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再次经历了一次成就圣人之尊的证道威压。
ps:感谢万能知识的始终支持,我身体不是很好,打字又慢,更新上确实有些辜负了朋友们的期望。速度上我只能尽力,希望朋友们能包容一下!
八十六、玉虚宫中
数日后,昆仑山洞府,原本的茅屋已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一座恢宏的宫殿,宫殿大门顶端的匾额上,如道痕般的三个大字——玉虚宫。这就是如今的天道圣人,元始天尊的道场,阐教的总部。
此刻,玉虚宫里,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通天教主端坐云床,周身散发出玄之又玄的气息。
在三人下面,寻道子坐于蒲团,神情自若,无喜无忧。
这是三清证道后,没管洪荒的一片喧嚣闹腾,聚集到昆仑山玉虚宫,刚刚见礼坐下。
这刚坐下,通天就欲张口,旁边老子一阻,‘太极图’,‘玲珑宝塔’悬在空中,放出道道光芒没入虚空。
元始也祭出‘盘古幡’立于旁边,蒙蒙的光晕将玉虚宫笼罩。
通天见老子,元始已准备完毕,当即开口道:“我未能悟透最后一丝道痕,二位兄长如何?”
元始还未开口,旁边老子叹了口气道:“吾亦如此,只将那残缺的道痕悟了九层,余下一层却已无有时间,只不知二弟是何情形?”
老子,通天将眼光转向元始,眼里透着希翼。
元始看着老子,通天希翼的神情,开口道:“吾侥幸在那最后的刹那间悟通了全部的天道混元道痕。”说完,即使元始已是天道混元镜的圣人,脸上都是犹有余悸的神色。
当时元始也同样是刚悟了自己参悟残余的天道混元道痕的九层,余下一层还未来得及参悟,道痕拓印就已开始,眼见得功败垂成,元始即便心有不甘,也只得徒呼奈何。可没成想到,‘涤心拂尘’,‘浑元印’竟突发神威,两道光芒将印向神魂的道痕阻了一阻,为元始争取了一刹那的时间,正是这一刹那,元始终将余下的道痕悟通,彻底掌握了天道混元道痕,证道天道混元道果。
证道后的元始,当时在半空足足立足了一个时辰,才在寻道子一脸焦虑的神情中落下身来。看着寻道子一脸焦虑,心中五味杂然,更是感激莫名。元始深知,若没有这个徒弟,自己最多也只能成就一个功德圣人而已,别想有丝毫自主悟通天道混元道痕的机会。
所以这一落地,见寻道子一脸焦虑关切,心中也着实感动。当时就将‘涤心拂尘’,‘浑元印’交还与寻道子,并脱口说道:“为师多谢你了,只要为师在一天,绝不让你受了委屈,无论是谁!”那一刻,元始真情流露。
寻道子同样为元始真情感动,拜倒在地,祝贺师父证道混元,元始伸手将他扶起,两人相视而笑。
久之,元始才施展神通建造道场——玉虚宫。
今日元始听老子,通天问起,不由再次感慨。
老子,通天听元始一说,眼睛一亮,有欣慰之色,却也有着一丝微不可察的羡慕。
少顷,老子开口道:“今吾等皆已证道,格于职责因果,也为自身修行,须得传下吾等道统。二位贤弟于此有何谋划?”
通天先开口道:“吾道刚直,为截取天道一线生机,当有教无类,广为传授。吾欲于金鳌岛广收弟子,传吾道法。”
元始看了通天一眼,眼里闪过一缕担忧神色,开口道:“吾道自然,阐释天地至理,非心性坚毅者不传,吾欲于山门外布一阵以考较心性,过得阵者,方收入门下,传吾道统。”
老子点头道:“吾道无为,不争以争,能传吾道者难寻,素心一人难以将吾道法发扬,只待以后有机缘再说吧!”
下面寻道子听老子三人所说,心里嘀咕:这不是和前世传说差不多吗?一旦通天再搞出个万仙来朝的场面,所收弟子又良莠不齐,虽然此刻有了‘乾坤鼎’镇教,可只怕也还是免不了气运散逸,弄得大教不存,也许这世有‘乾坤鼎’不至于大教不存,可元气大损当免不了。自己一向得通天关照,可不能真的看着他元气大伤,道行受损啊!
寻道子这心里嘀咕,脸上竟也有所动,恰好被通天瞅见了。通天心里一动,对着寻道子开口问道:“你小子那里有什么话要说?”
