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琴,司马相如知道他家里有才女卓文君,便弹起琴曲《凤求凰》,而卓文君早就听说过司马相如的卓越文才,听到琴声后知其琴意,同时也羡慕他的琴技,便心领神会,感到知音难遇,夜里,卓文君便从卓府私奔出来,悄悄与司马相如相会,成就了千古佳缘。
谢文德说:“小弟亦闻说东汉有‘焦尾’古琴之传奇,而且,至今有名士还珍藏有这把古琴。”
原来,东汉末,文学家、音乐家蔡邕因朝廷事变,在逃亡中“亡命江海、远迹吴会”,曾于火灾中救出一根梧桐木,此木声音异常清脆,他将该木制成一张七弦琴,弹奏起来琴声优雅,他见琴尾巴还留有焦痕,便取名为“焦尾”,蔡邕后来惨遭杀害,“焦尾”被收藏于皇家内库,三百多年后,齐明帝在位,特命人取出“焦尾”,让琴家王仲雄弹奏,王仲雄连弹五日,并即兴创作了《懊恼曲》献给明帝,后来齐亡后古琴便流落民间,不知由谁收藏着了。
当然,让谢文德和贾绍辉共同兴趣的是嵇康临刑前弹奏《广陵散》的故事。魏晋时期,曹氏与司马氏斗争激烈,嵇康娶魏长乐公主为妻,属于曹氏阵营的,当时司马氏正筹划篡权,大将军司马昭曾想拉拢名士嵇康,但嵇康没有答应,整日与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在一起,酣饮为乐,人称“竹林七贤”,司马昭手下大将钟会羡慕嵇康名气,想结交他,被嵇康婉言拒绝,便怀恨于心,找机会陷害嵇康,嵇康入狱,不久行刑,行刑当日,洛阳东市行三千名太学生请求赦免,被钟会拒绝,午时三刻将至,嵇康弹奏一曲《广陵散》,嵇康被斩时,琴声仍在回响着,但从此《广陵散》便失传了。
古琴曲的话题让谢文德这位文质彬彬、颇具才情的豪门公子非常激动,他感觉到眼前的贾绍辉就是他的知音,激动之中,他拉着贾绍辉的手说:“仁兄请随我来!”
贾绍辉跟着他,他们上了楼,走进纪念室,谢文德对着谢安的塑像鞠了一个躬,然后走到墙壁边,转动谢玄画像的檀香木画轴,这是,彭绍辉惊奇地发现,画像往旁边自动移开,壁中一扇门也自动开启,门后露出了一个洞口,原来,这里有个地下密室。
谢文德拉着贾绍辉的手,进入了地下秘室。
地下室内,摆有几个大书架,还有花梨木古书案、紫檀木家具和几把古色古香的琴,谢文德领着贾绍辉到香樟木书架前,打开一个黑檀木盒子,从里面拿出两本书。
谢文德说:“这才是珍贵的,楼上琴房里的曲谱,皆是摹写复制的,这才是原版!”
贾绍辉一看,大为惊叹!谢家居然藏有如此珍贵的古琴谱。
原来,在他眼前呈现的是唐初手写卷子谱《碣石调·幽兰》,这古琴谱相传为孔子所作,这是减字谱发明前的所能见到的最早保存于文字上的古琴谱,贾绍辉一翻,见里面记载着演奏手法,如左右手的指法、弦序、徽位等等,真是太珍贵了。
还有一册是《白石道人歌曲》中的《古怨》琴曲,这是宋代姜夔所作的词曲谱集之一,书中原收有祀神曲《越九歌》十首,词调令、慢、近、犯十七首,《古怨》是唯一留传下来的一首。
贾绍辉大饱眼福,非常激动,差点儿忘记了自己进谢府的特殊任务,他非常高兴地对谢文德说:“谢府果然是豪门望族,在此能见到如此珍贵的琴谱,是三生有幸,贤弟如此待老哥,十分感激!快把琴谱保存好,千万别损坏了,我瞧瞧别的书!”
