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道弟两人好的跟一个人一样他又怎会把这些给朕说!”李信笑了笑道:“朕身为天子要想知道属下的秘密还是非常容易的。朕来问你如今你我两个算是见了面了今后你可还会自杀?”
“臣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哪还会自杀?自是要好好的活下去为陛下办事。”
“这样好这样好!”李信点了点头道:“你们田家在故齐国日久故齐国的那些遗老贤才对你们田家是极其忠心你自杀了他们也就不活了如此不全是国家不幸?这次叫你前来本来是想封你个王在朝廷上挂个闲职有事没事的陪朕说说话。可是朕这几日想起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没有你田横相助只怕万难完成不知你可愿意助朕办此大事?”
田横想李信口中所说的这件大事一定就是让他入海寻仙了从椅子上站起来拍着胸膛保证一定会把李信交待下来的事情圆美完成。果不其然当他一番忠心耿耿表白完了之后李信道:“对于徐福
仙你有什么想法?”
“陛下是上天的儿子寿命一定得跟天地一样长久这样天下才能在陛下长时间的治理之下欣欣向荣。当初始皇帝派徐福出海寻仙想必也跟陛下存着一样的想法只是神仙悬于海外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随时变换着位置如果陛下要派臣去寻仙纵使这事极难臣也要耗尽毕生的精力与时间去为陛下找到神仙。”
“这么说你想成为朕的徐福了?”李信笑道。
“臣愿为陛下的徐福!”
“那你是相信天底下有神仙了?”
“神仙虚无缥缈想见极是不易可臣相信天底下一定有神仙。”
“你相信天底下有神仙可朕并不相信天底下有神仙不光朕不相信天底下有神仙其实始皇帝他也不相信天底下有神仙!”李信把脸一寒突然道。
“这……这……陛下不相信神仙这说明陛下……可陛下怎么能武断始皇帝不相信神仙呢?始皇帝一定是相信天下有神仙的不然为何要派徐福数次出海寻仙?”田横糊涂起来猜测李信把自己从‘郁州’找来难道不是让他出海寻仙?如果不是让他成为徐福这样的方士那李信嘴中所谓的大事又是何事?
“这些日子朕常常研究碣石刻的始皇亲书封禅书通篇下来哪有一句是为了寻仙以得到长生不老药?”见田横已经愣李信侃侃而道:“况且寻仙之事始于始皇帝而终于始皇帝二世皇胡亥荒滛无道难道他就不想成仙?不想千年万年的享受下去!为何他在位多年从来没有派人出海寻过一次仙所以朕认为始皇帝出海一定另有目地!”
“另有目地?什么目地!”田横问道。
自打决定让田横出海东征扶桑西占东亚群岛以及打开一条通往印度洋、非洲乃至于欧洲的水上通路李信便开始怀疑始皇帝数次派人出海是不是真的为了寻找长生不老药?秦始皇是个有胸才大略的人既然已经统治了天下东临竭石以观沧海难道心中就不想知道大海的那边是什么?就不想把所能到达的地方全部纳入大秦的版图?所以站在始皇帝的高度李信认为始皇帝派徐福打着寻仙的旗号出海真实的用意就是为了扩张版图就跟他现在所考虑的一样把整个地球纳入中国的版图之中。
哪怕始皇帝心中并无这么大的野心李信想他一定也是为了满足心中的好奇心派徐福出海是为了探寻那片未知的世界究竟有些什么?到所能到达的地方立下一块石碑向世界宣示大秦国力的强悍其意义如同于两千多年后人们一窝蜂的要探索月球火星最少也跟要在南极北极建工作站的意义相同。
想想两千多年前始皇帝的雄心李信就觉得汗颜于是更加迅的着手准备这件事情希望在有生之年拿下扶桑。东南亚那些岛就算拿不下来也要多展开交流这样才能更快的促进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展更好的服务于中国的强大。不然许多东西在目前的中国根本没有比如橡胶之类的东西以至于他原有的许多想法根本没有办法实行。
“你在‘郁州’也住了半年多每天夜幕降临或者太阳即将从海平面升起你就不想知道黑暗里边有些什么?大海的更远处有些什么?”李信问道。
犹如被一只温柔的小手呵到身体的最痒处田横有些按捺不住在6上生活还没什么?自从在‘郁州’岛上生活之后有许多东西他一直想不通比如大海究竟有多大?太阳到底是从什么地方出来的?海的那边会不会也有一块很大很大的6地就如中国这么大的一块土地上边也住着许多的人过着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生活。
“陛下的意思是始皇帝派徐福出海并非是为了寻仙而是想弄明白这个世界?”田横问道。
“大概是这么个意思!”李信点了点头。
“陛下想让我当徐福其原因也并非是寻仙得到长生不老仙药而是也想弄明白这个世界?”
