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许久的她也嘤嘤哼了起来,一时间室内又是媚色无边。
天色刚刚亮,李从嘉便从榻上爬起,两个爱妾的娇躯突然少了一个拥抱物,不知不觉间却是抱在了一起,饱满的双||乳|,洁白浑圆的臀,纤细的大腿,不经意间露出的美处,给李从嘉看得又是一阵火起。
可是他要趁着刚刚开城门立即出城,不给别人发现,也不忍心将两人叫醒,只在两人的脸颊上轻吻一下,便不舍的退了出去。
符静娴知道殿下一早就要离开,也早早的起了床,李从嘉洗漱之后来到前厅只见符静娴,倒是不见符静姝和禇芸儿,想到这两个小娘一定是昨夜里醉了。
“殿下昨晚真是胡闹呢。”符静娴一见李从嘉满脸红光的走来,也不禁啐道。
李从嘉呵呵一笑,说道:“静娴,等这些事情过去,我就将你接到身边……。”
符静娴也想能在李从嘉身边,可是很多事情都不能如愿,虽然储君早定,可是现在李景遂之死,好多人在谣传,总之说什么的都有,她虽然不出府但也知道又要起纷争了,如今殿下突然回来也证明了她的猜想。
“殿下,要保重呢,奴家和孩儿等殿下回来。”符静娴说完主动依偎进李从嘉宽厚的胸膛,抹了几滴眼泪,又用李从嘉的衣襟将泪水擦干,才让他快些出城。
李从嘉从江宁府直奔湖州,弥勒教之事已经完结,他自然要去湖州看上两眼,回京时由于心急虽然路过但也没有心思去看,如今事情完结,他也要看看在收缴了地主土地之后,湖州又是怎么样的一番情景,是否与张洎和眭昭符所说的相同。
李从嘉人抵达湖州,看过湖州的一切心中甚是满意,又从湖州出来往杭州赶去,这时李弘冀也带着亲兵押着留从效先于大军进了江宁府。
李弘冀进城之后直接将留从效送去刑部衙门,这才进宫觐见李璟,他将派人杀害李景遂,又派人杀殷崇义之事没放在心上,只当李璟不知情,进宫来讨奖赏了。
面对李弘冀,李璟一直笑不出来,看着李弘冀那张笑脸下的铁石心肠叹了两声,直接说道:“弘冀在这里做的很好,留从效一直以来就不听朝廷管束,意图向周朝称臣,又想着自立,如今将其抓来,朕也就没了烦扰……。”
李弘冀脸上带着笑意,正想听李璟对自己的表扬,突然听见身后步兵整齐的脚步声,刚想回头看看情况就听李璟说道:“李弘冀你如今身为皇太子,为何不能自己决定,偏偏听信那些小人的话,去做伤天害理之事,你不能约束手下更不能约束自己,将来还怎么做一国之君?”
“父皇这是何意?”李弘冀见李璟突然变脸心中一怔,忙问道。
李璟眉头皱紧,说道:“别以为朕在宫中不出去,就不知道你做过的好事,你派人教唆袁从范毒杀自己的叔父,派人去杭州制造混乱,如今又派人来行刺殷崇义……。”
李弘冀认为自己行事诡秘,给李璟这么一说就知藏不住了,当即跪在地上说道:“父皇,儿臣是听了他人的诱使,才会做下错事,还望父皇原谅。”
“他人诱使?是那秦素还是萧俨?”李璟皱起眉头,他对李弘冀毒杀叔父又意图杀朝堂重臣,心里已经起了杀意。原本他认为这个儿子很有定力,这会儿见他又推脱责任更是气愤。
如今唐国才刚刚走向大国之位,他的皇帝还没做够,李璟不想在身边留个祸害,就算他是自己的儿子,只要威胁到自己,也要果断铲除。
“两人都曾……”李弘冀跪地手攥紧拳头,一边哭着一边往李璟身边挪动。
李璟见他向自己靠近,只是一摆手,怒道:“让他跪在原地,不要乱动。”
李璟说完,从侧殿迅速跑出几名护卫,直接冲李弘冀而来,试图控制住他不要让他再动。
