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凌剑傲江湖 > 凌剑傲江湖第21部分阅读

凌剑傲江湖第21部分阅读

    将不才,愿与主帅前往,誓死保卫主帅安危。”

    朱元璋看了一眼,乃是吴桢,朗声大笑:“樊哙复活,鸿门宴,亦何足惧?”威猛虎将胡大海亦是闪身愿意跟随,“末将亦愿意随主帅同往。”

    朱元璋心中早有乾坤,随即,他吩咐徐达等将士:“大海,你与徐天德等率军随后,若有不测,尔等急速杀出。”

    徐达、胡大海自是惟命是从,当即挑选千名精壮兵士,紧随朱元璋以及吴桢之后,吴桢身为马前卒,和朱元璋直抵孙德崖的濠州。

    孙德崖在濠州城内,听闻手下来报,朱元璋已经抵达濠州,他便吩咐吴通依计行事,一方面,吴通去布置好一切,另一方面,他亲自出城迎接朱元璋,远远看见朱元璋所带随从不过千人,心中窃喜道:“朱元璋呀朱元璋,枉你一世英名,真是天助我也,今天,濠州便是你的葬身之地了。”

    他迎上前去,摊手笑道:“朱元帅,孙某恭喜阁下担任了滁州的主帅呀!”

    朱元璋皮笑肉不笑地说:“哈哈……孙将军实在是太客气了,你这般热情相迎,真是折煞元璋了。”

    孙德崖暗暗道:“待会送你上西天,你会更感激我的。”当即,也尽量掩饰住心中的欣喜,“哈哈……朱元帅智勇无双,他日取天下者,必朱元帅是也。”

    朱元璋笑而不语,与孙德崖并肩赴宴,寒暄已毕,孙德崖宣布开宴,并将朱元璋所带将士置于帐外,尽可开怀畅饮。

    吴桢却是紧跟朱元璋,寸步不离,大有汉高祖赴鸿门宴,较于樊哙过犹不及。

    当下分席而坐,各自斟满酒水,孙德崖举杯对朱元璋,感激道:“承蒙朱元帅日前相救于滁州,助我脱离陷阱,这一杯孙某敬朱元帅,先干为敬!”他仰头一饮而尽。

    朱元璋端起酒杯,笑了笑,亦是倾杯而尽。

    酒过三巡之后,孙德崖语气中带有几分责备,脸色有几分不悦,道:“虽然日前朱元帅助我脱险,孙某感激不尽,但是郭帅谢世,兵权无主,以辈分相论,当由不才掌管,可孙某却是收到朱元帅檄文,并且做了滁州义军统帅,难道朱元帅眼里连一个长幼都不分了么?”

    朱元璋自知孙德崖借故起衅,泰然自若,微微一笑,说:“这都是郭帅旧部厚爱拥戴,绝非元璋本意,况且这也是权宜之计,他日必定重选。”

    “哼,我看重选就不必了,今日你便把这滁州统帅之位让与我,何待他日?”孙德崖两眼大放精光,怒视着朱元璋。

    朱元璋漫不经心地说:“深受郭帅旧部所托,今日要元璋不义,让与孙将军,万万不可。”

    孙德崖愠怒满面,摔杯大喝一声:“只怕由不得你,众将士何在?”

    一声令下,只见帐外蜂拥而入,披盔戴甲,兵戎相见,将朱元璋团团围住,刀光剑影,尽取朱元璋。

    吴桢勃然大怒,跳将而起,手起刀落,挥刀守卫着朱元璋,但是,毕竟势单力薄,一拳难敌四手,吴桢全身护住朱元璋,且战且退,急中生智,慌忙中,一跃而起,一刀劈向孙德崖。

    孙德崖大惊,双眼一闭,岂料,吴桢的刀在离孙德崖的咽喉一寸之地,戛然而止,身影一闪,手腕一转,明晃晃的柳叶刀架在孙德崖的脖子上,大喝一声:“全部退后,否则,你们将军人头落地。”

    吴通等人见吴桢身手非凡,害怕伤及孙德崖,只好蹑手蹑脚不敢贸然上前一步。

    孙德崖亦是吓得两腿潺潺,从鬼门关捡了一条命,对吴通等人喝道:“不许轻举妄动。”

    朱元璋心下大喜,与吴桢架着孙德崖一步步向城外挪动,吴桢柳叶刀刀背狠敲了一下孙德崖,骂道:“狗奴才,和你吴爷爷玩起鸿门宴了是吧?快叫你的手下闪开一条道,给朱元帅和我牵两匹马来。”