贾绍辉扫视了各书架,突然瞥见另一书架上有一个非常古旧的奇怪木盒,他装着看别的书,乘谢文德不留意时打开了盒子,盒子上有很多灰尘,已经很久没有人动过了,只见里面放着一些凌乱的宣纸,上面书写着很多字,他拿出来看了看。
谢文德说:“仁兄别看那些了,那是当年重修谢氏族谱时留下的一些草稿,并非经史子书,没有什么好看的!”,
贾绍辉做贼心虚,以为自己偷瞧手稿被发现,急忙掩盖说:“谢氏有非凡族史,令人敬仰,了解一下也是一件乐事。”
他随手翻阅着草稿,突然,眼前的草稿让贾绍辉的心激烈跳动,他从草稿中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
那族谱的草稿上记载着:“裒公、鲲公后,尚公、奕公、据公、安公、万公、石公、铁公拜相封将,光耀门庭;再后,韶公早亡,朗公好文章,玄公、琰公皆为将领,四公以小名合称“封胡羯末”四才子,玄公负大任,以建武将军建北府兵,监江北诸军事,领锐师于淝水败秦军。玄公于练兵中遇一奇人,得一秘籍,但因战事繁忙,无暇照秘籍修炼,随即以奇木做一木盒,将秘籍藏于其中,设置秘符机关,传秘诀于后代,由琰公、玄公两门后裔各存一秘诀,秘诀一合,木盒方能打开,如强行开启,将毁秘籍……。”
贾绍辉正待往下看,谢文德已走过来,他拿过草稿,放入盒中,说:“仁兄别再看了,此草稿已存多年,气味不好,咱两上去吧,此为谢府密室,家父一般不让外人进入,小弟与兄长有缘,特请您来看古琴谱,耽搁久了,家父来找,实是不便!”
贾绍辉只好依依不舍地与谢文德离开地下密室,刚在楼下休闲室喝了一杯茶,谢文德的仆从杨飞飏就来喊话了:“贾大人安好,公子在上,老爷令小的来请二位过去,众人已不再喝酒了,不知贾大人是否还喝,等家大人示下。”
“十分感谢,在下已酒足饭饱,正与谢公子在谈论诗文,这就过去!”贾绍辉回答说。
三人很快到了主楼客厅,众人在那里喝茶,侯爷在爽朗地说话,众人附和笑着,彭浩泽见谢文德和贾绍辉回到客厅,便说:“两位书生意气风发,十分投缘,是怕我等酒气熏天吧?躲到哪里去谈诗论文了?两位雅士不削与我们这些俗人在一起吧?”
侯爷说:“你这洒脱的醉鬼,何止是他们两个想避开你,很多人也是怕躲之不及!哈哈!”
“侯爷说得对,还是谢管家聪明,他把在下引开了,好让大家清净!”彭浩泽说。
谢易之表面上说:“尽性就好,尽性就好!”但他因被彭浩泽逼得默认当汉j,非常尴尬得苦笑着。
武修文陪谢敬熙送走了侯爷,又与谢敬熙回到客厅,此时,安海侯走了,武修文腰杆挺起来了,他举起茶杯说:“诸位同仁,今天承蒙谢大人邀请大家至谢府一聚,佳肴美酒,大家很尽兴,请诸位举起茶杯,这杯茶就代酒,谢谢谢大人及府上各位的盛情款待,泉州府有谢大人,增加了许多乐趣,大家干!”
谢敬熙和谢文德举起了茶杯,谢敬熙连声说:“武大人不必客气,有招待不周之处,还清诸位见谅!”
武修文最后说:“谢大人和府上各位今天忙了一天了,诸位告辞吧!祝各位快乐!”他是泉州府府尹,此时最有资格也最合适来讲这告辞的话的。其实,作为官场老手,武修文一直觉得,今天的谢府酒宴,有不寻常,如此用心办一场这样的宴会,并非只是答谢那么简单,但他实在又琢磨不出到底为了什么?此外,船舶司副主使彭浩泽今天也显得很奇怪,似醉非醉,关键时是清醒的,但有时又狂妄得难以理解,真是怪!武修文百思不得其解。
一场热闹欢乐答谢酒宴,就这么结束了,在美酒佳肴面前,众人频频举杯对饮,各有各的目的,各有各的心事,谁也搞不清楚,在宴会中,谁是真正地感到满意、欢乐?谁又是更多地体验到了忧郁、忧愁?
