轶事,也大都发生在军队里面。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用军人的眼光、视角和思维来理解毛泽东,将会更加贴切,更加准确。同时,现今的共和国军人们,如果用军人特有的视角和思维,来理解毛泽东的这些楹联、名句和趣闻轶事,将会感到更加亲切。  现在,我们国家已进入了wto,客观使得我们的改革开放必须深入到制度和体制层面。因此,我们不仅在政治、思想、经济和传统等方面都面临着更严峻考验,而且必须考虑如何应对。特别是对还要不要继承包括毛泽东思想在内的中华先进文化等问题?我们必须做出回答。这既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又是一个不得不思考的文化问题。  正确的回答也是唯一的回答是: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而且必须应该全方位地坚持。因为,如果我们离开了这个思想,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论述,那么,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王国里就是一片混沌、一片散沙,就会使我们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极大冲击,使已经取得的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毁于一旦,人民受苦,民族遭殃!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共和国军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当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忠实代表,必须十分关注的大问题。

    韶山冲

    韶山,位于东经112°24’----112°38’,北纬27°51’----27°59’。按直接距离计算,它的东北,距长沙市城区56公里,东界与湘潭市区----也即距湘江最近点湘潭市,只隔35公里。  韶山----在湖南省的中部偏东,湖南最大的河流湘江中游的丘陵区,湘潭、湘乡、宁乡三县(市)交界的三角地带。  韶山----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韶山----是一个出伟人的地方----毛泽东就出生在这里。  毛氏族谱里这样记载着毛泽东:  泽东,闳中肆外,国尔忘家,字咏芝(后改为润芝),行三,清光绪十九年癸巳十一月十九辰时生。  韶山----又是一个人们都想去看看的地方,或者说,如果不看总感到那是一个很神秘的地方、很不解的地方。  韶山----不仅人杰地灵,物华天宝,而且人们还称她是一个“风水宝地”。特别是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中华文化氛围十分浓厚、十分明显。只要到了、看了,就会有给人以熏陶、给人以震撼、给人以鼓舞的感觉。  毛泽东生在这里、长在这里。特别是孩提时代,环境文化带给他的影响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别人是无法体会的。因为,没有到过韶山,便没有这种感觉;而到了韶山就自然而然地会被那里的文化环境所感染、所熏陶。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韶山确实值得瞻仰!  据吴晓梅同志编著的(《倾听毛泽东》广东人民出版社)一书中介绍:  韶山这个名字,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  那是在五千年前的舜帝时代。  有一天,舜帝携娥皇、女英南巡,被这里仙苑般胜景吸引,奏起一支优美的乐曲,引来了凤凰起舞、百鸟来仪。这支乐曲就是韶乐,这个地方也因此而叫韶山。风水家们历来认为,韶山其脉,是由南岳衡山而来,“千里来龙,此处结|岤”-----我们也确能从〈湖南地形图〉上可以看出南岳衡山到韶山的一条隐隐约约的线。有诗曰:  “从来仙景称韶峰,  笔削三山插天空。  天下名山三百六,  此是湘南第一龙!”  大凡到过韶山的人,都会从不同的侧面感到,这里确实与其他的地方不一样。虽然这里也有什么毛泽东爷爷的坟墓埋在了山半腰“虎歇坪”的所谓“龙脉”上等等说法,使得这原本属于正常的事情披上了神秘的色彩,不值得可信,但客观存在的风景和地理位置告诉人们,这里确实是一块“风水宝地”。  五千年中华文化文明史,源远流长。  文化积淀的历史魅力是那么永久、那么神奇!不论是谁,就是那些欲想用一切办法来泯灭它的想法和行为,也都只是一种幻想。因为,谁人也泯灭不了,谁也无法泯灭。它,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的儿女。毛泽东同历史上其他杰出人物一样,就是在这种文化的历史积淀中成长起来的其中最杰出的一个伟人。&nbsp&nbsp