通天这一问,老子,元始也注意到了寻道子的神情,于是也回头看着寻道子,面有询问之色。
寻道子见通天下问,一时不知从何说起,难道给他说自己预料他要大肆收徒会弄得气运散逸,元气大伤,道行受损?那不是吃多了找揍?可通天下问又不得不说,说点什么呢?
寻道子脑袋里转的飞快,寻找合适的说法,通天三人也未催促,只是看着他,显见想看看他会说出些什么。
寻道子忽然想到女娲为何将道场开辟到虚空,难道她不需要传下道统?不需聚集气运,提升道行?
这一想,寻道子当即问了出来:“师伯,师父,师叔;弟子想问一问女娲师叔何以将道场建于虚空?难道她不聚集气运功德?她道行如何提升?”
老子三人互相看了一下,元始开口道:“还是为师与你说说吧。你女娲师叔全凭造人证道,一身气运也系在人族身上,可她本身为妖族大圣,自身气运与妖族牵连,此时妖族势大,各有传承,女娲道统不传,而人族又不适于传承女娲道统,故女娲道统传承时机未到。而洪荒大劫将起,其中因果牵连甚大,女娲将道场建于虚空,也是为避免牵涉其中,不得已而为之,其中更有天道因素在内。”
元始这一说,寻道子还是未能完全明白,眼里还有疑惑之色。
通天旁边看了寻道子一眼道:“这么说吧,你女娲师叔证道后,自身牵涉甚多,被天道限制,暂时只能在‘娲皇宫’潜修,避过这一劫因果。”
寻道子眼里还是迷惑,元始说大劫将起,通天说女娲要避过一劫因果。寻道子倒是知道将有的巫妖大劫,可这怎么元始,通天就说了呢?毕竟鸿钧道祖定下的十万年之期还未到,这还有数万年呐!
老子开口了:“你无须迷惑,吾等也是证道后方知,这人族必将取代巫妖二族成为这洪荒天地的主角。女娲处于人族和妖族的漩涡里,不得不避身虚空。这人族要取代巫妖二族,必将与巫妖二族结下因果,而巫妖二族也必定会因两族间的因果而起大劫,最终败亡,退出洪荒主角。所以,女娲此刻不能传道,若是强行传道,介入洪荒,必定反受其害。也就是你师父所言,时机未至。”
寻道子听老子这一说,倒也真的明白了,原来女娲证道后就已明白事不可为,只得置身其外,以待大劫后的机缘。
现在寻道子已知道老子三人已明白了洪荒天地不可违的大势,所行也只得顺势而为,如何在此次大劫中谋取气运功德以助修行,才是此刻老子三人谋划的主题。
可怎样才能从中谋取气运功德?若欲谋取功德,只怕是要推动巫妖大劫的尽早发起,使人族尽早成为洪荒主角吧。可寻道子一想着与巫族接触的几次情形,却就心里特不是滋味,怎么还能够再去谋算这些虽然好斗,却大多直爽的巫族呢?也许该给巫族谋一条后路才是!可自己有那能力吗?自己师父,师伯,师叔不知作何想法,他们可是要聚气运,谋功德以提升道行的。自己还是先问问他们在说。
寻道子于是开口问道:“师伯,师父,师叔;那这次大劫当如何做呢?”
老子想了想开口道:“顺其自然吧,吾等就不要参与进去了!先将道统传下,等待各自机缘再说。”
元始,通天也点头称是。
寻道子一听,心里却似松了口气,轻松了不少。忽然却是想起一事,当即张口问道:“不知师伯,师叔还有没有机会悟通那没得参悟的道痕?”
老子道:“机会有,但极其渺茫,这一丝机会在你师父身上。若有一天你师父真能透过天道悟得大道混元,得证大道混元,脱出洪荒天地,享大自在,开辟出一方天地与吾等寄存,重悟大道,就有可能与你师父一般悟得大道混元,脱出洪荒天地束缚。”
元始一旁道:“可现在吾也还是要受这洪荒天地的束缚,也不知道有没有机会真正得享大自在!”
寻道子听元始说完,当下说道:“师父既已争得这一线生机,必定能证道大道混元,享真正大自在。有需弟子效力之处,弟子必倾力为之,以助师父证道。”
通天猛喝了声:“好!就当一争!大道无缺,天演不尽;本就予吾等留有一线生机,吾等不争,徒奈其何,自当奋力一争!”