正文 第四章 贤达会聚 亦是欢喜亦是愁(一)
坐落在清源山山麓的清源书院,是一座古老的书院,它背靠香炉峰,面向虎||乳|池,远望洛阳江,背后有叠叠而上的峰峦,近处有清静如镜的池水,远处江水碧波荡漾,书院四周林木郁郁葱葱,这真是一个读经论史、求索问道的好地方。
杨飞飏按谢敬熙的吩咐,预先到了书院,谢府明日将在书院设宴会,邀请社会贤达来书院会聚,昨日,管家谢易之已到书院来与蔡清元山长商议过,谢老爷处事谨慎,近日又特意让杨飞飏来书院,如果蔡清元有事交代,他可尽快回府向谢老爷禀报。
杨飞飏走进了书院的大门,见入门后是一个很大的广场,旁边竖着一块石碑,上面写着“悟知场”,或许,这正是学子们在这里散步思考、读经悟道的地方。
再往上走,是“棂星门”,此门的意思是说:有天上“文星”保佑,出入此门皆能有德有才。
进了棂星门,有一个大庭院,庭院两边,古柏参天、花木繁盛,顺着庭院往后走,有一个泮池,池上有状元桥,过了桥,再往前走就是礼圣门,入门又有一庭院,庭院后面是礼圣殿,这礼圣殿处于书院中轴线上,是整个书院的核心建筑,从礼圣殿旁边的门出去,能看到后面建于半山腰的逸园,园内有浩然亭等,再往上走,能到许多岩石上的很多摩崖石刻。
杨飞飏看到了有北宋大书法家米芾写的“第一山”,三个字苍劲峻拔、气势非凡。
还能看到宋真宗时右司谏钱熙写的《清源山》:
“巍峨堆压郡城阴,秀出天涯几万寻。翠影倒时吞半郭,岚半凝处滴疏林。”
杨飞飏想利用此机会游览书院各处,他回到礼圣殿,往西边走,过了一条走廊,只见有两栋庄严的建筑,前面是明德祠,后面朱子祠,两座祠前面皆有庭院,庭院旁边有很多高耸的柏树,显得肃穆清静。
从礼圣殿往东边走,过了一条走廊,有好几栋建筑前后整齐排列,有碑廊、讲堂、梅竹轩、文会堂、藏百~万#^^小!说等。
再往东,有一堵墙隔开,但墙上有个门通向东面,过门就是山长居室、师生斋舍、柴火房等。
书院建筑既规整统一,又风格多样,但其建筑精神的主旋律非常清楚,就是体现了儒家传统思想,讲究左尊右卑、左庙右学、前低后高。
从书院整体上看,大小庭院排列有序;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建筑周围,有松、柏、竹、桐等;建筑东西两边,皆建有宽阔的园林,园中花草树木,姿态各异;池、亭、桥、廊,相应成趣;碑额诗联,精彩点缀,显得古朴典雅,意味深远。
不难看出,整座书院包涵着祭祀行礼、躬行践履、悠游山林三大功能,而礼圣殿、讲堂和东西园林,分别是礼仪、治学和游息的主要场所。
杨飞飏记得,有一次谢公子曾对他讲过,古人的建筑追求的是两个基本原则,一是体现礼仪之道;二是要有自然之趣。
游览了整个清源书院,杨飞飏觉得它很典型地体现古人建筑的这两个原则,书院在建筑的布局和整体设计上,很讲究符合礼仪之道,显得庄严肃穆、端庄凝重、平和宁静,着力从空间布局上来体现儒家的道德境界;在园林景色的设置上,则着力追求天人合一,顺应自然,书院依山傍水,走进书院后,能感受到一种清新的绿意,特别是书院东西两边的园林,曲径通幽,步移景异,其亭台桥阁、花草树木,无不体现着丰富的自然意趣。
杨飞飏在书院里走了一圈,便去拜见书院山长,说明来意,当日夜里,山长让人安排他于憩斋休息。
深夜,宁静清源书院,突然有一个黑影潜入,他由西边围墙翻墙而入,穿过礼圣殿庭院,进入了治学区,然后躲在树荫底下观察着,他看准了藏百~万#^^小!说,见四周没有人,他便飞跃至藏百~万#^^小!说二楼,打开门锁,闪了进去。
藏百~万#^^小!说里书很多,他仔细看了看各个书橱,特别是重点翻阅有木盒装的书,他把二楼书橱上珍贵的书翻了个遍,但是找不到他想要的。
黑影又摸到楼下,四处寻找,但是依然没有找到目标,他感到非常失望,又回到了楼上,仔细又把珍贵的书翻了一遍,依然一无所获。
这时,他想:“我不能白来一趟,必须取几本珍贵的书作纪念,否者,也太晦气了。”于是,他在一个豪华书橱里取下了唐文宗刻石经《孝经》《论语》《尔雅》收入囊中,然后轻手轻脚走出藏百~万#^^小!说,飞身下楼,沿着进来原路出了清源书院。
书院是修学场所,平常在夜里只有巡夜的,在藏和其他地方,都没有另设看护的,所以,黑衣人此次潜入,暂时没有被发现。
第二天清晨,书院依然平静如常,朝食过后不久,书院护门的来报:“按察使大人快到书院门口了!”