“这个世界有什么我很清楚!”
“陛下清楚?”
李信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笑了笑道:“也可以说我曾做过一场梦在梦中把这个世界全瞧了个清楚希望你能代我去看看朕梦中的世界与现实中的巨界有什么不同。”“梦?”田横疑虑道。
第五章 海上之王
是梦这是一场稀奇古怪让人欲罢不能的梦。我朕者其他的什么郡坐船出之后不久便会到达一个岛。那个岛很大如果朕没记错的话那个岛叫台湾应该跟琅琊郡的大小差不多或许比琅琊郡还大些也说不定。这个岛跟鸡蛋的形状差不多里边生活着一群性格淳朴热情善良的人土地很肥活物产很丰富只要经营得善上边足可养活两千万左右的人口。”
“两千多万人口?”田横的表情异常惊讶!自从在故齐国称王称霸有了权利之后他所能够了解到的是在故齐国生活的人口最多时也不到一千万人口。西楚霸占故齐时由于战争人口降到了三百万左右又经数年争战如今李信统一中国后故齐国土地上的人口只怕仅余百万左右。两千万人口?对他来说这无异于一个天文数字。
“哦那是以后可能达到的人口数现在肯定没有那么多但至少也应该在百万人口左右。我记得由这个岛再往东走还有四个面积也很大的岛被统称为扶桑!”
“扶桑?太阳升起来的地方神仙住的岛。这么说神仙也是有的了!”田横再次的惊讶。
“这……”一时的高兴李信竟忘了在中国的古老传说中扶桑是个被极度神话了的地方所有人都对那个岛充满美好的憧憬这倒让他有些难堪懊悔怎么用扶搡去称自己所痛恶的岛呢?难不成叫琉球。可在他地印象中琉球与那个邪恶的国家并不是一个概念最少在明亡以前琉球郡岛尚属于中国所以绝对不能以琉球相称。
“扶桑只是人们对不明白的东西灌以美好的想象是不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朕不知道或许以前曾是个美好的地方也说不定可在梦中绝对是个罪恶罪为集中的地方。那里人人吃人是个蛮荒未曾开化的地方。所生活地一群人与野兽无异。他们根本不知礼教为何物。全跟中山狼一样。如果给他们一个机会地话就会把中国给祸害地不成样子。你如果有机会能到那里一定要想个办法驯化他们使他们开化最少也得让他们懂得做人与做野兽的区别来!”
“是!”田横点了点头抬头看着李信问道:“那……在陛下的梦中再往东边是什么?”
“再往东边?”李信陷入了沉思。再往东便是一望无垠的太平洋依现在的手工艺水平与造船工艺想要突破太平洋这个天堑赶到美洲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先沿途根本没有供补给的地方。还没到美洲呢人就全都饿死了!再说飘洋过海历经数年到达美洲有何用那里如今还是印弟安人地天下就算过了一千多年两千年还是属于原始人的阶段到达那里不是自找没趣吗?
李信干咽了两口唾沫舔了舔干涸的嘴唇道:“再往东边全是海船行一年乃至于两三年就会到达一片广袤的土地比我们中国还大。不过那里人烟稀少凭我们现在所能造出来的船只无法到达。等将来我们造出更快更大的船。你再去那边一看究竟也不迟。你去过扶桑岛就没必要再往东去了此时应该折而向南沿着海岸线一直往南走。你会看到许多的小国。各个国家有一些我们中国所没有的东西你要想办法把我们没有地东西都设法搞过来。你会现这些地方地人跟我们长得很不相同就肤色来说有的是棕色的有地是黑色的有的是白色的。”
“黑色的?那岂不成了昆仑奴!”田横笑了笑。
“没错就是所谓的昆仑奴。如果这些国家愿意对中国称臣那就允许他们对中国称臣并让他们的国王派人来中国走上一走转上一转学学我们天朝的礼仪看看什么叫做大国风范。如果他们不愿对中国称臣那就打得他们屈服想占领他们的国家就占领他们的国家不想占领就跟他们做生意用我们所产的茶叶与陶瓷去换取他们所珍爱的东西!”