老子也道:“争,自然要争,可特别须小心,不可引洪荒天道注意,一旦被洪荒天道注意到了,那就真没机会了。”
元始道:“好在三尸已逐,洪荒天道也不容易注意到我,只是在道行提升上须得有所掩饰才行,还真得谋划一番。”
寻道子听元始说道须掩饰道行的提升,忍不住问为何。
元始道:“为师虽可以不需气运功德以参悟道痕,从而提升道行,可这样一来,必被洪荒天道注意,那就没有机会透过天道去参悟大道道痕,断了证道大道混元的路径。所以为师道行提升也只得以聚气运,谋功德来掩饰。”
随后老子,元始各自收了至宝,闲说了些证道感悟。老子,通天转回道场。
洪荒因三清证道引起的风波方兴未艾。
ps:谢修剑者,国家电力公司打赏!
八十七、幻阵炼心
老子,通天走后,元始,寻道子回到宫内坐下,一个童子送来茶水,这童子是元始证道后将昆仑山一只白鹤点化了,作为平日里打理玉虚宫里一应事务的童子。
元始喝了一口茶,看着寻道子开口道:“为师既立了大教,这道统还得传下,你与为师说说你有何想法?”
寻道子见问,当下答道:“师父考验心性之法甚好,只要心性坚毅,道心至诚,拜于师父门下,在师父的教导下,都应有所成就。有师父坐镇,又有‘盘古幡’镇教,不虑大教气运散逸。可弟子认为也当注意门下弟子对大教的归属感,让弟子真正以教门为荣,甘愿为教门付出。这样应能更好聚集气运。不能让门下弟子无了归属感,失了凝聚力,最终生出外心,使大教气运散逸。不知弟子说得可对?望师父指点。”
元始听完,点点头道:“你说得不错,为师欲将这大教交由你来打理,你意下如何?”
寻道子翻身拜倒在地:“师父,弟子道行微末,不足以服众,这大教须得师父掌管,弟子为师父驱使,尽心辅助师父将道统发扬。为师父聚气运,谋功德,早日证道大道混元,安享大自在。”
元始将手一伸,虚空一托,将寻道子托起,开口说道:“为师知你一片赤诚,这大教,你就替为师打理了,有任何因果,为师为你担了。你就放心去做。明日为师就在山门前布下法阵,欲入吾教门者,须得过了法阵考验,能过者,方能入吾门下,传吾道法。”
三清证道成圣,于洪荒立下道场,在洪荒顿时掀起一道浪潮。
一众大能除去羡慕,也有部分前往道场祝贺,但都稍作停留而去,自行回转琢磨证道之法。
对于洪荒众多修士来说,这却是个难得的机会,拜入圣人门下修行的机会。特别是那些没有多少修行传承的修士来说,更是一个修行的福音。
于是,洪荒众多修士纷纷前往三清道场,欲拜师习道,其中就有曾于紫霄宫听道的灵鹫山道人:燃灯。
此刻,寻道子却没顾得上有谁前来昆仑山拜师,他自己先跑进元始布在山门前的法阵里去了。想亲身领略一下这考验心性的法阵的威力。
法阵中的寻道子状如疯魔,神情狰狞,眼珠通红,却是在经历一场心性的磨砺。就看他能不能最终走出来了。
寻道子自踏入法阵的那一刻,就如回到了前世,再次历经了一遍自己的生死,历经那温馨,愁苦,烦恼,悲痛······
这些经历再次重走,寻道子心境却也没有多大波澜,虽然有一些感触,可也能放下,生过了,死过了,生死都过了,反而有一种生死看透的感觉。
可接下来的画面却让寻道子不再平静,死啦,并没有结束。自己之死,老母悲痛欲绝,一天时间如老去数十岁,眼中再无光彩,整个人如失去灵魂,浑浑噩噩。妻子在痛苦中将自己埋葬,担起一家重担,孩子失去了欢笑,被同学讥笑,说是没爹的孩子,常遭欺凌,只能默默躲在教室的角落里偷偷掉眼泪。
寻道子于虚空看着,这心弦被拨动,自己之死,为这个家带走的不仅仅是亲人逝去的悲痛,修行并非无情的心起了波澜。
两年后,失去儿子的老母在悲痛中与世长辞,临终喃喃:“就要见到我儿了······”
妻子再次埋葬了婆婆,带着已终日沉默的女儿艰难倔强的生活。终在好心人的一再劝说下新成立了一个家。