书院蔡清元山长领着副讲、管干、典谒以及杨飞飏到大门口去迎接,谢敬熙领着林he轩、谢文德、谢易之到了书院门口。
“欢迎谢大人、谢公子一行,谢大人能领谢公子等到书院来举办重要聚会,是清源书院的荣幸!”蔡清元说。
“蔡先生不必客气,谢府在书院举办聚会,还有劳书院各位先生忙碌!”谢敬熙说。
“小生给蔡师父请安了!”谢文德对着山长说,原来,谢文德之前经常来书院向蔡清元请教,蔡清元也算是他的师父。
蔡清元是理学名家,他继承朱熹的学说,在清源书院讲学著书,在闽南一带名气很大,在全国也有些影响,他所著的《周易释解》和《四书解说》是科举考试重要的参考书。
众人寒暄着进入书院,往治学区走,进碑廊,过讲堂,进入“梅竹轩”,说是“轩”,其实是一处很优雅宽敞的轩堂,常作为贵接待厅来用,轩堂内墙上挂着梅兰竹菊等画,其中有个匾额特别显眼,上面写着:“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众所周知,这是来自于郑板桥《竹》的诗句。
梅竹轩十分典雅,它以透花半墙隔成五间,一间是茶室,一间是书画室,两间精致的教学斋,还有一个很大的客厅,宴会就设在客厅里。
蔡清元山长对谢敬熙说:“书院里一切皆已准备妥当,只等众贤人光临了!”
谢文德和谢易之到了茶室,谢易之备好茶水,准备迎宾,林he轩向谢文德说,“我到周围去转转,欣赏一下书院的景色。”
过了一会儿,第一位宾客到了,来的是泉州府教授江一he,他是府衙里负责掌管学校和教育的,他属七品官,谢敬熙请他来,他之所以这么早来,是因为他知道,今天来的官很多比他官阶高,而且还有名气很大的人物,在这种场合,他必须谦虚。
又有一位来了,人没有进门声音先进来了:“今日荣幸得很,能让谢老爷和山长请到这高雅的地方来,好得很!哈哈!”进来的是一位身材高大、性格爽朗的老者。
山长向大家介绍说:“这位是书院附近泰峰村的金烨磊族长,金族长对书院一直是非常支持的,金族长快请坐!”
“金族长是豪爽人,一贯支持书院,非常感谢!”谢敬熙说。
“不用客气,我老金是个大老粗,能与你们这些官爷、大文人一道坐坐,荣幸得很!哈哈!”金烨磊说。
此时,又有人进来了,只见一位年轻人扶着一位长须老者,谢敬熙见了,迎了上去说:“庄老先生能来,太好了!见您身体依然如此康健,大家都太高兴!快请坐!”
这位庄老先生原是私塾老师,后来,他儿子中了状元,现正于京城任翰林院修撰,“父因子贵”,庄老先生如今在泉州城颇受大家尊重。
“谢大人真是客气,邀请大家来书院一聚,这是极好的事,也是极好的机会,老朽理当来凑个热闹。”老者说。
大家互相客气问好,这是杨飞飏已经把茶水端过来了,把一杯杯沏好的台湾高山茶放在每个人面前,请大家喝茶。
过了一会儿,又进来了几位,书院山长迎过去,说:“欢迎各位,快请坐!在下来介绍,这位是泉州南音班班主吴俊驰,这位是泉州木偶戏班班主李文博,这位是花灯大师严伟祺,他制作的元宵花灯,可是泉州一绝,三位皆是艺术大师!”
谢敬熙站起来说:“欢迎各位,久闻其名,三位皆是泉州文化界的大明星,能来书院可是星光闪耀,快快请坐!”
吴俊驰说:“谢大人公务繁忙,还能拨出时间,请大家来书院聚会,在下感激不尽!”