李弘冀明白自己做的事情暴露是要杀头的,一旦给人控制就可能会丢掉性命,虽然不知身后的情况,也是立即抽出腰间的软剑,纵身一跃直奔龙椅上的李璟而去。
李璟见他居然想来杀父,眉头皱紧手只是一摆,便闭上眼睛摇头在心里叹息着。
李弘冀身手再好,也不可能逃过弓箭,他身形虽快,可是径直往前不躲弓箭,人还未到李璟身前,背后就插满了箭矢,身体由于惯性还往前冲了两步才倒下去,头部就歪倒在书案上,两眼还死不瞑目的睁开,似乎是没有想过他会死在父皇手中。
李弘冀没想过会死在父皇的手中,李璟也从来没想过儿子会在皇宫中就动了杀自己的念头,虽然是被逼无奈,可是他既然做得出来李璟就不会心软。
李璟看到儿子死不瞑目,不禁一叹,厉声吩咐身边的刘贵说道:“叫人将他处理了,直接烧掉不要给人看到,对外就说是暴病而亡,若是有人敢胡乱说出去,下一个死的就是他……。”
正文 第291章 李璟的手段
更新时间:2013-4-18 8:36:51 本章字数:3895
(求收藏)
李弘冀刚刚回京就暴病身亡的消息,在晚上就传到各个大臣的府上,殷崇义坐在自家的院中,原本明天就是自家小女儿妍儿出嫁的日子,看来也要因此事给耽搁下来了。
想过女儿之事,他才往李景遂之死上考虑,不过郑王殿下要他不要说出口,京中除去萧俨就不会有人知道这事。不过他没想到李从嘉十几天前偷偷的回来过,而李璟已经知道了此事。他更没有想到的是李璟只想将儿子控制住,而李弘冀却是在大殿上意图反抗,挟持圣上,才会给给禁军卫士射杀,从而暴病身亡。
与殷崇义的淡定相比,萧俨是坐立不安,他在李弘冀进城之后,就一直在等他出宫,人没出来就传来暴病身亡的消息。怎么说他也不会相信,李弘冀身体壮硕如牛,怎么会突然暴病而亡呢,萧俨不得不往别的事情上去想,李弘冀之死会不会因为与谋杀皇叔或是意图谋杀殷崇义之事,他不敢多想,一旦是因为这事而死,那他做过的那些梦就全都破灭了。
此刻萧俨想逃,可是却没处逃,他也怕李弘冀真的是因病而死,他一逃跑从而暴露,这是他唯一的希望,他也只能将希望寄托于李弘冀真的是暴病而亡。
萧俨还在愁眉不展时,李璟派来的人已经进了他的府邸,李璟连夜将萧俨和殷崇义两人都以请的名义押去了皇宫。李弘冀谋逆被他杀死,在这事情之中殷崇义和萧俨也有着一定的关系,这两个人李璟不得不做处置。
进了皇宫,殷崇义就给人看守在侧殿之内,想出不让出,想听正殿内李璟与萧俨说了些什么却又听不清楚。
李璟蹙眉背着手站在正殿之内,萧俨跪在地上头不敢抬起,这会儿他已然明白李弘冀不是暴病而死了,他知道李弘冀有立即登基之心,却是没有想到他会在此时直接意图对圣上不利。
李璟说了一大通,萧俨只顾求饶。李璟给他的聒噪烦死,蹙眉说道:“萧俨,你鼓动李弘冀谋杀皇叔,如今又鼓动李弘冀谋杀朝中重臣,实在是天理难容……。”
“陛下,臣也是一时鬼迷心窍,还望陛下能够原谅。”萧俨满心壮志,怎么可能甘心死掉,虽然他无力反抗,但也要尽力求得原谅,就算是丢官,只要人活着就好。
“原谅你?原谅你,臣弟就能复活,朕的皇子就能复活吗?你罪该万死,不过朕看在你一直以来为本朝做了很多努力,付出很多的份上给你留一条全尸……。”
李璟不给萧俨再多说话的机会,直接命令道:“来人,将萧俨押下去吧……。”
殷崇义在侧殿能听见空旷殿内传来萧俨的求饶之声,之前他听不见两人在说什么,可是这会儿他已然知道两人谈话的内容了。
想到自己在李景遂之死中扮演的角色,殷崇义不禁闭起眼睛仔细过了一遍,心道:“某也是为了不将自己和郑王殿下给李景遂骗进局里,从而将事情说给了萧俨,而杀李景遂的却是李弘冀,而李弘冀或许也是听了萧俨的怂恿,他只传了一条消息,或许还能保住一条命……。”