“哦臣明白了陛下是想让臣经商与那些弹丸小国互通有无。”田横点了点头道。
“那些弹丸小国又有什么好东西能与我们互通有无的靠着船坚炮利说好听的是跟他们做生意说能听的就是赤裸裸的掠夺他们。不过多交流交流也是好的在促进他们展的同时很可能反过来也能促进我们的展!”李信说道正要给田横下下令封田横为个什么王让田横领着舰队就这么干吧突然又想起这样似乎不是很妥。
李信想起明永乐大帝时朱棣曾派郑和七下西洋然而下了七次西洋后在耗费无穷无尽的金钱之后再也没有后续的下西洋。至后来也不知姓朱的是如何考虑竟然开始了全面的禁海片舢不得入海违令者斩。而很短的时间之后西班牙与葡萄牙等欧洲国家展开了举世闻名的大航海时代到达了世界上所能到达的地方逐渐统霸了全球。是明朝的船不行吗?不是的!如果是明朝的船不行明朝没有国力下西洋郑和也不会走的那么远。所以究其原因李信认为应该是个动力的问题应该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问题。
郑和下西洋有说是永乐大帝怕自己得来的政权不稳为了寻找逃亡海外的朱允文才七次派郑和前去寻找。有说是为了宣扬天朝上国去看一看海外还有没有一个国家能与明朝所媲美因此派郑和下西洋。但不管怎么说郑和下西洋是件耗钱颇多的举动而这一切开度都是朝庭拿出来的郑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
国家的钱出去巡游一番除了宣扬一下大明地天威。大帝寻找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外再也没什么建树。
而西班牙与葡萄牙呢?他们是以商人的性质出海是以侵略别国的财富为目的。作为国家除了给这些商队开一纸证明以及当他们有危险时给予一定的救助外其余的时间就是抽税。国家基本上没有往航海上投一点资相反还从航海上获利无穷而商人们则从航海上边获得了比国家多得多的利益。在利益地驱动之下他们有了动力。在主观能动性上也乐意做这样地事情。所以可以走得很远。甚至于终于把整个地球都摸索了个清楚。
想到此李信马上把自己已经筹划好地要用朝廷的朝政不遗余力资助田横出海全部推翻重来。他要学习西班牙、葡萄牙那样仅仅是给田横一定的权力由他像做生意那样去海里闯。如此作有两个好处第一朝廷上不出资或者仅仅出很少的一点资但可以换来巨大的利益。由此可以堵住因为花费巨大而遭到大臣们反对的嘴甚至于让大臣们也乐意这样的出海行为。第二:田横既有了权力而且在探寻大海地到路上还能获利非浅可以从被动的为中国或者说为他李信出海变成自己为了获利而出海主观上能使他十分乐意去做这样的事情简直就是只有利没有弊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朕想封你为东海王!”李信禁不住为自己的设想而得意非常看田横的眼光就跟看一件无以伦比的宝贝一般。两只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东海王!”田横重复了一遍。现在对他来说。为王不为王的已经没有什么他完全沉醉于李信所描述地梦里迫不及待地希望去大海中遨游一番。去四处看一看。
“朕封你这个东海王可跟普通的王不一样!”李信笑道。
“不一样?”田横疑问道。
“对这个东海王跟张耳的赵王不同跟韩王韩信地那个王不同跟韩信的齐王不同甚至跟新近投靠中国的赵佗那个南越王也不同。你这个王并非我中国的附庸王算是独立于中国之外的一个王有着韩信他们无法相比的权力不用像韩人他们每事都得向朕禀报也不用每年亲自到朝廷上述职只要逢年过节的给朕上些贡便行。”
“这……”田横以王李信是在开他的玩笑这样的王岂不是同项羽当初分的王无异。据他的了解李信不该有这么好心的干笑两声道:“臣……”
“你先别急且听朕把话说完!”李信笑道:“这仅仅是形势上的不同罢了与那三王最大的不同是你这个王在中国没有一丁一点的封地。”
“臣……臣能为陛下出海探寻便已心满意足不需要任何的封地!”田横似乎有点明白了原来他这个所谓的王是个空名的王罢了只是有一点他想不通既然连封地都没有每年怎么向李信上贡。
“你误会朕的意思了朕说的是你在中国没有一丁一点的封地并没有说你在其他地方也没有任何的封地。朕已经给你讲的很清楚了海上有许多的小国你看哪个国家不顺眼可以去压一些土地来作为自己的封地。比如刚才我所给你说的先你就可以把扶桑拿下来当作自己的封地至于台湾吗我可以先借给你使用二三十年让你暂时有个立足之本。‘郁州’岛与‘县’朕也暂时先借给你使用!”
