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阐教有金仙 > 阐教有金仙第68部分阅读

阐教有金仙第68部分阅读

    混元境的哪一境界,但肯定超越了混元大罗散仙境,至少已是混元大罗真仙境这个境界。

    此时指点一下寻道子在大罗金仙境的修行那是毫无压力,在元始天尊针对性的点拨指导之下。寻道子刚证道面临的种种困惑,不解可谓迎刃而解,许多地方都有恍然大悟和豁然开朗的感觉。

    讨教了修行上的问题,寻道子抑不住心中的好奇,开口道:“师父!您这道场为何不与师伯。师叔他们道场一样浮于虚空,却紧靠这混沌边沿,还将一角伸进混沌里面啊?”

    元始天尊看着寻道子一脸迷惑的样子,含笑开口道:“我还以为你知道我的意图,所以不问呢!”

    顿了一下,元始天尊似在想如何说,一会。元始天尊开口道:“在此混沌相接之处,天道监控力量最小,于我体道,悟道甚是有利。原本我将道场开辟在此。只想紧靠混沌,尽量避开天道监控之力。在开辟道场的最后关头,为师却是莫名的心中一动,特意将一角嵌入混沌之中。只因那莫名的一动有一感觉,‘将道场留部分于混沌中。不要脱离混沌,这很重要!’就因为这一感觉,为师将本只想紧靠混沌的道场留下一角在混沌里,虽然要时时护持,可那感觉很清晰。只是到现在如何重要,我还未参悟明白!今日你既问起,为师就告知于你,适当的时候你也来参悟参悟。”

    寻道子见元始天尊对自己毫不设防,将这其中隐秘坦诚相告,心中自是有些激动,但对元始天尊说让自己参悟的事也没多想,毕竟元始天尊数百年都未弄明白,自己只怕也没那本事弄清楚。

    在元始天尊道场呆了数月,也在道场里随处走了走,只是未去那伸入混沌的地方,看了一圈之后,拜别元始天尊,回返洪荒。

    回到洪荒,寻道子想了想,与素心传了个信,化身一个不修边幅的男子,一袭青袍,随意披散的头发,一个斗笠,一把古朴长剑斜背背上。三眼雪狮兽化为一匹老马,长长的鬃毛从颈上垂下,瘦骨嶙峋,一双耳朵也耷拉着,无精打采。

    一匹瘦骨嶙峋的长毛老马,耷拉着脑袋,迈着僵硬的步子,在驿道上高一脚第一脚的走着,看那有气无力的模样,实在让人担心它一头栽倒在地,就此死去。

    那老马背上还坐着一个不修边幅,看起来有些颓废的男子,男子一袭青袍,不甚整洁,头上戴一顶斗笠,脑袋随老马步子一点一点,似在打着瞌睡,让人看不见他的神情,肩上露出一把剑柄。

    这驿道穿过荒野,路上已没有行人,就这一人一马蹒跚的走着。

    天空云层很淡,没有风,太阳有些毒辣,四野里较为荒芜,并没有成片的树林,只有一些低矮的灌木和一些杂草。

    驿道显然不是有很多人行走,道旁的杂草将不宽的驿道侵占了不少,而且路面凸凹不平。驿道上的一人一马没有歇息的迹象,继续蹒跚的行走着,顶着没风的烈日。

    夕阳西下,破败的驿道上一人一马拉着长长的影子,一步步走着。一棵掉光了叶的老树上挂着几支藤子,树丫里搭着两个鸟巢,几只鸟正站在巢边的树枝上,偏着头打量驿道上慢慢走着的一人一马。

    太阳落山,驿道旁边终于看见几间茅屋,几缕青烟飘荡,缓缓散入空中;茅屋前用树枝编造的几段篱笆,隔出几块小院子,里面可看见一些青菜什么的。再往前面有一条小河弯弯曲曲的流淌,清澈见底,不时闪过晃动的波光。几根木头搭在小河上,将驿道和茅屋,院子联系在一起。

    瘦骨嶙峋的老马走到那几根木头桥边停住,那男子从马背上下来,跨上木头桥,沿着院子旁边小路向中间那间茅屋走去。老马自觉的跟在后面。

    走到门前,男子抬起手在门上轻轻扣了几下,随即收手等待。

    不一会,只听:“咯吱!”一声,屋门从里面拉开,一个老者从门里露出身子。一见灰色袍子,打了许多补丁,一根麻绳系在腰间;头发灰白,挽成一个髻。用一根随便削过几下的小树枝别住;脸上皱纹很深,颔下灰白的胡子有两三寸,眼睛浑浊。

    老者眯着眼看见门外站立的男子,也不知道看清楚没有,张口问道:“这位先生有什么事?”声音沙哑。

    男子躬身拱手道:“老人家。在下赶路错过宿头,如今天色已晚,想在此处借宿一宿,不知老人家可否行个方便?”