    毛氏宗祠

    凡到过韶山的人都会发现毛氏宗祠里的那副充满自信、气吞山河的楹联。文字行间透露出的那气势、那自信、那力量、那唯物主义思想,使人读了感到折服,难以忘怀。  1959年6月25日,阔别家乡30年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回到了自己的家乡-----阔别32年的韶山冲。  下午,他不顾一路的劳累,在处理完诸多的事情以后,在工作人员和乡亲们的陪同下,走进了他自己家的毛氏宗祠。  毛氏宗祠,曾经是毛泽东和他的夫人杨开慧于1925年初春创办“农民夜校”的旧址。杨开慧曾经在这里亲自为农民兄弟上过课、教过歌。  毛氏宗祠,是韶山毛姓的总祠。位于韶山村十八罗汉山麓,为砖木结构,清乾隆年间的建筑。祠堂牌坊门正中上书“毛氏宗祠”四个大字,上面有“独占鳌头、八仙飘海”等浮雕和彩绘,大门两侧对联为  “注经世业,  捧檄家声”。  大门上绘有门神尉迟恭和秦琼(唐太宗的两员大将)。  毛泽东来到宗祠后,他面对着自己的祖宗灵位----毛氏家庭一派祖毛太华,二派祖毛清一、毛清四的牌位,站立在那里,和手抱拳,很坚定而又极其幽默地说:  “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作个揖再说!”  而且,边作揖,边向一旁的陪同人员说:  “人啊,不能忘了‘老祖宗’。”  在那个时候,他,也只有他才敢说出这样的话,才能说出这样的话!  当他转过身来的时候,对着他的就是他的祖宗们留下一副气势磅礴、撼动人心的楹联。  对于这副楹联,他是否看过?或者看过以后有什么样的感想?至今没有文字记载。也没有看到过有人写过此事。同时,又由于年岁久,这些事情也没有办法采访和询问当时的知情人了,就是问了一些现在的知情人,问出来的东西,也是根据什么资料编出来的。然而,这副楹联是客观存在的,至今依稀可辩,而且,是那么的清楚,那么的振聋发聩。这副对联是镶嵌在戏楼柱的两侧,与“戏”联系的是那么紧密、那么恰如其分。其内容是:  不大地方可家可国可天下;  寻常人物能文能武能胜神。  对于此联的来历,此联的作者,我们不得而知,也无法考证。但它依然清楚地镶嵌在毛家宗祠戏楼的两个柱子上。这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一种历史遗留。  对于这副对联,人们不清楚毛泽东他老人家是否以前看过,也没有办法证实他是否已经记住,也没有办法证明此联曾经对他是否产生过影响,或者有多大的影响。  但是,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毛泽东他老人家一定会知道这个镶嵌自己祠堂里面的这副气壮山河、反映着唯物主义思想的对联。  虽然,这副对联是为戏楼两侧而写的应景之作,但其思想内涵则远远超出了它本身的原意。因为,这对联反映出来的气势和信心,以及由此而产生出来的胆魄,谁人看了都会产生一种遐想,产生一种敬畏,都会感到毛氏家族的先人们,一定是一些有文化、有思想的人。  同时,这副对联反映出毛泽东的先人们的唯物主义的思想。字里行间折射出这些先人们对生活的追求、对待事物的生活态度以及精神状态。当人们品味这副气势恢弘的对联时,会自然而然感觉到一种冲击、一种启示:  其一:人和神,谁最厉害?谁能胜谁?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特别是在封建主义影响极深的旧中国,人们的思想观念已经被神统治了几千年。一般说,人是战胜不了神的。因为,神,无所不能,有无可比拟的力量,或者说,神是法力无边。它是永远也不可战胜的,也是没有办法战胜的。  然而,无神论者必然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他们不信神,不怕神。即便是有神存在,也是无所畏惧的,也是可以战胜的。  人,到底能不能战胜神呢?  这副楹联作出了肯定的回答。回答了人们所关心的问题-----人能够胜神这样一个别人不敢涉及的大课题。这说明毛氏家族先人们的胸怀和胆魄、勇气。  试想,一个连神都能够胜的人,一个连神都能战胜的氏族,还有什么不能战胜的呢?还有什么不能办到的吗?老祖宗,已经给毛氏的后人们奠定了一个天也不怕、地也不怕的精神基础。这种历史的积淀,不能不说会极大地影响着包括毛泽东在内的他们的后裔们。  其二:神是什么?神是谁创造的?需要人们作出回答。也就是说,神是什么产生的呢?与什么相关呢?神是一种图腾,神与人有着密切的联系。大凡神都是一种与人的形状、面貌、性格、处世的原则,又大有相仿之处。从一定意义说,神又是人造出来的。尽管人们不愿意让人去战胜它,但神毕竟是人创造的,而不是神创造了人。这是一个历史的现实问题。对此,辩证唯物主义早已经作出了回答。然而,就是这个极其简单的问题,人们在实际的运行中,又往往冒出来一些不符合实际的想法和行为,总认为在人世间还有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神,并且还冠于“信则灵,不信则无”的信条,神经兮兮的。有时还说,这是一种精神的寄托。  事实上,世界上从来没有救世主,从来就没有什么万能的神。神,是一种人们的信仰。即便就是作为宗教的一种信仰,也只是人们为了对某种事情的期盼,自己做不到了、达不到了,来求助神来解决罢了。其实,凡是神都与人有关,大部分的神,都来自于人们的想象。&nbsp&nbsp