“谢陛下!可……出海先的有船夺取士地先要有兵这两样最基本的东西臣可是一点也没有啊!”田横道。
“这些朕都给你想好了已替你选了两千勇士作为你的手下兵马。那些小国的兵力都非常弱有两千兵士足够你使用了。你回到‘县’之后先自行搜罗一些信子、百工、种子、商品等一应物什等朕回了‘咸阳’再往‘县’给你调派一些能工巧匠助你造船。至于先期所需要的钱财这样吧朕先借给你二十四万黄金这些钱财你少付一些利息便可等有了钱再还不迟。在‘县’准备个一两年等有了船这就出海经营你自己的前途去吧。今后需要往海上的那些小国卖什么东西无需向朕请示什么自到‘县’采办要往中国卖什么物品也无需向朕请示什么自来‘县’买卖至于你每年上贡的数目吗?就以你一年盈利的三成上交如何?”
田横仔细算了算这事自己只有添光的份没有吃亏的份拱拱手道:“臣肝脑涂地也要皆尽全力办好陛下交待下来的事情!”
“朕有一种预感在不久的将来你会跟朕一样成为天底下有权势的人但这个预感能否成为现实就全看你自己的能耐了。如果搞的好了等过个年朕会随你一起出东海下西洋满世界走上一遭好好的看上一看让天底下所有的化外之民都沐浴于中国的光晕之下。”
“陛下臣这脑子有点乱许多的东西想不明白唯一能明白的是臣绝对不敢成为陛下这样有权势的人愿一辈子对陛下称臣。”田横似乎明白了李信的意思又似乎完全糊涂起来。
“有什么想不明白的这就是朕给你的权力!说白了从今之后中国之内朕说了算中国之外你说了算。朕是6上之王你就是海上之王整个天下也就在你我的手中了!”……
第六章 礼教之争
信下了平生最富创意而又大胆的一个命令后感觉扶沿海尽是些未开化的民族田横此番出海就像一个巨人行走于蚁岤之内根本不会碰到什么大的麻烦。于是异常放心的从琅琊郡迤逦而返本打算绕道辽西郡经上谷过代国看一看韩王韩信与因张耳亡而新任为赵国国王的张敖。
车队还未到辽西郡前方传来消息说冒顿单于亲率匈奴左右贤王合三十多万野战骑兵正在攻打代国沿线长城韩王韩信兵少将寡无法抵御本该向朝廷岂求增援可却秘密与冒顿商量准备投靠匈奴人共建大业。
匈奴人选择这个时机出击绝对是个最好的时机。长城内李信刚刚经历了统一之战历经数年南征北战的将士多已疲累众多的士卒已经离伍为民过起耕织的普通生活所留为数不多的将士全在河套地区以及辽西沿线驻守长城代国长城沿线确实是个缺口。现今唯一可以利用的也就只有赵佗新降的六十万原秦军铁甲可这支队伍尚在南越匆忙之中无法由极南调往极北最少也得半年或者一年的时间准备。
代国西是雁门关代国南是赵国代国东是辽西郡。按照兵马的安插配制李信有信心匈奴骑兵无法突破雁门关隘也无法杀入辽西郡唯一可能的就是由代国而入赵国。封韩王韩信为代国国君封张耳为赵国国君。这都是在特定历史下的特定所为在内心底他巴不得把这两个王全都取消如今是个机会既然韩王韩信投靠了匈奴人那么除掉这个王已经是水到渠成地事情关键就看张敖是否能够抵御匈奴的铁骑如果时间选择的对两个王将会同时被消。
随即。车队不在往北上。沿着黄河返回到‘咸阳’。