    老者一听,抬眼望了望天色,开口道:“谁出门在外没有个不便的时候。先生请进!”侧身让请男子进屋。

    老者见男子转身,才见男子身后跟着一匹马。却见男子吩咐几句,那马就自行向一旁去了,见到此景,老者也有些惊异。这马也太通灵了!

    老者正惊异,男子已回转身子,向着老者道:“老人家先请!”

    老者这才回过神,赶紧道:“先生请!”当先引着男子进了门。然后将门关上,才引着男子向里屋走去。

    这茅屋从里分成了几间。老者领着男子来到中间一间,这间屋子中间有一火塘,火塘里几根木材正燃,火塘上一个漆黑的壶,壶里冒着热气,不知在煮着什么。

    老者领男子于火塘边一张矮凳上坐下,朝里屋喊了一声:“老婆子,有客人,那个碗来给客人倒碗水!”随即在男子对面坐下。

    里屋出来一位老妇人,佝偻着背,拿着一个土碗走过来,将火塘上的壶取下,一旁小心的倒了一碗热水,双手捧着递到男子面前,开口道:“先生,请先喝完热水!”神情甚是恭敬。

    男子接过碗,道了声谢,将碗中热水喝了,那老者又道:“去给先生取些吃的来!”老妇人应了一声,转身进了里屋,不一会拿着两个饼一样的东西出来,交给男子,又为男子倒了一碗热水,这才进了里屋。

    老者开口道:“寒舍简陋,怠慢了先生,粗劣食物只能请先生将就吃点,实在对不住了!”脸上满是惭愧之色。

    男子一笑,开口道:“冒昧打扰,也属不该,能得老人家收留,已是感激不尽,又蒙赐此食物,热汤,在下心中也是惶恐,感激不尽!多谢老人家厚恩!”说完,就着热水慢慢咀嚼着那饼一样的食物。

    这饼一样的食物,吃在嘴里,又硬又涩,有少许稷面,夹杂糠,菜。可男子知道就这一点食物,已经是老者一家最后剩下的食物了。

    男子细心的,慢慢的咀嚼,如同天下最美的美味。将那两块饼一样的食物吃完。借着摇曳的火光看着老者道:“不知老人家贵姓?”

    老者开口道:“什么贵姓,小老头我姓姜,家中排行三,都叫我姜三娃。还未请教先生名号,不知先生如何称呼?”

    男子笑了一笑,开口道:“我一个浪荡之人,也无甚名号,老人家称我浪子即可!”

    随意聊了一会,老者引男子歇息,一张简陋的木床,上面铺着一些茅草,让男子歇息后,随后老者出去,一会拿了一床破烂的布被,送到男子歇息处,开口道:“家中贫寒,怠慢先生了!”满脸羞愧之色。

    男子连忙道:“能得老人家收留,不使露宿荒郊野外,就已感恩不尽!怎还敢让老人家在费心!”

    男子知道这床破被,先前是盖在一个几岁的小孩身上,那两位老人的床上铺着的也只是一些茅草。

    当夜,男子睡得安稳踏实,真正睡了一个好觉!睡前喃喃自语道:“人心,人性,入世良药!”

    二四二、装逼

    第二曰一早,自称‘浪子’的男子向老者告别,临走之时,取出三粒药丸,散发着缕缕清香,郑重的交给老者道:“老人家,叨扰了一晚,受老人家的热情款待,心中感激,无以为报。此三粒丹药为我游历天下无意中所得,能治多般病痛,我观老人家身体不好,这几粒丹药就与老人家,以报收留之恩!”

    那老者赶紧要将丹药还与男子,口中连道:“这太贵重,些许小事怎可收如此大礼,先生快些收回!”