原本以为该放心的寻道子却又再次掀起怒涛。妻子新嫁的那男子竟是一个好吃懒做的家伙,妻子为一家生计奔波于外,自己那原本可爱的女儿在家竟时常遭受打骂,每日拖着一身伤痕上学,脸上从无欢笑,教室里也只是一个人默默躲在角落,不引人注意,没有朋友。下课了,迟迟不敢回家,拖着书包默默的在街上游荡,直至天黑才不得不走向那没有温暖的家。
回家后,劳累了一天的母亲匆匆吃了晚饭,顾不上了解女儿的学习就去睡了。女儿躲进自己的小屋,连灯都不敢开,缩在角落里,紧紧抱住双臂,只在无声地抽泣。
渐渐的,女儿成绩下滑,很多时候都不再去学校,只是游荡的野外。学校多次找家长谈话,可忙碌的妻子始终没有时间管教,那男子只是一次次的打骂恐吓。
最终,孩子出走,睁着一双迷茫的眼睛,浪迹街头,偶尔在晚上蹲在某个角落里,口里却在轻轻的唤着:“爸爸!爸爸······”
虚空里的寻道子心都碎了,呲目欲裂,却无法动弹,胸中的怒火如同迸发的火山,有将这个世界灭了的冲动。
昆仑山山门前的法阵里,寻道子如同疯魔,面色赤红,发髻散乱,口里怒吼连连,一身暴戾的气息在法阵里冲撞,却被法阵死死压住。而此刻寻道子体内,丹田,檀中两颗法丹疯狂转动,带动全身法力如同江河奔腾;识海里如同海啸般掀起惊涛骇浪。
寻道子如同入魔暴走,丢不下,放不开,只想破了这天,破了这地,将那单薄瘦小的身影牢牢搂在怀里。冲天戾气却被牢牢缚住,心中怒火如层层重压的翻滚岩浆。
就在这怒火,戾气要将寻道子淹没的时候,寻道子识海里本来老神在在,任由识海卷起惊涛骇浪也自岿然不动的‘涤心拂尘’动了,只是青光一闪,那识海里的滔天怒浪瞬间平息,恢复了平静;丹田,檀中疯转的法丹也渐渐慢下来,一如平日缓缓自转。
回过神来的寻道子冷汗淋漓,自己竟陷入了那幻境中不能自拔,那分明是自己内心深处的担忧;是自己永远的心痛。自己能忘了吗?能放下吗?一遍遍的追问,一遍遍的诘问。
埋头诘问了自己一个时辰之久的寻道子忽然朗声道:“忘不了又如何?放不下又如何?我就还真要带着这忘不了,放不下的心痛在这洪荒走上一遭,看看这天地能奈我何?”
这一吐气开声,竟感觉整个人轻松了不少。这心里却忽然升起一个念头,能够莫名其妙的穿越来到这洪荒,能不能也穿越回去呢?也许有一天道行足够高了,神通足够强了,还真能够回去看看也说不定!一切皆有可能,不是吗?寻道子修行又有了一个动力,心境扫去一个障碍。
寻道子起身迈步,往法阵深处走去。
这一迈步,景象一变,洪荒中的经历纷至沓来:无尽的孤寂,独处的谨小慎微,师长的呵护,与素心相处的温情,巫族汉子的爽直,一幕幕,一场场,在寻道子眼前流过。让寻道子也心里升起阵阵暖意。
不久,画面一变,那席卷洪荒的巫妖大劫爆发,人族被无端屠戮,整个洪荒哀鸿遍野,随处是惨遭杀戮的人族,一个个妖族,巫族挥舞着武器,狂笑这向到处逃窜的人族扑去,男女老幼在寻道子面前睁着绝望的眼睛倒下,那倒下的人依旧睁着绝望的眼看着寻道子,那眼神似乎还在诘问为什么不救救他们。可寻道子却丝毫不能动弹,只得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倒下去,心里充满了无尽的悲曲。
画面再转,巫妖两族被看不见的手推动,投入残酷的厮杀,和寻道子相处过的一个个豪爽的身影,如飞蛾扑火一般的投入到那注定无生的厮杀中,在死去的那一刻,却一个个回过头看着寻道子留下一个鲜活的笑容。
画面再转,万仙来朝的截教竟在自己师父元始和师伯老子引来西方接引,准提的围攻下崩溃,只剩通天一人孤独的坐在紫霄宫,通天在随鸿钧道祖离去的那一刻,望着寻道子,似在问:为什么?