自打国都有意定到‘咸阳’后。在萧何的组织之下于‘咸阳’宫外七八里处又兴建了一座宫殿取名为‘长乐’宫。此宫殿也是历经数年而建在战争进行到最紧要处也没有停过李信出游‘琅琊’郡这个宫殿的建造接近于尾声李信从‘琅琊’郡返回这座宫殿终于落成。
李信归来。也就是由咸阳宫入主长乐宫的时间文武百官各等大臣全到‘长乐’宫前等候在礼宾官的主持之下大臣们依照顺序站在东厢面朝西方。侍卫武官们夹着台阶布岗并在庭院中警备手中拿着兵器四周彩旗飘扬。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一排宦官踩着小碎步紧张而又严肃的跑来。嘴中唱喝天子即将到来文武百官准备迎驾地消息。过了一刻钟数十人推着御辇冉冉而来车上坐着玉珠垂挂。一身尊贵黄铯龙袍地皇帝李信。御辇在宫门大殿外停下十来个衣着鲜明地宦臣手抬软榻把李信直接从车上抬入殿中在殿上的那张龙椅上坐了下来。
礼宾官引导大臣依据爵位的高低按顺序向前给李信敬礼。整个场面庄严而且肃穆大臣们一个个心怀恐惧。等到一切完毕殿上摆下了向李信祝福的酒宴大家循规蹈矩的坐在殿上弯腰低头不敢仰视。祝酒仍然是按照爵位大小的顺序进行一连九次之后整个礼仪算是完成这时监察官出来指控若干举动不符合规矩的官员。
整个礼仪从开始到结束容纳数千人地大殿上没有一个人敢大声喧哗粗鲁无理。这是一种何等的威严对于李信是一种何等的尊敬虽然他脸上并不动声色但心中的那份激动与感慨不是其他人所能体会的如果不是大殿中齐聚着的大臣当即就要手舞足蹈一番狂赞:“当皇帝可真他娘的尊贵难怪天下的人都想当这种生活哪怕过上一天也是值得地。”
然而事情地展马上让他有些不可理解甚至于心底开始愤怒。被监察官指控礼仪不合规矩的人中有许多是跟随李信日久的大臣这其中包括为打天下而立下汗马功劳地英布、韩敬等人开始大家还能强忍监察官对他们的横加指责谁料到了最后那个监察官口气生硬的道:“请这些行为举止不符合规矩的人退出大殿!”
“你!”英布把铁榔头一样的拳攥的紧紧的额头上那个‘囚’字开始闪出亮光看了一眼李信满脸潮红尽是不解之色。
李信相信如果不是因为他在殿上坐着的话英布铁定会一拳敲碎那个监察官的脑袋。对于刚才这番晋见皇帝的礼仪他在心中虽然暗暗高兴但是也十分的清楚此等礼仪除了能满足人心中的虚荣外并无其他任何的好处。以前就算在始皇帝时礼仪也没有如此严苛依英布如今的身份地位就好比始皇帝时期的蒙恬据他所知始皇帝面见蒙恬可是与蒙恬拥肩而座如兄弟一般连句厉言都不说哪能干出把英布逐出大殿扫地出门的事情来这不是逼着英布与他心生隔阂吗?
“娘老子的莫非我当了皇帝民主之风不兴反缩连嬴政那小子都比不过?”李信心中暗道一声。
“还不退出大殿莫非想让人把你等打将出去!”监察官指着英布等将领厉声喝道眼中根本没有一丝的尊敬斥喝英布如同老子在斥喝儿子一般。官阶小的已经打心底畏惧这个监察官整整衣袖一脸屈辱的要从殿下退去。英布这些爵位大到快顶到天的再次抬起头看向李信等待着李信亲自下令把他们扫地出门。
“给朕滚出大殿去!”