    男子一笑,开口道:“老人家收下便是,这三粒丹药,你二老一人服一粒,剩下一粒与你孙儿服下,可使他一生无病无痛。就此别过!”牵着瘦骨嶙峋的老马,飘然而去,只余下老者目瞪口呆的倚门长望。

    瘦骨嶙峋的老马,颓废的男子,一副落魄浪子模样。驿道上行人渐多,骑马的,挑担的,坐车的,背负的,独行的,结伴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

    落魄男子,骑着瘦骨嶙峋的老马在沿路行人中极为显眼,但周围行人最多打量两眼就各自赶路,没人搭话。

    远望,一座城池拔地而起,道路渐宽,行人纷纷面向城池。

    近得城池,见这城墙建了十丈高下,城楼上写有硕大的两字——建州。城门前有一对士兵守卫,门边一张桌,桌前一个筐,桌后坐一身着黑袍,头戴圆冠,腰系玉带的胖子,生了一个酒糟鼻,绿豆小眼,稀稀疏疏几根鼠须,正端着一个碗喝水,旁边一个军士撑着一把油伞为他遮住头顶烈曰。

    各处汇聚到城门的行人一个个走过那桌子前都在那筐里扔上一枚小刀一样的东西,也有一些牛车走过时,那些军士还要查看一番,车主扔到筐里的小刀一样的东西也要多上一个两个的,发出“哐嘡!”“哐嘡!”的声音。

    几个鲜衣怒马的骑士行到桌前,不见停留,也不见扔下那小刀一样的东西,径直经过桌旁,进城而去。桌后坐着的胖子和那些军士也未开口阻拦。

    一辆华丽的马车由一个穿戴整齐的仆人赶着,拉车的马一身纯白,无有一根杂毛,鬃毛修剪的很整齐,马辔头上还扎有两朵鲜花。

    驾车的仆人赶着车从桌前通过,丝毫未理会,轻轻一抖马缰,马蹄“嘚!嘚!”声中,华丽的马车入城而去。

    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走到桌前,马背上颓废的骑士似乎在打着瞌睡,老马未作停留,也不见马背上骑士有何动静。

    就在老马走过桌子,城门旁两个军士将手中长戟往老马前面一拦,一个声音喝道:“要进城,交钱!”

    老马停住脚步,马背上骑士抬起头,露出斗笠下那张一脸胡茬,不修边幅的脸,眼中露出迷惑,看着拦路的两个军士。

    那两军士抬眼看见骑士一脸迷惑的看着自己,其中一个开口喝道:“看什么,要进城,交钱!”还将手中长戟晃了晃。

    骑士歪歪头,开口道:“前面过去的那位怎么没交?”声音里带有一丝戏谑,不过没人注意。

    两军士一听,脸上顿现怒色,一个开口喝道:“要进城,就交钱,废话什么,不交钱就滚回去!”

    骑士“呵呵!”一笑道:“我只想知道他们为什么可以不交钱进城,而我就非得交钱才能进城!你们谁能告诉我?”

    这一会,后面的人也不再急着进城了,围在一旁看热闹,甚至有进了城门的听道喝声也转身出来,站在城门边上仰头观望。

    这时那坐在桌子后的长着几根鼠须的胖子睁开那绿豆眼,看了看坐在老马背上的颓废骑士,向一旁军士开口喝道:“将他拿下,绑在门边,以儆效尤!”声如破锣,刺耳之至。

    几个军士顿时端着手中长戟将骑士围住,一个壮实的军士走到骑士旁,伸手向着骑士一抓,想将骑士抓下马背。

    骑士诡异一笑,那匹瘦骨嶙峋的老马腿一抬,竟不可思议的一脚踢在站在身旁的壮实军士身上。那军士顿时腾云驾雾一般,身体不由自主的向后飞去,“砰!”的一声,落在四五丈之外,卷成一团,站不起身来,嘴里发出痛苦的声音。

    忽然间的变故,让人难以反应过来,一个个目瞪口呆的看着被几个军士围着的老马和骑士。

    好一会才听一声破锣般的声音响起:“反啦,反啦!竟敢打伤官差,快快给我拿下,若有反抗,格杀勿论!”那绿豆眼跳将起来,一边狂呼,一边指手画脚让军士动手。

    旁边看热闹的人呼啦一下赶紧躲开,生怕遭受池鱼之殃,只有几个胆大的在不远处张望,也有几个未交钱的趁此机会溜到城门边,准备混进城去。

    这时围住老马和骑士的军士脸色也现出凝重,有两个还分明很慌张,连端着长戟的手都在颤抖。

    看着骑士那有些戏谑的眼神,众军士觉得压力有些大,听见绿豆眼爆吼,硬着头皮将长戟向骑士勾去,想将他从马背上勾下来。

    站在老马前面的军士恍惚中好似看见那匹老马眼里同样露出戏谑的笑意,还未及回过味,身子已飞了出去,“啪!”“啪!”“啪!”一阵响声,那围着老马的军士已经飞出老远,落到地上,一阵翻滚。

    远处观望的人只看见那匹老马在军士动手时人立而起,转了一个圈,两只前蹄一阵怕打,那围住的军士就已飞了出去,一个个嘴大张,能塞进一个拳头。

    骑士翻身下马,走到桌前,看着桌子后面的绿豆眼胖子,轻轻问道:“我只是想知道那些人为什么可以不交钱进城,可不是想闹事,你可以告诉我为什么吗?”