    孙德崖惊吓不小,慌忙喊道:“全部给我退下,还愣着干嘛,牵两匹马来。”

    吴通微皱眉头,只好吩咐一名手下,“快去马厩牵两匹马来。”

    那名手下当即奔跑而去,不多时便牵了两彪悍的黑鬃马来,朱元璋首先上马,吴桢柳叶刀架在孙德崖脖子上,手用力一提孙德崖的腋下,纵身上马,骂道:“奶奶个熊,你得护送我和朱元帅出城门。”

    朱元璋心下感动万分,没想到这吴桢如此勇猛,当即也不多言,一挥马鞭,率先出了濠州城。

    吴桢紧跟其后,一手架着孙德崖,一手挥舞着马鞭,两匹黑鬃马疾驰而出,出得濠州城,吴桢回头看了一眼吴通等人,一路奔跑而来,阴冷一笑,“今天暂时留下你狗命。”说完,一脚将孙德崖踹下马来,挥鞭绝尘而去。

    孙德崖被从马上踹下来,跌落了两颗门牙,待吴通等人赶到,早已是怒发冲冠,张牙舞爪地喊道:“给我追杀了朱元璋那厮。”

    不待吴通等人去追,谁料,朱元璋、吴桢早已勒紧缰绳,调转马头,冲杀过来,孙德崖两眼通红,抢过手下一名将士的长矛,挺矛便挑向吴桢。

    “不……不好了,将军,朱元璋……徐达……”吴通支吾地喊道,只见朱元璋、吴桢身后,旌旗遍野,徐达、胡大海等一干将士手持兵器,滚滚而来。

    胡大海一马当先,挥起板斧,一斧子劈向孙德崖,骂道:“狗日的,前日,我家主帅待你不薄,你这厮却是恩将仇报,我不劈了你,难泄我心头之恨。”

    板斧到处,虎虎生风,孙德崖大惊,慌忙挺起长矛相迎,只听见“呛啷”一声,孙德崖的长矛被胡大海一板斧劈掉矛头,不待孙德崖回过神,胡大海手起斧落,又是一板斧将孙德崖劈成两段。

    吴通等人见主将孙德崖罹难,顿时,阵脚大乱,但狗急跳墙,吴通却是率领濠州军士,倾军迎敌。

    吴桢见胡大海闯祸,忙让徐达及几位武艺高强的将士护卫朱元璋先行离去,自己挥剑率领将士一阵厮杀,两军对峙,不是你死便是我亡,屠刀所向,日月失色,血流成河。

    正文 第100章 濠州两军战 蛰居藏锋芒

    濠州将领吴通为主报仇心切,勇猛异常,更是高呼将士:“为将军报仇雪恨。”濠州将士热血,顿时,士气高涨,同仇敌忾,作战犹如群狼吞噬猎物。

    吴桢生怕寡不敌众,不敢恋战,只好且战且退,后退不过一里地,谁知,朱元璋端坐高头大马,一马当先,率领黑压压一片将士前来接应,其人数相较于吴通率领濠州将士数倍。

    朱元璋为何如此短时间内聚集这么多人马卷土而来?并非天降神兵,而是朱元璋麾下谋士李善长担心朱元璋有失,便命郭兴、郭英等,带领万人,前来濠州接应。不料,刚到濠州城外,便遇到朱元璋仓惶逃走,于是,便将将士交由朱元璋亲自率领,折返回头,营救吴桢、胡大海等人。

    吴桢、胡大海看见朱元璋率众来救,瞬时精神大振,更是手起刀落,将濠州将士如同削冬瓜一般,尸殍遍野,血腥味弥漫。

    吴通此时自知不敌,飞马奔还,吴桢便是穷追不舍,吴通入城,吴桢亦是纵马入城,手中从濠州将士手里夺来了一柄长剑,顺手掷出,一剑贯穿吴通脑髓,吴通应头倒下,惨死于马下。

    濠州将士见吴通都被斩杀马下,更是六神无主,慌忙之下便欲关城门,另商对策。

    胡大海大吼一声,地动山摇,手中板斧上下翻飞,闪电般欺身直进,板斧随手一扬,板斧脱手而去,一板斧斩下正在关城门的其中一员将士,身影一跃,双掌宛若千斤坠,运劲于掌,狂澜四射,将关城门的其余将士震得个脑袋稀巴烂。身子纵起,霸王举鼎之势,横贯身子,将城门推开。