李信喝了一声英布等人心头一颤抬头朝殿上望去却见李信正威严的看着那名监察官并非是让他们滚出大殿去而是让那个监察官滚出大殿去。心中不仅长舒了一口气。那名监察官高兴得意地脸也在此时完全
喃喃了一句道:“此套礼仪完全是叔孙通大人根据改变而来臣身为监察官严格按照礼仪来约束大臣们的行为臣没错……”
“你在欺朕没在大秦为过官吗?”李信斜眼冷笑不容质疑的道:“退下去!凡是俸禄在一万石往下的官员也给朕退下去!”
令已下俸禄达不到一万石的官员哪有不退之理纷纷紧张而又安静的从大殿中往外退。心中不明李信为何突然如此大怒。礼仪严格一点。突显为君的尊贵有什么不好吗?
“礼教啊礼教!”李信暗叹一声把头摇摇垂也下去。从他有限地见识之中他知道不管三皇五帝还是唐宋元明清一直排列下来。也不管是中国地还是外国地。凡是身为一个国家都会有人投当权者所好给当权都造出与众不同的尊贵与威严来。
可不管是哪个国家都没有中国礼教的这种奇特去突出一个跪字。跪是一种对人最尊贵对己最屈辱的古礼在他未‘明’床椅之前也就是在他还未称帝之前人们普遍使用榻与席的时候。跪还是一种极其简单的礼节。只要身体微微前倾意思一下跪礼便行。可现在他已称帝。在床与桌椅已经普及行跪礼就麻烦了许多最少得走完以下几个步骤——起身拱手弯膝下屈叩头起身。
这是一种难堪的负担英布他们刚才为何被监察官指责不合规矩还不是下跪地姿势不够标准跪在地上身躯挺的不够直奴性没有完完全全的显露出来?跪就是一个毒瘤一个阻碍血液正常流动培养奴性成长的毒瘤!在他兴奋过之后已经意识到只要他在位哪怕其他的礼节不废最少这个跪是一定要废的。不然它将严重扭曲中国人的性格极度影响他最后的理想使中国人人都有民主、人权。
李信抬起头大殿中地人已经退地差不多了可依然还有近三百人。这些人还都跪在地上神情可怜的瞧着他。
“没想到我中国是越来越强大了可谓是人才济济!”李信夸张的把双臂往上举了举笑道:“记得朕刚在九原称王时俸禄达到一万石地不过七八人这才多长时间已经达到了三百人把大殿都挤得密密麻麻麻。再退俸禄达不到两万石的从殿中退去!”
众臣从地上爬起身依次从殿中退了下去这次退出绝大多数的大臣留下来的不过二十三人其中包括英布、韩敬、彭越这样的武将也包括张良、萧何、叔孙通这样的文臣。
“都起来吧!”李信从殿上走了下来来到大殿中央把刚才摆菜肴的几张大桌子命人拼接起来让众人在桌子前坐下。英布等大大咧咧的在桌前坐下张良、萧何在李信的再三要求之下告了个罪也坐了下来还有七八人是以叔孙通为的人抵死不坐口称与礼不符。
“你们别给朕摆弄什么与礼符不符朕知道你们搞的这套礼教是儒家的拿手本领。所谓儒就是典礼专家的意思你们搞这套一定得心应手了!可你们可知道如此办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李信问道。
“礼教的作用很强大!”叔孙通拱了拱手伏身跪在地上道:“用在个人头上无论动态与静态的都有一定法则可以遵循所有行为都可达到尽善尽美之境。用于家庭之上可以分别内外和睦九族。用在地方上长幼的辈分划分清楚风俗习惯都由丑变美。用在国家上君王与臣僚就有一定的序列可以顺利推动行政治理人民。用到天下则百姓无不顺服纪纲可以挥权威作用使天下不陷入混乱之中!”
6贾也是个儒生叔孙通制定礼教是得了他全力的支持如张良、萧何本觉叔孙通他们制定的礼教太过严苛很可能束服大臣与百姓使人展不开手脚但最终也被他所一一说服。听罢叔孙通的辩解6贾跪在地上鼓手而笑道:“叔孙大人所说极是天下是否能治全看礼教的作用!”