    那绿豆眼胖子这时候也将那绿豆眼睁得如铜铃大小,也不知道他怎么做到的[wen2`整理'提供],圆滚滚的身子僵直不动。

    骑士见胖子半响不回话,细看却见他是惊呆了,伸手隔着桌子一弹,一道指风正中绿豆眼胖子面门。

    只见胖子一哆嗦,回过神,那铜铃一样的眼睛也恢复成了绿豆眼,看着骑士站在前面,隔着桌子望着自己,又是一哆嗦,张口道:“大侠恕罪,大侠恕罪,小人有眼无珠,不知大侠驾到,小人给大侠赔罪了!”说着连连作揖,那滚圆的身子奇迹般的可以弯下腰去。

    骑士一见神色愕然,又有些泄气的模样,随即开口道:“那我可以进城了吗?”

    绿豆眼胖子连连点头道:“大侠请,大侠请!”

    骑士转身迈步向城门走去,老马后面跟着。

    见骑士离去,那绿豆眼胖子抬手抹了一把汗,向向还在地上没起来的军士吼道:“别装死啦,还不快起来!”又连声“哼哼!”

    那本还在瘫倒在地的军士听道绿豆眼胖子吼声,一个个迅速爬起来,拍了拍身上尘土,赶紧拿起掉在地上的长戟,跑到城门旁站好,这些军士刚才并未受伤,只是被一股巧力抛出去,摔在地上,受些许的疼痛罢了。胖子依旧坐在桌子后面,一个军士为他撑着油伞。人们依旧交钱进城,偶尔也有不交钱的大模大样的进了城。

    进了城的落魄骑士却是意兴阑珊,这落魄骑士自然是寻道子所化,意图入世感悟一下,游戏风尘一番,可只刚刚学着‘装逼’一下,就已丝毫无了兴致。前世里那网文中何其之多的‘装逼打脸’,所谓的爽点,自己就怎么感觉不到一丝‘爽’的感觉?

    反而是那胖子连声称‘大侠’让他有些兴趣,这年头有‘大侠’这一称呼吗?

    懒得问人的寻道子干脆自己推算了一番这是怎么回事,‘大侠’这一称呼怎么就在这会出现了?这又不是什么‘江湖世界’。

    等一推算,还真让寻道子讶然了,这一称呼还真与寻道子自己有关,道门传教,传播的教义中按寻道子意图,增加了一些‘侠义’方面的内容,‘抱打不平’,‘惩恶除歼’,‘扶助弱小’等等。

    这些按‘侠义’教义在俗世行走的人被称为‘侠士’,其中事迹广为人知的还被赋予‘大侠’称号。

    不但道门弟子可以‘行侠’,世人亦可‘行侠’,那些‘行侠’的人‘仗义行侠’后若被报复,可寻求道门庇护,只要其是真正‘行侠仗义’,道门就会庇护。由于道门强势,这‘侠士’,‘大侠’的称呼也逐渐为世人所知,所喜。那些习武浪迹天涯的人更是喜欢被称为‘大侠’。这不,寻道子自己就被称了声“大侠”!

    推算清楚后,寻道子也不知是喜是忧,道门如此强势,显然已深深影响到凡人社会的方方面面,甚至可以决定了俗世社会的发展。如今虽有各家学说开始兴起,可也都处在道门影响之下,不知对人族发展是对是错?是喜是忧?道门的强势,会不会引起天道忌惮?

    寻道子一时也不知该如何自处,只是觉得压力更大,责任更重,道门的发展,人族的发展交织在一起,理不清,剪不断!