被李弘冀派来刺杀他的人给李从嘉控制着,殷崇义一直不知萧俨唆使李弘冀来刺杀他之事,正在胡思乱想时,侧殿的门开了。
“殷内使,圣上请你过去。”刘贵推门走了进来压低嗓音说道。
殷崇义知道是李景遂的事发了,心里带着微微的恐慌,站在李弘冀被射杀的殿内,低着头不敢看李璟一眼。
李璟见他这般,冷冷的说道:“殷内使自从为官以来一直忠心耿耿,一直在支持朕,朕也知道以你为首的党羽给人称为保皇党,既然是叫保皇党,为什么又去支持六郎?殷内使是不是要说说其中缘由。”
李璟等着殷崇义回答,殷崇义却是沉默良久才开口道:“陛下,郑王殿下没有争储之心,老臣只是一厢情愿而已,就如齐王殿下,也是给冯延巳等人推荐,自己并不知情一样。只是因为臣看到皇太子不适合做储君,他心胸狭窄、为人刻薄、又乱杀无辜,若是他在陛下之后继位一定是个暴君,我唐国也危险了……。”
李璟沉声说道:“这些朕都知道,他杀过战俘,又有人举报说他在昆山杀了近万百姓,如今又在兴王府屠杀了刘晟和皇宫中所有人。可是如今六郎收缴地主土地,他攒下的人心还不如暴病而死的皇太子,从如今的形势来看,六郎也做不得皇太子啊。可弘冀突然暴病而亡,殷内使再给朕出个主意吧。”
若是李从嘉听到这些话,或许会很愤怒,他在苏杭湖秀四州所做都是按照他的意思革新,哪里想到是在给他当枪使唤。
其实李璟也是有些手段的,他知道自己至少还能活十年或是更久,立储之事他不心急。之所以罢黜李景遂,是因为李景遂的一些所为让他不满,已经给他带来了威胁。他将储君之位传给李弘冀,就是因为他看出李弘冀等不到他死就会作乱,他便有理由将他杀掉,而李从嘉在李弘冀之后是最有利的人选,可是他不能保证李从嘉会不会也如李弘冀一般心急登基,虽然是亲生儿子,但毕竟人心隔着肚皮,因此他就想要李从嘉以自己的名义在苏杭湖秀四州革新。当然革新对谁来说都是有好处的,打压地主阶级的势力,让百姓成为唐国的基石,同时革新也能给朝廷带来巨大的粮食来源,当然最大的好处还是让李从嘉背着恶明,让满天下的地主官僚都不支持他,让他做不得太子。
李从嘉不得朝中大臣支持,就做不得皇太子,李璟认为李从嘉也会明白,在压力之下他会自动退出。以后他再找个机会消掉他的兵权,再将这储君之位留给年幼的李从谦,等李从谦长大还需要十几年时间,李璟便可以安稳的在这位置上再坐十几年。
李璟早在看到李景遂对自己的威胁之后就已经开始布局,如今所有棋子都快归位,他布下的局也要完成。
一直给人看成是昏庸的李璟,都给人迷惑了,就是两世为人的李从嘉也在其中。
“陛下,臣认为长子当立,如今大殿下暴病而亡,顺位应该是由郑王殿下……。”殷崇义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李景达刨除在外,李从嘉是此时唯一的人选,李从善残疾,这一年来在京中恶事做尽,他已经没了机会,而李从谦太小,还未封王,更是当不得。
“朕也有心来立六郎为储君,可是你也知道他在苏杭湖秀四州的所为,朝中怕是没有人支持啊,若是朕去了,臣子不支持皇帝,那会是个什么局面,朕不说你也应该知道。”李璟叹道。
殷崇义不知这是李璟给李从嘉下的命令,听他在这里说这些话,也觉得不妥,心里还在责怪郑王殿下乱来。
“那臣就没有别的建议了。”殷崇义回道,他本以为李璟不会在面前提李弘冀和萧俨之事,心里还抱着一丝侥幸。
李璟点头,沉凝片刻盯着殷崇义,问道:“你可知刚刚萧俨怎么了?”