接下来,师徒反目,元始教下弟子纷纷离去投入西方,准提仰天狂笑。元始和寻道子之间心生隔阂,元始于三十三天外玉清天弥罗宫隐世不出,阐教分崩裂兮,不存于世。
再往下,素心修成无情道,之身离去,留下寻道子孤苦的在寻道山慢慢品尝无尽的空虚,寂寞。
寻道子就那样站着,眼前流过那一幕幕的画面,这平静的心境早已不在平静,身体内周天功依旧自主运转,可寻道子识海内却似乎失去了生机,死气沉沉,弥漫一股萎靡之气。看过那一幕幕自己无能为力的画面,寻道子内心对自己修行产生了疑问:这修行有用吗?修为再高还是改变不了那该发生的和不该发生的。我还苦苦修行做什么?
寻道子陷入苦苦自责,自责中又一遍又一遍的探问自己,诘问自己,拷问自己。
就在这一遍遍的探问,诘问,拷问中,寻道子眼神渐渐清澈、明亮,最终朗若星月,不染一丝尘埃。低沉的声音从他口里发出:“尽我职责,行我本心;修行修道,修我本心;大道独行,唯我本心;逆之顺之,皆在道中;我道我心,我心我道;我之一道,在乎本心;大道无缺,唯我一争!”这声音由低沉而高昂,穿过元始法阵,响彻昆仑。
寻道子这一刻已彻底从那萎靡中醒来,那看到的不过是虚像而已,所有一切,都在自己去争取,天道尚且留有一线生机,自己当持乎本心修行,何须烦恼。
这一刻,寻道子道心通透,灵台明净,那识海里的紫色气旋都猛然间比平日转动快了许多。
寻道子忽然间若有所悟,当即于法阵里盘膝而坐,体悟那突如其来的感悟。
对于寻道子来说,有过那前一世做人的经历,内心始终有着洪荒修士所没有的柔弱,这柔弱可能是他道途上的障碍,但何尝也不是他道途上的助力。这一明了本心,柔弱也变成刚强,大道路上再跨一步。
玉虚宫里,元始端坐云床,抚须而笑。
ps:谢修剑者朋友打赏!感谢一直的支持!
八十八、玉虚宫立规
玉虚宫大殿前台阶下,一溜站着十几个人,具都是前来昆仑山拜师的洪荒修士。
这十几人遵照元始规定,走过了山门前的法阵,获得拜入元始天尊门下机缘。此刻站在玉虚宫门前,一个个心情激荡,历经千辛万苦,走过万水千山,方到得这昆仑山,更经历了元始天尊法阵的考验,方才得以站到这圣人门前,这心情不激动那完全是假的。
众人恭敬地站在玉虚宫门外台阶下,等待元始天尊传唤。
许久,走出一个童子,立于台阶上,看了看阶前的众人,朗声道:“老爷让尔等进去!”随后转身进了大殿。
阶下一众修士随之跟着进了大殿,在大殿元始天尊云台前拜倒在地,口呼:“拜见天尊,愿天尊圣寿无疆!”
端坐云台的元始天尊身后隐隐透出蒙蒙光晕,整个人显得玄妙神秘。天尊开口道:“尔等且起来说话。”
众人依言站起身来,这才注意到元始云台边上还站立着一个一身月白道袍,面容普通的道人。
这道人正是寻道子,如今寻道子可是真正迈入洪荒大能的行列,已是大罗散仙境的修士了。在元始法阵里找到了本心,明悟了自己要走的‘道’,终得突破了那困扰了寻道子数万年的一线,证道大罗散仙果位,成为了洪荒最年轻的大罗境修士,让元始得意不已。
今日元始天尊收门徒,传大教道统,他这大弟子可是有重任在身。
就听元始道:“尔等过了吾考验法阵,吾自当收尔等为徒,尔等可是真心拜入吾门下?”
众人一听元始问话,顿时再次拜伏于地,齐声道:“吾等甘愿拜入老师门下,祈望老师不弃收留!”
元始看着跪伏地上的众人,忽然开口道:“燃灯道友,汝与吾曾同听道于紫霄宫,吾却是不能为汝之师,还请快快起来!”