    二四三、素心收妹

    寻道子在尘世中随意走动,就一浪子模样,酒楼茶肆,随意坐坐,听听酒保茶客闲聊。天南地北走走,看看风俗民情。随意而走,随性而歇,不刻意去寻什么,也不刻意去看什么,不想因自己的游荡影响到人族各种思想的产生,发展;所以大多时候寻道子只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去看,去听。遇到不平事,就如同一个真正的‘侠士’一般出手助上一助,如同一个普通人。

    一路看,一路听,道门确实强势,思想,教义广为人知,信奉者遍布天下,可因护教护法的存在,民众有奖举报的强大监督,道门声誉良好,为世人敬重。于此同时,道门对各种学说的兴起没有丝毫打压,反而多有护佑,鼓励各家学说努力成长。这让寻道子很是欣慰。

    最让寻道子惊异的是各种学说的出现竟也催生出各个不同的执政方式。此时的南瞻部洲因分封的原因,数百年过去,也是诸侯并起,天子也只是徒有虚名,政令出不了宫门;诸侯各自为政。在这些诸侯当中,竟有两个诸侯国是采用共和制,虽然较为原始,不太成熟,可那是真正意义上的共和制。还有相似于君主立宪制的。这在君主制为主流的政治制度中尤为醒目,对寻道子的冲击极大。只是这几个诸侯国的国力极小,在众多的诸侯国中毫不起眼。

    寻道子在这几个诸侯国里辗转数年,感触颇深,一个人沉思的时候纠结了:这几个小诸侯国若无外力护佑,必将在随后的兼并战争中灭亡,绝无幸免,只因太小了。没有丝毫自卫的能力。出手干涉护佑吧,这也违背了自己的原则!寻道子不想这种先进的政治制度就此夭折,以致要数千年之后才再次出现。可到底此时强行干涉使这政治制度留下,对人族发展是好是坏却让寻道子费尽思量,即便运转玄功细致推算也只是一片迷雾,不知结局。

    寻道子终究决定不做过多干涉,却做了一点安排,保留下这种政治思想的火种,让它成为一种学说。一种政治主张在人族俗世中传播,让更多人研究,完善,使之真正成熟起来。

    在游历中寻道子还发现一些犹如昙花一现的主张和思想,当中不乏有极先进和前瞻性的想法。可就因社会的发展与这些思想远远不相匹配,根本没有生存的土壤,致使这些想法只得夭折。也让寻道子不甚嘘嘘。

    寻道子继续自己的游历。

    寻道山素心炼制出了一炉‘七转金丹’,心中欢喜,不禁有了下山走动,走动的念头。

    给寻道子发了个信讯,知道寻道子所在位置。素心也略作幻化,骑上戟龙兽下了山。

    下山后,戟龙兽就化为了一匹神骏的黑马,素心一身雪白素衣。头上戴了一个斗笠,斗笠垂下一面轻纱,将素心绝美容颜遮住。

    素心这一下山,虽有轻纱遮面。可那神骏的黑马配上那一身雪白素衣,走在何处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又加素心和戟龙兽都完全收敛了气息。给人的感觉也就只是一个修炼过几年武技的寻常女子。

    素心一路向寻道子所在的方向走去,不紧不慢。一路也遇到几个自我感觉不错的男子跑来献殷勤,可在素心冷冷的气息压迫下黯然退场。还遇到数起色胆包天的家伙竟想强抢,那下场可就惨烈了。

    这日素心任戟龙兽随意而行,登上一个山头,远远望见一个山村,山村卧于山脚,依山傍水,景色优美,村里有数十户人家,屋子大多为茅屋,只有一间瓦房坐落在村子中间,却给素心一种宁静悠远的感觉,心灵也为之触动,兴起前往一探的兴致。

    素心骑着戟龙兽化成的黑马,一步步走向山村,远远的素心就被山村的那份宁静悠远吸引,心境也有一丝不一样的悸动,急欲过去感受一番那引起心中触动的宁静和悠远。

    离着里许,忽听一阵喧闹,一声悲痛的呼叫:“快来人啦,救救我女儿!”声音苍老,可随即只听一声闷哼,声音断绝。

    素心眼一冷,戟龙兽四足撒开,转瞬间就到了呼救声所在的地方。

    这是一间在村子边上的茅屋,泥土夯成的墙,顶上盖了茅草,一道木板做的门,分成两扇,此时正打开着,一个老妇人倒在门前,已昏迷过去,屋里传出一个女孩“呜呜!”的声音,以及一个男子的“嘿嘿!”笑声。

    素心面色一冷,从戟龙兽化成的黑马背上一步跳下,随即冲进门去,朝着声音响处一望,一个身上穿着一件绘有两个骷髅头道袍的男子,正背对着素心,看着被禁锢在一张木床上,口里只能发出“呜呜!”声音的女孩,口里发出“嘿嘿!”滛笑声,一只手张开,就要向床上女孩探去。