殷崇义摇头,就是他知道也不敢说出来。
“他唆使李弘冀谋杀叔父,如今又派人来谋杀殷爱卿,罪该万死,朕已经送他归西了。”李璟淡淡说道,脸上表情还带着淡淡的笑容。
李景遂之死殷崇义猜得出,可是他哪里想到萧俨居然又唆使李弘冀派人来谋杀自己,怔怔的看着李璟说不出话来。
李璟沉声说道:“殷爱卿将从李景遂那里收到的消息给了萧俨,因此李景遂死了,他们怕你看出端倪为了自保来向朕告状,便也想置你于死地。”
殷崇义躬身低头不敢多看一眼,李璟又是沉默一阵,说道:“殷爱卿在李景遂的死中也是重要的一步棋,若是没有你,他也不会死,当然若是你将消息直接给朕,他也不死,也不会有李弘冀派人来杀你……。”
殷崇义此刻才知道李璟已经将此事了解透彻,立即跪在地上求饶道:“臣罪该万死……臣罪该万死!”
李璟见他这般忽然一笑说道:“罪该万死的已经死了,你且回去吧,不过从此之后朕希望你不要在来参与这些事情,安心将你的本份做好……。”
李璟不可能杀了萧俨又将殷崇义也杀掉,两位重臣一天都给杀掉,可是自毁长城,他是断然做不出的。
殷崇义悻悻的回府,心情还未平静下来,见老妻和即将出嫁的小女儿都来到前厅,殷崇义勉强的露出一丝笑容,说道:“婚事先放下吧,今日皇太子暴病而亡,老夫身为朝中重臣自然要起着表率作用,咱们不宜操办喜事,等这事过了再说。”
殷崇义说完见小女儿挽着老妻的胳膊,抿嘴在想着什么,问道:“妍娘不会责怪为父吧?”
“女儿不会,父亲身为重臣,自然要起表率作用。”殷妍儿淡淡的说道,他从没见过要嫁的男子,自然对此没有想法,若是永远都不嫁才好,当然让她自己选择嫁人,她还是希望嫁给她亲眼见过的郑王。
“如此就好。”殷崇义微微叹息一声,便将老妻和女儿打发出去。
他看不懂李璟的意思,按理说李从嘉在李弘冀之后是最好的人选,李璟说的理由确实有道理,可是他明明知道如此,为什么不去阻止,反而是压着弹劾郑王的大臣奏章呢?
殷崇义聪明如斯,沉思良久,他忽然想到郑王殿下这么做很有可能是受得圣上的允许,那么今日他又这么说,就说明他不想将皇位传给郑王,从而故意要郑王在那四州这么做。如此剩下的只有一个李从谦,可是李从谦年纪幼小,要等十几年之后才能长大成|人。
再仔细一想,李璟正值壮年,身体康健,怕是也要再做十几年的皇帝。再从李景遂给罢黜之事到李弘冀暴病而亡来看,或许他不想有人威胁到他的皇位,成年皇子的心思他猜不出,若是将储君给了幼儿他的位置才会稳定,因此他能想到李璟或是早布下此局。
李弘冀在昆山屠杀百姓之事,殷崇义知道,他没有亲自去调查,回来之后更没有说出,李璟在深宫之中应该不知,可是他刚刚说出,就说明他对李弘冀做过什么早就了解。或许他立他为储,只为一时的安抚,也是在让他安心为自己打下江山,如今江山平定,他便要卸磨杀驴了。
从李璟最近的表现来看,他对现今的唐国发展很是满意,并无意与北国周朝一战,李景遂和李弘冀已死,李璟或许还会对郑王不安,怕他想要皇位,那么郑王殿下的兵权怕是也要给消掉了。
殷崇义总算是想明白了,这都是李璟布下的局,废李景遂,是因为他看到了李景遂的威胁,立李弘冀为储君,是因为他有理由将他也废黜,而又封李从嘉为苏杭大都督,让做那些事也是让其自毁长城,他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因为他不想给人威胁到皇位。
正文 第292章 周朝来使
更新时间:2013-4-19 8:35:30 本章字数:3359
(求收藏)
殷崇义彻夜难眠,他还在琢磨着该不该将他参透之事说给郑王,想到他出宫时李璟要他做好自己分内的事,他有些犹豫不定。殷崇义知道他不说郑王殿下很有可能就会被消掉兵权,成为一个闲散皇子,也就是说唐国强大的基石就会被自己人砍断,皇帝虽然此时壮年无病,可是废长立幼将来还是会有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一旦将来北国周朝皇帝长大成|人,志在天下向南进发,有了内忧的唐国则很危险。