    朱元璋率众长驱直入,斩杀濠州将士众多,濠州将士走投无路,朱元璋下令,投降者,免死。

    此令一出,濠州将士丢盔弃甲,竞相匍匐乞降,归顺者众多,增加了朱元璋的兵力。

    朱元璋取孙德崖而代之,战后,安抚城内百姓,严整军纪,若有马蚤扰侵掠百姓者,杀无赦,于是,濠州城民拥戴朱元璋。

    朱元璋在濠州住了几天,便率领徐达、胡大海等人赶回和阳,刚回到和阳,便有属下来报,说有亳州来使前来送檄文,檄文称之龙凤元年,甚为大惊。

    朱元璋高坐帐中高位,手中拿着着檄文阅览更是惊讶不已,檄文说封郭子兴之子郭天叙为都元帅,自己名下为副元帅等等,龙眼骤变,将檄文狠狠拍在旁边的桌子上,震荡得桌子上的杯盘摇晃不已,怒喝一声:“这檄文从哪里送来的?”

    立即有一名儒雅中年老者闪身应道:“此檄文是亳州刘福通遣来使送来的。”

    “将那来使给我传来。”朱元璋咬牙切齿吼道。

    那位儒雅中年老者正是谋士李善长,其精通天文地理,运筹帷幄之术,相当惊人,威望极高,他对着旁边其他几位将士一使眼色,叫其传亳州来使。

    其中一员将士奔跑而去,不多时,领着一位身材魁梧的年轻男子走进帐中,这年轻男子不是别人,正是亳州城,刚刚晋升为刘福通副参将的聂谷。

    聂谷随着将士进入大帐中,举目望向朱元璋,但见朱元璋威风凛凛,虎头大耳,倒有几分君王面相,此时他愠怒满容,双眼怒视着聂谷。

    聂谷心里深知会遇到这番境遇,一点也不惊讶,因为这番前来,计谋还是他献给小明王韩林儿以及刘福通。

    “诸位将士,眼下红巾军拥立少主韩林儿为小明王,对于将来发展,不知诸位有何见解?”刘福通一双贼眉鼠目,环视了一下军营中的所有将士,将士前方上位,韩林儿一语不发,看着刘福通组织将士讨论。

    几乎所有的将士都垂首不语,正当刘福通略感失望之际,聂谷躬身道:“刘将军,末将不才,有几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刘福通本来心里都欣赏这个聂谷,当即欣喜万分,一抬手,道:“聂副参将有话,只要对于红巾军发展有利,但说无妨。”

    聂谷心里颇有几分紧张,沉吟片刻,方才道:“如今,天下大势,当属红巾军兵力物力最为庞大,我们拥立少主为小明王,国号宋,建元龙凤,何不趁此招揽天下义军,归顺于我红巾军呢?”

    “呵呵,聂副参将,让天下义军归顺红巾军?你是在痴人说梦吧?”刘福通对于聂谷这番见地却是持鄙夷态度,试问天下义军众多,分支各派,谁会甘愿屈服于红巾军。

    聂谷微微瞧了一眼韩林儿,据理力争道:“刘将军,敢问若是我们发檄文招揽,谁敢公然与红巾军为敌?人心所向,谁敢不服?况且,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谁要胆敢唱反调,一不做二不休,将其铲除,大乱之际,当机立断,铲除异己,方能成就霸业。”

    “啪啪……”刘福通抚掌褒奖道,“好,聂谷,本将军果然没有看错你,就依你之言,若是不归顺我红巾军者,那就是敬酒不吃吃罚酒,那就是与红巾军为敌,对敌人绝不手软。”

    聂谷没料到刘福通竟然接受了自己的建议,于是,自告奋勇道:“刘将军,那么,送檄文一事,末将愿孤身前往。”

    刘福通不得不对聂谷又一次刮目相看,本想给他一个封赏,但是转念一想,这封赏一事,应该是由韩林儿来做,于是笑着对韩林儿道:“小明王,这聂副参将愿打头阵,您看若是成功……”

    韩林儿自是聪颖之人,微微一笑,说:“聂副参将若是成功,回来之后便接受将军一职的封赏,当然刘将军日夜为红巾军操劳,今日,我就正式封你为兵马大元帅,统领所有义军将士。”

    老狐狸刘福通心里明白,他几乎已经把韩林儿架空,当下,虽然不封赏他为兵马大元帅,他也会自封为兵马大元帅。可是,当从韩林儿嘴里说出来,他还是一番受宠若惊地俯首道谢:“臣谢主隆恩。”

    “刘元帅,请起!”韩林儿心里亦是明白刘福通的狼子野心,心里嘀咕道:“好狡猾的刘福通,哼,这场戏,我韩林儿便陪你玩到底。”

    刘福通站立起身,对聂谷吩咐道:“即日,你便赶往和阳,将檄文送给朱元璋。”

    “是!”