跪伏于地的众人中,一个着灰色道袍,头挽一髻,面容精瘦,颌下三寸长须的道人开口道:“燃灯确实是甘愿拜师门下,望老师不弃收下!”
元始面露难色,沉吟不语。
旁边寻道子见元始沉吟,面有难色,当下躬身开口说道:“师父,燃灯道友既与师父同在紫霄宫听道,如今确实是不好拜师父为师。但燃灯道友向道之心至诚,弟子请师父赋予燃灯道友吾阐教长老之职,平日与师父道友相称,吾等弟子称其为老师,师父讲道之时,燃灯长老即可同殿听讲,平日里也可指点弟子修行。师父意下如何?”
元始一听寻道子所言,当下做了决定,于是开口问道:“燃灯道友可愿为吾阐教长老?”
燃灯伏于地上想了想,开口道:“燃灯听凭教主吩咐!”
元始当即道:“请燃灯长老这边就坐!”
白鹤童子送过一个蒲团安放云台边上。
燃灯起身谢过元始,又与寻道子见了个礼,这才坐于蒲团之上。
寻道子其实对这燃灯也是有些佩服的,为了求道,能够落下面皮去拜一个同殿听道的修士为师,这真的很了不起;好像紫霄宫听道的唯有燃灯这一位,而燃灯却也因此于道途上走得比其他一般同殿听道者远得多。在寻道子前世传说里最后获得二十四粒定海珠与乾坤尺合璧成就二十四诸天,成为西方教,后来的佛教三世佛中过去佛,是为仅次于圣人的存在。这一世,寻道子却是在想要怎样才能让这燃灯归心,真正为阐教所用,不至再跑到佛门去做了个什么过去佛。
在寻道子心里盘算时,元始已对其余跪伏在地的修士说道:“尔等既愿拜吾为师,今日吾就收下尔等为徒,为吾门下弟子,也是吾阐教门下二代弟子,传吾玉虚道法,扬吾阐教道统。尔等可记住了?”
跪下众人当即大礼参拜,行了拜师礼。
之后,元始在问其可有名号,众人当即各自报了自己名号,计有:九仙山桃源洞广成子,太华山云霄洞赤精子,夹龙山飞云洞惧留孙,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五龙山云霄洞文殊(文殊广法天尊),九宫山白鹤洞普贤真人,普陀山落伽洞慈航道人,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金庭山玉屋洞道行(道行天尊),青峰山紫阳洞清虚道德真君,二仙山麻姑洞黄龙真人,崆峒山元阳洞灵宝师,终南山玉柱洞云中子,南极仙翁。共计一十四人。
元始指着寻道子对众人道:“这是尔等大师兄寻道子,为为师打理这阐教事务,尔等须得听其安排。平日修行有何不懂、不明,也可询问尔等大师兄。”
众人听得元始一说,都来向寻道子行礼见过大师兄,寻道子也一一回礼。
这心中却是感慨,这十四位就是阐教元始门下的中坚弟子,此时看来,一个个丰神俊朗,头角峥嵘;或飘逸出尘,或儒雅俊秀;或淡泊宁静,或器宇轩昂。那唯一的女修士慈航真人,一袭白衣,头挽道髻,面容娇美清秀,自有一股出尘之气。
可就是这一众阐教门徒,在寻道子前世传说里,特别是《封神演义》里却是描绘得实在不堪,说他等是犯戒之仙,须得了结了因果才得返本还源重修仙道。这犯戒就因千五百年未斩三尸,这神仙犯了戒,又正好赶上人间朝代更替,就酿成了封神大劫。
这劫是什么?寻道子如今想来就是由于修士三尸未斩,平日所行被这三尸恶神添油加醋的报与天道,这各种因果间久而久之牵扯不清,淤积在一起,牵扯的人多了,就形成了劫,若再牵扯到人间政权更替,那就成了大劫,犯戒修士就成为劫中主角,须得斩断了这些因果,才能被天道打开被屏蔽了的修行之路。这是寻道子想当然推测出来的劫的本质,也不知是也不是。
寻道子所想不到的是《封神演义》里这一个个修行数十万年的金仙将自身宝物给了那仅修行了一二十年的徒弟后,竟对那徒弟毫无办法,甚至被徒弟用自己的法宝打得抱头鼠窜。对于寻道子来说,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如今这一个个《演义》里的主角就站在自己面前,恭敬的行礼,不由得寻道子不在心里发些感慨。
众人又向燃灯见了礼,口称:“老师!”