若是他说了,李从嘉又不甘心给夺走兵权,那么唐国一定会出现内乱,不过此时出现内乱倒是可以让他接受,毕竟北国周朝新帝继位,年纪幼小,不可能在这时贸然发动对唐国的进攻。
殷崇义在厅内来回的踱着步子,左右思量之后,他还是写下亲笔书信,叫人给韩熙载送了过去。
韩熙载知道李弘冀回京暴死的消息,已经通过信鸽给李从嘉送去消息,这会儿已经抱着他的妾室王屋山休息,看过殷崇义的信他立即扔下美人,将殷崇义的信笺又通过信鸽送了出去,希望郑王殿下能够判断当前的形式立即作出相关的反应。
李从嘉接到信笺已经是次日午后,怀里的瑾儿亲昵的坐在他腿上,仲寓则是蹲坐在他面前的小凳上,两人睁大眼睛,聚精会神的听着父亲讲故事。接到信笺,李从嘉不得不将才讲了一半的《小白兔和大灰狼的故事》放下,让秋红和柳絮两人来照顾孩子。
李从嘉没有想过李璟会算计自己,不是没有想过,是从来没有想过,李璟给他的感觉时刻都在关心自己。
不过唐国从弱小走向强大,人心就随之而发生改变,他看过信后也能明白李璟的变化,一个庞大的帝国和一个弱小国家的君主,那种心态可是截然不同的。殷崇义所说李璟已经安于现状,他将唐国当成超然于天下其他国家的大国,眼高于顶,自然希望他能在这位置上坐稳,不给任何人威胁到自己的帝位。
李从嘉虽然没有表露有争储之心,可是如今李弘冀已死,那么顺位继承储君之位就应该是李从嘉的。但是他在这两年来的发展着实让人看到他的能力,特别是军事上的才华,以及在苏杭湖秀四州收缴地主阶级土地时的强硬手腕,李璟自然会怕李从嘉也和李弘冀一般,心急上位。
当然换做李从嘉坐在李璟的位置上,或许他也会这么做。虽然李璟是自己的父皇,但是为了自己的妻妾子女,为了唐国不再将来给北国周朝侵略,李从嘉不得不思考解决之道。
想要李璟不消掉他的兵权,有两个办法,一是与周朝立即开战,二是他逼宫,让李璟退位。
挑起事端与周朝开战,那么他就要立即开始派人去边境挑事,造成边境的混乱,无论是谁主动出击,只要让李璟看到周朝的威胁还在,让他知道柴荣虽然死了,但是周朝也不是任人宰割,瘦死的骆驼还比马大,何况柴荣死了,他手下那些将领都未死,如此一来他的兵权就不会被轻易消掉。
李从嘉更不怕李璟将银枪都借此机会给了别人,银枪都军士中,李从嘉养着他们本人,还养着他们的父母妻儿,全军上下对他忠心可以用死来代替。军中待遇比唐国其他军中甚是优厚,每月的饷银就是其他军种的两倍,逢年过节的津贴补助,李从嘉也会发的足足,就是他将这兵亲自送给别人,那人也得考虑一下,养不养得起。
李璟若是将银枪都给了别人,为了减少开支,就一定会消减饷银,再加上新银枪都将领,胡乱改变李从嘉的思路,全军上下一定会消极作战,连战连败,李璟也不得不再启用李从嘉。
还有一种办法,那就是采取逼宫的方式直接让李璟退位,不过此时对李从嘉来说时机还不够成熟,毕竟他在革新之事上,给众多大臣弹劾,他若是贸然逼宫让李璟退位,那么唐国或许就会大乱,有人支持李璟也会有人支持自己,国内上下不能齐心,这是他不想看到的局面。
李从嘉仔细思量之后,便将苏杭湖秀四州的“眼睛”,全部派去淮河边境防线,同时也在时刻注意着江宁府态度和变化。
李璟确实已经有了消李从嘉的兵权的意思,当然不是一下子就将他打回原形,而是要慢慢来。他有想法以李从嘉收缴地主土地为由,将他从苏杭大都督的职位上撤下来,再换上其他人来做,当然还是要以李从嘉做的思路继续走下去。苏杭湖秀四州是一个大粮仓,他不可能再将土地归还那些地主阶级。
然后在将李从嘉调回京中,再找其他理由将银枪都的兵力削减,在这几次战役中,李璟已经看到了银枪都的实力,他怕李从嘉手中握着这么多兵力,哪一天他突然想明白被自己给利用了,反过来将自己的军。
当然,李景遂和李弘冀刚刚才死,李璟不可能此时就对李从嘉动手,他也是怕自己立即动手,李从嘉会狗急跳墙,对自己不利。
李从嘉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因此他在将鹰眼派出时,就已经要他们立即在边境制造混乱,挑起两国的纷争。
保大十五年的初春,由于李从嘉的命令,鹰眼在边境地带将周朝防线搅得的很不安生,周朝国内柴宗训幼不更事,太后符氏与大臣李谷、范质等人商议过后,便遣使出访唐国,斥责唐国在边境的所为。