众人坐下来,谈论文化,交流艺术,关心书院教学,谈天说地,气氛热烈。
“好热闹,各位贤达名师谈得如此高兴,晚辈来迟了!”这时进来了一位中年人,精神焕发,气度很不一般。
正文 第四章 贤达会聚 亦是欢喜亦是愁(二)
谢敬熙站起来迎上去说:“欢迎丁社长光临!”他向各位介绍说:“这是泉州商贾合社的丁弘辉社长,他是一位财神爷,经常施财支持书院,此次请丁社长来与大家一聚,各位也能沾点好财气!快请坐!”
“谢大人太客气了,如此赞扬晚辈,晚辈惭愧之极,支持书院乃应尽之义务,区区小事,何足挂齿!谢大人才是书院的大靠山,与您相比,晚辈无地自容!”
这时,林he轩回来了,谢敬熙向众人介绍了林he轩,并喊来谢文德,说:“这是犬子文德,正拜林老先生为师,正在学‘四书五经’,请各位先生对犬子多指教!
谢文德作揖感谢,众人都说:“谢公子果然相貌堂堂,一表人才!”
之后,又纷纷来了艺文馆主事、印书馆馆长、私塾老师和书画社画家等。
宾客基本到齐,谢敬熙建议,大家先去礼圣殿和朱子祠行个礼,拜一拜,大家都表示赞同,于是,由山长蔡清元引路,到了礼圣殿和朱子祠,恭恭敬敬地行了跪拜礼,祈求泉州文业兴旺,人才辈出。
宾主又回到梅竹轩,品茶谈天,寒暄取乐,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近晌午了。
这时,杨飞飏进来对谢敬熙说:“老爷,宴会餐桌已经摆好了,是否开宴,只等老爷吩咐!”
谢敬熙说:“各位请上桌,在下与山长商量过,今日宴会上一套特别的菜肴,希望大家喜欢,在下特意请开元寺香积厨的大师傅来帮忙,精心做一席素菜,请大家来品尝!”
大家都说:“谢大爷想得周到,我们都喜欢!”
谢敬熙继续说:“书院乃清静文雅之地,今日,大家也体悟一下戒杀护生、大慈大悲的佛门境界,再说,素菜清爽素净,鲜嫩味美,制作考究,富含营养,且能健身疗疾,是极好的菜肴。”
南音班班主吴俊驰说:“太好了!谢大人德养深厚,心存慈悲,令人敬佩!如此新颖之举,令在下十分惊喜,此举使今日聚会更加令人难忘!”
泉州府教授江一he说:“谢大人常有创新之举,令在下十分敬佩,在书院典雅的梅竹轩,品尝清香素净的素菜,别有一番风味。”
商贾合社社长丁弘辉说:“的确很好!素菜以植物油、蔬菜、豆制品、面筋、竹笋、菌类、藻类和干鲜果品为原料来烹制,是清纯味美佳肴,比起眼下商界应酬时酒桌上的生猛海鲜,要好得多,谢大人出的真是妙招!”
众人请谢敬熙做首席,谢敬熙当然不肯,大家互相礼让了一会,最后由庄老先生坐首席,谢敬熙和山长分别坐主人席的首位和次位上,其他宾客也依次坐定。
菜肴开始上了,杨飞飏没有入席,他站在一边侍候着,他曾听开元寺悟通和尚介绍过素菜,所以,对素菜有一些了解,今日先上的几道菜属于包卷类的,有素鸡、素酱肉、素肘子、素火腿等,这是“肉类”佳肴。大家仔细品着,感到确实真鸡、真肉一般的味道,而且更纯香。
接着上来的菜是卤煮类的,如素什锦、素香辣片、香菇面筋等;过了一会儿,又上了香炸类的,如素虾、素松肉、咯炸盒和素香椿鱼等。
因为是素食,大家没有喝酒,只是喝黑木耳露、桂圆汁和椰子汁等。
这时,杨飞飏向谢敬熙递了个眼色,端了一个金花玉叶护边大汤盆上来,他将汤盆搁在桌上,把盖一开,一股又纯又浓的香味扑向众人。
谢敬熙介绍说:“这是素菜中有名的‘罗汉全斋’,据说是将索鸡、冬笋、冬菇、鲜蘑、熟栗、木耳、金针、白果、发菜、菜花、胡萝卜、豆腐、腐竹等放于砂锅中小火烩焖,出锅后盛于瓷盆,色彩斑斓,香味独特,请大家尝尝!”