燃灯也起身回礼。
一时间这玉虚宫内众人都彬彬有礼,气氛融洽。众弟子间也相互见礼,问候。元始于云台也颔首而笑。
待众人各自见礼完毕,寻道子忽然向元始开口道:“师父,而今大教立下,门人弟子已有,当为吾教立下些规矩,为门下弟子共同遵守,也为吾玉虚一脉行走洪荒之准则。恳请师父示下!”
这却是寻道子想起前世传说里阐教封神一战后,门下弟子分崩裂兮,一盘散沙,以至后来有背投佛教的惧留孙,文殊,普贤,慈航,燃灯,乃至道门一蹶不振,佛门势大。
这一世,寻道子身在阐教,却是不想再有此等事发生。故而恳请元始立下规矩约束。同时,寻道子也知道,一个大教没有相应教规约束弟子,也会造成弟子肆意妄为,散了大教气运,于大教发展终归不利。所以,深受元始恩情的寻道子尽心为阐教着想,这教规就在所必立。
元始听寻道子所言,当下沉吟片刻,随即问道:“这规矩该如何立?”
一众弟子尽皆将眼光转向寻道子,看他怎样说;燃灯也眼光灼灼的望着。
寻道子躬身回答道:“弟子认为,吾玉虚阐教一脉,当尊师重道,师徒互爱,齐心将吾玉虚阐教道统发扬光大。故弟子以为,凡吾玉虚阐教门下弟子,当遵循:第一,尊师重道,虔心修行;第二,不得背叛师门,师不负徒,徒不负师;第三,同门友爱,不得相残;同门有难,倾力相助;第四,不可滥杀无辜,欺凌弱小。弟子认为,此四点可为吾玉虚阐教一脉尽皆遵守,其余细则可依据此四点一一制定。务必让门下弟子遵照执行。请师父决断!”
寻道子提出这四点,其实也是为了心中一点纯真的梦而也,只想构建一个纯真的修仙圣地,圆自己的一个梦。
想一想,那师不负徒,徒不负师容易吗?同门不相残,有难倾力助,这能轻易做到吗?滥杀无辜,欺凌弱小,修仙者高高在上,视弱小为蝼蚁;那大能动则毁天灭地,伤及多少无辜?但寻道子还是为了那一份梦去坚持,也是心中一份固有的执念吧!
元始听后沉吟了一下,当即开口道:“尔等听了,今后吾玉虚阐教一脉就以尔等大师兄所提四点基本教规,凡吾玉虚阐教一脉俱得遵守,具体细则就让尔等师兄寻道子与尔等商议制定,之后作为吾阐教教规布于洪荒,凡入吾阐教门下者都得遵守!”
这元始天尊一开口认准这几条寻道子提的建议作为教规,这玉虚宫里顿时就似乎多了一点玄妙的气息,寻道子似乎也获得了某种莫名的加持。
寻道子和十四位新收弟子拜伏在地,燃灯也起身拜于地上,众人口呼:“谨遵师父(老师)(师尊)(教主)之命,愿师父(老师)(师尊)(教主)圣寿无疆!”