    南岸小学

    南岸,韶山冲的一个私塾。它是毛泽东少年时读书时的旧址。位于毛泽东旧居旁的100米处。它始建于清代,原系邹姓祠堂公屋,靠西北角楼上的一间房为私塾课堂。  1902年,毛泽东8岁时在这里发蒙,读了两年书。开始,他读了《三字经》、之后又继续读了《论语》、《孟子》、《诗经》等(摘自《伴你游---韶山》湖南地图出版社)。  如果你来到毛泽东读书的南岸小学参观时,给你的第一感觉就是,这里的文化氛围很浓!一进门就会给人一种受教育、受鼓舞的力量。进了门,映入眼帘的首先是大门洞两侧的两个醒目的语录标牌:  左侧是:  “慎独则心安,  主敬则身强,  求仁则人悦,  习劳则神钦。”  据解说员说,这几句话摘自《曾国藩家书》。其意思是,要人们加强修养,注重慎独,严格要求自己。后来,毛泽东在他的著作里多次提到,要我们的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注意“慎独”,学会“慎独”,以及领导干部要注意参加生产劳动、学会劳动。估计是在其中得到了一定的启示。  右侧是: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技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  据讲解员说,这话出自《颜氏家训》。其中,里面强调的核心是,要重视学习科学技术。因为,科学和技术是世界上最管用的东西。注意学习科学技术,把应该学到的科学技术掌握好、学到手,是年轻人应该下功夫的方面。实践反复证明:没有科学技术,就没有国家的兴旺发达,就没有民族的繁荣昌盛,就没有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就什么也干不成。  这些,对于毛泽东是很有影响的。比如,毛泽东在给他儿子写信的时候,就比较详细地谈到了他对学习自然知识与社会知识关系的精辟看法。  他1941年1月31日这样写道:  “岸英、岸青二儿:  很早以前,接到岸英的长信,岸青的信,岸英寄来的照片本、单张照片,并且是几次的信与照片,我都未复,很对你们不起,知你们悬念。  你们长进了,很喜欢的,岸英文理通顺,字也写的不坏,有进取的志气,是很好的。惟有一事向你们建议,趁着年纪尚轻,多向自然科学学习,少谈些政治,政治是要谈的,但目前学习自然科学为宜,社会科学辅之,将来可倒置过来,以社会科学为主,自然科学为辅。总之,注意科学,只有科学是真学问,将来用处无穷。人家恭维你抬举你,这样有一样好处,就是鼓励你上进;但有一样坏处,就是易长自满之气,得意忘形,有不知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危险。你们有你们的前程,或好或坏,决定于你们自己及你们的直接环境,我不想来干涉你们。我的意见,只当作建议,由你们自己考虑决定。总之,我喜欢你们,望你们更好。  岸英要我写诗,我一点诗兴也没有,因此写不出,关于寄书,前年我托西安林伯渠老同志寄了一大堆给你们少年集团,听说没有收到,真是可惜,现再酌检一点寄上,大批的待后。  我的身体差些,自己不满意自己;读书也少,因此颇忙。你们情形如何,甚以为念。  毛泽东  一九四一年一月三十一日”  毛泽东在给自己的爱子写信时,对年轻人学习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顺序是作了这样的排列。这到底是什么道理呢?如果从他上小学时这副标语牌上来推断的话,就不难想到,毛泽东的这种排列顺序,也是来自于中华文化的精华。不管是不是,毛泽东作这样的排列是非常有道理的。一直到现在,人们都是这样认为,年轻人的学习,首要的第一位的是要学习自然科学,然后再学习和研究社会科学。如此反复,不断地加深对各种学科的参悟,使自己的知识不断地丰厚起来。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了中国人乃至世界各国有志之士教子育后的一个法则。&nbsp&nbsp