    于是,聂谷一路从亳州赶到和阳,送递册封朱元璋为红巾军的副元帅的檄文,他一语不发,双眼却是无所畏惧地紧紧盯着朱元璋,扫视了一圈周围将士,暗想待会若是动手,以自己的武功,摆平这些人倒也不足为惧。

    “谁让你来送这檄文的?”朱元璋有点明知故问地呵斥一声。

    聂谷气定神闲,理直气壮地回答:“末将奉小明王旨意,特来对朱副元帅发檄文册封。”

    朱元璋正待发作,李善长心中早有计谋,立即上前一步,拱手道:“朱元帅,此番亳州遣使来檄文,也算是对我军肯定,纵观天下义军,当属红巾军势力最为庞大,我军若是趁此良机,归顺红巾军,共图天下,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言语之间,屡屡对朱元璋投递眼色,朱元璋心领神会,当即也放缓语气,对聂谷道:“来使辛苦了,先下去歇息一番,待会,本副帅设宴款待。”

    这番变化倒是让聂谷摸不着头脑,只好拱手道:“多谢朱副帅!”当即,又随同将士退出了帐内。

    待聂谷出了营帐,朱元璋脸色铁青,不悦地问李善长:“谋士为何阻止本帅斩杀那名来使?”

    李善长微微一笑,躬身道:“元帅息怒,不才刚才是感觉到一股强大的杀气,这名来使,看他走进营帐,步履稳健,吐气纳气,宛若游丝,正所谓来者不善,善者不来,此番刘福通突然派人来檄文,韩林儿公然称王,想必是仗着势力庞大。若是我们贸然抗拒,必定招来杀身之祸。”

    朱元璋缓和了脸色,道:“谋士言之有理,那依你之见,该怎么办?难道要甘于人后不成?”

    李善长笑了笑,“元帅不愿接受就职,那是高见,难道我等将士贪恋不成?这乃是权宜之计,如今天下义军,当属刘福通的红巾军最为庞大,我们何不将计就计,先应承下来,他日,等我军壮大,还怕他个刘福通?”

    朱元璋略微沉吟,道:“好,就依你之见。”之后,便设宴款待聂谷,聂谷大惑不解,原以为凭朱元璋势力,自是不愿归顺,没想到这么顺利,还没离开和阳,朱元璋已经下令军中,自称年为龙凤元年。

    这让聂谷吃下了一颗定心丸,料想是朱元璋惧于红巾军庞大势力,甘愿归顺,也不便多留,早早从和阳辞别,回亳州复命。

    朱元璋等人见计谋已成,当即,加快征战,扩大军队,时下,有义士常遇春、邓友德等一干之后为朱元璋开创明朝的将士前来归附,朱元璋的义军势力也在与日俱增,为朱元璋南征北战,逐鹿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正文 第101章 扑朔迷离谜 忆往昔峥嵘

    珠峰下,静树大师雅居。

    “老秃驴,没想到你的武功已经是出神入化了,今日之战,痛快呀,痛快!”癫道人精神矍铄,朗声大笑,一边吃着斋饭,一边夸赞着静树大师。

    静树大师乐了,嘴上倒也不留情,“牛鼻子,就你那点道行,还敢跟贫僧斗。”

    癫道人将目光盯在楚皓天身上,“没想到这小子,武功修为还真不赖,不然也是没法将老道的道元功发挥得淋漓尽致。对了,皓天,老道看你在施展武功的时候,有用到北怪骆云聪骆老头的内功,难道你是他入室弟子?”

    楚皓天微微一笑,“骆前辈嘱咐晚辈查探当年东魔、西佛、南杀以及天下第一美人翡翠的神秘失踪,所以,骆前辈将一本风雅颂剑诀赠予晚辈。”接着,他将与北怪骆云聪在虞渊幽谷相遇之事,详细地向癫道人说了一遍。

    癫道人、静树大师等人听后,都不觉感到惊讶,癫道人微皱眉头,狡黠地笑了笑,“骆老怪,脾气还是那么古怪,明明就想收你为徒,非得编那么冠冕堂皇的理由,不过话说回来,当年这名动江湖的四大高手以及天下第一美人的失踪,的确是疑点重重。”

    静树大师点点头,手捋了捋须眉,说:“贫僧虽远居珠峰,中原之事倒也颇有耳闻,这四位旷世高手突然间像是人间蒸发了一样,匪夷所思。”