大家纷纷品尝,果然口感香醇、浓而不腻。
南音班主吴俊驰尝得很兴奋,说:“真是天下美味,吃素以慈悲为怀,素食乃仁德之表现,孔子云:‘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美哉!善哉!”
宴会的气氛和谐欢乐,吴俊驰的话把这气氛推向了。
梅竹轩里面,欢声笑语,但在梅竹轩前面不远处,却出现了奇怪的事。
书院碑廊前的庭院,突然出现了两位衣着破旧的“杂役”,一位在扫地,另一位在擦着廊柱,可是,这两人对擦扫心不在焉,他们关注的是碑廊后面的状况,他们见讲堂前面没有人,便放下扫把、擦布,鬼鬼祟祟地往后面走去。
这两个人的行为被书院里的一位老厨役看在眼里,这厨役这书院已经近十几年了,他见两个“杂役”很可疑,穿得太破烂了,而且是陌生的脸,两人鬼头鬼脑,怪怪的,一定不是好人。
过了一会儿,正当两位“杂役”走到了文会堂时,突然,有一位穿着夜行衣的蒙面人飞快地从藏经阁旁边飞闪出来,拦住了两位“杂役”,说:“两位怎么不打扫碑廊了?哪里弄来这破衣服装扮?书院杂役并没这么寒酸,露出你们真面目,留下姓名,早早离开!”
见来人速度奇怪地拦住他们,两位“杂役”一怔,随即镇静地说:“你休得多管闲事,别扰了爷们的正事,快快让开!”
“你们两人贼头贼脑,必定是不良之徒,此事我管定了!”蒙面人说。
其中一位显得比较年轻的“杂役”说:“三哥退后,让小弟来收拾这位爱管闲事的家伙!”说着,往前飞跃了一步,举起双手,每一手伸出两指,左手手指迅速朝蒙面人的右肩窝刺过去,蒙面人轻轻镇静自若举起右手,把他的左手隔开,“杂役”奇速地以右手指又朝对方左肩窝刺过去,蒙面人左手轻轻一拨,又把他的右手拨到一边,并极快地双掌一推,把逼得连退三步,“杂役”大吃一惊,心想:“此人功夫了得,掌力如此雄厚,不是好惹的!”
站在一旁的“三哥”见弟弟两招交锋便被逼退,也大惊失色,急忙举起双拳,腾空向前跃进,双拳怪异地朝蒙面人挥打过去,那“弟弟”也向前逼进,出指如剑,对准蒙面人心窝,指刺过去,兄弟两人一个势如螳螂弾跃,一个险如飞蜂欲蜇人,左右夹攻,动作灵敏而怪谲。
“来得好!兄弟人配合默契,螳螂拳、赤峰指,来势凌厉,果然不错!”蒙面人左手划了个圈,只见拳影闪闪,顺势一挥,拨开了那“三哥”的“螳螂拳”,右手由下往上一挥,如飞龙腾起,将那“小弟”的双手扫向半空中,兄弟两慌张调整姿势,力图站稳,还没等他俩明白过来,蒙面人舞动双拳,如飞轮一般,向他俩猛击过来,左手击向那“三哥”右肩,右手猛捶那“小弟”左臂,把两兄弟打出仗余,两人被吓得脸色苍白。
蒙面人讽刺说:“‘兄弟俩’看来情义深厚,配合默契,一个怪拳,一个利指,倒也有几分杀气,老哥我不取你俩性命,快快离开书院,往后别再来扰乱书院的清静了!”
两个“杂役”自知武功不如人,说了声:“后会有期!”便一溜烟逃离了书院。
梅竹轩内,大家品尝美味素菜,谈得正欢,刚才,远处有些动静,谢敬熙和林he轩都感觉到了,后来又恢复平静,两人交换一下眼色,林he轩微笑了一下,他们继续招呼宾客品尝美食。
这时,杨飞飏又端来了一道菜,他说:“老爷,刚刚做菜的师傅说,这是鸳鸯鱼丝,据说有不同的两种味,一种是浓香酸甜,另一种是清香醇爽,比对着品尝,味道更佳!”