    自信

    先哲们说过:“信心是人做成事情的前提。”  人,特别是一个想有所作为的人,奋斗的道路到底如何走?尤其是那些想从社会低层站起来,并且当时还没有什么名气的人,奋斗的道路怎么样走下去?  毛泽东对此作出了正确的回答。他,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农民子弟,一个在山沟里成长起来的青年。准确地说,当时他也是没有离开小山沟,没有多少见识的“农村伢子”。但他对于自己的前途始终充满了自信。他曾经在1966年7月8日给江青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  “我少年时曾经说过: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可见神气十足了。但不很自信,总觉得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我就变成这样的大王了。”  当人们读到下面两句话的时候,人们不得不被这豪迈的气概所折服。  人生自信二百年,  会当水击三千里。  尽管这是一种描写,是一种抒发感情的夸张,但反映了人的气质、胸怀和胆略。这,也应该成为伟人毛泽东之所以成功的一个基础的素质。同时,一般人也是很难想得到、说得出的。  他还说:  “人须有朝气,否则,暮气中之。故怠惰者,生之坟墓。  人特别是年轻人,的确需要朝气、需要点精神气。不然,整天像个“小老头”,那就不是青年,就不成样子了。  后来,他经常地告诫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说:“人是要一点精神的”。而且,这一名句现在已经成了我们党的党员和中华民族的所有成员经常用的一句箴言。  他年轻的时候还说过:  “天下者,我们的天下,我们不说谁说;  “国家者,我们的国家,我们不干谁干!  这就是他-----毛泽东对国家、对天下的一种见解。  这说明了毛泽东早就胸怀大志,以国家和天下作为自己的“定位点”了。  而且,他在年轻的时候,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性格和志向。他十几岁的时候说过:  “在这种年龄的男青年的生活中,议论女性的姿色通常占有重要的位置,可是我的同伴不但不这样做,而且在日常生活的普通事情上也拒绝谈论。记得有一次我到一位青年的家里去,他对我说起要买些肉,而且当我的面把他的佣人叫来,同佣人谈起买肉的事,然后吩咐他去买。我感到恼火,以后再也不同这个家伙见面了。我的朋友们和我只谈论大事---人的性质、人类社会的性质,中国的性质、世界,宇宙!”  他----毛泽东就是这样一种人,不谈小事,不谈日常生活中琐碎事。  这种定位,也只有这种“定位”,才会在心里有国家,有人民、有社会。  所以,人的“定位”是一件非常重要事情。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应该像毛泽东那样胸怀大志。  毛泽东之所以有如此之大抱负,大的有时使别人不太好理解、也无法理解,就是这样一个道理。因为,他自己的定位是国家、是社会、是天下。&nbsp&nbsp