    白衣剑客金世义进而说:“北怪骆云聪前辈都隐居于虞渊幽谷,南杀古剑魂离奇身亡,这些不得不让人怀疑,那些岁月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楚皓天忽然像是记起了什么,从怀中掏出一封还保持着封印的羊皮信件,“南杀古剑魂前辈临终前交给我这封信,说这封信可以帮我解开身世之谜,西佛枯木大师已经告诉我,说我是东魔楚顶天之子。这封信我一直没有打开过,没准这其中能够有什么线索,然后按图索骥,查出当年四大高手失踪之谜。”

    癫道人一本正经端详了许久楚皓天,惊愕地说:“你真是东魔楚顶天之子?”

    楚皓天点点头,“西佛枯木大师告诉晚辈的。”

    牡丹插嘴道:“道人,是真的,当时我也在场呢,枯木大师当年把皓天从大火中救出来的。”

    癫道人瞪了牡丹一眼,“小妮子别多嘴,待会再问你话!”

    “问我什么?”牡丹手指头指了指自己。

    “快说,你的血玉诛仙掌从哪学来的?”癫道人脸上有几分愠色,双眼利剑地盯着牡丹。

    牡丹小嘴一撅起,没好气地说:“哼,那么凶,我为什么要告诉你?”

    癫道人脖子一粗,抬起手掌,便欲给牡丹一个巴掌,静树大师阻止道:“阿弥陀佛,牛鼻子,说到底你还是长辈,何必对一个后辈动怒呢,牡丹施主的血玉诛仙掌,难道和你有什么关联不成?瞧你这恼羞成怒的模样。”

    “哼,血玉诛仙掌,乃是老道的师兄青云道人的独门绝技,如今,瞧这小妮子用这血玉诛仙掌,问她从何而来,她还不给我老实交代,贫道能不怒吗?”癫道人将手掌缓缓放下,一双眼睛始终利剑地盯着牡丹。

    牡丹沉吟片刻,“血玉诛仙掌是道人师兄的独门绝技?可是,传授晚辈掌法的却是一位老乞丐呢!”

    癫道人脸上露出了几许僵硬神情,许久,才喃喃地道:“那就是了,快说,那位老乞丐在哪?”

    “我师父已经逝世了。”牡丹只好如实相告,“嗳,道人,我师父明明是乞丐,怎么又成了你师兄了?”

    癫道人神情肃穆,惊愕万分,“小妮子,说清楚点,我师兄死了?”

    “对呀,我师父十年前就病死了。”牡丹一点也不惊讶。

    癫道人双手捂头,跳将起来,纵身一跃,破窗而出,狂呼道:“师兄,都是我,都是我害死了师兄……”

    众人一阵愕然,面面相觑,纷纷站起身,追了出去。

    雅居外,雪地上,癫道人疯了一般,挥掌如风,怒吼如狮,双掌翻飞,劈向雪地上的巨石,掌力所及,巨石被震得粉碎。

    静树大师喝声:“不好,若再不牛鼻子,怒气攻心,经脉逆行,他必死无疑。”

    楚皓天吃惊不小,听静树大师这样说,早已身子一掠,飞身而去,凌空探出右手,按在癫道人肩上。

    癫道人双目龇裂,血丝密布,双肩一震,将楚皓天弹了出去,挥掌直击向楚皓天。

    楚皓天长嘘一口气,没料到癫道人内力如此深厚,慌忙之下敛聚心神,双掌一错,欺身直进,一招“白虹贯日”双掌迎向癫道人铁钳般的松皮般枯瘦的有力之手。

    癫道人手指一曲,一招“苍鹰扑食”,鹰爪抓向楚皓天的手腕,欲扣住楚皓天的脉门。

    楚皓天不避不躲,左手一招“孔雀开屏”,运劲于掌,荡开癫道人的鹰爪,右手化掌并指,食指中指一招“仙人指路”直点向癫道人的曲池|岤。

    癫道人足尖一点,纵身而起,空中倒纵翻身,飞掠出去,而后又是一招“鹰击长空”,鹰爪探下,狠拍向楚皓天的百会|岤,同时,脚下横空一扫,一脚卷向楚皓天的胸口。

    众人一阵哑然,手捏冷汗,都为楚皓天担心。

    楚皓天脚下狠踏,稳走八卦转乾坤,身形四象无极,真气运转奇经八脉,顿时之间,眼前一道圆形太极图气流,待癫道人鹰爪探到,他大喝一声:“道元罡气!”双掌震出,宛若狂澜汹涌。