李信心中清楚如今这个时代想要推行民主简直是有些痴心妄想还是需要专制一点而礼教正是为专制所服务的。至于民主吗得缓而不能急需要循序渐近!罗马为什么会在一朝之间覆灭还不是在人民还不能很好掌握民主的时候强行推行了民主最后搞的一团糟在瞬夕之间宣告一个古老的大帝国崩溃?
李信并非是要全面否定叔孙通所在今日朝廷上演示的礼仪只是希望可以不需要如此严苛使礼教能够在现阶段顺利保持他的掌权之外不使天下人全都变成毫无思想的被奴役者使百姓的思想完全被束缚住最终丧失了创造力。
被叔孙通的一番辩驳李信不知该如何回答只得道:“你说礼的好处朕明白。不过朕觉得这个跪应该废除就连殿上的那个龙椅也用摆的那么高应该尽量的放低让朕能与大臣们促膝交谈!”
“万万不可!”叔孙通狂晃脑袋道:“不跪?大殿之上谁人知道哪个是臣哪个是皇帝如何显示陛下的威严?把龙椅的高度降低大臣与百姓们就会以为陛下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不需要他们的仰视此举将是祸乱的根源一时不察将引大乱。”
“叔孙大人有些危言耸听了跪拜之礼臣觉得完全可以废除龙椅的位置也可放低。大乱?如何大乱百万的精兵与善战的将领都是假的?”坐在张良旁边的一个文官道李信打眼一看说话的乃是杨熊。
第七章 解救黑夫
熊本来也是在军队中打滚混功名的而且与英布这些都不错。后来因为对行军打仗方面确实没有太大的天分在萧何归降之后便被从军队中抽调出进行文职方面的工作。没想到这一调彻底改变了他的一生离开了军队让他简直有一种如鱼得水的感觉短短几年之间便升为朝廷中的重臣。
有了曾经在军队中呆过的经历杨熊跟叔孙通这些纯粹的文人有着本质的不同少了一些文人的阴柔多了几分的豪气。从李信的语气中他已清楚李信对于叔孙通等制定的这套礼教并不感冒略一思量后开口反驳起叔孙通的言论。
可能是由于激动的原因或者里边还夹杂着要在此次庭辩得到李信彻底赏识的因素杨熊的两只耳朵赤红在李信鼓励的目光注视下接着道:
“就说这个跪吧臣是坚决持反对态度的!如果按照叔孙大人所设计的这一套执行下去那么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呢?陛下和大臣之间将会竖起一道无形的鸿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道鸿沟越来越宽越来越深越来越无法逾越。将会导致官越小尊严越少小民会彻底的丧失尊严。”
“尊严?尊严值几钱几两一斤!现在唯一重要的是能完全体现陛下作为皇帝的尊贵只有陛下的尊贵完全休现出来了天下才能达到长治久安的目地。岂不闻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叔孙通跪在地上把腰板挺地笔直驳斥道。
“这么说为了体现陛下的尊贵只能靠跪来实现了?就连言路闭塞也不再考虑了?”杨熊冷冷一笑道。
“除了下跪天底下还能有什么方式可以把陛下的尊贵完全显现出来!从三皇五帝开始跪便是展现为王者尊贵身份受万民景仰的唯一有效手段……”叔孙通道。
“不对吧!”杨熊冷哼一声道:“上古的那些事情太过遥远咱们暂且不提。还是说些不久前的事情。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春秋战国时期每个国家的王者都会设几个官位可以坐在帝王身边参于议政。就是到了秦统一六国之后这种制度也不曾废弃。真要按照叔孙大人地礼仪那君臣之间促膝长谈交头接耳地美好时光岂不是要一去不返?大臣们因为没有尊严面对皇帝卑躬屈膝专捡陛下爱听与喜欢听地说谁也不敢表露心中真实的想法像朋友那样去劝诫大王什么该做什么又不该做。岂不是让所有的大臣都变成如赵高那样的人物?如此国家就会像秦一样迅覆灭叔孙大人要的就是这样的结果?是想成为赵高那种专权的人物?”