    毛氏家族《家训》

    凡看到过毛氏家族《家训》的人,就会由衷地感到:毛氏家族是一个教养极其严格、文化底蕴很深的家族。而且,这个家族里的“家训”秉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特别是中国儒家思想的精华在这里面闪烁耀眼的光辉。也正是由于这些传统美德和中华文化的精华,才从某一侧面上影响和造就了伟人----毛泽东。  毛氏家戒十则(见毛氏二修族谱卷二)  游       荡  人有耳目能听能睹,人有手足能蹈能舞,具此官体,不农不贾,饱食暖衣,逍遥过午,弃尔诗书,荒尔田圃,家计萧条,基业易主,自此嬉游,有玷尔祖。  赌       博  人惟懒惰,遂交赌友,赌尽家资,一无所有,成群,将为盗薮,且引匪徒,钻墙窥牖,非盗即j,中构亦丑,博棋好饮,不顾父母,不此之戒,祖岂尔佑!  争       讼  争长竞短,都是客气,讼到公庭,大爹小的,出与人言,扬扬得意,不知当官。吁天抢地,倘或理亏,受刑系累。幸而胜焉,也要破费。莫逞雄心,免贻后悔!  攘       窃  冥窃暗偷,谓莫予见。一朝败露,捕拿到县。招认受刑,皮穿肉颤。差役起赃,辱及女眷。饱捕亡家,东逃西窜。死不入祠,生有何面。凡我子孙,莫拈钱断。  符        法  法打包身,磨拳擦掌。打降行凶,强牵强抢。犯法遭刑,捷如影响。为首为从,那个漏网,大则抵伤,小则笞杖。不思肌肤,父母生养。忘身及亲,你去想想!  酗        酒  世上是非,多起於酒。加以贪杯,愈丧所守,乱语糊言,得非亲友。甚至醉时,胆大如斗。酗酒放风,裂肤碎首。酒后问之,十忘八九。何如节饮,免致献丑!  为    胥    隶  人在乡村,闲言存养,一入衙门,便如魍魉,一票一畿,几斤几两。只讲盘子,不思冤枉。少不得意,一索三掌。怒气冲天,报施不爽。快活赚钱,休作此想!  为    僧    道  邪说异端,莫如僧道,高者谈元,卑者应教。昔圣昔贤,辟佛辟妙。倘非虚无,何故抹倒。人有五伦,僧归一扫。尽如此辈,人类绝了。邪正两途,各宜分晓!  谋   风    水  既有天文,必有地理。得之有缘,非可妄取。近听术人,动谋风水。他人祖茔,恃强破毁。或牵或骑,连讼不已。死既不安,生何利矣。戒之戒之,牛眠在迩!  占    产     业  凡人产业,各有抵址。窥其唇联,j谋顿起。得寸思尺,造契造纸。曾不数年,弃如敝屣。向所越占,几能到底。拱手让人,落魄而已。何如守分,免受嗤诋!  右家规家训家戒,不惜苦心苦口,撰书成言,厚望同宗循其规,听其训,守其戒,共为一族之孝子慈孙焉。孟子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只其道不远矣。  -----敦本堂公识  家     劝     十     则  (见毛氏二修族谱卷二)  培植心田     一生吃着不尽,只是半点心田。摸摸此处实无衍,到处有人称羡。不看欺瞒等辈,将来坠海沉渊,吃斋念佛也徒然,心好便膺帝眷。  品行端正    从来人有三品,持身端正为良。弄文侮法有何长?但见天良丧尽。居心无少邪曲,行事没些乖张。光明俊伟子孙昌,莫作蛇神伎俩。  孝养父母    终身报答不尽,惟尔父母之恩。亲意欣欣子色温,便见一家孝顺。鸟尚知报本,人子应念逮存,若还忤递悖天伦,只恐将本雷震。  友爱兄弟    兄弟分形连气,天生羽翼是他。只因娶妇便参差,弄出许多古怪。酒饭交结异姓,无端骨肉喧哗。莫为些小竞分家,百忍千秋佳话。  和睦乡邻    风俗何以近古,总在和族睦邻。三家五户要相亲,缓急大家帮衬。是非与他拆散,结好不啻朱陈。莫恃豪富莫欺贫,有事常相问讯。  教训子孙    子孙何为贤知,父兄教训有方。朴归陇亩秀归庠,不许闲游放荡。雕琢方成美器,姑息未为慈祥。教子须如窦十郎,舔犊养成无状。  矜怜孤寡    天下穷民有四:孤、寡最宜周全,儿难母苦最堪怜,况复加之贫贱。寒则予以旧絮,饥则授之馀粮,积些阴德福无边,劝你行些方便。  婚姻随宜    儿女前生之债也,宜随分还他。一时逞兴务繁华,曾见繁华品谢。韩侯方哥《百两》,齐姜始咏六珈。大家从俭莫从奢,彼此永称姻娅。  奋志芸窗    坐我明窗讲习,几曾挥汗荷锄,驱蚊呵冻志无休,诵读不分昼夜。任他数伏数九,我只索典披图。桂花不上懒人头,刻苦便居人右。  勤劳本业    天下有本有末,还须务本为高,百般做作尽糠糟。纵有便宜休讨,有田且勤尔业,一艺亦足自豪。栉风沐雨莫乱劳,安用许多机巧。  毛氏家训八条  (见毛氏三修族谱卷六)  教悌乃百行之原。凡子逆父、弟犯兄,必有先见之端,亲房自能觉察。如有此种子弟,亲房会同房长,登门晓谕。倘仍不化,传祠惩治其分居。卑幼忤漫尊长者,亦一体究治。  夫各有妇,妇各有夫。如有贩卖异性生妻,从中渔利及掠为己有者,传祠惩治,族内若有夫故,妻顾守节者,兄弟不许逼嫁,亦不许转房。其或从戎多载未有确实凶信,毋得擅行改嫁。  女婴不许溺送,幼媳不许磨凌。如有悍妇丧心,轻视女婴幼媳,责在家长,处治不贷。  士农工商各居一业。如有毫无执业,游惰好闲,衣食不给,势必流为盗贼,甚或放飘诱众,酿成巨祸。此种子弟无迹者,房长带祠惩治;有迹者,捆解,父兄毋得袒护。  近来教匪、会匪邻县邻族往往多有。族中无知者,倘如教匪会匪,察知其实,重行惩治。  宰牛相会、聚赌抽头、吃食洋烟等事,不独有违宪禁,实为败坏风俗、废弛执业之由,招惹歹人?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