李璟这时正将心思放在削弱李从嘉力量上,根本就没关注边境之事,就是刘仁赡也没有怎么在意,毕竟是那边混乱,而混乱又不是因自己而起,他只是叫自己的防御部队时刻关注周朝的动向,不给他们偷袭。
周朝来使还是陶谷,他事隔两年再来江宁府,江宁府还是那般繁华,可他的心上人秦若兰却是已经嫁做人妇,且已经给张洎生下了一个虎头虎脑的儿子,小夫妻的生活过得甚是美满。
李璟将自己当成天使上国,见到陶谷出使,满心欢喜的认为是周朝来朝贺,可是看到周朝的谴责之后,直接将眉头皱起,说道:“你朝帝幼,少不更事,朝中掌握军权武将作乱意图颠覆政权,想以此为理由,打散唐周两国的同盟,让天下陷入混乱,他们也好成事,你朝应该自查才是,不应该将事情怪在我朝……。”
“陛下息怒,我军在淮河一线,已经将作乱的一些人射杀,检查过尸体,每个人身上都有唐国军士的鱼符……,还请圣上过目。”陶谷直接将几个从死尸身上搜出来的鱼符交给刘贵。
李璟看了一眼,瞪眼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种鱼符可是哪里都做的出来,周朝看来真的是想对我唐国兴兵了……。”
陶谷从再次进入江宁府,就一改上次出使的作风,这会儿也直接硬气的回道:“陛下这说的就没道理了,我朝新帝继位不足一年,怎么可能挑起两国纷争,一定是你唐国看我朝帝幼,才会图谋不轨……。”
“一派胡言!”李璟本是心情很好,给陶谷这么一说立即火气大增,吼道:“来人,拖出去砍了。”
陶谷一身正气,朗声说道:“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外臣只是来讨还公道……。”
李璟听得这句将已经进殿的侍卫赶了出去,蹙眉说道:“别以为朕不敢责罚你这北国小臣,这不是你北国……。”
陶谷冷哼一声,笑道:“那唐国陛下不妨试试,我大周朝虽然新帝继位不足一年,但是肱骨之臣还建在,能征善战者也都在磨拳擦掌,可是唐国呢还有什么,为陛下您征战天下的李景遂先被贬后又给人毒杀,李弘冀又暴病而亡,只剩下个郑王李从嘉,就算是他再强,难道还能有三头六臂?”
李璟给陶谷这几句说的懵然一怔,也不怕丢人,良久才瞪着眼睛说道:“陶谷,你先退下,朕会查明此事,尽快给周朝一个交代。”
陶谷如此说也确实有底气,他在出使之前就曾与赵匡胤深夜长谈,赵匡胤虽然没将自己的想法透露出来,但却是告诉他该如何说如何做,赵匡胤的目的就是希望能与周朝发生战争,就算陶谷所说所做不能达成自己的目的,他也会随之就派出自己的人去马蚤扰唐国防线,让唐国不得不打。
与唐国开战,朝中自然有人推荐赵匡胤为帅,只要控制住周朝所有大军,他才有机会篡夺江山。从柴荣死后的这几个月来看,他身边的人所做的努力效果还算不错,可是李重进和白重赞等人他还没有拉拢过来,此时他能说动的人也才不过三分之一,若是他贸然篡位一定会有被反噬。因此他也有意推动战争,通过战争整合周朝此时还给他人控制在手的兵权,不管是北汉还是契丹,赵匡胤正在做着打算,可还没想出办法,淮河防线就传来了唐国密谍作乱的消息,如此也是正中赵匡胤下怀。
李璟听见陶谷说完那几句,恍然间有些想法,他认为这事可能是李从嘉挑起的。他知道自己的儿子都是聪明人,特别是这个六郎,李景遂和李弘冀相继死掉,如今作为皇帝的自己不提立储之事,一定是李从嘉从此中看到了危险,这才用了如此手段想要自保。
陶谷得意的下去,李璟便盯着殷崇义,然后又盯着韩熙载,沉思良久才喊道:“退朝,殷爱卿和韩爱卿留下,朕有事要说。”
正文 第293章 应对
更新时间:2013-4-20 8:33:47 本章字数:3449
(求收藏)
李从嘉没将自己的想法透露给任何人,因此殷崇义和韩熙载并不知情,见李璟将两人留下,众人都以为李璟是在做开战的准备,一个是枢密使,一个新任兵部尚书,将两人叫来共同商议也合情合理。
两人进了御书房,见李璟皱眉看着陶谷送来的国书。
李璟听见两人进来的声音,抬起头缓缓问道:“北国周朝来使谴责我朝,两位爱卿怎么看待此事?”