    素心眼中的怒火已犹如实质,一声冷喝:“贼子!住手!”轻纱下的粉面煞气重重。

    听道喝声,男子那伸出的手一僵,缓缓转过身来,面对素心,一双阴森的眼闪烁不定,白面无须,一个金箍将散披的头发束住,胸前绣有一个骷髅头,阴森渗人。要不是那双闪烁不定的眼睛和这渗人的骷髅头,形象倒不错。

    此时这个男子心中却是阴晴不定,这家伙是一个已达太乙真仙境的魔修,行事狠辣率性,不知如何修得一种秘法,可借助一些特殊体质的女子修行,故时常在俗世搜寻这有着特殊体质的女子供其修行,已经不知有多少女子受他之害,受尽凌辱而死。

    今日这货打这附近路过,却因所修秘法感觉到此处有一体质特别的女子,心下狂喜,急急赶来,一眼就认出了这茅屋中女孩正是自己苦苦搜寻的女子,那还顾忌其他,正要以秘法凌辱女孩以获得自己所需。这猛地听到喝声,让他心中却是惊骇欲绝。

    这家伙有着太乙真仙境道行修为,虽大意有所松懈,可也不是什么人无声无息到了身边也不知道的地步,这会眼前这白衣女子竟在自己毫无所觉的情形下到了离自己不足两丈的距离,要是不出声,自己还无从知道,怎不叫他惊骇欲绝。

    这时候眼光闪烁,一面是在思索脱身之法。一面也是心有不甘的暗中探查一下白衣女子是何修为。这一探查,眼中不由又闪过一丝迷惑,在他的感知中,这白衣女子竟只是个修炼了几年俗世武技的一般女子而已,根本就探查不出丝毫修士的气息。可一般人能悄无声息的来到自己身边而让自己毫无所觉吗?肯定不简单!

    这家伙能逍遥自在修行到如此境界。正是一贯的小心谨慎所致,若不然,以他如此行径,早被道门查到踪迹收拾了。可今日偏就叫恶贯满盈,撞上了素心,这才真叫在劫难逃。

    素心见他面色阴晴不定,目光闪烁。历经数次历练的素心那还不知其想法,其修为境界在素心眼里更是无所遁形,见其一身气息,已知其修为是从何而来。心中恼怒,已起了诛杀之心。

    素心虽极少理会外面情形,可为了寻道子能闭关出来就能清楚知道洪荒大地情况,素心还是时常让道门弟子给她讲述洪荒事情。对封神大劫后出现的魔修也是颇为了解。虽说修行一途各有道路,孰高孰低并无定论。可素心对魔修中一些肆意杀戮和任意践踏生灵的行径却是深恶痛绝,眼前魔修自然成了素心降魔卫道的第一个倒霉鬼。

    只见素心素手一抬,那正准备视机逃走的家伙就发觉自己已经不能动弹了,这下是真的惊骇欲绝了,赶紧开口大呼:“仙子饶命!仙子饶命!小人再不敢了!”

    素心冷煞着面容,怎会与其废话,手一挥,那男子就双脚离地,飞出屋去,半空一道青色电光一闪,瞬间击中半空无法动弹的男子身上。随即一缕青烟飘起,在半空被风一吹,顿时消散不见,空中在无那男子身影,已在那道雷电下灰飞烟灭。

    素心再一轻轻挥手,木床上的女孩和地上昏迷的老妇人睁开眼睛,迷惑的张望,猛然间,只听老妇人一声大喊:“女儿!”爬起来,眼中似未看见屋里站着的素心,跌跌撞撞的跑向木床。正好看见起身的女孩,两人一下抱住,失声痛哭。

    痛哭良久,这才发现屋里还有一个外人站着,这对母女赶紧起身,一脸警惕的望着屋里站着的白衣女子,不知这女子是谁,而刚才的那男子又到何处去了。

    素心也不开口,只是将斗笠上的轻纱掀起,露出轻纱下那张清纯可人的绝美面容。

    这对母女一见轻纱下的素心面容,一下呆住了,可随即那脸上还带着几滴泪水的女孩张口就道:“姐姐好漂亮哦!”眼睛极为明亮。

    素心却被女孩这一声:“姐姐!”叫的心中一动,不由的升起一丝柔情,想要将她护在身旁的冲动。

    随后的一番交谈,双方都互为认识了,老妇人母女知道是素心救了自己母女,自是千恩万谢,只是那女孩却抱住素心一只手臂不住晃荡,嗲声嗲气的叫着“姐姐!”求着素心教自己收拾坏人的方法。