    癫道人想避却已然不及,被楚皓天双掌震飞,跌落雪地,双膝跪地,嘴角渗出了鲜血,整个人顿时清醒了,看着楚皓天,朗声大笑,“好,好,道元功终于后继有人了。”

    楚皓天疾步上前,搀扶起癫道人,微蹙眉宇,“真人,晚辈无意冒犯,情急之下,方才出手,还望见谅。”

    癫道人哈哈大笑,神智恢复了正常,“皓天,无须自责,你这一掌,可是治好了贫道的癫狂症。”

    这时,静树大师、金世义、牡丹、冷羽都走了过来,静树大师颔首道:“牛鼻子,你这癫狂症终于不复存在了。”

    这倒让金世义、楚皓天、牡丹、冷羽这后一辈的人感到惊讶不解。

    静树大师这才说道:“牛鼻子二十年前是一个武痴,对武学到达癫狂状态,为追求武学至高境界,神志不清,说话都变得颠三倒四的,所以,江湖送其绰号‘颠三倒四’癫道人。”

    “当年,年轻气盛,贫道和师兄在武当修道,可是,师父却对忠厚淳朴的师兄青云道人宠爱有加,对贫道是冷眼相待。如今想来,当年师父是对的,因为贫道血气方刚,学了点皮毛武功,便气焰嚣张,到处闯祸。”癫道人长叹一口气,开始讲述了他的那段经历。

    “血玉诛仙掌,本是武当先祖在深山修炼,得遇高人传授的,但因为其太过于残忍毒辣,修学者,必须心地善良,所以师父便将血玉诛仙掌传给了师兄。贫道一气之下,与师兄一较高下,师兄武功修为本就比我高出许多,我败在师兄手里。”

    癫道人不免又是潸然泪下,话语有几分哽咽,“我怀恨在心,报复知心油然而生,于是,我用模仿血玉诛仙掌手法,在江湖上杀人,屡屡作案,师父为之震怒,后来将师兄逐出师门。我到珠峰一带,听闻静树大师武功高强,便来挑战,大败而回。后来,听说师兄沦落为乞丐,我也对静树大师怀恨在心,决定练好武功。在武夷山顶,苦练二十载,今下山寻仇……”

    “阿弥陀佛,牛鼻子,你武功相比于二十年前,已经是脱胎换骨了。”静树大师由衷赞叹。

    “哼,这二十载苦练,也让贫道悟出了道之真谛,天道至高无上,杀戮仇恨非道,道之高深,犹如浩瀚苍穹,无穷无尽,纵使武功天下无敌,也到达不了道的境界。”癫道人无奈地说,“所以,贫道才愿意接受你的文斗,若是当年,不和你老秃驴拼个你死我活,绝不善罢甘休。”

    “善哉,善哉,佛有云:善恶因果循环,牛鼻子,你能看开,那真是可喜可贺呀!”静树大师微笑着说道。

    癫道人双眼看着牡丹,“牡丹姑娘,请你把贫道师兄的事情说清楚一点,可以吗?”

    牡丹点头道:“当年,我爹做生意回来,路上遇到师父,他染重疾在身,于是,我爹便把他带回来,进行医治。师父病好之后,可能是感恩我爹的相救,便传授我血玉诛仙掌……”她将青云道人在她家里的一段往事详细地说给癫道人听。

    癫道人听后不禁老泪纵横,“都怪我害了师兄,如不是我当年逼走师兄,他一定能够继承武当掌门,也不会染疾病故。”

    楚皓天微微叹口气,道:“真人,您就别再自责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是呀,前辈,您师兄泉下有知,看到您现在洗心革面,一定会欣慰的。”冷羽亦是安慰道。

    正文 第102章 剑魔信留踪 采石矶遇险

    众人又回到雅居,冷羽若有所思地说:“皓天,你不是说剑魔古剑魂给你留下了羊皮信件,快拆看看,是否留下什么蛛丝马迹,或许对查探东魔、西佛、南杀、北怪前辈他们那段神秘的往事有所帮助呢!”

    癫道人亦是道:“是呀,当年贫道虽是年轻气盛,对于他们几位的事迹也只是略有所闻,只听说他们在岳阳楼酣战三天三夜未未分胜负,与北怪骆云聪有过一面之缘,之后他们几乎一夜之间都销声匿迹了。”

    楚皓天将羊皮信件的封皮小心翼翼地拆开,掏出里面的信件,展开一看,不由得一阵愕然了。

    众人看见他惊讶地表情,都一双双疑惑的眼神望着他。

    牡丹抢先问道:“怎么了?”