殷崇义与韩熙载对视了一眼,殷崇义说道:“陛下,中原百年不到易主多次,一定是北国周朝某些大臣或是武将见帝幼再想挑起事端,从而篡夺江山……。”
李璟也如此想过,殷崇义如此说,他又看着韩熙载问道:“韩爱卿,你怎么看?”
“陛下,臣与殷内使想法不尽相同。”韩熙载回道。
他能想到这一层,当然也想到是李从嘉为了自保做出此事,上次他将密信送过去之后就一直没有消息传回来,如今北国突然遣使谴责,他认为这事很有可能是郑王殿下所为,这自保的方式与逼宫夺位相比可是柔和太多了。
既然想到可能是郑王殿下自保的方式,韩熙载接着说道:“那赵匡胤、白重赞和李重进都是枭臣,手握重兵,柴荣不死,他们可以安心效忠,可是柴荣一死,幼帝继位,他们一定会有些想法,与邻国开战、制造混乱,是整合他人手中兵权夺取帝位的最好方式,如今他们选择唐国,陛下此时不得不防范啊。”
“难道韩爱卿想要朕还在没有确定是谁所为时就屯兵边境,使得局势更加混乱?”李璟自然明白此间的道理,可是他不想与周朝发生纷争,微微蹙眉问道。
韩熙载说道:“臣不是此意,我朝淮河防线牢固,只要我朝几支能征善战的军队做好准备即可,就是周朝大军压境,淮河沿线也能抵挡一些时日,这样援军就可以到达……,例如让郑王殿下大军在江宁等候,一旦敌军来袭,援军只要两天便可以赶到。”
韩熙载说完,沉思着的李璟忽然一笑,殷崇义却是将眉头皱起。
李璟早就有意要先将李从嘉从苏杭大都督的位置上撤下,再削弱其兵权,如今韩熙载这么说他却是直接有理由削弱其兵权,他可以李从嘉公务繁忙为由,将银枪都交给自己信任的人。如此一来,就是李从嘉还有这个大都督的职位,没有兵权也掀不起任何风浪。
韩熙载只顾着为李从嘉想,难免有些疏漏,却是没想到李璟会想到这一层。殷崇义皱起眉头,他已经从韩熙载的话中听出他的意思,看到李璟发笑他心知不好,心里也在责怪韩熙载考虑不周,也怪郑王殿下没有考虑到此事。
当然殷崇义不知道李从嘉早对此做过考虑,李从嘉只需做些手脚,银枪都就算是给了别人也无法发挥战斗力,最终李璟还不得不将李从嘉请出。
“如此也好。”李璟淡淡一笑,他居然有些感激韩熙载给了他这样的提醒。
李璟再次召见陶谷是两天之后的事,李璟不想两国起纷争,主要以安抚为主,最后才说明自己的意思,立即在国内严查,这才将陶谷打发走。
陶谷来唐国,赵匡胤暗中给他的命令就是引起两国的纷争,他没达成目的自然不想离开,左思右想之后才琢磨出一招妙计。
二月初,陶谷一行人出京,刚刚出了西门,就遇到了刺客,这群刺客下手毫不留情,一行人三十几人,十几人死亡,十几人受伤,就连坐在马车内的陶谷大腿也中了一箭,好在守城士兵立即出城,将黑衣人吓跑,不然陶谷等人怕是要都给刺杀。
刺客面对守城士兵,边打边退,扔下了三具尸体之后这才消失在码头,将陶谷一行人送回城内,士兵又在刺客身上搜到了他们的身份凭证。
陶谷等一众伤员进城,李璟得到消息之后立即派出御医前来疗伤。
此刻李璟坐在龙椅上,眉头皱紧,他认定了此事是李从嘉所为,李从嘉派人刺杀陶谷就是为了挑起两国纷争从而保留自己的兵权。李璟将拳头攥紧,心里愤恨李从嘉在这种时候不顾大局,为了自己的利益居然派人刺杀使臣。陶谷若是真的被人杀死在这里,两国也没有再谈的必要,开战在所难免。可如今陶谷未死,他将消息封锁,此时就还有一线不战的生机。
李璟还在愤怒时又看到从刺客身上搜出的物证,就更加确定是李从嘉所为。他下了杀心,直接下命令控制了郑王府,然后又派人以周朝蓄意挑起战争为由,修书让李从嘉回京参议军务。
驿馆之内,御医包扎过后已经退了出去,陶谷龇牙咧嘴的骂道:“混蛋,本官只是叫他们做个样子,赵匡胤居然下手这么狠,真想要本官的老命不成?”