    素心也不知道怎的,就是看着这有些古怪精灵的女孩顺眼,心中无由的有一种亲近,也许这就是缘分。

    交谈中知道,女孩父亲早就去世,女孩名叫肖宁,老妇人名叫毛黎明,母女两相依为命,得小村里乡邻不时照顾,勉强生活下来。可肖宁在这环境中却还能保持一种明快,真诚,乐观,让人一看好感顿生。

    素心探查了肖宁的体质,还真是一个修行的好苗子,对其欢喜得紧,一时兴起,就收下肖宁做了妹妹。

    收下肖宁做了妹妹,素心又将肖宁母亲安排了一下,带着肖宁继续向寻道子那里而去。

    二四四、石猴出世

    山巅,一只身穿月白道袍的猴子,面容倒挺像人面,只是露出的手臂,头颅,都长着金色的猴毛。

    此刻这只猴子正围着一块石头转悠,嘴里还“啧啧!”有声,面带莫名兴奋,眼睛里精光闪烁。

    这猴子围着转悠的石头高三丈六尺五寸,二丈四尺围圆,更有九窍八孔分布。这高三丈六尺五寸正合那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之数;二丈四尺围圆亦吻合二十四节;那九窍八孔布局却是九宫八卦。隐隐间这窍|岤似在吞吐灵气。这也是围着转悠的猴子“啧啧!”有声的原因。

    这山巅,石块周围,无有半根高大树木,使这石头早晚受那日精月华无有遮阻,周围倒生了不少灵芝幽兰,紫草仙花。

    那转悠了许久的猴子停住脚步,露出古怪的笑容,口里喃喃道:“师父真是了得,竟能算出此等奇石,只不知师父是不是来过这。这山还真是不错!师父不是说还有一个什么‘水帘洞’吗?待我去找找。”眨眼间山顶已不见了那只身着道袍的猴子。

    这猴子还就是寻道子那大徒弟‘六耳猕猴’刘聆。这刘聆奉寻道子之命与几个师弟到那凡尘俗世,幻化一番,与那各家学说的主要人物相交,潜移默化的对他们进行一些影响,有意识的保护一下这些人物,使他们的主张,思想能得以传播。

    两百年的时间,刘聆与众师弟不断幻化与这些各家学说的主要人物极力相交,遵寻道子指示,影响这些人将一些特别极端的想法,作法做一些适当修改,使得他们的思想,主张不至因那极端的行为而消亡。

    俗世中呆了两百年,完成师命,刘聆又按寻道子吩咐到了‘东胜神州’寻到那小小的傲来国,入了东海。找到这花果山。

    一到花果山,刘聆先就跑到山顶看师父所说的仙石,这转了几圈,是真正感觉到这仙石的不凡,比之当初‘灵珠子’也不逞多让。看来一旦化形而出。必定也是个了不得的人物。要知那‘灵珠子’所化‘哪吒’如今道行修为蹭蹭往上直窜,如今可是与杨戬一起成为道门三代弟子中有名的后起之秀,已达太乙散仙境,而突破至太乙真仙境也看来用不了多久。这修炼的速度可是让道门大多数弟子羞愧欲绝的,现在更以肉身封神,被天庭封为‘三坛海会大神’,成为赫赫有名的战神,走那仙神双修之路。

    刘聆从山顶下来。被这花果山所迷,恢复猴性,上树摘果,下树掐花,追蝶逐鸟,好不快活。那寻道山虽是真正的仙家福地,景色绝美,可因寻道子和素心在,让这刘聆猴性怎敢放肆。如今在这花果山。一下感觉到那天高地阔,无拘无束,竟将这猴性一下释放出来,在这花果山中复归本性。此刻的刘聆就一只猴子,一只普通顽劣的猴子。那里还是道门三代大弟子模样。

    路上见到一群群的猴子,这刘聆也混入猴群中,嬉戏,打闹。

    不知过了多久。刘聆忽然悟了,寻了一处。盘膝而坐,神魂空明,明心见性,通透了,那大罗天堑此刻已变成阳关大道。

    而此刻正端坐一匹老马背上打盹的一副浪子模样的寻道子却露出了欣慰的一笑,口里道:“刘聆机缘到了!”随即有低着头,随老马步伐一点一点。

    刘聆积累至今,也仅差了这一点契机机缘,今日这机缘来到,正是水到渠成,打坐中自然而然的就过了那阻断古往今来无数修士望而兴叹,黯然落魄,最终无法度过,只得陨落在时间长河中的天堑。