    楚皓天将羊皮信件摊开,放在众人眼前,只见羊皮信件上只写了五句诗句,第一句:“一代倾城花,吴宫空自忆儿家”、第二句:“笑我闲愁经半岁,何妨一晌空尘心”、第三句:“越女红裙湿,燕姬翠黛愁”、第四句:“长桥卧波,未云何龙”、第五句:“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众人看完,面面相觑,一头雾水,不得其解。

    楚皓天更是泄气,没想到当年剑魔古剑魂临死前给的信件,自己一直保留着,未曾拆开,这一拆开,竟然就是这几句古诗,那岂不是等于没有什么线索么?

    白衣剑客金世义却是陷入沉思,双目紧紧盯着那五句古诗,嘴里喃喃道:“一代倾城花,吴宫空自忆儿家。要是没猜错,这诗句里分别蕴藏着某一个地名,这第一句,想必便是倾城山庄。”

    众人又是一阵长吁,牡丹疑惑地问:“地名?”

    静树大师点头表示赞同,“世义说的没错,若是南杀古剑魂留下什么线索,一定是有名的地名或者什么标志性的事物,一代倾城花,想必是倾城山庄无疑。”

    癫道人搔首坐立不安,不耐烦地说:“贫道最怕的就是这些文绉绉的东西了,老秃驴,别卖关子,那剩下四个地方呢?”

    白衣剑客金世义咀嚼着第二句古诗:“笑我闲愁经半岁,何妨一晌空尘心,这句古诗里又蕴藏了什么玄机呢?”

    静树大师浅浅微笑,“阿弥陀佛,何妨一晌空尘心,能够在尘世中抛却凡心,当属出家人,那么这第二句古诗蕴藏的便是少林寺了。”

    楚皓天大拇指一竖,赞叹道:“大师说得在理,只是这倾城山庄与这少林寺有什么渊源呢?风马牛不相及,八竿子打不着呀!”

    “这便是南杀古剑魂的精明之处了,看似没有任何瓜葛,若是追查下去,一定有关联。”静树大师道。

    冷羽顺着大家的思路,思索着第三句古诗,“越女红裙湿,燕姬翠黛愁,这句诗出自杜甫的《携妓纳凉晚际遇雨》,写的便是青楼妓女,难不成这第三个地点便是青楼?”

    静树大师颔首点头,“阿弥陀佛,羽儿才思敏捷,依贫僧看来,这第三个地点是青楼不假。”

    “可是,天下之大,青楼无数,又是哪间青楼呢?”牡丹疑惑地问道。

    白衣剑客金世义哈哈朗声一笑,看着楚皓天,“这恐怕难不倒酒色风流杀手的皓天吧?”

    楚皓天咧嘴嘿嘿笑着说:“本是无情物,何处惹风流。”说完,一双眼偷偷地瞅了一眼冷羽,冷羽眼神中有几分幽怨,但旁人都在关注这五句古诗,倒也没有觉察。

    白衣剑客金世义思绪又回到这五句古诗,“长桥卧波,未云何龙?这句又是什么意思呢?还有这第五句‘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既没有明确的提示,更是没有什么蕴含,费解,费解。”

    楚皓天倒不在意地说:“没关系了,若是能够将前面三个解决,第四第五,我想应该能够水到渠成,迎刃而解吧!”

    癫道人手拍着楚皓天的肩膀,“嘿嘿,小子,既然是北老怪嘱托你的事情,你就尽心尽力去办好来,还有,别小瞧北老怪那本剑诀,高深莫测。”

    楚皓天心中感激癫道人的传授武功,赶忙款身拜下,“多谢真人的不吝赐教武功,请受晚辈一拜。”

    “快快请起,刚才若非你出手相救,恐怕老道已经经脉逆行,走火入魔了。”癫道人不免一阵感叹,“老道糊涂一辈子,往后,我想也应该找一处僻静之处,隐居世外了。”

    静树大师道一声:“阿弥陀佛,牛鼻子,咱俩斗了一辈子,你就别说找一处僻静之处避居了,就贫僧的珠峰,平日里,和贫僧下下棋,切磋切磋武功,你看可好?”