陶谷在这里骂着赵匡胤,却是不知赵匡胤的人还在码头上等着行刺,还未动手陶谷一行人就遭遇了刺客,对他们下手的另有其人。
李璟意图封锁陶谷遇刺的消息,不过就算是他封锁官方消息,民间的消息还在传。鹰眼在江宁府的分支很庞大,在陶谷遇刺时就有人在场看到,且将消息立即传了出去。而李璟之后所做的一系列动作,也给鹰眼发现。
李从嘉先接到陶谷在京中遇刺的消息,不禁将眉头皱紧,在这关键时刻,他忽然意识到了威胁,他认为陶谷遇刺一定会有人嫁祸到自己身上。
不再一个人多想,李从嘉急忙将林仁肇和郑元华等人叫来商议如何应对此事。
郑元华和林仁肇等人得知陶谷遇刺的消息之后,郑元华立即说道:“殿下,此事还要继续观望,看圣上如何决断,若是有人嫁祸殿下,那么圣上一定会以其他事情为由招殿下回京,若是没有殿下也不要再担心此事。”
李从嘉点头,随即又问:“若是父皇招本王回京又该怎么办?”
郑元华说道:“那么殿下的机会就到了,殿下若是不反击,待殿下的或许就是和李景遂同样的下场。”
林仁肇在郑元华说完又说道:“殿下此时应当先将兵力集合在一起,将苏州、湖州和秀州三地的士兵都调回来,再派出探子继续探查消息,观察局势如何变化,以不变应万变……。”
李从嘉眉头皱紧,他没想过要反叛,但是李璟若是逼自己,他也不得不反,可是此时他还不能确定李璟的态度和是否有人嫁祸自己。
湖州和秀州战后,两地的所有俘虏都在李从嘉手中,李从嘉给他们以及家人安置房舍和土地。先期叫他们建造房舍,扩建湖州城,之后又编入军队,以民兵的形式存在,这一部分就有四万多人。杭州一战之后李从嘉将吴越内城中的禁军俘虏一万多人全部收为己用,然后又从其他俘虏中挑得精壮士兵凑齐了两万五千人,增加到银枪都中,银枪都的兵力瞬间达到四万多。而湖州的四万人朝中是不知其存在的,在湖州扩建完毕,李从嘉虽然在成为苏杭大都督之后,他亲自忙着很多事情,可是林仁肇、郑元华等人却是一直在操练着,若是开战这些人立即就能上战场。而此时白鹭洲吕德手中还有六千人,罗洪手中的两千水兵也在跟着船队护航。
银枪都在苏杭胡秀四州有四万多人,因此李从嘉总兵力有近十万人,他不怕开战,但是他怕李璟对他在江宁府的妻妾不利。
符静娴刚刚产下一女,婴儿还未满月,他还来不及回去看上一眼,王珏也在上次跟李从嘉、意可三人同床共枕之后怀了身孕。李璟做得出杀掉自己的亲生儿子的事,那么李从嘉的家眷对他来说还不如李弘冀,这也是他最为担心的。
郑元华见李从嘉的眉头皱紧,也窥得他的担心,立即说道:“殿下若是担心郑王府上的家眷,应当立即就将人接出来。”
李从嘉也怕李璟此时已经对郑王府下了手,但还是沉声说道:“通知江宁府的‘眼睛’,将郑王府人都转移到白鹭洲,准备大船出海从杭州湾进入钱塘江。再通知吕德做好防御,再叫军械作坊立即开始大量生产箭矢……。”
白鹭洲是李从嘉的秘密根基,他不知道李璟是否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