    一日,花果山上空,霞光万道,瑞气千条,煌煌威压从空而至,将满山猴子,走兽,飞禽俱压得匍匐地上,战战兢兢,头不敢抬。

    好久,天空异象消散,威压收束,那些匍匐地上的猴群,走兽,飞禽这才战战兢兢的站起,眼中满是惊惧之色,好一会才各自散去。

    盘坐的刘聆忽然长身而起,双眼一睁,两道金光射出丈许,仰天大笑,顿时天空云层一阵翻腾动荡,将山间惊魂未定的猴群,走兽,飞禽再次惊得惶恐不安,或缩为一团,或埋头乱窜,可就不敢吱上一声。

    好久,笑声停止,刘聆眼中金光散去,喜气未尽,感受着浑身天翻地覆的变化。随后见他猛地双足一跪,望空一拜,朗声道:“师父,弟子今日终证大罗,师父之恩,弟子终身不忘,但以此身,护我道门!”说完,连叩了九个响头,这才起身,向一处山涧方向行去。

    而在路上打着瞌睡的寻道子嘴角露出一丝笑容,胯下老马眼里也诡异的露出一丝喜气。

    刘聆在途中遇到一个猴群,招呼了一声,领着猴群来到山涧前面,又顺流而上,不久听得如闷雷滚动的轰鸣声,转至一平坦处,只见那山崖悬空而下一道瀑布,似从九天滚落,“轰然!”有声,水雾中道道彩虹炫丽明艳,将一众猴子尽数看得呆如木鸡,只听得瀑布“轰隆!”没有了平日叽叽喳喳的猴群争吵。

    刘聆运足目力,早透过瀑布看到瀑布后的洞府,心里感慨:此处真是天造地设,好一处洞天福地!

    不久安静的猴群又一阵叽叽喳喳吵闹起来,这次吵闹却是在争论那瀑布后面有什么,争论中几只老侯还叫着,只要有哪一只猴子能穿过瀑布,探明瀑布后有什么,又不损伤身体,就拜那猴子做大王。

    刘聆听得猴群吵闹,却是一笑,开口喝道:“尔等想知道这瀑布后是什么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我就带你们进去看看,这里面却是一个好去处!”说完,挥手一卷,自己当先飞起,径直穿过瀑布进了瀑布后的‘水帘洞’,身后一群猴子也身不由己的跟着飞起,一个接一个的穿过瀑布进得‘水帘洞’。

    这些猴子刚才一下身不由己的飞起,早惊骇欲绝,这一下落入洞中,脚踏实地,还未喘过气来。又被眼前景象惊呆了。

    眼前一座铁板桥,桥下水流湍急,倒灌顶上石窍,从石窍中冲出,垂挂下来。将这桥门遮住。这脚踏之处,无波无水,桥后面似有光波闪动,烟霞明灭。

    止不住好奇。众猴踏上桥头,却见翠藓堆蓝,白云浮玉,光摇片片烟霞。虚窗静室,滑凳板生花。||乳|窟龙珠倚挂。萦回满地奇葩。锅灶傍崖存火迹,樽罍靠案见肴渣。石座石床真可爱,石盆石碗更堪夸。又见那一竿两竿修竹,三点五点梅花。几树青松常带雨,浑然象个人家。

    众猴摇摇晃晃过了桥中,当中一块大石,石上镌刻“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十个大字,端端正正。浑厚大气。

    一群猴子刚收了惊惧,一个个冲入里面,争碗夺盆,抢灶占床,搬过来。已过去,直闹了半日方才筋疲力尽的东倒西歪,安静下来。

    刘聆则早在中间一张石椅上坐下,含笑看着猴群嬉闹。此处洞府,即便是刘聆也甚为惊喜。真正是个好地方。至于猴群拜大王之事,刘聆倒无有多大兴趣,此间在此,主要为完成师父吩咐,没想在此处获得机缘契机,得证大罗散仙果位,却是喜中之喜。

    猴群占据了洞府,每日里外出于山间摘些瓜果果腹,山林间嬉戏打闹,日子无忧无虑,晚上回到‘水帘洞’中歇息。

    这段时间,刘聆在‘水帘洞’里略作闭关,巩固参悟证道大罗散仙果位的收获后,就常到山顶看那仙石,探察体会仙石的变化。

    这日,一声巨响,山摇地动,花果山山顶烟雾弥漫中,一道霞光冲天而起。

    刘聆腾身半空,运足目力看去,就见那块仙石迸裂开来,一个霞光闪闪的石卵滚了下来,在地上

    免费电子书下载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