    癫道人朗声笑道:“老秃驴,有何不可,好,以后贫道就寄居你珠峰了。”

    楚皓天想想也该是时候辞别了,如今已经知道该如何去追查东魔、南杀之谜了,就早些回到中原再做打算,只是,倾城山庄在何处?都未可知。

    想及此,楚皓天拱手对静树大师、癫道人道:“两位前辈,晚辈到珠峰,承蒙二位厚爱,不吝传授武功,皓天想早些去查探我爹以及南杀之谜,就先行告辞了。”

    静树大师和癫道人点点头,静树大师笑着说:“皓天,武学修为无止境,俗世纷繁复杂,少些贪嗔执念,多行善德。”

    癫道人哈哈笑着说:“皓天,老秃驴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你可择善而从之,不过,武学修为,在于日积月累,切忌不可荒废武学。”

    冷羽呵呵笑道:“师父、道人,瞧您们,唠叨个没完,人家皓天又不是三两岁的孩童了,懂得这些大道理了。”

    众人都笑了。

    楚皓天和牡丹拜别了静树大师、癫道人以及冷羽,两人便离开了珠峰,白衣剑客金世义在静树大师的挽留之下,在珠峰逗留了些时光。

    一晃,半个月过去了,江湖上自从嵩山选盟大会之后,武林各派元气大伤,武林盟主龙啸奉领导之下,各门各派皆处于休养生息。

    江湖宁静,天下群雄逐鹿中原却是如火如荼地进行,朱元璋率军征讨,这一天,率军抵达巢湖,朱元璋目睹巢湖波涛汹涌,正忧虑没有船只渡江,忽有属下来报,说巢湖帅廖永安兄弟及俞廷玉父子,遣使归附,并且愿意提供千艘船只。

    朱元璋听后大喜过望,“此乃天助我也!”一面命人善待来使,另一方面亲自迎接廖、俞等人,原来这廖永安、俞廷玉构建水寨在这巢湖之上,防御水寇,近日庐州盗魁左君弼招降,廖、俞不从,左君弼便派人堵湖口,不让其出入,廖、俞二人遣使修书给朱元璋归附,无非就是求援。

    朱元璋已到巢湖,廖永安、俞廷玉率领其属下,均上前迎接,朱元璋对其慰劳一番,随即便命令调集各船,扬帆出湖,很快便抵达湖口,寰宇澄清,一碧如洗,并没有受到任何敌舟阻拦。

    廖永安欣喜道:“朱公到此,先声夺人,寇众不战自溃,从此可安心渡江了。”

    话音刚落,忽然看见前面有大舰驶来,朱元璋即与永安出舱遥望,但见楼船数艘,而来,上载兵士无数,并悬着一幅大旗,写着“元中丞”等字样,奇笔不测。

    廖永安惊讶道:“莫非是元将蛮子海牙么?他现为中丞,屯兵百里外,如何闻报至此,与我作对?”

    朱元璋心有疑虑,生怕这廖永安等人心有异心,于是便与廖永安等相商,让廖永安、俞廷玉镇守住巢湖,自己折返登岸,回到和阳调兵遣将,再来抢攻。

    回到和阳,朱元璋募集商船,载着精兵猛将,重回巢湖,抢攻元兵,一番厮杀之后,元兵不敌,仓皇逃去,朱元璋手底下将士勇猛异常,抢夺兵器众多,一路狂追而去。

    朱元璋却是焦虑顿生,此番前去,便是采石镇,采石镇地处险要,廖永安亦是深知其险,询问道:“朱公此前而去,该如何突破?”

    朱元璋长叹一声,“采石矶虽然险恶,但是牛渚矶防守却是不易,我等先攻下牛渚矶,再攻采石矶不迟。”于是,朱元璋下令,千帆竞发,直抵牛渚矶,牛渚矶防守元兵不过数百人,常遇春、胡大海一干人等手起刀落,一阵强弩箭矢击射,元兵逃得一个不留。

    虽然攻下了牛渚矶,而采石矶却不那么容易,镇守采石矶的将领正是那蛮子海牙,待朱元璋督军不及近岸,只听见周围鼓声四起,箭矢如簧,射向朱元璋的军队,伤亡惨重异常。

    朱元璋喝道:“谁能攻下采石矶受上赏,封为正先锋。”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郭英应声而出,领着数十名长枪手,挺枪上前,不料刚走出数丈开外,采石矶上更是箭矢风雨不透,上前的将士皆中箭扑倒。

    郭英慌忙之下,挥动长枪格挡,方才幸免于难,胡大海怒吼一声,板斧一震,劈开箭雨,抢攻而去,但那乱箭之下,恁凭胡大海力大无穷,亦是攻他不下。

    朱元璋震惊,两元大将都狼狈败下阵来,元统领蛮子海牙得意洋洋,居高临下,看着朱元璋军队狼?br />