元始挥手让众人起身,赐予座位各自坐下,即为众弟子开始了第一次讲道······
八十九、再入洪荒
洪荒三清证道,开了道场,为洪荒修士学道求法提供了一个去处,众多洪荒修士跨万水千山,历千辛万苦寻三清道场,只为拜入门下。
当然,此刻巫妖势大,各有传承,除去燃灯外,前往三清道场拜师的都是些少有传承,道行低微的散修。
老子对前来拜师的修士稍加考验,觉无有能传其道统之人,尽皆拒绝,直待数百年后一敦厚汉子在首阳山跪了数年,而获得老子认可,收入门下,赐号玄都法师,成为老子门下素心之外又一名入室弟子。
元始立法阵于山门之前,欲拜师者须过了法阵,众多修士,唯有十五人过了元始法阵,其中有曾听道紫霄宫的大能——燃灯;元始顾及颜面,将燃灯封为阐教长老,其余十四人收在门下。
通天于东海金鳌岛立下道场,对前往拜师的修士,一视同仁俱皆收在门下,只是毕竟那东海茫茫,要在其中寻到金鳌岛确实不易,众多修士并未能到得金鳌岛,也仅有数百人幸运的走到金鳌岛,拜入通天门下。一时,金鳌岛也算热闹。
昆仑山元始对此次所收弟子也还是较为满意的,在正式拜师后就为众弟子开讲大道,历经百年,后又亲为弟子传下玉清法诀,着众弟子于昆仑山洞府觅地自行修习。这才与寻道子,燃灯讲述演化一些大罗境的道法。
而昆仑山外,也有部分修士因过不了元始法阵,而在昆仑山附近觅地修行,只待再次入法阵以期经受住考验,最后得拜入圣人门下。
寻道子初进大罗境,需要真正掌握这大罗境的神通法诀,调整自身的修行,还要适应这身体力量带来的巨大变化,战斗的方式等等。总之,寻道子这一段时间须得沉下心来做一番沉淀,巩固自己的境界。
有着元始的悉心指点,寻道子很快把握住了大罗散仙境的关键,可那适应这一阶段的战斗方式可就不容易了,此刻的元始不可能给他喂招,让他熟悉这大罗境的战斗。这下,寻道子可是特别怀念以前被通天蹂躏的日子了,可那日子也是一去不回头了。即便通天此刻愿给寻道子喂招,寻道子也不敢让他当陪练了。现在的通天一样是圣人之尊,怎能轻易出手!
就在寻道子烦恼之时,这新任的阐教长老燃灯却是给寻道子帮了大忙。
燃灯作为一个老牌的洪荒大能,进入玉虚宫后,虽未能拜师元始,可能够当上阐教长老,能时时向元始圣人请教,这也让他尤为惊喜,既能保住面皮,又能获得求道之念。而这其中,寻道子为元始进言,被他认为是元始作出如此决定的关键,心里就承了寻道子一份情,而起对寻道子在短短十余万年证道大罗散仙果位更是惊叹,而燃灯自己此时依旧在大罗散仙境,与寻道子境界一样。于是,修行的空余,也主动寻寻道子论道,交流修行心得。
这一来,两人间都获得绝大好处,燃灯无数年摸索修行的经验,对此刻的寻道子来说正是需要的,而寻道子一些新奇的观念同样对燃灯有着眼前一亮的启发作用。
在战斗上,燃灯更是一个战斗经验极其丰富的大能,虽没有多少强大的宝物,手中一把‘乾坤尺’,护身一盏‘灵柩灯’。可燃灯对手中宝物的运用,却是寻道子望尘莫及的。
那一把‘乾坤尺’在燃灯手里,远攻近战莫不如意;那‘灵柩灯’,灯光闪烁,护住全身,无有错漏,不时那溅起的灯火还能伤敌,让敌手防不胜防。确实让寻道子开了眼界。
当然,在这同境界的战斗中,寻道子并不输于燃灯,手中一把‘护心剑’敌住燃灯‘乾坤尺’,不落半点下风。强大的雷法也让燃灯的‘灵柩灯’不得不专注于防守。在寻道子未祭出种种强大宝物的情形下,也能与燃灯战了个旗鼓相当。
正是有了燃灯的无私帮助,寻道子很快巩固了这大罗散仙境的道行修为。各种神通法诀都有了质的提高,实力猛增。
在这期间,寻道子也对前来请教的师弟给予悉心指导,不时还将一众师弟聚集起来交流修行所得,更是让一众师弟发自内心的敬重他,就连燃灯也坚持与他道友相称。整个昆仑山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连带元始也不时的亲自为弟子述说些修行经验,指导众弟子的修行。
在这平静和睦的修行中,很快过去一千多年,却是西方两位大能终究在修行中找到自己机缘,立西方教发宏愿向天道借来无量功德证道天道混元,成就圣人之尊,广开山门收徒传道。于是洪荒无处寻找机缘的修士纷纷投往西方,拜入二位圣人门下,一时西方二圣声势大涨。
昆仑山,首阳山,金鳌岛却未受多大影响,依旧潜心修行,可洪荒大地却有了新的波澜。
这西方接引,准提一证道成圣,那一众大能就琢磨开了:这洪荒现在成圣的无不是紫霄宫听道获鸿钧道祖赐下‘鸿蒙紫气’之人,显然要想证道成圣就得获取那‘鸿蒙紫气’。可现有洪荒中存在的‘鸿蒙紫气’就只剩下红云老祖手里那一条了。夺取红云老祖手里‘鸿蒙紫气’就成了许多大能的选择。
洪?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