“你……此乃诛心之罪岂有此理岂有此理!”叔孙通眼角直跳跪在地上手指杨熊已气到口不能言地地步。
“我这是为叔孙大人好免得叔孙大人越走越远。最后落个遗臭万年的下场!”杨熊干笑了两声。面色突然一寒道:“叔孙大人!我说句不该说的话你的抱负太小。只偷窃了一点礼教的残渣为了适应世俗的需要谋求陛下的赏识竟然撒了个弥天大谎要让本来还算不错的礼教完全沉沦下去这怎让人不痛心疾。说到这里我想起坊间流传地一个笑话说叔孙大人为了完善礼教亲自驱车前去鲁国请教孔丘。谁料孔丘闻之连忙避让不敢相见。众人奇怪忙问孔丘为何不见?孔丘笑道:我传授学问是为了人人都知书达礼更好地为国家社会所服务。可叔孙通的那套是什么?那不是让人人都放弃自己的立场原则去随俗邀宠屈从别人?如此既算有礼教有法则又如何实行!”
“胡言乱语极尽侮辱之能事杨熊你太过分了!”6贾喝斥道。
话已说到这种地步再说下去李信真害怕杨熊把叔孙通与6贾等人全部气死在当场摆了摆手道:“说到底叔孙通制定地礼仪还是有一定用处的最少可以培养人们的高贵品德。可是你们在制订礼仪时忘了一点时代在不断的进步有些古礼该废即得废不然会严重拖累国家的展。今天朝议就进行到此今后跪拜之礼完全废除殿上龙椅高度也要下降如果还有谁在这两件事上嚷嚷便是食古不化使朕怀疑他有没有能力为朕办事!跪在地上的都起来入座谁若还是坚持跪而不起那就请殿外跪去朕用不起这种人!”
叔孙通与6贾面面相觑吱唔了几下也就从地上站了起来随行入座。这时有一个宦官在大殿门口有如热锅上的蚂蚁伸头朝里张望李信派人把那名宦官请了进来。
“陛下宫门朗中令兼猛虎骑兵营都尉李敢李将军求见!”宦官立在李信身边弯腰低声禀道。
“何事?”李信问道。
“李将军说……”宦官抬头看了一眼坐在周围的各位大臣把头压的更低咬耳道:“赵梅赵将军回来了有军情大事禀告!”
“莫非黑夫有了消息?”李信心中暗道一声双眼微微向上一翻起身道:“诸位爱卿暂且退下朕有些要事处理!”说罢吩咐宦官把李敢带入长乐宫后殿。
多长时间未见赵梅显的更加黑瘦洒眼一看就跟草原上一个普通的牧民没有任何的区别唯一还带着以前烙印的只剩下脸上的坚毅。她跪在地上轻轻饮泣直到李信亲自将她扶起身来才慢慢止了哽咽。
“这一去有两年了吧。两年时间太久了你都吃了多少的苦遭了多少的罪给朕好好讲讲!”
“陛下求你救救我哥哥
梅才挨着一张椅子坐下。听到李信询问马上又跪在:哭道。
“起来起来!朕刚刚才废了跪礼你怎么又跪了起来!”李信再次的把赵梅从地上扶起道:“这么说朕地爱将黑夫黑大将军还没有死!”
“我哥哥还没有死他被囚禁于北海赤塔周围有数万匈奴骑兵看管。梅儿历经千辛万苦流浪到那里之后。因为匈奴人看押严密没有办法接近。只能远远的看他一眼。哥哥瘦了。身体也不像以前那样强壮整日坐在海边遥望东边的家乡盼望着陛下去把他救回来再为陛下建功立业……”
赵梅的话把李信说的尽头一酸。北海赤塔在何处?根据先前王惊经商所绘的地形图李信知道那地方极远比他所到过的匈奴人位于狼居胥山的单于庭还要远上两倍地距离用相隔万里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既知黑夫未死。人是一定要救地可如何救得想个妥善地办法。
按照赵梅的说法那里有匈奴数万骑兵看管要想把黑夫救出来就必需得派数万骑兵前去。可是这一路路途着实遥远要派数万骑兵光是后勤保障的车马大军就得一二十万。这得多大的开销得耗废多少的人力物力。为救一个黑夫。把二十多万大军抛于匈奴地中一个小小的失算就可能导致惨败二十多万兵马很可能全部丧命于草原之中。值得吗?
而且兵从何处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