过了一会儿,又接二连三地上了几道菜,分别是茄汁鱼片、清炖凤尾笋、三丝黄雀、八宝全鸭等。
众人一一品尝,大家感到很惊奇,以素料竟能做成如此美味的“鱼片”、“雀丝”、“鸭肉”美食,众人品得津津有味。
此时,南音班班主吴俊驰感叹说:“开元寺师傅能做出如此美味的素菜,表明寺院的高僧们于修行中更懂得品尝美味,素食清爽,平静安闲地过着悦神悦志的生活,而我等忙于世间杂务,整天忙于演出,维护着名誉,忙忙碌碌,一直是人在旅途,不知何时才能闲静,想起来也是可悲!”
花灯大师严伟祺回应说:“浮尘世间,凡人如元宵节的花灯一样,折腾了好久,也就在灯节上点亮了一会儿,有游人注意,还能精彩一下,游人不兴趣,也就自个儿油尽灯灭了!”
木偶戏班班主李文博也叹了口气说:“南塘后主李煜于《乌夜啼》写得最清楚:‘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人生常会有‘寂寞梧桐深渊锁清秋’之无奈和忧愁。”
正文 第四章 贤达会聚 亦是欢喜亦是愁(三)
说着,大家突然变得有些伤感忧愁,谢敬熙想:“我忙碌于公务,维护着家族荣誉,践履着仁德忠孝,一直以行善为本,可是,烦事越来越多,难事怪事也找着我来了,想起来也不免忧愁,当然,在这种场合,我是不能流露出来的。”
于是,谢敬熙说:“各位艺术家,真是才情之人,触景生情,吟诗作赋,可是,今日品尝美食,也是一种快乐,也不必太忧愁,还要乐观看待未来!”
“说的是,晚辈认为,人活世上,当尽力而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活着就尽力去做些事,至于结果如何就听天由命!何必太悲观!”商贾合社丁社长说。
“今日品尝素食,很是尽兴,是美事一桩,谢大人请大家来聚一聚,也是为了共享欢乐,大家还是少些忧愁,多些乐观,乐观使人健康,大家应该快乐地享受现在的好时光。”林he轩说。
吴俊驰对谢文德说:“其实,这只是有感而发,谢公子,你正是意气风发时期,正当建功立业,光耀祖宗,可千万别让我们的悲观情绪感染了,这位林先生he发童颜,涵养丰富,你跟着林先生学习,定能功业有成!”。
“谢谢前辈指教,小生一定好好听师傅的话,勤奋读书,努力向上!”
谢敬熙站起来说:“各位有缘相聚,也是幸事,大家该尽兴,如果宴会有不足之处,大家一定说出来,自当尽量做好!此外,犬子尚年轻不懂事,请各位贤人对他多多指教!”
“宴会告一段落,接下来大家休息一下,喝喝茶,然后请大家到书院各处参观,山长蔡清元先生将陪着大家参观,希望大家玩得高兴!”谢敬熙接着说。
蔡清元引着大家参观书院各处去了。这时,谢敬熙特别想见一个人,那是十多年前进入书院的一位老厨役,谢敬熙想好好地与这位老厨役聊聊。他对林he轩说:“林老先生与犬子到书院各处看看,在下想去关照一下已经进书院十多年的一位老厨役。”
林he轩说:“大人放心,老朽会仔细陪谢公子,陪他到书院各处认真看看。”
近二十年来,谢府一直在资助清源书院,书院的绝大部分经费是谢府出的,只有少部分是其他人出的,实际上,清源书院是谢家主办的,对此,泉州府的社会贤达人所共知。
谢敬熙喊上杨飞飏,让他陪着一起去书院的生活区,他们一会儿就走到了伙房,这时,一些厨役正在忙着整理刚才宴会残留的食物。
书院的伙房宽阔规整,管理得很好,很有秩序,储存、洗涤、烹饪的功能区明显分开,灶台很大,离水池的距离很近,可以看出,择菜、切菜、炒菜,以及放熟菜等都有各自适当的空间,特别是在烹饪大堂后面,还专门设了一个伙房主事处理事务的地方。
谢敬熙在杨飞飏的陪同下,进入伙房,走过伙房的烹饪大堂,直接进入后面的处事室。
“谢大人光临,非常欢迎,也没有先通知一下,让小老儿能到前面迎接!”
“老林,你好啊!这几年在书院忙坏了吧?我向你介绍一下,这是常跟在犬子身边的杨飞飏,是很机灵的年轻人,我带他来认识你,以后有事方便联络;这是林松柏,是书院的老人了,也是我的好友。”谢敬熙为他们两人作了介绍。
“老前辈好!晚辈这边有礼了,往后还得请老前辈多指教!”
“不用客气,愿为谢大人效劳,也愿与飞飏小兄弟多交流!”
“几年不见,您老人家倒是越发硬朗了,这让我非常高兴!”
杨飞飏仔细看看眼前这位老厨役,是个古稀之年的老人,似乎举止缓慢,行动没有那么自如了,但是,他脸色红润,两眼炯炯有神,站、坐姿势显得底盘非常稳。
杨飞飏心想:“老前辈神采奕奕,内在修养很高,一定不是一般的厨役,再说,谢老爷没有去陪那些明达贤人,专门来看望这位老厨役,是非同寻常之举,这老前辈一定是有不一般的来历的,而且,与谢老爷的关系非同一般。”
谢敬熙说:“飞飏,你不必陪我们了,你到外面去转转,看看大家游玩得好吗?一会儿再来接我,我们两位老哥们自个聊聊,老人的话题你们年轻人不一定感兴趣。”
“好的,小的听老爷吩咐,去外面逛逛,林老前辈保重!”杨飞飏很知趣,他猜想谢老爷与老前辈有知心话要谈,他告辞了。
“老林,今天忙坏了吧?我邀请各位贤达来此,是想见见这些名流,也让泉州各界知道,谢府守孝三年满了,又开始与社会各界交往,谢府一切如常!想来侵扰谢府,也得好好想想!”谢敬熙说。
“老朽知道谢兄的用意,其实,树欲静而风不止,连清源书院这里,已有不速之客光顾了,刚才老朽就打发走了两个人,谢兄还是小心谨慎为好!”林松柏说。
“刚才文会堂那边的动静,我也意识到了,来的是什么人呢?”
“一个使螳螂拳,一个使赤峰指,应该是崖山派周八卦的手下,还称什么‘三哥’、‘四弟’的,两人配合还挺默契的。”林松柏说。
“别管他们了,此次来书院,就是来与你谈谈,场面上说的是礼貌请客,其实,是想来看看你,也交流交流,你这里一切还正常吧?”
“谢兄放心,有老朽在此,一切会安全顺利,老夫守护此处,如有人想来扰乱,没有那么容易!”林松柏很有把握地说。
“最近风声很紧,谢府也开始不平静了,我必须照看谢府那边,此处就全仰仗林兄了!”谢敬熙作揖说。
“您忙您的事,书院这边您就放心吧!再说,谁也不会对小老儿的伙房感兴趣的,一切会安全顺利。”林松柏说。
谢敬熙告别了林松柏,走出了厨房,这时,杨飞飏已经在外面候着了。
书院山长蔡清元领着大家到书院各处参观,他们先是去看碑林,而后又到后山看摩崖石刻,接着,到了书院东西两边的园林游览。
吴俊驰赞叹说:“此处确实是读书的好地方,老夫突然想到,应该求谢大人和山长恩准,让我到这里来教书,与年轻学子一起谈论诗文,那是多么自在的事啊!”
山长说:“吴先生兴致高了,随感而发,是说笑话吧?您能放得下南音社吗?”
一行人边谈天,边四处看看,过了一会,他们到了藏百~万#^^小!说。清源书院的藏百~万#^^小!说藏书丰富,在泉州是颇有名气的,所以大家进到藏,都很高兴,可以好好翻阅这里的藏书。
山长也一直以藏百~万#^^小!说而自豪,他喜欢这里丰富的藏书,书对他来说就像是知心朋友,他几乎每天都要到藏来,这里翻翻,那里看看,瞅一眼书架上的书,他感到很舒心,很愉快。
因为经常来藏百~万#^^小!说,蔡清元对藏百~万#^^小!说里的书了如指掌,有什么变动他立刻就能发现。
正当众人在翻阅各种图书时,蔡清元突然惊讶地发现,在那一贵重书架上,唐文宗刻石经《孝经》《论语》《尔雅》不见了,蔡清元想:“这三本书是清源书院藏百~万#^^小!说非常重要的珍藏图书,怎么会突然消失了?到底是怎么回事?”
山长觉得此事十分蹊跷,他思不得其解:“如果是一般窃贼,如何能知道这三本书的价值?偏偏就盗走了这三书,而且,为何不多盗几本呢?此外,如果是古书的内行窃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